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林村距黟县西北35公里,辖打鼓岭、十二坞、田畈、上林、下林、庙上六个村民组,共有247户,总人口945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有水田990亩,茶园850亩,桑园500亩,山场面积20000余亩,是一个以茶叶、蚕桑、木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党员44名,预备党员2名。2007 年,该村党组织带领全村党员,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成立了黟县美溪山水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开发了“打鼓岭”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创立了“打鼓岭精神”,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学习打鼓岭精神”热潮。在村党支部的引导和运作下,景区当年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余万元,使农民走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此外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和群众,围绕旅游,利用双培双带这一载体,努力发展打鼓岭农家乐旅游示范基地,发展示范户8户,注册了“打鼓岭”有机茶商标,将“打鼓岭”有机茶推向了市场,使全村200余户群众从中受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23201 | 242700 | -- | 查看 庙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兰湖村 |
兰湖村位于美溪乡东南部,黟七线穿村而过,有7个村民组,254户,955人。耕地面积1695.6亩(其中水田面积714亩),山林面积19344亩。 一、村干部及党员组织情况:村两委班子及配套组织健全,村委3人,支委3人,村两委平均年龄37岁,党员33人。 二、教育程度:村里设有教学点一个,共三个班级,23名学生。教师2人。全村儿童入学率100%。 三、努力改善办公条件:投资17万元建起面积为307平方米两层办公大楼一栋,内设有党员活动室、会议室、支书、主任室、计生服务室、民兵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农民技术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已全部规范上墙。 近年来,兰湖村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村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0年完成民生工程卫生室建设,共投资7万余元,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就诊环境。鼓励能人创业,现已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一座,年可出栏生猪3000头;蛇类养殖场一座,年饲养菜蛇1万余条;但由于村民收入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全村还是以农业为主,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该村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
黄姑村 |
黄姑村,地处石台县七都至黟县美溪的黟七道上,交通便利,全村总长17公里,沿黄姑河两岸分布,辖有新庄、岭脚、江湾、柯家、三甲五个村民组,11个自然村,共有292户,总人口1145人,经济作物以山林、茶叶为主。全村有山场32000多亩,其中生态阔叶林面积超过22000多亩,是天然的氧吧、都市休闲娱乐所在,其中尤以黄姑河景区为最。 黄姑河景区坐落在美溪乡黄姑行政村,以风光秀美的黄姑河为主线,串连起水车、水磨房、大河竹筏,构成一幅幅山水文化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自美溪新大桥而下三十里水路,两岸植被原封状态好,景区面积17.28平方公里,迤逦的黟七公路缘河贯穿全境,连接石台、青阳、太平湖、九华山等地著名旅游景点。早在八十年代,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和国内的一些电影厂家就曾涉足该河摄取外景;2000年10月份,南京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来到这河上,看后异常激动地说:“没有见过这样清可见底的水,尤其两岸生态保持完好原汁原味。”黄姑河水丰盈,常年流淌,且有多处深潭,平均水深2.7米左右,是个天然淡水渔场。河内水产丰富,尤以鲇、鳜、鲢、鲤、鲫、虾、螃蟹、龟、鳖闻名遐迩。河两岸有肥沃的良田,砂粘黄土相杂,颜色略偏黄,呈弱酸性,用火烧有泥腥味,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尤其适宜种植茶叶、毛竹。黄姑河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黄姑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组织建设为龙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先后实施了党建“六大载体”工程建设和党建创新项目建设,建立了黄姑秀水有机茶生产基地和黄姑秀水茶叶专业合作社、黄姑绿色食品协会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设施,先后荣获省级专业示范村和生态文明村称号。并进行了村容村貌整治和民生工程建设。201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826万元,人均7215元。 |
美坑村 |
美坑村建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属皖南革命老区之一,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溪口革命烈士墓就座落在该村。美坑村有6个村民小组,246户,总人口951人,耕地面积1279亩,水田面积 876亩,旱地178亩,山林面积14442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还有就是就是一些茶叶和蚕桑等经济作物,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余元左右。现有党员37名,(女党员7名,男党员30名)柯村乡穿村而过。 美溪广生堂,坐落在黟县美溪乡美坑村,占地面积(门面宽9.8 X 23.3)228.34平方米,建筑分前后厅,为三进间砖木结构。前厅上置天井式密闭穹顶,四缘设有回廊、美人靠;下为药铺柜台。后厅为居家休闲用的客厅和书房。房东李壬毕,世代书香,其父李继松, 号茂轩,一生行医,且广济好施。凡乡间贫民求医问药,皆分文不取,至今在四乡百姓中仍留有口碑。 李壬毕的父亲李继松,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和母亲林淑莲多次掩护、支援过我党我军的领导同志,曾为杨明、刘奎等领导的地下党游击队送米、油、药品、布匹、大红马,为部队伤病员疗伤治病等,解放后尚保存有当时游击队颁发的“立功证”,并由国家民政部门授予“堡垒户”称号。 1935年秋,柯村-后的一个夜晚,苏维埃主席宁春生和宁月生来到“广生堂”,林淑莲热情地为他俩起灶做饭,打洗脸水,并拿出自己男人的衣服给他俩换。饭后,每人送了30块银元,而后趁着夜色未退,护送他俩从洪星湘口转祁门方向去了。 1944年深秋,太平小河里地方有一位青年(是随刘奎新四军来美溪的),在遭到-匪兵枪击后,躲在美溪村西花塘坞。一天,李继松爱人林淑莲去那里锄蚕豆草,偶然从水沟里发现他。她问明情况后,于夜间引入家中,嘱男人为他清洗伤口,敷药包扎,当时那青年右臂上的伤口已溃疡,生蛆。接着用鸡蛋炒饭给他吃了,并送他5枚银元上路。 1947年6月的一天,新四军刘奎、杨明等四人住在“广生堂”。夜里,村口突然出现-保安团的队伍,随之岗哨遍布,全村-。刘、杨决定连晚转移。凌晨两点,李继松吩咐林淑莲打开后门,领着他们越过菜园地,悄悄地下了村边的小河,沿着河床趟水摸黑走了2公里多路出村,而后从朗坑折向横塘过盐卡河,从一条山道取捷径插往祁门。望着同志们安全脱险的背影走远了,才带着一身潮湿和倦意归来。事后,林老太太说:“当时要是漏出一点风声,整个村、整个游击队就没有了。”她以勇敢和机智,一次又一次地掩护、接送我党我军的干部战士,从未失误过。 1946年农历6月,刘奎、杨明同志率领的沿江支队分别驻在宏潭的五溪山,美溪的十二坞、打古岭一带。时值盛夏,暑气难当,部队多有染疫。当时,应部队邀请,李继松与她的爱人林淑莲一道多次于夜间辗转营地为伤病员治病疗伤,同时还接济部队蔬菜如干笋、干腌菜、辣椒粉、萝卜丝等。解放战争的四年里,她支援了游击队100匹布,100双袜,100公斤咸盐,1200公斤菜油,1000万元纸币,并送给刘奎同志一匹大红马。直到“文革”前,她还保存着当时游击队发的立功证。 解放后,“广生堂”药号易名为“美溪药店”。男老仍坐店行医,后因工作需要,调往柯村乡人民医院当医生。1962年因病去世,享年69岁。1985年民政部门授予他们家“堡垒户”的光荣称号,并定期发给生活优抚费,直到1992年林老太太终老,享年90岁。他们的两个儿子解放后,一个就读北京大学法学系,一个就读安徽医学院,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如今儿孙满堂,家道安康,日子过得十分美满幸福。 |
庙林村 |
庙林村距黟县西北35公里,辖打鼓岭、十二坞、田畈、上林、下林、庙上六个村民组,共有247户,总人口945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有水田990亩,茶园850亩,桑园500亩,山场面积20000余亩,是一个以茶叶、蚕桑、木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党员44名,预备党员2名。2007 年,该村党组织带领全村党员,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成立了黟县美溪山水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开发了“打鼓岭”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创立了“打鼓岭精神”,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学习打鼓岭精神”热潮。在村党支部的引导和运作下,景区当年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余万元,使农民走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此外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和群众,围绕旅游,利用双培双带这一载体,努力发展打鼓岭农家乐旅游示范基地,发展示范户8户,注册了“打鼓岭”有机茶商标,将“打鼓岭”有机茶推向了市场,使全村200余户群众从中受益。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