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镇泗溪村是由原一心、双联、甲溪三个村区划调整组成,地处深山区,以林茶为主,全村山林面积6万亩,其中毛竹林1.3万亩,茶园0.5万亩。香榧、苦丁茶、葛粉等土特产品畅销其他省市。森林覆盖率98%,水源比较丰富,环境优美。
村两委成员共6名,其中交叉任职4名,支部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两委分工明确,实行轮流上班制度,以保证村民办事方便,全村有12个村民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3101 | 242700 | -- | 查看 泗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汤蜀村 |
汤蜀村基本情况 汤蜀村地处宏村镇南部,该村以粮桑及经果林为支柱产业,全村12个村民组,农户531户,人口1763人,其中山场面积约11976亩,有林山场8000亩,水田2278亩,桑园1400亩,茶园500亩,旱地面积170亩公顷。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7人;其中5人交叉任职,0党员56名,2005年成立了党总支部,下设第一和第二党支部,2008年人均纯收入5000余元。交通方便,目前到各村民组的道路均已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及沼气池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毕,村民生活便利,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和谐。 |
星光村 |
星光村 星光村基本情况 星光村座落于黄山西南,紧邻宏儒公路,距宏村景区5公里。该村有4个村民组,其中木坑村民组周边数千亩竹林形成了青山翠竹环绕、粉墙黛瓦映衬、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被海内外艺术家誉为“竹海人家”。2001年大红大紫的奥斯卡大片《卧虎藏龙》,就曾经在此取景拍摄. 该村过去是一个以木竹、笋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该村转变发展思路,以“木坑竹海”自然景观为依托,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农民增收,建设生态型新农村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旅游,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A景区,现有星级农家乐示范户6户,与长三角地区多家户外俱乐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丰富的笋、竹资源,加工笋衣、笋干、竹雕等旅游产品,实现农民增收,2010年人均纯收入6305元。 村民在生态旅游探索中得到了实惠,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得到增强,投身新农村建设积极性高涨。该村还结合“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五好家庭”创评活动促进文明创建,力争建设成为生态优美、旅游兴旺、乡风文明的和谐新农村。 |
古溪村 |
古溪村位于黟县县城东2.5公里,地处宏村镇南端,东与西递镇隔山相连,西南与碧阳镇接轨,东北与朱村毗邻,正在兴建的赛宏旅游公路依村而过。本村有6个自然村民组,900余人,百年宏济桥和小(二)型水库各一座,水田1200亩,桑园280亩,枇杷园200亩,茶园150亩,可灌溉及养殖水面100亩,集体与个人山场共2450亩,农民人均年收入7000余元,全村沼气池覆盖率95%以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开发高档蔬菜——芦笋基地100亩,雷竹基地100亩,高标准钢管大棚蔬菜基地50 亩,特种养殖“黄豚基地”一个。农业以优质水稻、油菜为主,是有名的西瓜大村、蔬菜大村、养蜂大村。 古溪村气候宜人,土地宜耕,改革开放给我村带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新建楼房200多幢,程控电话240余户,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安装电脑50多台,村组道路都通有硬化水泥路,新建路灯21盏;新建了村两委、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老年活动室、民兵活动室、合作医疗室、农家书屋等。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直接带领下,全村人民正齐心协力、勤劳致富,努力向小康社会奋进,向构建和谐社会奋进。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我村投资、考察、兴业! |
朱村村 |
朱村位于县城的东边约2公里处,全村分布9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户数386,总人口1388人,以农业人口为主,全村水田总面积1989亩,旱地254亩,林场两个约800亩。全村以生产粮食(水稻)为主,近几年来,全村村民在两委的号召下提倡以粮为主,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中心,大力推广西瓜、甘蔗、蚕、毛豆以及其它经济作物,使全村村民较快富裕起来。 朱村现有党员53人,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支委3人,本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朱村党组织以团结务实,勤政为民,按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转变观念,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
金家岭村 |
金家岭村是黟县县委的诞生地,是县委确定的红色旅游基地,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金家岭村位于黟县中部,距县城5公里,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之间,紧邻舒秀文故居。 全村现有316户,总人口999,8个村民组,乡村劳动力资源:600(男:331 女:269),另农家乐10户、种养殖合作社4个,区域面积1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公顷,其中水田45.53公顷,竹林面积137.93公顷、桑园面积32公顷、茶园面积11.6公顷,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一个以种养殖为主多业并举的村。 农民人均收入: 2008年5310元 2009年6100元 2010年6663元 2011年8434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797万元。 近年来,金家岭村在积极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以党员为核心,带动全村各户,人人争先创优。2012年金家岭村人均收入将更上一层楼,一个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将镶嵌在古黟春园。 |
泗溪村 |
宏村镇泗溪村是由原一心、双联、甲溪三个村区划调整组成,地处深山区,以林茶为主,全村山林面积6万亩,其中毛竹林1.3万亩,茶园0.5万亩。香榧、苦丁茶、葛粉等土特产品畅销其他省市。森林覆盖率98%,水源比较丰富,环境优美。 村两委成员共6名,其中交叉任职4名,支部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两委分工明确,实行轮流上班制度,以保证村民办事方便,全村有12个村民组。 |
雉山村 |
雉山村又名卢村,位于黟县北部,地处交通要道羊栈岭南侧,距宏村仅二公里,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卢村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木雕楼群而著称,木雕楼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誉。 雉山村全村510户1460余人,下属12个村民组,是一 个以农业为主,蚕桑、茶、林业、毛竹、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大村。全村土地面积42270亩,其中水田646亩,旱地266亩,茶园3172亩,桑园588亩,山场37600亩。 卢村靠山临水,村西小溪名下门溪,村东小溪称前街溪,至村南汇合而成丰栈河。村东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多挑出,建有敞廊,别有一番情趣。一级级青石抬阶,一座座小木桥,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村口有石桥,名驷车桥,始建于宋。桥的命名,是由于宋代卢村出了一位显赫的人物卢臣忠。古人认为,驷马高车,非显贵者不得乘坐。卢村人以“驷车”命名桥是为了显示卢氏家族的高贵。村中有一水圳,是人工修筑的沟渠,它从村西的下门溪横穿村中,在村中呈弯曲蜿蜒状,使水圳碧水淙淙,更显活泼,由村东头出,接上前街溪。这是徽州古村落注-的活用的实际例证。 雉山村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是木雕楼,它体现出徽派民居的精华。木雕楼是由七家里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 卢村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灯会的传统,灯会主要是龙灯、狮子灯和凤灯。龙灯最多时一条龙有三十四节,要出九条龙灯,形成“九龙出海”之势,成为卢村一大民俗特色。 2002年,《走出蓝水河》剧组和斯琴高娃一行来到卢村拍摄外景。这位聪明美丽的蒙古女人被热情好客的卢村人民推选为卢村的“荣誉村民”。在欢迎仪式上,斯琴高娃动情地说:“借助《走出蓝水河》电视剧,来到了美丽的卢村,不仅仅是来做客,现在变成了主人,应该要为卢村付出热情、责任和义务。要通过艺术形式来回报村民,不要白白拿‘荣誉村民’这个证书,实实在在地为卢村做一些事情。”并欣然题字:秀美卢村。 |
大同村 |
大同村由原大同、民主、源溪三个村合并组成新的大同行政村,北面与黄山接壤,东与塔川村相邻,西与雉山交界,南连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距黟县县城约14公里。村辖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13个村民组,450户约1500人,水田1000亩,山林(含竹子)27130亩,茶园1200亩,桑园600亩。大同村既有田园风光优美盛产粮茶桑的平畈区,又有山青水秀、生态优美、森林茂密的山区。资源丰富,是木材、毛竹、茶叶,还有前胡、复盆子、山苍子等中草药的产地 大同村有山、有水、又勤劳朴实的村民,既有塔川沉醉的秋色,又有宏村古典的美景。其中,源溪村深邃幽静,水如明镜,清澈见底,满漫山的竹林此起彼伏,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
塔川村 |
塔川村 塔川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距宏村景区3公里,这里属于江南丘陵典型风貌,依山傍水,群山环抱,山高林密,翠竹郁郁葱葱,四季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环境十分诱人。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420户,1183人。全村总面积8.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36亩,林地14600亩。主导产业为粮食、蚕桑、养殖、茶叶、林业、旅游;第三产业以家庭农家乐和劳务输出为主,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村民转变了经营理念,家庭农家乐和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逐年递增。 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该村村两委积极利用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全村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祠堂、古桥、古河道等,搭建旅游平台,利用“塔川秋色”、“协里风光”等这世人瞩目的生态旅游景观,进行宣传促销,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为商品优势,发展农家乐。 |
际村村 |
际村坐落在宏村镇政府所在地,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仅一河之隔,是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缓冲地,交通十分便捷;境内现有水墨宏村、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梓路寺、梦寻徽州四个重点项目在建设之中,是正在开发的旅游胜地,旅游形势看好。全村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530亩,茶园200亩,桑园200亩,退耕还林1000亩,是一个集林茶桑果和旅游三产于一体的行政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7户,总人口1400人。 |
龙江村 |
宏村镇龙江村是黟县村级区划调整的重点村之一(于2008年春由原龙川村与江村村合并组成龙江村),全村876户、3018人,辖属17个村民组,区域面积38.6平方公里,耕地603公顷,其中水田249公顷,桑茶226公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乡村。 区位优势明显:龙江村位于黟城北郊,省道S218线纵贯全村南北,交通、通讯便捷,水电设施配套,是县城至秀里影视城、赛金花故居、宏村、黄山景区旅游的必经通道。 自然环境优美:域内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经济物种资源,而且拥有优雅秀美的山水自然景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被誉为“画里乡村”。2004年11月17日,0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来到(原龙川村)秀里视察,对秀里的生态建设和自然景观赞不绝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古徽文化深厚:龙江村是一个历经5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村,不仅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文明动人的故事,还遗留了知名的古居、古桥、古井、古塘、古树,且拥有赛金花故居、影视城基地等一批观光景点,曾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称为“古徽文化的梦乡”。 全村现有党员90人,村两委成员9人(含选聘生1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分别为龙江村发展经济合作社党支部,老年党支部,种养殖业党支部。村党总支一直秉承生态、经济和谐发展原则,走绿色富民、特色强村之路。精心构筑有机高效粮油、桑、茶、经果林、竹绿色主导产业,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带动公路沿线农家乐等一批旅游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屏山村 |
宏村镇屏山村位于黟县东北部,距县城4公里,素有“小桥流水,人杰地灵”之美称,又名九都村、舒村。黟金公路和北屏公路在此交会。全村有十一个村民组,360户,1115人。 聚族而据的舒氏相传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唐末自庐江南迁,三个兄弟,遵祖训“逢长而居”,分别定居在歙县长龄桥、黟县长演岭和长宁里屏山村。 屏山村自古有“三千烟灶,五里长街”之说,鼎盛时期,全村支丁一千多人口,有十二条街、六十条巷、二十四眼井、400多幢成套民居。另外还建有相当规模的宗族祠堂、水口园林、神坛寺庙、桥亭水榭、私塾书院等名胜。 屏山村自古尊义重文,诗礼传家,人才辈出。明朝万历进士舒荣都刚正不阿,-魏忠贤而被“阉党”所害,平反后敕建九檐门楼祠堂以及“望重柏台”牌坊。舒秀文因成功主演《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片,被誉为人民表演艺术家,其故居“黍谷堂”近年已开发为旅游景点。还有当代著名哲学家舒炜光、现代语言学家舒耀宗、现代徽商巨贾舒先庚等都是屏山的骄傲。 该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至今完好保存着光裕堂、成道堂等七座祠堂,另外,还存有明清民居二百余幢,有三姑庙、红庙、长宁湖、舒秀文故居、玉兰厅、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 遥望屏山村,背倚屏风山,侧靠吉阳山。两山高耸云霄,郁郁葱葱,秀丽怡人。屏风山状如画屏,终年轻松叠翠,吉阳山又名“三姑峰”,飞泉流虹、秋叶春花,四季皆景。 屏风山与吉阳山之间,有吉阳水清澈见底,经年不息,它是新安江源头之一。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磅不时飞来村姑少妇浣洗的棒槌声,蓄水石碣飞溅的水花声。村中住房沿溪流而建,那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那前店后坊的商铺,那前院后厅偏书房的民宅,坐落有致,参差成趣,密密匝匝,鳞次栉比,再添以溪畔小街,石板铺路,就显得格外典雅古朴。 为了方便两岸村民来往,明代,屏山人便在吉阳溪上修建了八座石拱桥,人称“长宁八桥”。此为屏山村一大景观:春风细雨,桃花水满;夏日纳凉,柳翠杨郁;秋夜赏月,水映桥动;冬季踏雪,桥似银弓。漫步在吉水溪畔,自然景观与两岸粉墙黛瓦相互辉映,宛如流连于美妙无比的画廊之中,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屏山村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影响亩叶逐渐扩大,它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旅游者。如今,屏山村正以更新更美的姿态,张开双臂,笑应天下来客。 |
宏村村 |
宏村村宏村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 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黟城之北,全村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768亩,13个村民组,437户,1368人,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中国奥组委向全世界推介的8大名片之一。宏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全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37幢,独特的牛形村落原型、举世无双的人工古水系、精良的建筑艺术和美伦美奂的山水田园,构成了皖南古村落特有的景观风貌,素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美誉。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2011年5月19日被国家旅游局评委5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宏村始终以敬畏之心珍爱祖祖辈辈创造的文化遗产,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实施了古民居保护、三线地埋、白蚁防治、室内电路整改、消防隐患整治、道路仿古硬化、封山育林、名木古树复壮等保护工程,完成农贸市场、旅游工艺品市场搬迁,推进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污水处理、月沼南湖清淤、生态公墓建设等环境治理项目,有效维护了古村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延续了文化遗产文脉,初步构建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宏村是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通过乡村旅游与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度结合,促进了宏村经济的大跨越发展。2012年,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连续五年净增值突破1000万元。全村经济发展实现“三个突破”:即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43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十大中国最美村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首批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市党建工作先锋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全国旅游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村之一。 宏村的迅猛发展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和不竭动力。2007年,全镇旅游总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财政总收入1392万元,增长25%;农村经济总收入1.86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4253元,增长13.4%。水墨宏村、奇墅湖度假村、龙池湾大酒店、梓路寺复建等旅游项目快速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增长49%。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发改委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国家级荣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