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二村是由原万二村、昌联村两村合并而成,现分为8个村民小组,人口数1741,党员56名,村民人均收入为3245元,村集体收入为5万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茶、桑、菊等农业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
万二村拟申报2009年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原昌联村属省级贫困村,拟在2009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万二村石际组,属省级地质灾害点,在2003年实施整村搬迁工作,现已搬迁完毕。
万二村在新一届村两委带动下,工作蒸蒸日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1203 | 242700 | -- | 查看 万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万二村 |
万二村是由原万二村、昌联村两村合并而成,现分为8个村民小组,人口数1741,党员56名,村民人均收入为3245元,村集体收入为5万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茶、桑、菊等农业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 万二村拟申报2009年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原昌联村属省级贫困村,拟在2009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万二村石际组,属省级地质灾害点,在2003年实施整村搬迁工作,现已搬迁完毕。 万二村在新一届村两委带动下,工作蒸蒸日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
双源村 |
双源村地处歙南山区昌溪乡东部高山上,西距乡政府八公里,北至本乡密川村,东至岔口镇文山村、武阳乡洽河村,南至本乡万二村,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地质多以泥质岩类和花岗岩,土质以黑沙土为主,属中山峡谷地貌,山脉切割深度大部分在550米左右,山地坡度90%在30度以上,农户住房阶梯分布。 现有耕地面积1033.8亩,农业用地坡地 826.5 亩,茶园1200亩,桑园 424亩,林业用地中,林业用地6763.5 亩,松木林及杂灌木林占98%以上。 村由原来的凤岐、永利、坝源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分为8个村民小组,居民620户,人口1634人。该村设一个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9名,总支现有支委三人,均为男性、初中学历,其中书记吴炳林57岁,支委吴忠华38岁,支委吴尧辉48岁。党员占人口比例5%。 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蚕桑,外出务工。其中茶叶1400余担,计收入23万元,蚕茧62担,计收入6万元,常年在外务工者545人,可挣回收入340万元,另外间播少数油菜、黄豆等,经营少数副业收入可凑数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10元。 双源村原风歧村、永利村属省级贫困村,分别在2007年、2008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012年将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其中凤歧村1—6组,属省级地质灾害点,现已搬迁完毕。 |
昌溪村 |
昌溪村是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为昌溪乡政府驻地。2008年初昌溪乡实施村级区域调整时,把原红旗、红心、昌源、密川四个行政村合并后定名为昌溪村。昌溪村辖8个村民小组,1203户3444人,全村劳动力2070人,其中外出务工1170人。昌溪村总面积为4.56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9916亩,其中耕地面积297亩,园地3278亩(其中茶园2356亩、桑园229亩),林地6341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9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29万元,工业收入28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74元。 昌溪村党总支有党员153名,下设5个党支部,党总支和各党支部都建有党员活动室和党务、政务公开栏。由于昌溪村始建于唐,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不仅存有 “员公支祠”、“周氏宗祠”等省保单位,还有保存完整的“燕窝山庄”、“九子巷”、 “周氏古村”三个古民居建筑群,昌源河绕村而过,波光粼粼,风景秀丽,乡村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昌溪村村两委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在不断学习提高班子素质的同时,充分挖掘本村的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紧紧围绕“巩固提高种植业,培育发展规模养殖业,创新发展民营企业,鼓励农民进行劳动力转 移,着重发展旅游业,加快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促进昌溪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