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芜湖市 >> 无为县 >> 陡沟镇 >> 凤凰桥社区

凤凰桥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凤凰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凤凰桥社区简介

  凤凰桥社区是原凤凰桥乡政府所在地,位于陡沟镇东北方,东临张桥行政村;南连华龙社区;西与百官圩行政村相接。北和含山运漕镇隔裕溪河相望。境内交通便利,有村级公路三条,总长达7km,沿江路横穿南北,北有陡裕路,有往返芜湖、无为方向的固定班车。水运便捷发达,凤凰桥渡江为巢湖市区域水路客运枢纽,平均日流量1800余人,高峰期的客流量逾万人。
  社区辖有凤凰桥街道,14个自然村,居民1343户,总人口52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4人,暂住人口352人)。耕地面积5100亩,水面面积320亩。
  农业以棉花、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种植为主,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有各种家鱼、螃蟹、龙虾等。
  区内老凤凰桥街道为传统的地方商贸集散中心,现有个体工商户经营户60余家;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市场繁荣,社区经济除传统农业外,还拥有华龙棉业的民营企业6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社区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422104 238300 0553 查看 凤凰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凤凰桥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凤凰桥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华龙社区

  华龙社区系2006年由赵坝行政村、连合行政村、庄陈行政村以及街道四部分合并而成,现有人口6647人,其中农业人口5274人,非农业人口1373人,耕地面积8714亩,位于陡沟镇以东,与汤沟镇的后堡行政村接壤。本社区交通便捷,其中有通江大道与塔江路两条省道交汇通过,是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社区有党员268人,村民组74个,35周岁以下的青年1647人,18周岁以下956人,留守流动儿童196人,现有中小学六所,即赵坝中学、联合小学、砀山小学、红卫小学、卫东小学,共在校生806人,在职教师66人,现有“五老”人员42人。本社区内有多家民营企业,主要有华真建材有限公司、龙湾棉业、鑫龙棉业,新坝棉业、联合棉业以及以及两家服装生产公司等,这些企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华龙社区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于2007和2009年分别获得无为县首届“文明村庄”与无为县第二届“文明社区”的称号;于2006年度计划生育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单位”;于2007年度陡沟镇水利冬修工作评比中,被授予三等奖,并在本年度我镇信访稳定工作考核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单位”;于2005年获得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村”二等奖;于2009年度获陡沟镇“先进党组织”的荣誉称号;分别于2009、2010年度获镇征兵工作第一名;多次被0无为县委、县人民政府评委“平安社区”等等。    在以后的社区工作中,我们将本着“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区”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示范”精神,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协的新型社区为目标,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开拓社区服务,努力推动华龙和谐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   

凤凰桥社区

  凤凰桥社区是原凤凰桥乡政府所在地,位于陡沟镇东北方,东临张桥行政村;南连华龙社区;西与百官圩行政村相接。北和含山运漕镇隔裕溪河相望。境内交通便利,有村级公路三条,总长达7km,沿江路横穿南北,北有陡裕路,有往返芜湖、无为方向的固定班车。水运便捷发达,凤凰桥渡江为巢湖市区域水路客运枢纽,平均日流量1800余人,高峰期的客流量逾万人。   社区辖有凤凰桥街道,14个自然村,居民1343户,总人口52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4人,暂住人口352人)。耕地面积5100亩,水面面积320亩。   农业以棉花、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种植为主,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有各种家鱼、螃蟹、龙虾等。   区内老凤凰桥街道为传统的地方商贸集散中心,现有个体工商户经营户60余家;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市场繁荣,社区经济除传统农业外,还拥有华龙棉业的民营企业6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社区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陡沟社区

  陡沟社区隶属无为县陡沟镇,地处陡沟镇西南角,是陡沟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陡沟社区距无为县城12公里,距西河1.8公里,水陆交通便利。    全社区现有人口69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64人,农业人口4622人。住户2712户,共分为38个村(居)民小组。    社区共设1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23个党小组,党员人数为244人。    全社区总土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6709亩,耕地面积4684.94亩,水面面积913亩。农业生产以种植棉花、水稻、油料为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地已盛产葡萄、甘蔗、草莓、西瓜、玉米等经济作物。水面养殖以鱼、螃蟹、黄鳝等特色养殖为主。    社区内共有民营企业15家,其中轧花企业5家,个体工商户316户。食品加工业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陡沟酥糖、方片糕、月饼等享誉县内外。工业产品销售旺盛,大江橡塑产品远销省内外。  

凡渡村

  凡渡村位于陡沟镇西北,东临百官圩村,西邻西河村,南至双圩村,北接刘东田桥村。耕地面积:5454.8亩,水面面积450亩,人口3896人。   

裕兴村

  裕兴村位于陡沟镇中心位置,东南分别与凤凰桥社区、双湾村、陡沟社区接壤,西北与双圩村、百官圩村隔河相邻。   裕兴村现有27个自然村,所辖51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为4308人(2010年末统计),耕地面积为6447.02亩,水面面积1372亩,党员140人,党小组21个。   裕兴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棉花、水稻、油菜,目前以棉花为主导产业;水差养殖有鱼、螃蟹、龙虾等;经济作物有蒌蒿、甘蔗、蘑菇等。    裕兴村交通便捷,环圩公路贯通全村,县、乡公路穿沿而过,为加快裕兴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河村

  西河行政村位于无为县陡沟镇西北部,座落于漕河南岸;西河的东北部;黄田河的北面;陡黄公路穿村而过。辖五十个村民组,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40亩,水产养殖面积约一千亩左右,人口5500人。我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生产棉花和水稻为主。    特色经济以水产养殖和经果林为支柱,经济来源以第三产业为动力,劳务输出为主,活跃我村的经济发展。   

红星村

  红星村位于陡沟镇东侧。通江大道北侧,全村共有人口4200余人。耕地面积6529亩。44个村民组。红星总支部下设10个支部、16个党小组、现有“两委”干部7人,150名党员。农业生产以棉花、玉米、水稻、油菜、小麦等为主,水面养殖以鱼、虾、螃蟹为主,村级水面养殖有红星鱼苗养殖场、真武窑厂成鱼养殖基地。特色经济发展有:安徽中颐食品有限公司、安徽蓝田有限公司、无为和畅雨具厂、红星颗粒塑料厂、红星自来水厂。红星村两委班子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沿着-方针路线带领全村广大干群奋勇前进。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献礼。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良好基础。   

双湾村

  双湾村位于陡沟镇东部,东邻五一村,南与红星村隔河相望,西连陡沟社区,北接裕兴村。双湾村区域为长形,从东至西6公里,环圩路贯通东西穿村而过,东有双湾路与通江大道接轨。    双湾共有23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村内共有住户826户,总人口有3355人,耕地面积为5408亩,水面面积为2870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约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500元。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棉花、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近年土地流转力度较大,成立合作社2家,注册家庭农场5个,流转土地面积2305亩,主要的种植大户和水产养殖大户有15个。今年水稻种植面积3400亩,年产值2000吨,产量2000吨2000吨。棉花面积1270亩,年产值203.20万元,产量254吨。村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400多人,出现了一批在外装璜、加工、经商较为成功的人士。    双湾村目前村内水泥路总长度为9.5公里,大部分自然村都有水泥路或砂石路与环圩路相连,村民出行十分便利。村民住房以楼房等砖混结构为主,去年整村推进项目修建水泥路1.3公里,今年水泥路一事一议修建水泥路1.8公里。 双湾村现有低保户48户,五保老人19人,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4户,去年新农合参合人数为3063人,参合率达98%,预计今年新农保参保率将达到94.5%。双湾村两委干部一直能够做到勤俭节约,主要支出是村内各项公益事业,资金来源也以各项项目资金为主。    双湾村的党建工作规范,村级组织的凝聚力较强,村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分别是东庙湾支部、西庙湾支部、五房支部、南埂周支部、高叶支部、阮湾支部、凤凰地小学支部。共有党员145名,流动党员 38人,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30个岗位。村总支以不断健全、发展农村党建“六大载体”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级工作和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搞好劳务输出和土地流转,充分利用我村充足的水面面积,提高水面养殖经济效益,搞好农业特色经济种植和立体经济种植。   前进发展中的双湾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双湾考察并投资兴业。   

金李村

  金李行政村位于陡沟东南,紧靠无为大堤与塔江路交界处,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3亩,水面1230亩,现有人口3063人,辖有10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    我村境内8个圩口,种植以棉花为主,其中棉花种植占主导地位,现已达3085亩,养殖业以水产、鸡鸭猪为主,并出口外省,我村的养殖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另上有轧花厂、茶干厂等。    近年来,金李村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大投入力度,对道路、水利、电力基础设施进行了夯实,建成了15公里的砂石路,形成了网络状分布的乡村道路并积极对上开放,招商引资,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农村的各项事业也稳步发展,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之路。    前进中的金李村,热诚期盼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金李村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入事业中来,让事实说话们用智慧勤奋把它建设的更美好。  

双圩村

  双圩行政村村位于陡沟镇的西侧,东邻裕新公路,有吴楠河,南有永胜河,西与无城镇隔河相望,北有黄田河。全村总面积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594.84亩,水面2000多亩。现有人口4915人,辖有29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系2006年4月份村级规模调整,由原来的官圩村和永胜圩村合并而来。   我村境内有官圩和永胜圩两大圩口,是典型的圩区村。种植业以棉花、油菜、水稻为主,其中棉花种植占主导地位,2005年的种植面积达到4900余亩,这两年村两委带领大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了甘蔗、芝麻、西瓜、仔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其中尤以苷蔗种植面积为大。   养殖业以水产养殖为主,主要养殖品种有鱼、虾、河蟹、黄鳝等,其中黄田河的鱼蟹为知名品牌。近年来,双圩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大投入夯实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建成了一条长约10公里的贯穿永胜圩和官圩的环圩砂石路,改变了过去肩挑船运的落后状况,基本建成了网络状分布的乡村道路。并积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将村里的水面发包,改造成水产养殖基地,为增加农民收入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农村的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之路。   前进中的双圩行政村热诚期盼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双圩村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来,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和勤奋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刘东村

  刘东村位于全镇西北。东接田桥村,南连凡渡村,西靠西河村,北傍裕溪河。与含山县运漕镇一衣带水。属于深圩区,交通极不方便。   全村总人口3500人,月937户,耕地面积6763亩,水面面积280亩,辖26个自然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   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麦为主。充分利用水面资源进行水产养殖。专业化养蟹面积50亩。年产出100头生猪养殖场一个。   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近千人。主要是从事水上运输(目前全村船舶达52条,运输吨位逾万吨)、建筑、餐饮、服务业。   村内小学、中学各一所,自来水厂、棉花企业各一家。   全村人民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按照新农村“二十字”方针,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美好新家园。   

田桥村

  陡沟镇田桥行政村地处无为县东乡。裕溪河南岸,与含山县运漕镇接壤、辖25个自然村。    现有人口3500余人。耕地5500余亩。可养水面700余亩主要盛产水稻、棉花、油菜、小麦、鱼、蟮、螃蟹虾等产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陆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两家棉制品公司(田东棉业、新安棉业)。一家大型精米加工厂、二家水产养殖基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就达1000余人。环境优良是资源发展的好地方。   

忠台村

  忠台村座落在通江大道南北交界处,四周于几个村交界,东边于双鲁、贵山村交界;南边于福渡镇、云南村交界;西边与福渡镇、石碑村交界;北边于红星村交界,我村在全镇面积比较大,土地有6600亩,人口5000人,原是忠台、高桥、石碑三个村合并为忠台行政村,我村在农业生产和企业上,给我村广大群众带来了经济上有所发展,我村座落在通江大道南北处,交通方便,在农业生产上,我村群众,种植早玉米,大棚蒌蒿、西瓜、花菜、大蒜等其他农副产品,群众卖菜价格上比深圩村高一点,时间节省一点。     我村在企业上,有兆祥造砖厂,在当地招收一批工人,在厂里上班,每人每月工资在1800元左右,对地方群众在经济上有所收入,还有一个银海轧花厂,座落在胡碾自然村,下半年棉花收购用人,在地方招收几十个人做事,几个月时间,每个工人收入在7000元左右,给群众带来经济实惠,这都是感谢国家好政策,给我们深圩区造成了通江大道一条好路,改变当代人面貌,更改变了子孙万代人面貌。   

五一村

  五一村坐落于长江之畔,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无为县陡沟镇境内。南临军二路的长江大堤,东临塔江路,西面和北面大港河绕村而过,与华龙社区毗临。通江大道穿村而过,与无城和芜湖主城区均不足二十公里车程。村内砂石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我村现有人口四千二百多人,下辖二十七个自然村,五十三个村民小组,五个党支部,一个驻京支部,党员总数达一百四十多人。全村耕地面积五千六百多亩,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排涝设施齐全,淡水资源充沛,盛产优质棉花、油菜、玉米、大豆,稻谷及淡水鱼、虾、河蟹、黄鳝等特色水产品。   近年村内又新建了设施齐全的村部,办公室、图书室、电教室、党员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村内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村内配备了标准化卫生室,还有2所小学。有线电视、电话和宽带通达每个自然村。村民集资办了一个轧花厂和一个小型棉纺织厂,不但带动了村内一部分人就业,也给村民出售棉花提供方便。   我村劳动力资源充沛,每年有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不少现如今已在外闯出一片新天地,事业有成。他们中的不少人,致富不忘家乡,为五一村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我村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希望各界有识之士能借这一股东风来村投资,发展兴业。我们必将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投资环境,坚信将在陡沟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五一村的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五一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辉煌!   

百官圩村

  百官圩村位于无为县陡沟镇东北,和含山县运漕镇隔河相望,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环境优美。辖25个自然村,人口4230人,耕地面积5000余亩。    村设党总支1个,下辖党支部4个,党小组16个,共有党员116人。主导农业产业以棉花、水稻、油菜、芝麻及玉米种植为主。村级民营经济较为发达,村内有棉花加工企业13个,塑料加工企业1个,基本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群众年劳务收入近50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颇有成效,2008年已引进江西水产养殖大户投资近200万元的精养项目。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处处是一片和谐景象。   

贵山村

  贵山村位于陡沟镇南边,紧临无为大堤,东西分别与三官殿、临江接攘,北接陡沟镇忠台村,南与白茆镇新树村相邻。全村辖57个村民组,总人口5565人,其中农业人口5162人,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36亩。    贵山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农业生产以棉花、油料、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村耕种面积的90%以上,农民农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棉花种植。近年来,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贵山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注重在农业内部结构、农产品品种结构等方面对农民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引导,鼓励农民种植优质、高效农作物,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贵山村的农业结构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的增加。经测算,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以上。    近年来,贵山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村村通砂石路;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彩电、冰箱、洗衣机拥有率分别达92%、45%和38%;90%以上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村“五保”户、低保户全部实现应保尽保;拥用一所村小学和一个村小教学点,在校学生300多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  

张桥村

  张桥村位于陡沟镇的东北方。东临汤沟镇;南于华龙社区相连;西于凤凰桥社区相连;北与含山县隔裕溪河相望。于含山县的千年古镇-运漕镇相距不足1公里。塔江路穿村而过。其中村内长度就达2.5公里。北有陡裕路,南有通江大道。村民出行十分便利。   张桥村共有20个自然村,各村都有砂石路或水泥路与主要交通要道相连。村内共有住户1043户,总人口有4063人,耕地面积为5803亩,水面面积为270亩。农业的收入主要以种植棉花、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水产养殖的品种有各种家鱼、螃蟹等。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00多人。其中在外的装修队友八个,对内有四家民营企业—轧花厂。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农民创收立下汗马功劳。   


凤凰桥社区特产大全




凤凰桥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