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太村位于开城镇的最南端,与襄安镇的百子村、新生村接壤;东邻赫店镇的苏塘村、神墩村;西与泉塘镇的海桥村隔河相望。行政村辖范洼、张洼、小童岗、骆嘴、牛嘴、粉坊、龙口、山洼、老屋、大程洼、陶墩等11个自然村,32个村民组,人口4280人,现有党员126名,设三个党支部,村两委七名;耕地6000余亩,半山半圩,主要生产水稻、棉花、席草、油菜、小麦、水产等。近年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得到提升。现党总支一班人正以虚怀若谷的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构建和谐新龙太而努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422107 | 238300 | 0553 | 查看 龙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六店社区 |
六店社区:位于开城镇西部,距离开城镇政府8公里,南至花桥河北岸,西至都督村,北至无六路,东至六峰村,全社区共有28个村民组,一个街道,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680亩,总人口3685人。 |
开城社区 |
开城社区:位于开城镇中心,为原开城镇居委会和永安村合并而来。开城社区下辖4个街道,6个自然村,户籍人口有5137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1000余亩,水面面积约300亩,地处永安河中游。 |
羊山村 |
开城镇羊山村地处丘岗山地,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4786人,森林面积134公顷,耕地面积401公顷。辖33个村民组,党总支辖三个党支部,22个党小组,党员136名。多年来,村党总支始终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以发展成拥有集体经济300多万元,集体年纯收入20多万元的富裕村。村党总支先后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生态村”;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在建党90周年之际,被0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0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
先锋村 |
我村共辖26个村民组,总人口3065人,面积5.3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圩田面积1000余亩,主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 我村紧靠开城社区,北邻无开路、襄开路贯穿其中,交通便捷、辖区内建有近400亩的镇工业园区,为我村今后带动经济发展和劳务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都督村 |
都督村位于无为县城西部25公里,属丘陵山区。占地约9.6平方公里,毗邻巢湖市 ,蜀山镇,严桥镇; 无六路.石凤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 ;旅游景点西九华寺座落境内。 全村耕地3338亩,茶园4200亩;山场5000余亩,农业人口3768人,党员98人,下辖31个村民组,998户;农业生产主要有茶叶,山芋,水稻, 棉花等, 尤其茶叶是都督村的特色产业。 |
六店村 |
六店村位于开城镇西部,属丘陵山区,有山有圩,易旱易涝,全村23个村民小组,614户,总人口2671人,承包耕地2359亩,其中圩田1860亩,山地499亩,林业总面积682亩其中村集体林地162亩,水面500余亩。农业基础实施较为完善,建有排涝站三座,抗旱站三座,村村通工路建设总里程5.96公里。人居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
六峰村 |
六峰村位于开城镇的西南部,坐落在西都圩内,全村总人口4166人,总户数1100户,总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00亩,山场670亩,辖内35个村民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 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1200人,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1300多人,农业人员主要以生产水稻、棉花、特种水产养殖为主,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以从事服务业、建筑业和经商为主等,涉及到多个行业,全村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 目前全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主要突出为: 1、贯穿全村的主干村级公路还有近一半是沙石路。 2、圩内沟渠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目前难以支撑农业的长远发展,尚须进一步改善。 3、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落后不等于无法改变,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创造条件,六峰村的未来一定会十分美好。 |
独山村 |
独山村位于无为县开城镇西北部,全村人口共3009人,耕地面积4323.5亩,山场428.8亩,和六店村、六峰村、保胜村相邻,劳动力1963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经商等,农业主要是以水稻、棉花、小麦等农产品为主,养殖以养殖河蟹为主,外出务工经商以建筑、服装业以及餐饮业为主,全村道路达8.2公里,其中水泥路5.8公里,圩内道路和沟渠已基本贯通,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
大同村 |
开城镇大同村位于开城镇南,面积3.5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小组,人口4506人,其中外出人口占一半以上,以从事建筑食、家政服务居多,常住人口以种粮食为主。 自2006年由原太平、大同两小村合并为现有大同村,虽有开襄路穿村而过,永安河傍村而流,但村办内交通设施差,群众出行难.现村内通了村村通公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
练墩村 |
开城镇练墩村地处开城镇西北部,与红庙镇、西部与严桥镇一河(永安河)之隔,全村总人口4136人,耕地面积5960,山场面积665亩,水面积550亩,以种植粮食、棉花、油菜为主,地理位置偏僻,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是芜湖市河道管理局干部胡军的选派村。 自无为县第五批选派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紧紧抓住选派村的有利机遇,在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围绕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于2012年9月2日开工建设练墩村新村部,2013年3月2日村部竣工。 新村部占地面积1200m2 ,建筑面积429m2,其中:新建面积314m2,改建面积115 m2。工程总造价66.1万元。村部办公场所分两部分,前面一排平房由原村部改建,主要是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办事大厅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办事大厅45m2。后面一栋办公楼共两层,上面是党员综合活动室,面积为120m2,室内各项制度及电教设施齐全。下面一层有三间办公室、一间农家书屋和一个两委办公室兼-表工作室,其中农家书屋面积24m2,两委办公室面积31m2。 新村部充分满足了村支两委负责人办公室、会议室、村务公开栏、村民事务代办中心、计生办、综治办、群团组织等需求,为该村两委服务党员和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展示了无为县加强村部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
幸福村 |
幸福村位于开城镇东北角,东北毗邻赫店镇、红庙镇,西南与本镇羊山村、旺盛村接壤,境内有三条主干路,交通便捷,辖区属花渡河水系,耕地面积6056亩,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等。辖区总人口4825人,34个村民组,村民代表75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党总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党员105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
山垴村 |
山垴村:距镇政府1公里,无为县城15公里,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0亩。2005年由原长城村与山垴村合并,4100人。 山垴村与新胜村、保胜村、六店社区、开城社区、羊山村、先锋村、都督村、六店村、六峰村、独山村、大同村、练墩村、幸福村、旺盛村、石山村、龙太村相邻。 |
旺盛村 |
旺盛行政村地处开城镇东部与赫店镇接壤,总人口4645人,村民组37个,耕地5207亩,村两委干部7人,设总支一个,委员5人,辖三个支部,党员133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粮食、棉花、油菜,三产发展很快,年输出劳动力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石山村 |
开城镇石山村距镇政府3公里,无为县城17公里,离西九华1公里,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34亩,水域面积1200余亩。2005年由原来石山行政村与西都行政村合并,辖22个村民组,2876人。以水稻与棉花为主,2007全村村民人均收入4022元,村现有固定资产总额约30万元。 2008年经过村换届选举,组成新的两委班子。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坚持“以人居为本,以生态为先,以和谐为主”的理念,联系本地实际,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科技种田,扩大养殖螃蟹水面。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推进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保持了经济的增长,又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使之成为远近闻名养殖示范村。 |
保胜村 |
保胜村:在开城镇西部,距离政府约3公里,辖32个自然村,总人口数4050人,户数1075,耕地面积4143亩,开六公路穿村而过。 |
新胜村 |
新胜村:总面积3722亩,共19个自然村,550户,总人口2157人。 新胜村与保胜村、六店社区、开城社区、山垴村、羊山村、先锋村、都督村、六店村、六峰村、独山村、大同村、练墩村、幸福村、旺盛村、石山村、龙太村相邻。 |
龙太村 |
龙太村位于开城镇的最南端,与襄安镇的百子村、新生村接壤;东邻赫店镇的苏塘村、神墩村;西与泉塘镇的海桥村隔河相望。行政村辖范洼、张洼、小童岗、骆嘴、牛嘴、粉坊、龙口、山洼、老屋、大程洼、陶墩等11个自然村,32个村民组,人口4280人,现有党员126名,设三个党支部,村两委七名;耕地6000余亩,半山半圩,主要生产水稻、棉花、席草、油菜、小麦、水产等。近年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得到提升。现党总支一班人正以虚怀若谷的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构建和谐新龙太而努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