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社区简介
北苑社区位于六安市城区北部,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小区,3590户,人口12680人。社区党总支直管党员57名,在职党员34名,协管党员311名。近年来,社区“两委”围绕夯实组织基础,创新社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为目标,切实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抓班子带队伍,夯实党建基础。利用党课、远程教育、社区工作例会、周五学习日等,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情教育。加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坚持“组织搭台、党员唱戏”,组织党员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党员责任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活动,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平台。
推行网格管理,创新为民服务。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与居民的交流互动,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与之配套了相关的职责工作制度。社区开发了全员社会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社区便民服务互动网站、安装了触摸屏,使广大居民有更多机会参与社区的发展和建设,表达社情民意。
整合资源模式,深化为民服务。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映山红”京剧联谊会等,创新服务方式,让居民称心。设立意见箱、入户访谈、座谈会等,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畅通民情渠道,让居民舒心。成立治安巡逻中队,充分发挥社区调委会作用,实行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制,及时快捷地处理矛盾各种纠纷,让居民顺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02005 | 237000 | -- | 查看 北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苑社区 |
北苑社区简介 北苑社区位于六安市城区北部,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小区,3590户,人口12680人。社区党总支直管党员57名,在职党员34名,协管党员311名。近年来,社区“两委”围绕夯实组织基础,创新社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为目标,切实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抓班子带队伍,夯实党建基础。利用党课、远程教育、社区工作例会、周五学习日等,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情教育。加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坚持“组织搭台、党员唱戏”,组织党员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党员责任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活动,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平台。 推行网格管理,创新为民服务。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与居民的交流互动,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与之配套了相关的职责工作制度。社区开发了全员社会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社区便民服务互动网站、安装了触摸屏,使广大居民有更多机会参与社区的发展和建设,表达社情民意。 整合资源模式,深化为民服务。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映山红”京剧联谊会等,创新服务方式,让居民称心。设立意见箱、入户访谈、座谈会等,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畅通民情渠道,让居民舒心。成立治安巡逻中队,充分发挥社区调委会作用,实行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制,及时快捷地处理矛盾各种纠纷,让居民顺心。 |
九里沟社区 |
清水河街道九里沟村地处六安市北郊,是金安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面积3.3平方公里,全村15个村民组,总人口2230人,耕地面积929亩, 1996年至2005年该村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表彰为“五个好”党支部、“文明村”“先进党总支”、“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发展乡镇先进村”,2006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基层组织标兵。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原则,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发挥城郊区位优势,走“工业强村、农业稳村、三产活村”之路,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建立蘑菇种植基地和旭龙养殖场等一大批,2006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500万元,创利税300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43元。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农民收入发展公益事业的同时,该村十分重视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软件资料积累,丰富村务公开内容,创新各项活动载体,增强议事民主决策能力,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增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透明度,走事后监督为了监督,变少数人监督为全体村民监督,坚持村里的事由村民作主,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使群众安居乐业,干部尽心尽责,社会安全稳定,邻里关系和睦,村容村貌整洁,呈现出一派“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清水河社区 |
清水河街道五里墩村地处六安市区解放北路西侧,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约9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共辖14个村民组,226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500多人。村党总支设两个支部,共63名党员,该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汽车北站,皖西蔬菜批发市场等市级重点企业座落在该村境内。 村“两委”一班人以组织建设为主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公益事业三大工作重点,走农业强村、三产兴村之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可喜成就。2010年集体资产达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全村彩电、冰箱、电话入户率达100%,多次被上级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2006年6月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和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授予“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村在谋划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村的同时,以村务公开为抓手,以“六规范一满意”为要求,通过落实“10+2”(即一本制度汇编、一本相册、一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测评、一本农民负担监督卡、一张涉农资金发放卡、一个制式村务公开栏、一个民主管理监督组、一个群众意见箱、一个固定村务公开时间、一套完整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资料和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在开好“两个会”的基础上,村务公开监督组定期开展活动,对村务情况进行审核,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公益事业。在村部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点,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实施“白色工程”,推广塑料大棚应用技术,种植700多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向二、三产业培训、转移失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1500多人,投资21万元新修建的2.8公里水泥路在2007年10月份投入使用。 |
清水河村 |
金安区清水河街道清水河村地处六安城区北郊,属城郊结合部,北与城北乡接壤,省道解放北路和在建的寿春路、梅山北路贯穿全村。辖区内有城北污水处理厂、西商集团、东海燃气、街道中心学校。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计510户1765人,现有耕地面积725亩,人均耕地面积0.45亩。党支部共有54名党员,设6个党小组。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谋发展,开发三产搞创收,在党的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13年初,该村国民生产总值达6000万元;集体资产2000万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辖区内社会安定、祥和,群众安居乐业,村党支部也连续多年被街道党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00年被金安区委评为“五个好党组织”。 村两委一班人认真分析村情,结合实际,坚定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制定村级经济发展战略为抓手,建立了“5355”农组示范基地,积极深化了投资环境,逐步形成了以“创先争优比贡献,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拓宽了富民渠道。村两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走“农业稳村、三产富村”之路,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新型的“城中村”。 |
李台社区 |
淠河村地处清水河街道西北端,与老淠河毗邻。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1020人,耕地面积301.445亩,党员39名。该支部一班人上任以来,本着“勤政为民”原则,一心谋发展,个个讲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第三产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把一个人均占地仅0.37亩的蔬菜村带进小康行列,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我村十分重视加强班子自身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和教育整顿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为民服务本领;根据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集体经济五年发展规划。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交流思想,相互鼓励促进,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发展和服务群众上来,使村里各项工作有了较大起色。 为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村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决定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村情适时引进精品良种五种十二类,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技术种植无公害反季节蔬菜280多亩,全村90%的农户采用了这种种植方法,培育种植大户32户。年蔬菜产量达400万公斤,年产值近千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与此同时党支部根据本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的实际情况,积极与市、区劳动部门联系,向上海、广州、合肥等地输出富余劳动力215人,并鼓励村民从事运输、餐饮、加工等第三产业,其中有3名党员在外从事三产创办经济实体4个,年产值50万元。 我村还十分重视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建立党员帮扶对象,把能人大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大户。使他们在生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支部29名党员与33 名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结对,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人,有37%的党员为致富能手。 我村在练内功,打基础的同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村与老淠河仅一堤之隔,每到洪水季节,都有漫堤、溃堤的危险,要求修筑堤坝的呼声日渐高涨,支部一班人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防洪堤修筑势在必行,利用2005年水利冬修之机,自筹资金3万元,争取上级拨付15万元,联系大型机械3台,经过近20天的紧张施工,固筑堤坝1500米,完成土石方22万方,修复水毁道路2.5公里,2007年完成1.3公里水泥路面硬化,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为及时方便有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支部开展了争创“0员先锋模范岗”活动,设立为民全程代理点,为民办实事38件(个),受到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 |
刘园社区 |
金安区清水河街道刘大园村地处六安市北郊,南与三里桥街道接壤,西与裕安区马巷村隔河相望。东与淠绿新村和五里墩村为邻,北与淠河村相邻。我村土地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10亩,下辖7个村民组,996人。党支部辖3个党小组,35名党员。 我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梅山北路、刘园路穿村而过,村级道路刘淠路实现水泥路硬化,7路公交车可从六安火车站、汽车南站穿城区直达我村。反季节蔬菜和生猪养殖是我村的主导产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25元。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建设为主线,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公益事业三大工作重点,走经济强村之路,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2008年和2009年先后被清水河街道授予“征迁工作先进单位”、“重点工作进步奖”、“农业农村先进单位”。 村党支部在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公益事业的同时,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与民主管理,实施“阳光村务工程”。积极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定期组织党员、发展能手、村民代表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双培双带”、“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发挥党员先进性,带领和带动群众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切实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的眼光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做到通过村务公开来凝聚民心,通过民主管理来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通过实施民心工程来促进村级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