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村位于翁墩乡北部,与寿县接壤,西与马头镇,三源河相望,东与郑楼村毗邻,南与孔树村相连,吴大路横穿本村,我村有一个党总支,两个支部,共有党员81人,村两委7人,辖20个村民组,耕地面积为4330亩,农业人口为3259人,2005年与联合村合并,总负债为150余万元。
我村经济基础薄弱,村庄分散,公益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单一化,仅种一季小麦或油菜,部分种植经济作物—西瓜,农民收入低,生产活动困难,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贫困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02201 | 237000 | -- | 查看 杨公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花莲寺社区 |
花莲寺社区:位于翁墩乡中心地带,东至瓦西河西部,西至三元河东面,北至花莲寺村,南部接壤于翁墩村。现有在街道居住约820户,1500多人。 |
汪墩村 |
汪墩村居翁墩乡南部,瓦西河下游。水利条件优越,五道主干渠纵贯全村。交通便利,吴大路横穿北半村连接村中心水泥路。地形属平原地区。耕地面积3084亩,辖28个村民组,568户,2286人。村党总支辖两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58名党员。以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齐全,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党风正,民风淳,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计划生育率达93.6%,教育普及率达100%,农村经济建设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学技术达到普及,精神文明不断进步,康居工程初具规模,汪墩人民正向“小康”迈进! |
金星村 |
金星村位于翁墩乡南端,东依瓦西河,南邻汪墩村,西靠三源河,北与洞阳村接壤,全村共辖26个村民组,总人口3089人,其中党员108人,村民代表49人,村两委成员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现有小学、医疗卫生室各一所。 金星村现有耕地4118亩,主导产业以盛产水稻、小麦为主,畜牧业以生猪、鸡、鸭等畜禽为主。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26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约3391元。村内有中心水泥路一条,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的落后状况。 金星村两委一班人将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党委放心,使群众满意,带领全村人民走健康、富裕的小康道路。 |
洞阳村 |
洞阳村基本情况 洞阳村位于翁墩乡南部,东临夏岗村,南与金星村相接,西靠三源河北与红桥村交界,全村辖39个村民组,耕地面积6920亩,农业总人口3097人,劳动力1770人,党员112人,村民代表50人,村两委成员5人。计生专干2人,吴大路横穿本村,水泥路8.9公里环绕全村,村民组砂石路11.5公里,现有农庄小学和学聪小学两所,洞阳初中坐落在本村,另有合作医疗一个,基督教堂一所,企业以华宇皮件厂为龙头,带动多个家庭皮件加工厂,养殖以汪正兵养猪基地和徐兵养兔场为龙头,带动多个养殖户。 洞阳村是个农业大村,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12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7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5元 |
夏岗村 |
夏岗村位于翁墩乡中南部,地处岗区,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背地带,辖18个村民组,农户412户,面积3.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928亩,人口1601人,村党支部3人组成,村委会3人组成,村民代表33人,6个党小组(6个党员负任区),党员56名,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小学、卫生室配套齐全,五保老人之家入住五保老人13人。盛产优质粮油,养殖业全面发展,农民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党风清正,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和谐。 2011年春,通过招商,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国陶海燕夫妇,回乡创办佳兴工贸公司,是一家集服装加工和经销一体化生产厂家,公司占地5亩,建成标准化厂房600平方米、职工宿舍200平方米、办公用房120平方米、卫生间、消防设施一应俱全。拥有各种机械设备80台套,现已招收员工50名,其中本村村民38人,为我村村民就近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2011年3月,巢湖国丰粮油储运有限公司对我村刘郢等6个村民组实施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达1253亩,采取一麦一稻的种植模式,推广种植太湖糯、嘉花1号、宁麦系列优良品种,示范带动周边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康居示范小区建设初具规模,农民体育运动场、绿化、亮化、垃圾集中处理、安全监控等配套设施齐全。 吴大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修通“村村通”水泥路3.17公里,组组通砂石路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被金安区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 2001年被金安区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2006年被六安市委授予纪念建党85周年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被金安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小组授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 2011年被六安市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标兵。 2011年被金安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被金安区委组织部授予创先争优基石工程先进基层党组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红桥村 |
红桥村位于翁墩乡中西部,西依三源河,属丘陵地形。全村有19个村民组,农户528户,总人口2226人,可耕地面积3796亩。村党总支辖两个分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71人,村民代表50人。以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齐全,村级活动阵地相对完整,村级组织服务活动规范有序,整体功能明显增强。 现在全村经济建设正在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在种粮的基础上正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规模种植养殖大户正不断涌现。村级经济小康发展稳定,以农家超市,农资供应,农机修配,粮油加工,建筑装潢等一批服务业,既方便了广大群众,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务工大户回乡发展,纷纷办起皮件,服装加工厂,铸造厂,为农村工业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当前,我村的新农村康居点建设正在有序开展,土地置换,水利基础设施,村级道路建设也在逐步加快。 2006年我村被评为市区老年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村老年学校评为区级“示范学校”,2009年被评为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村”,2010年被评为六安市“生态村”,2010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工程被评为区“示范村党组织”。 目前,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教育普及率100%,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明不断进步,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正在逐步形成。 |
桃园村 |
桃园村概况: 桃园村位于翁墩乡中部,东与东桥镇油坊村隔河相望,南与夏岗村接壤,西与红桥村一堰之隔,北与翁墩村相邻,全村呈长方形状,土地面积3540亩,下辖8个村民组,农户411户,人口1732人,党员50人,村民代表37人,村两委干部5人,村小学、卫生室配套齐全。吴大路纵贯全村,村村通水泥路通往各组,交通便利,主要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历年来,多次受到省、市、区嘉奖,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翁墩村 |
翁墩村位于翁墩乡腹地,属典型丘陵地形,全村16个村民组,2249亩耕地,农业人口1880人,全村有68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6人,监督委员会3人。吴大路,李三路横贯其中,东至瓦西河,西临三源河,交通及水利灌溉十分便利。 翁墩村是个农业大村,主导产业以农为主,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畜牧业以生猪,白鹅,鸡鸭等畜禽为主,2010年生产粮食1800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 朝阳奶牛养殖区总投资800万元,现拥有奶牛600头,设施规范齐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汪标养猪效益明显,汪才圣养渔初见规模,何刚蘑菇种植初见成效。 翁计东为龙头的客运业,郁国庆为龙头的运输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红星路为土基路,急需硬化。根据村委会研究提议,村民代表审议表决,确定了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方案与村民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 |
四清桥村 |
四清桥村基本概况 四清桥村位于翁墩乡中部,东临翁墩村,北连花莲寺村,南与红桥村接壤,西与木厂镇隔河相望。下辖15个村民组,总人口1800余人,党总支下辖两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1人。四洞路贯穿南北,李三路横穿东西,主要以生产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目前有四个村民组土地已流转给种粮大户。 近五、六年,四清桥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了2.1公里的村村通水泥道路,村部到各组的道路也在逐年硬化,村部建设已经达到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同时,我村也顺利的完成了四组的土地开发工作。 |
花莲寺村 |
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花莲寺村位于翁墩乡中部,南与翁墩、四清桥两村共界,北与孔树村毗邻,东隔瓦西河与东桥镇相望,西跨三元河与木厂镇守邻。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2449亩,现有农业人口1891人。 花莲寺村系翁墩乡政府办公所在地,乡初级中学、乡中心学校、农贸综合大市场等均坐落于村内,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区域优势极为明显。纵横贯穿全村的吴大路,四通八达的村级公路,构建起全村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置换等项目的先后实施,全村的各项基础性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先后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皮件厂,进一步加快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花莲寺党总支于2011年3月被金安区授予“示范村党组织”荣誉称号,党总支下辖两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0人。党总支及两个支部按时开展各项日常活动,同时积极响应乡党委的号召,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 随着乡镇规模的日益壮大,花莲寺村将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加强村级经济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花莲寺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
孔树村 |
孔树村位于翁墩乡北部,东临瓦西河,西靠三源河,北与杨公村为邻,南与花莲寺村接壤,全村下辖13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646亩,人口1760人,,村民代表42人,党总支下辖2党支部,共有56名党员,村两委成员5人,吴大路横穿本村中部,另有便利的砂石路通往各村民小组,村小学、卫生室等配套设施齐全,各项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目前我村主要农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支持下,村级经济逐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我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小康阔步迈进。 |
杨公村 |
杨公村位于翁墩乡北部,与寿县接壤,西与马头镇,三源河相望,东与郑楼村毗邻,南与孔树村相连,吴大路横穿本村,我村有一个党总支,两个支部,共有党员81人,村两委7人,辖20个村民组,耕地面积为4330亩,农业人口为3259人,2005年与联合村合并,总负债为150余万元。 我村经济基础薄弱,村庄分散,公益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单一化,仅种一季小麦或油菜,部分种植经济作物—西瓜,农民收入低,生产活动困难,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贫困村。 |
郑楼村 |
郑楼村位于翁墩乡北部,东临瓦西河,南与孔树村接壤,西与杨公村相邻,北与寿县茶庵交界。全村共辖20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158亩,农业总人口2907人,共有党员84人,村民代表53人,村两委成员7人,计生专干2人,劳动力1442人。现有郑楼小学和医疗室1所。郑楼村是个农业大村,盛产水稻、小麦、油茶等农作物。200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95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092万元,农民 人均收入2850元。长联路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砂石路,道路交通状况落后,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极其不便。根据村两委会议研究提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今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对长联路升级砂石化。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