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村 和平村地处王街公路边,现有15个村民小组,685户,2533人,1个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92名。和平村村部于2000年与学校合建,村部所占面积60㎡左右,其中党员活动室约25㎡,后因计划生育,农家书屋等工作需要,借用学校教室20㎡。拟定新建村部。村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村集体收入9000元、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6053.4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平村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步入小康的行列。
一、发展目标
进一步提高农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妥善安置好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依托和平村茶林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经济。
二、发展项目
1.硬化枧桥至鲍坦公路1020米;
2.“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
3、增设农家书屋一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1212 | 242700 | -- | 查看 和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绍濂村 |
歙县绍濂乡绍濂村于2010年由五丰村和石耳村合并而成,地处石耳山南麓,是政府所在地,下辖17个村民小组,716户, 2430人,其中党员81名。主要资源有:林木、高山茶叶、高山蔬菜及土特产品等。 绍濂村离市区22.5公里,距县城35公里,王街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绍濂村民风淳朴,环境优雅,境内有著名的石耳山。石耳山处歙县东南,位于绍濂乡、森村乡、长陔乡交界处。主峰海拔1234米,是新安江的源头之一,府志记载:“石耳山孤峰瑰异,峰石倒垂如莲瓣。多产药草”,悬崖峭壁上生长着天然石耳,是极为珍稀的食用菌。 近些年,绍濂村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走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之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的途径,经济上取得了迅速发展。 一、发展状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1、以产业结构科学调整,发展规模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通过发展高山蔬菜,高山茶叶、珍稀食用菌高效种植三驾马车拉动本村经济发展。石耳村在2010年建设50亩高山蔬菜基地,成效良好,今年组织农户继续种植100亩。提升高山茶叶的价值。绍濂村高山茶叶内质佳,口感美。争取与茶叶大型加工企业合作,加大对茶叶的营销和推广,赋予传统经济作物以新的生命力。发挥珍稀食用菌高效种植示范效益。利用发展资金建设的绍濂乡珍稀食用菌猴头菇示范基地,已初步摸索出适合本地栽培的经验和技术,产品通过徽菜名店披云徽府的采用推广,具备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在培养一群种植户,做成猴头菇的标准供应点,成为本村的特色产业,带动周边一起发展。 2、村集体成立农村经济服务站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高山蔬菜种植户,茶叶种植户以及食用菌种植户提供相关服务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利用蔬菜基地和“一事一议”项目等民生工程加快生产道路、引水灌溉、林木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加大村庄清洁美化的步伐,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定人定期进行清扫保洁,加大亮化覆盖面,保持村庄整洁。 3、加强河道整治,抓住水利普查的有利契机,做好村内水利设施的规划布局,完善水利相关设施。通过精神文明创建,定期进行河道疏浚清淤清障,保持河畅水清。 4、绍濂村是乡政府所在地,王街公路穿村而过,做好村庄规划布点,严控公路沿线建房,按照徽派建筑,形成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新农村。 (三)、基层党建工作状况。 1、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做好并村的后续思想工作,稳定班子,聚合人心,多办实事。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村级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规范党员议事、村民议事流程,保持定期不定期的学习培训制度,增设党务村务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拓宽公开渠道,推动阳光村务向纵深发展。 2、着眼长远,加强人才储备,为村里的后续发展和长期稳定打基础。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培养发展年轻党员,进一步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能人带头模范作用,为下半年的村级换届工作做好准备,建好建强村两委班子做好铺垫。 3、加大村风文明整治和普法宣传,利用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农家书屋”等载体,组织科技培训和法制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小学教”活动引领社会优风良俗。 4、森林防火、维稳综治和计划生育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均衡发展。 二、发展方向 1、高山蔬菜的优质规模生产。充分发挥高山蔬菜的品质优势,力争做成市区的菜篮子。 2、农产品的深加工。做好茶叶、竹笋、食用菌、红薯等的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服装订单加工基地。充分挖掘劳动力密集优势,通过大户带动,形成一个服装订单加工基地,吸引农民返乡,留在本地发展。 |
岭口村 |
岭口村位于绍濂乡东南部,王街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2010年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了村级区域调整,将原来的黄毛村、庄头村、岭口村合并,成立了新的岭口村。现全村有714户,现有人口2793人,有8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山场林地面积2万1千多亩,茶园面积近3千亩,水田628亩,经济收入以林木、茶叶为主,农业特色产品有六公坑绿笋等。岭口村现有80平米村部一座,其中党员活动30平米,活动设施齐全,各项制度完备上墙。全村现有8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1人,初中以上文化54人,有一技之长党员38人。村两委班子成员13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岭口村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步入小康的行列。 一、发展目标 服务三农,农业、林业相结合,建设新农村。进一步提高农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妥善安置好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依托地区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及农特产品加工,做到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二、发展项目 1、岭口路硬化2530米。 2、村部改造。 |
和平村 |
和平村 和平村地处王街公路边,现有15个村民小组,685户,2533人,1个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92名。和平村村部于2000年与学校合建,村部所占面积60㎡左右,其中党员活动室约25㎡,后因计划生育,农家书屋等工作需要,借用学校教室20㎡。拟定新建村部。村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村集体收入9000元、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6053.4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平村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步入小康的行列。 一、发展目标 进一步提高农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妥善安置好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依托和平村茶林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经济。 二、发展项目 1.硬化枧桥至鲍坦公路1020米; 2.“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 3、增设农家书屋一个。 |
小溪村 |
小溪村现有18个村民小组,509户,1888人,1个党支部,党员45名。小溪村村部于2002年与学校合建,村部所占面积50㎡左右,其中党员活动室约20㎡。拟定新建村部。村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村集体收入1000元、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5837.9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小溪村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有了极大发展。 一、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村经济发展,增强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项目 1、村庄整治,计划村中道路亮化; 2、建设农家书屋工程,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
清溪村 |
清溪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420户,1560人,1个党支部,党员51名。清溪村村部建于1960年,年久失修,加之2002年洪水冲击倒毁,无钱修建,已成危房。村部所占面积60㎡。党员活动室20㎡,拟定新建村部。村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村集体收入0元、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5543.8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清溪村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有了极大发展。 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村经济发展,增强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提高农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妥善安置好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
古祝村 |
古祝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544户,2130人,1个党支部,党员47名。古祝村村部建于上世纪60年代,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左右,村部靠前部是两层建筑,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后部是一层建筑,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后部已经全部倒塌,村部靠前部也摇摇欲坠,目前已不能使用,村党员活动室目前在村卫生室借用一间,面积25平方米左右。拟定新建村部。村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村集体收入0元、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5309.7元。 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村经济发展,增强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项目 1、村庄内道路硬化; 2、搞好村部建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