北岸村隶属黄山市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县县城仅1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徽杭线上的交通要道。
地形气候
以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北岸镇耕地、林地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劳动力资源丰富。
历史渊源
华源河流经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称之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桥(原名衍庆桥),北边即是“延陵北溪”,因此称之为“北岸”。北岸包括“衍庆村”,即现在的阜东村“下行、桥头组”,北岸村在解放前曾划为四大村,即“乡贤村”—南村、前坝,“谦安村”—社屋前、十字街头巷,“中心村”—里、外横巷、三宝巷,务本村—文穆堂、里屋坦、前山、锦庭村——方村、龙门山。北岸村四山环抱,河水流畅、古民居紧紧相接,吴氏宗祠镇距中心、风雨廊桥横跨北溪河上。据古代人流传,北岸村的地形是鱼撒网、八卦阵形,祠堂门前两条小水沟是鱼活须,背靠来龙山,土地坝、所以说龙脉好,村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条小溪流入北溪河,渭之为两条龙须。村中园门洞、0互相与屋房连接,不曾间断,其园门洞分布为〈1〉廊桥下“活泼地”;〈2〉廊桥北头“谦安旧址”;〈3〉上店街“中心里”;〈4〉大天地后“三宝巷”〈5〉茂公祠“里外门”;其0分布为〈1〉“银屏丘”(十字街头巷);〈2〉大巷口。从南向北的旅杭路上有三湾九丘,一步半桥。廊桥的园门洞就有“往府大路过桥”字样。北岸村是处于前对龙珠花山尖,东有龙门天柱峰,向南遥望大天寺,西有赤石潭山观音阁,此有岔坑吴家山,火焰尖这样一个群山丛中,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所以说北岸村“千灶万丁”。
人口及土地状况
该村下辖五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138户,总人口3385人(其中农业人口3190人),盛产茶、桑、菊等多种农副产品,全村共有水田1100亩,旱地1189亩,山场86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社会经济发展
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32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村集体积累资金达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村内大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百余家,中小学校和卫生医疗机构健全,旅游设施齐全,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北岸村坚持旅贸活村、开发强村战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农特产品加工贸易,作为市级“抓百村、促千村”的新农村100个示范村之一,更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1102 | 242700 | -- | 查看 北岸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金竹村 |
金竹村:距北岸镇政府约3公里。金竹村盛产黄山贡菊,是黄山贡菊的原产地。金竹村有2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391户,993人。 |
白杨村 |
白杨村:歙绩古道穿村而过。村中100多幢古民居,粉壁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木砖石“三雕”随处可见。白杨村2008年由上村、新桥、方祈、上祈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14个村民组,1563户,4100人。白杨村拥有耕地0.23万亩,林地2.37万亩。 |
呈村降村 |
呈村降村:2008年由呈东、呈西、佛川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共有1031户,2701人。呈村降村拥有耕地0.95万亩,林地1.6万亩。 |
北岸村 |
北岸村隶属黄山市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县县城仅1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徽杭线上的交通要道。 地形气候 以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北岸镇耕地、林地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劳动力资源丰富。 历史渊源 华源河流经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称之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桥(原名衍庆桥),北边即是“延陵北溪”,因此称之为“北岸”。北岸包括“衍庆村”,即现在的阜东村“下行、桥头组”,北岸村在解放前曾划为四大村,即“乡贤村”—南村、前坝,“谦安村”—社屋前、十字街头巷,“中心村”—里、外横巷、三宝巷,务本村—文穆堂、里屋坦、前山、锦庭村——方村、龙门山。北岸村四山环抱,河水流畅、古民居紧紧相接,吴氏宗祠镇距中心、风雨廊桥横跨北溪河上。据古代人流传,北岸村的地形是鱼撒网、八卦阵形,祠堂门前两条小水沟是鱼活须,背靠来龙山,土地坝、所以说龙脉好,村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条小溪流入北溪河,渭之为两条龙须。村中园门洞、0互相与屋房连接,不曾间断,其园门洞分布为〈1〉廊桥下“活泼地”;〈2〉廊桥北头“谦安旧址”;〈3〉上店街“中心里”;〈4〉大天地后“三宝巷”〈5〉茂公祠“里外门”;其0分布为〈1〉“银屏丘”(十字街头巷);〈2〉大巷口。从南向北的旅杭路上有三湾九丘,一步半桥。廊桥的园门洞就有“往府大路过桥”字样。北岸村是处于前对龙珠花山尖,东有龙门天柱峰,向南遥望大天寺,西有赤石潭山观音阁,此有岔坑吴家山,火焰尖这样一个群山丛中,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所以说北岸村“千灶万丁”。 人口及土地状况 该村下辖五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138户,总人口3385人(其中农业人口3190人),盛产茶、桑、菊等多种农副产品,全村共有水田1100亩,旱地1189亩,山场86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社会经济发展 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32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村集体积累资金达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村内大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百余家,中小学校和卫生医疗机构健全,旅游设施齐全,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北岸村坚持旅贸活村、开发强村战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农特产品加工贸易,作为市级“抓百村、促千村”的新农村100个示范村之一,更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
瞻淇村 |
瞻淇村挹清溪于东南,揽山秀于西北,距北岸镇镇政府4公里,古徽州府歙县县城10公里,徽杭高速公路歙县进出口设在瞻淇,杭徽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瞻淇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其古村落选址和建造,依据“枕山、环水、面屏”的形象风水原理,和徽州大部分村落的外部空间呈现出同构的模式。西北方向的李玉玲是其祖山,从此分出两支山脉。向左为来龙山、和尚坦;身右为毛坞峰、春坞峰,两侧延伸将整个村落环抱在中央。村子背依的来龙山,蜿延起伏如行龙而来,面对的远山秀峰巅,郁郁葱葱如一面屏风。瞻淇村全年无霜期约220天,80%的人以农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芝麻、油菜籽、黄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林、茶、桑、毛竹、果、西瓜、菊花为主。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瞻淇村内有一条贯通东西的主街,它与村子总朝向相垂直。以和上坑水交叉点纸码店桥为界,桥东称上街,桥西称下街。这条主街原是古徽州府通往杭州的古道,宽约三米,垂直主街有五六条古巷道,整个布局和谐、讲究,是经过严密的统一规划和设计的,现存的古建筑还有100余幢,最有价值的古民居还有40余幢,这些古民居的屋主对自家的宅院精心营作和美化,尤其是砖、石、木“三雕”工艺,处处体现出巧夺天工的神息与匠心,堪称徽州一绝。文笔峰桥边(杭徽公路旁)有一参天古樟,三人才能合抱过来,大板桥头还有一古樟,是大自然的造化,树杆有一圆洞,树枝稀少,更有古典风味。瞻淇村是个自发的,诗意般的村落,整个古村落在粉墙黛瓦间行走,淳朴的乡土气息浓郁,品位极高。 |
蔡坞村 |
蔡坞村位于北岸镇西部,东与大阜村接壤,西与瞻淇村相接,离镇区约1.5公里,境内南大公路穿村而过,离徽杭高速公路歙县出口仅3公里,村中人口密集,蔡坞村辖10个村民组,共有457户,1298人,全村劳动力有932人,其中女劳动力有456人,外出务工劳力达472人。该村方圆5.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506亩,旱地120亩,油料种植面积440亩,产量40吨,粮食播种面积910亩,产量308吨,茶园626亩,茶叶产量36吨,产值达623万元,桑园面积253亩,年产茧量17吨,产值达48万元,今年春茧产量达8吨,收入31万元,西瓜种植面积265亩,年产量232吨,产值达45万元,黄山贡菊种植面积240亩基地,年产量达21吨,产值达96万元,该村林地面积6225亩,森林覆盖率达70%,公益林面积2010亩,集体690亩,收益5347元。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10元,今年上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达3420元。该村现有党员47名,女党员8名。 |
高山槐棠村 |
高山槐棠村是由高山、槐棠两行政村规模区域调整后合并而成的,是北岸镇较为偏僻的、位居高山上的贫困村,现有贫困户35户,贫困人口81人。该村占地5.6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3户,人口1048人,全村水田220亩、旱地289亩、茶园700亩、桑园497亩、菊园1500亩、林地7335亩,森林覆盖率达82%以上,该村主要以茶、菊及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支柱,2010年人均纯收入5200元。 以加强村中道路硬化、亮化、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加快民生工程的实施,带领广大贫困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对贫困户进行科技培训,实施科技扶贫,提高脱贫技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保障村民人生安全,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发展和谐社会。 |
显村村 |
显村村又名小阜坑,因该村沿着山川河道而建,有大小纵横交错的数十条水坑穿村而过。因此,得名小阜坑(小伏坑)。位于北岸镇的北部、大阜至白杨的公路边,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全村共有539户、1583人。辖13个村民组,地域广阔。其中分两个自然村,一个位于桂林镇那边的东乡,一个就是本显村,显村自然村共有住户463户、1265人。全村有林地572公倾,桑园380亩、茶园570亩、水田658亩。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茶叶、菊花、蚕桑、水果种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经商等。年人均纯收入为4209元。该村共有党员46名,村级配套组织建立健全,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五渡村 |
五渡村位于北岸镇东南部,大深线穿腹而过,交通便利。由原五渡、大岭二个村规模调整合并后的五渡村,全村分为三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组,共有441户,1296人,全村劳动力有929人,其中女劳动力有590人,外出务工劳力达458人。该村方圆5.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522亩,旱地740亩,油料种植面积403亩,产量37吨,粮食播种面积842亩,产量299吨,茶园522亩,茶叶产量19吨,产值达304万元,桑园面积140亩,年产茧量10吨,产值达24万元,今年春茧产量达5吨,收入21万元,该村林地面积5880亩,森林覆盖率达68%,公益林面积3671亩,茶叶、劳务收入是村民的主要来源, 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56元,今年上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达2732元。 该村现有党45名,女党员6名。村党支部认真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议,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七贤村 |
地理位置 七贤村位于徽杭高速公路周边,S324省道直通,距县城22公里,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毗邻霞坑镇、深渡镇,位于老徽杭公路边,交通便利。 耕地状况 现有耕地面积918亩,水田面积847亩,茶园1200亩,桑园800亩,山林8735亩,经济以茶、桑为主。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1元。村“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现有党员46名,成立了10个党小组。在杭徽线边有一百多亩土地可开发 人口分布 七贤村是北岸镇最分散、自然村庄分布最多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包括七贤村、斯干、大坑、洪坑口、汪堨干、文坞、新川、关东墓等在内)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04人,800户。该村共有党员60名,村党总支下设二个支部,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决策,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规范,制度健全。 交通状况 有4个自然村分布在老徽杭线上,有9个自然村远离老徽杭线,有6个自然村建有通村机耕路,遇雨天,车辆不通,村民行路难。 社会经济 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蚕桑和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为5160元。 |
大阜村 |
北岸镇大阜村2008年被列入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大阜村位于北岸镇政府所在地,是北岸镇经济、文化、政治活动中心,由原阜东、阜西、伏塘三个村规模调整合并后的大阜村,辖21个村民小组,1258户,总人口3385人(其中农业人口2748人),盛产茶、桑、菊、果等多种农副产品。大阜村党总支,支委5名,现有党员126人,村党书记书记潘云根、村委会主任潘楷木,具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村支部非常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年保持2-3名后备干部常量。 一、地理位置:大阜村位于北岸镇政府所在地,是北岸镇经济、文化、政治活动中心,距歙县县城只有18公里,黄金旅游线路黄千公路、徽杭公路及徽杭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由原阜东、阜西、伏塘三个村规模调整合并后的大阜村,辖21个村民小组,1258户,总人口3385人(其中农业人口2748人),盛产茶、桑、菊、果等多种农副产品。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虽然没有资金,但是村两委班子不等不靠,边动手干边向上增取资金。投资47多万元修建从北岸工业园区到阜西村庄的长670米宽4米进村公路,并完成硬化任务;对阜西苦干源800米便道实施了水泥硬化工程;投资17万元对村15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小伏张家坦实施了硬化工,投资2.5万元建设了农民休闲健身公园;投资7.5万元实施了伏塘自然村安全饮水工程;通过自筹等方式投入23万元完成了村庄内长83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2010年又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投入4.7万元对小官洞进行道路拓宽,投入40万元实施道路两旁排水沟工程,2011年又投入9万余元实施小阜道路硬化,投资6万余元建设潘氏宗祠门前水泥坦硬化和荷花塘仿古护栏维修,投资2万余元进行伏塘环境整治。投入3.6万元安装路灯130余只,完成了村内主干道的亮化工程。大阜村还筹资15万元完成了17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硬化工程;投资2.8万元对村内三条河道进行全面清淤,修筑拦河坝3处,达到畅通、整洁、水清、岸绿; 三、经济发展情况。根据规划,大阜村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将畜牧业和茶叶作为主导产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业、茶、桑、菊等优势产业。注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全村拥有茶叶、菊花加工营销企业10多家,解决劳动力就业130多人,尤其是贡菊花年营销量达800多吨,占全市的1/3,“雅盛贡菊”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农产品,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较好的发展,成立了黄山贡菊产销协会、茶叶协会、蚕桑协会、雅氏贡菊专业合作社和升达蚕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增收明显,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农村公共事业情况。为改善村容村貌,达到美化、亮化要求,提升大阜村整体形象。在市电信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4万元对村内电话线路进行改造;在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村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整改,实现了县乡村有线电视联网;在县供电局的支持下,投资3万多元对阜东桥头片的供电线路实施了电气化改造。 五、农村公共事业情况。为改善村容村貌,达到美化、亮化要求,提升大阜村整体形象。在市电信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4万元对村内电话线路进行改造;在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村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整改,实现了县乡村有线电视联网;在县供电局的支持下,投资3万多元对阜东桥头片的供电线路实施了电气化改造。 六、民主管理情况。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完善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党员议事会制度,议事规则完善,凡村内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议”,由村支委提议经村两委商议后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议事会成员会议表决通过,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规范建设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做到内容规范、程序规范、形式规范、时间规范、监督规范,对村里的各项重大事项、财务收支情况、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工程项目实施情况与资金使用情况、村干部分工与工作目标等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做到“六规范一满意”,逐步将村务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延伸,村务公开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开展农村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六要六不要”和“十不准”教育,规范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廉政意识。每年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评议结果满意度达95%。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