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祁门县 >> 历口镇 >> 环砂村

环砂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环砂村谷歌卫星地图)


环砂村简介

  环砂村辖8个村民组,333户1159人,土地面积15600亩。该村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相邻,现存众多古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祁门县乡村旅游重点景区之一。环砂村先后荣获“中国绿色村庄”、“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安徽省旅游专业村”、“安徽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024104 242700 -- 查看 环砂村谷歌卫星地图

环砂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环砂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迹村

  石迹村位于历口镇东南部,现有2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分别为石一、石二、石三、石四、石五、石六。183户,633人。该村六个村民组分布为两个自然村,石一、石二交通十分落后,房屋陈旧,砖瓦结构房屋占全村的30%,其中土墙房在石一、石二两组所占比例在60%以上。该村房屋建筑风格较为传统、落后,既无古村落的韵味,又无现代的气息。为改变村貌,凡新建房屋都要建现代徽派,形成一个统一风格的徽派新村。  

历溪村

  历溪村:是牯牛降的南大门。全村现有人口710人,分历一、历二、历三、历四四个村民组,山场面积13200亩,水田700亩。  

叶田村

  叶田村:位于历口镇西部,与箬坑乡相毗邻,座落于牯牛降脚下。叶田村有人口888人,280户,七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叶一、叶二、沙一、沙二、黄培、下叶和北源。  

正冲村

  正冲村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即正冲自然村、新茶自然村、东里自然村,正冲自然村为中心村,东邻西塘,西至闪里镇,北靠新茶,南与东里自然村相邻;新茶自然村东至三洪,西至闪里,北至陈田,南至正冲;东里自然村东至西塘,西至深都,北至正冲,南至淑里。全村建设用地达23000平方米,行政区面积13平方公里。全村263户,共有人口910人,劳动力490人,其中从事运输6人、商业15人、外出务工196人。  

深都村

  深都村座落于历口镇南侧,位于大青线旁,距祁门县县政府30公里,距历口镇9公里,处于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历溪风景区旅游线上,青山环抱,绿水绕流,空气湿润,生态极佳。现有人口729人,5个村民组,由深都自然村和淑里自然村组成,呈犄角之势分布。    深都村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村内房屋多为二层以上徽派建筑,尤以一本堂祠堂和六间屋为主要代表。青砖黛瓦,马头墙和天井,与修竹、翠桃、银杏等树交汇成闲静的江南山村,环村的前山河和温柔的浣衣少女更加增添了山村的灵性。    深都村自古以来,尊师重教,人文气息浓厚。村内外出工作者众多。有从政、从商、从教及百业者不下百人,村口凤凰山和水口林见证了村人发展的变迁。    深都村森林覆盖率达80%,山场18656亩,耕地445.2亩,茶园741亩。经济来源主要为林业、茶叶、菌类种植和劳务输出。我村所产茶叶均为优质、醇香的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菌类主要以香菇、木耳为主,营养丰富,纯绿色。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0人,两委成员5人。村级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村内文化室、卫生室、小学、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村组干道和村内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全部安装到户,百姓富足安逸,社会和谐稳定。   

西塘村

  位于祁门县西麓重镇历口镇东南方的西塘村,辖9个村民组,441户,1521人,全村拥有山场1.6万亩,茶园1273亩,新发展高效茶园300亩,水田1402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331”行动计划和镇“331”富民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淑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菌业、茶叶多种经营,以发展袋料香菇为突破口,精心打造西塘食用菌专业特色村。    该村自2000年从浙江云和县引进袋料香菇种植以来,在村两委的宣传、引导,党员带头示范户带动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2004年全村袋料食用菌生产规模达80万棒,种植农户达108户,其中规模达万棒以上的农户61户,八千棒以上农户14户,其他均在2五千棒以上。实现人均纯收入2750元,户均收入8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达630元。    该村村级配套组织健全,现有党员34人,食用菌被列为县级“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为加强特色村建设,2005年筹建村委会办公大楼,被列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许村村

  许村村为历口镇镇区所在地,分许一、许二、许三、许四4个村民组,总人口850人。自然村落群集中,历史悠久,大多徽派建筑保存完好。村庄整体座北朝南,依托自然山水相依为伴,绿叶婆娑,小桥流水,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象。东、南面邻武陵村,西邻西塘村,北邻光辉村。行政区域面积459.96亩。  

武陵村

  武陵村位于历口镇河东区位,四个自然村,六个村民组,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华里,331户1160人,劳动力400多人,外出经商务工约280人,本真经商办厂再加种植等120与人。    全村现有耕地84.5亩,农田462亩,茶园1467.74亩,山场28000余亩,村庄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等用地使用基本为荒地及少量耕地。   

光辉村

  祁门县历口镇光辉村位于历口镇东侧,全村辖大一、大二、江村、卯儿坦、黄龙坦、东山6个村民组,人口数1036人,全村与古溪乡黄龙、历口镇武陵、许村、范家、环砂等村相邻。全村耕地面积484.4亩,林地9376亩,省道S221、沥水河穿境而过。    2012年,光辉村充分利用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有利契机,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克服种种困难,建立村水泥预制厂,通过转包的形式,每年可为村带来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取得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光辉村充分发挥党建“六大载体”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表彰。2012年,被黄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授予市级新农村建设“十有示范村”;2013年6月份,光辉村党支部被0祁门县委授予2010-2012年度“五个好”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12年,光辉村农民纯收入突破8000元。    光辉村在努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高度重视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依托与镇文化站合建农家书屋的有利条件,光辉村增加了书籍、体育器材,并组织女村民学习了广场舞,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取得了物质、精神建设双丰收。  

彭龙村

  彭龙村地处祁门县西北48公里处,距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10公里,与祁门县旅游重点村历溪村毗邻,距历口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交通便捷,生态和林茶资源十分丰富,是林、茶、农副产品开发及生态旅游发展的理想之地。林业面积12445亩、茶园面积1580亩、水田759.9亩、耕地773.2亩、油茶60亩、以板栗为主的经果林60亩、雷竹200亩、天然鱼塘2个。农业主导产业主要为粮、茶、林及新发展的菌业,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和外出务工劳务经济收入,菌业为新近发展。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待开发。    2005年区划调整后,彭龙村成为历口镇规模最大的村,党员数最多的村,现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7人,35岁以下的4人、60岁以上的党员11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9人。2008年村两委后,支委3人,支书汪均宏连任,村委3人,平均年龄45岁,班子团结,有能力。    全村现有9个村民组458户1535人,分别是查田、横堘、敬典、上坑、坑上、莫家、东来、后山、合坑。其中劳动力近980人,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彭龙村是传统的林、茶、粮大村,人均林地近20亩,人均茶园1亩,人均田地0.5亩。近几年来,袋料食用菌生产成为了当地又一大产业,2008年全村已发展食用菌32多万棒。2007年人均收入3840元,茶叶、食用菌等农副产品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彭龙村已具一千多年历史,村内古树木、古井、古潭、古碑等古遗存丰富,生态优美,古文化底蕴深厚。彭龙村座落在生态王国祁门的腹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脚下,山水景观众多,生态环境怡人。  

铺岭村

  铺岭村由5个村民组组成,分5个自然村,即潘村、石岭、团结、铺岭、三岳,南边潘村组与环砂相邻,东与古溪谢家村接壤。铺岭村有273户,人口918人,劳动力567人,从事农业生产313人,外出务工人员220人,近5年来人口呈增长趋势,全村男女比例基本平衡。铺岭村耕地224亩,其中水田204亩,旱地19亩,茶园184亩。  

环砂村

  环砂村辖8个村民组,333户1159人,土地面积15600亩。该村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相邻,现存众多古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祁门县乡村旅游重点景区之一。环砂村先后荣获“中国绿色村庄”、“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安徽省旅游专业村”、“安徽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湘东村

  湘东村位于祁门县历口镇东北方,傍依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紧邻大新线,交通便利,离牯牛降观音堂风景区仅4公里。距县城41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   本村现有7个村民组,265户,963人,其中劳动力600余人,外出务工290余人,湘东村面积18.61平方千米,其中林业面积25026亩;水田面积283.6亩;耕地面积1245亩;茶园面积1346亩;油茶380亩;经果林面积200亩;毛竹面积500余亩。农业主导产业为茶业,辅之林业、粮油业、食用菌及菊花种植业,加之劳务经济收入。   


环砂村特产大全




环砂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