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总体概况
小庙村环绕小庙镇街道西周,312国道、上小路、小高路穿村而过;东临拐岗村,西接硕大塘村、高岗村,南至马场村,北与五十墩村相连;该村总人口2160人,辖16个村民组,占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村内含一条美食街,主要为居民居住地及商铺集聚地;两所公办学校:小庙小学和小庙中学;两所私立幼儿园,主要承担适龄孩子教学任务。
二、村组织及干部情况
村党组织现有党员52名,村现在职干部共5人,干部组成分别为村两委班子4人,大学生村官1名。
三、小庙村农业产业情况
小庙村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少量油菜、小麦与蔬菜等;牲畜养殖业中以养殖蛋鸡与商品鸡为主;水产养殖业则主要养殖各种鱼类,均主要用于销售。
特色经济中,小庙村在政策指引下,为了提高本村及村民经济效益,将约115亩土地租与长丰草莓基地种植草莓。
小庙村交通便利,道路畅通,民风淳朴,在改善村居条件的同时保持了农村原有风貌。小庙人民热情好客,真诚善良,小庙欢迎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04102 | 230031 | 0551 | 查看 小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拐岗社区 |
拐岗社区位于蜀山区小庙镇东三公里,在312国道合六路路边两侧,东距省会合肥市25公里,西距六安市区70公里,北距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仅10公里。2004年2月17日经县政府批准,现拐岗村由原拐岗村与井岗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拐岗村总面积9.2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民小组,住户859户,人口约3865人。一座中心小学,拐岗社区内适龄孩子的教学任务。 |
大柏社区 |
大柏社区位于原大柏乡政府所在地,由原大柏村与大柏街道管委会合并成立。312国道横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下辖21居民组和1个街道,现有总人口4349人,耕地面积2210亩。社区共有0正式党员85人,预备党员2人,积极分子考察对象5人。0大柏社区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即0大柏社区农村党支部、0大柏社区街道党支部。大柏社区干部6人,其中总支委员4人,总支书记1人,委员3人,民委委员2人。辖区内有中、小学各一所,卫生院、卫生站、粮站、食品站、信用社、农贸市场各1个,是农村与小集镇共栖之地,社区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种植、经商及外出打工。 |
雷麻社区 |
雷麻社区概况 小庙镇雷麻社区位于小庙镇南部,与紫蓬镇接壤。东、北、西分别与郑岗、雷北、黄栗、姚家相连,上小路南北贯穿,合武、宁西铁路穿境而过。 社区于2008年10月由原雷麻村和雷麻街道合并成立,社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2603人,其中农业人口2216人,耕地面积2888亩,22个村民组和一个街道。社区两委成员7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党员93人。 社区以一、三产业为主,全年总产值25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社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典型的农村社区。社区两委和广大村民竭诚欢迎社会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兴业。 |
五十墩社区 |
五十墩社区位于小庙镇中心街道北部,与北分路村、袁中村、小蜀山村、高岗村相邻,小高路6公里从境内穿过,交通较为便利。全社区有29个村民组,人口共计3220人,732户,农业人口2596人,非农人口238人,流动人口386人。全社区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6亩,林地800亩,预留地560亩。蚕桑养殖、园林栽培、商品鸡养殖、加工以及小麦、西瓜种植、交通运输等是本地的主要产业。 近年来,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人群,加之自然郢之间间距较远,道路交通不便,既不安全,也不便管理。为集约节约用地,统筹城乡发展,社区“两委”以加快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围绕深化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配套改革,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立项、规划等报批手续后,有序推进实施土地置换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项目。目前,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安置结束,共安置农户268户,新农村建设二期工程正在积极建设中。新建的村级办公楼及党组织活动场所,预算资金200多万元,已交付使用,并正在筹建社区幼儿园、卫生院、社区活动广场等。 社区村容整洁,民风淳厚。社区“两委”拓展思路,勇于创新,正积极为创造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不断努力。 |
袁中社区 |
一、社区总体概况 袁中社区位于蜀山区小庙镇拐岗社区北约4公里,王长路穿村而过,东邻马岗村,南北分别于五十墩村和新民村相连,西至淠河东岸。该社区于2004年由袁中村和曹坊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2618人,辖31个居民组,90个自然郢,780户,面积9.19平方公里,计税田亩共4418亩,生态林40多亩,水产养殖400多亩,精养鱼塘300多亩。2012年完成村改居并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结束全社区可耕耕地将达到万亩以上。社区内幼儿园、医疗室各一所,粮食收购点两处。 二、社区组织及干部情况 社区总支现有党员88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2名,总支委员5人,党支部2个,大学生村官1名,聘用计生专干1人。 |
将军社区 |
将军社区位于小庙镇西北方,面积约十五平方公里,社区共有人口2850人,耕地面积3600亩,下设31个村民组。 |
小庙社区 |
小庙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041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04。邮政编码为230031,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段冲村、北分路村、雷麻社区、郑岗村、姚家村、黄栗村、雷北村、小柏村、街北村、栀树村、饭棚村、石塘村、高岗村、新民村、枣林村、袁中社区、马岗村、朱岗村、小蜀山村、拐岗社区、马场村、小庙村、硕大塘村、五十墩社区、余岗村、河南村、大柏社区、茅铺村、将军社区相邻。 |
饭棚村 |
饭棚村概况 饭棚村地处小庙镇西北部,与高刘镇、高店乡一河之隔,本乡镇与石塘村、栀树村为邻,三面环水,全村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亩,下辖21个村民组,总人口2447人。全村党员88人,下辖两个支部。 最近两年我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村里共有成片绿化面积575亩。我们的干部注重素质教育,文化教育,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历年来,村两委会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促进村民家庭经济增长为着手,挖出民资、投资兴业,同时以村原有的副业产业为基础,大力扶持养殖户,不断增加规模,提高效益,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益,村级组织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财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成员,按要求对村政务、党务、事务进行公开,并对各企业明确专人负责,落实了具体的措施,通过努力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
栀树村 |
栀树村地处小庙镇西北部约10公里,淠史杭上游,北与饭棚村隔河相望,东与石塘、枣林村相连,西与饭棚村接壤,南与街北村相邻。交通条件一般,水利设施一般,生产成本高,雨天对农民生产、生活有极大影响,人均年纯收入不足6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20000元,属贫困村。 一、村民组划分与人口状况 栀树村现辖15个村民组,总人口1750人,435户,耕地面积2558亩。有700人常年在外打工,农业生产方式以传统的手工为主,土地流转没有开展。 二、交通状况 栀树村离小庙镇约10公里,离312国道约5公里,村村通班车未通,村村通水泥路已建3.43公里,离村部还有500米未建,有8个村民组靠村村通主干道,有7个村民组修通沙石路,交通条件一般。 三、农业生产状况 栀树村西靠淠史杭总干渠上游有3公里,靠蜀山之渠上游,水面积200亩,年产优质稻谷17万斤,小麦5万斤,鱼2万斤,有17个村民组农业生产用栀树村电灌站水都是提水灌溉,收费每台时85元,水利条件一般。 四、组织建设 栀树村两委共有5名村干,45名党员,下设一个支部,7个党小组,其中预备党员5名。2009年竣工完成村“两室”350㎡,经县组织部门验收合格。 |
街北村 |
街北村位于312国道北边,东临大柏社区,南到朱岗村,西临小柏村,北临饭棚村。全村总人口1627人,17个村民组,拥有耕地2155亩,现有村干部4名,党员42名。 |
小柏村 |
小柏村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 地处312国道两侧,淠史杭总渠南岸,与官亭镇,高店乡相邻。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水源丰富。2004年由原墩塘村和小柏村合并成现在的小柏村,全村总面积约9.6平方公里,人口2600人,24个村民组,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0党员70人。全村680多户农民,从事家畜家禽养殖的户近400户。0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近年来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理论。-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引进中石油,中石化两个大型加油站,白帝乳业奶牛场,合肥金柏苗木基地,金华苗木繁育基地等。为我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2011年被小庙镇确定为新型农民综合素质提升试点村。 |
石塘村 |
石塘村属两村合并(原石塘村与堰墩村)地处小庙镇西北部约10公里,淠史杭上游,北与高刘镇隔河相望,东与北分路村相连,西与饭棚村接壤,南与桅树、枣林两村相邻。交通条件一般,水利设施较差,生产成本高,雨天对农民生产、生活有极大影响,人均年纯收入不足6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20000元,属贫困村。 一、村民组划分与人口状况 石塘村现辖31个村民组,总人口2445人,670户,耕地面积3405亩。有900人常年在外打工,农业生产方式以传统的手工为主,土地流转没有开展。 二、交通状况 石塘村离小庙镇约10公里,离312国道约5公里,村村通班车未通,村村通水泥路已建 公里,离村部还有500米未建,有10个村民组靠村村通主干道,有21个村民组未通沙石路,交通条件一般。另外,石塘村至合肥市新桥机场路未建。 三、农业生产状况 石塘村北靠淠史杭总干渠上游有3公里,有三个农业大坝,分别是东、中、西大坝,灌溉面积400亩,水面积200亩,年产优质稻谷17万斤,小麦5万斤,鱼2万斤,老石塘片17个村民组农业生产用北分路电灌站水,收费每台时360元,老堰墩片14个村民组自己没站提水,电力设施较差经常停电。 四、组织建设 石塘村两委共有5名村干,82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9个党小组。2009年竣工完成村“两室”294㎡,经县组织部门验收合格,现缺办公桌椅。 |
黄栗村 |
黄栗村位于原雷麻乡西部,紧邻雷麻街道,宁西铁路东西横穿我村。全村管辖面积1.8万平方公里,村集体耕地面积2020亩,农业人口1810人,农业家庭户387户,14个村民组。村级水泥公路1.7公里,其中12个村民组通了砂石路,全村人均收入6800元。 本村现有村两委6名(女性2人),其中市选派干部1人。村共有0党员49人,其中女性党员10人,村留守党员26人,6个党小组。 我村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麦为主,并兼有300的苗木花卉种植。一个养鸡小区,一个养猪小区,蔬菜温室大棚示范点一处。 本村现有育龄妇女520人,妇检对象202人,其中180人妇检对象流动在外。我村一、二女64户,领取【父母独生子女光荣证】68户,计划生育奖励扶助3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2人。 我村2011年享受农村低保家庭27户共54人,在敬老院五保老人8人,分散五保老人14人。我村残疾领证30人,其中一、二级12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300人,已经领取养老保险金的290人。以上就是黄栗村的基本概况,村两委决心在小庙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好村级各项工作,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献礼。 真诚欢迎来黄栗村指导工作! |
姚家村 |
一、基本状况: 1、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 姚家村地处小庙镇西南角,西与官亭镇毗邻,南与紫蓬镇接壤。辖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人口约2650人,耕地面积约3500亩。姚家村系合并村,村两委有五名同志担任,其中余兵同志担任村总支书记、民委主任,董照明同志任村民委副主任兼民兵营长,许家云同志任计生专干,陈荣林同志任村报账员兼文书,徐兴胜同志任村综治专干。全村有29个村民组,0正式党员64名。 2、交通状况: 2004年,村里争取了上级“村村通”政策资金支持,以及群众集资修通了雷麻—姚家村部约3.5公里水泥路。2009年、2010年又修通了全辖区中24个村民组约10公里砂石路,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3、水利状况: 水利条件相对较好,“大寨干渠”贯穿全村,80%水田得以自流和提水灌溉。 4、农电状况: 2008年在村两委大力争取下,得到了小庙供电所极大支持,使我村农电网得以全面改造,同时为我村新增变压器一台,切实解决了全村群众用电难的问题。 5、农业经济状况: 在党的“科学发展观”方针路线指引下,结合本村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中“景龙湾”生态园流转土地近300亩,目前已初具规模,并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次是下塘村民组大棚草莓也初具规模,部分村民也得到了经济实惠。目前村两委正积极努力、千方百计寻找发展经济之路。 二、影响和制约本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相对困难。目前我村仍是以“一稻一油”种植模式为主,小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使全村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大经济是村两委苦苦寻求之 路!也是村两委未来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 2、村庄规划土地置换工作在我村尚未启动,群众住房条件极差,村内杂乱无章的建设占地十分严重。 3、水利及交通状况有待加强。目前全村尚有约10公里的渠道未能得到硬化,“村村通”延伸工程尚有涉及5个村民组约5公里未修通。 4、计划生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早婚早育现象严重,政策符合率、检出率等得不到提高。 5、村居环境污染严重,急需整治。 三、村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1、坚持解放思想、“创先争优”,进一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创新。 2、学习典型乡村发展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努力带领本村群众快速致富。 3、计划生育工作须常抓不懈,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 4、认真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5、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干部的廉洁自律。 6、加强村务、党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树立心系群众、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自觉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
郑岗村 |
郑岗村面积2.6平方公里,人囗1769人,16个村民组,交通方便.东交合肥高新区,西结肥西上小路,南连紫蓬区,北和小庙镇河南村交界. 地处江淮丘凌分水嶺东边,用水是小蜀山干渠三岗支渠,村内有县二型水库一座,塘口多. 主要农业种植业,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和花生豆玉米瓜. 近年来村经济型农业有甜瓜.甜玉米.水产养鱼.苗木生产. |
北分路村 |
北分路村位于小庙镇西北部,淠史杭东南沿岸,与高刘镇隔河相望,全村农业人口3090人,其中回民人口1308人,全村面积7500亩,其中,可耕面积3705亩。北分路村经济以种植、养殖为重,种植业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农作物为主打产业。养殖业以养鸡、养猪为主 |
雷北村 |
雷北村位于小庙镇南部,县级公路上小路从村南北辍穿而过,村级水泥路东西穿过,地势平坦﹑环境优雅。村总耕地面积1930.5亩,辖14个村民组,总居民人口1470人﹑现有党员41名、7个党小组,现有五保户17人﹙其中入院1人﹚,现评定低保户26户47人,村有大小塘口42口,其中大塘大坝8口,村总水面350亩,大寨之渠和瓦小岗内渠自流灌溉全村面积,储水量较大,全村以种植棉花、小麦、油菜为主导产业。本村现有林地260亩。随着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养殖种植进一步调整发展壮大。在党的惠农惠民政策指引下,我村经济发展较快,群众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广大村民更加文明和谐。 |
高岗村 |
一、村总体概况 高岗村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西北部,南邻312国道,东、西分别于本镇五十墩村、枣林村相连。该村人口1524人,辖15个村民组,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人口总数的20%。全村耕地面积2000多亩,其中旱地600亩。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其中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和棉花等农作物。其次是林业,种植面积达300多亩,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红叶李、香樟和桂花。该村人均纯收入达8120元。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该村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依靠“一事一议”工程,整顿荒塘,修善渠道,使村民基本解决了用水问题,还修建了“村村通”水泥路两条,总长3.5公里,砂石路4.5公里,交通大大改善。除此,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科学种田,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收入,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二、村组织及干部情况 全村现有党员42名,设党支部1个,其中3名女党员,35岁以下党员6人。村现在职干部共7人,其中村两委班子5人,镇下派分管村工作人员1名,书记助理1名。 |
段冲村 |
小庙镇段冲村位于小庙东北,东于庐阳区三十岗乡交界,南接南岗镇,耕地面积近万亩,承包土地4610亩,人口2600人,水土资源丰富。 以熊东、熊西为中心,带动周边卫庄、罗郢、山桥、山西等村民组农户种植蔺草,已形成特色,较具规模,有望在今年发展成为段冲村蔺草生产基地。 |
枣林村 |
枣林村是肥西县一个自然村、位于312国道525公里碑西侧,与北分路回族村、黄栗村同乡,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环境幽美。全村27个村民组,3235人,党员77人,占地面积6354亩,耕地面积4036亩。全村847户,其中,200户从事养殖业。本村有一座轮窑厂,一个种鸡机,5家砂厂,20个村民组通砂石路。 村内企业:微型农机、木器厂、家具城、家俱厂、酒厂 主要农产品:生菜、脆甜、橙子、白萝卜、苹果、苦瓜、栗子 村内资源:滑石、沸石金红石、黄土、白云岩、板钛矿、黄玉 村里单位:枣林村中学、枣林村党支部、枣林村村委会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扶植壮乡村经济,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集体经济得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务、党务及时公开,群众反映好;同时加强组织建设,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带动农民共致富! |
马岗村 |
马岗村位于小庙镇以北,将军岭以东,东与合肥市南岗镇相邻;古遗址曹操河、凤凰墩均处我村。2011年我村人口2098人,辖2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900多亩,土地面积约9个平方公里。2010年开工的合肥新桥机场高速穿越境内3公里之多,给我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村有27个养鸡专业户,4个养鸭专业户,2个养猪专业户,16个养鱼专业户,2003年引进外资200多万元兴办大型窑厂一处,村内设有卫生站和村级小学。 村“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苗木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民主管理方面,实施“村务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的三化管理模式,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了干群关系,保持了社会稳定。在乡风文明方面,每年定期举办“好公婆、好媳妇”、“五好家庭”、“十佳文明户”等评比活动。 两委干部坚信,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马岗村。 |
朱岗村 |
一、村总体概况 小庙朱岗村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西南角,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区,距小庙镇街道12公里,距312国道3公里。全村辖28个村民组,520户,农业人口2009人,党员60名。境内总面积6.5平方公里,计税田亩2678亩,实际可耕种及宜林土地面积约6500亩。村内无工业,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传统种植为主,有少数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及蔬菜、瓜果种植。2013年,村两委先后组织农户流转土地1000余亩,总投资近1000万元。 二、村组织及干部情况 村党总支现有党员60名,下设2个党支部。村现在职干部共7人,干部组成分别为村两委班子4人,大学生村官1人,2名聘用工作人员。 |
小蜀山村 |
小庙镇小蜀山村位于合肥市蜀山区西郊,312国道两侧,东面紧邻侯店村,西接拐岗村。全村共有人口2670人,925户,24个村民组。总面积9平方公里,土地面积6320亩。 我村拥有养殖大户10户,规模以上企业8家,中学1所。近年来,我村将9个村民组进行了土地流转,农民没有了田地的束缚,大部分外出打工,一部分在村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家庭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从2012年至今,我村没有一起治安事故发生,被多次评为平安村。 我村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通达24个村民小组,里程近17公里。近期准备完善好各组的人行道建设和其余公路三线改造。目前,我村正在进行居民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管道正在铺设中;为了解决居民用电,我村新增了两台变压器,大大方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
马场村 |
马场村位于312国道南边,东临小庙工业聚集区,南以古老的磙子河为界,西起上小路,座落在小庙镇东南方。全村总人口1896人,19个村民组,549个农户,拥有耕地2574亩,村总面积近十平方公里。村东边的豌豆洼村民组是民国时期政治家段祺瑞的出生地。明朝朱元璋的小马娘娘墓——“王大坟”,座落在村南边的王大郢组。王大郢东北约一公里处有皇家御用栓马场,村名由此而得。村北星东组有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项目——高老庄农业生态园。上小路东侧,牯牛冈村民组南端的森淼集团绿佳禽业公司是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企业。 村主要以水稻、油菜、棉花以及玉米等种植为主产业,兼有家禽养殖、蔬菜、林业等产业。全村年经济总收入1800多万元,2012年人均纯收入9800多元。 |
小庙村 |
一、村总体概况 小庙村环绕小庙镇街道西周,312国道、上小路、小高路穿村而过;东临拐岗村,西接硕大塘村、高岗村,南至马场村,北与五十墩村相连;该村总人口2160人,辖16个村民组,占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村内含一条美食街,主要为居民居住地及商铺集聚地;两所公办学校:小庙小学和小庙中学;两所私立幼儿园,主要承担适龄孩子教学任务。 二、村组织及干部情况 村党组织现有党员52名,村现在职干部共5人,干部组成分别为村两委班子4人,大学生村官1名。 三、小庙村农业产业情况 小庙村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少量油菜、小麦与蔬菜等;牲畜养殖业中以养殖蛋鸡与商品鸡为主;水产养殖业则主要养殖各种鱼类,均主要用于销售。 特色经济中,小庙村在政策指引下,为了提高本村及村民经济效益,将约115亩土地租与长丰草莓基地种植草莓。 小庙村交通便利,道路畅通,民风淳朴,在改善村居条件的同时保持了农村原有风貌。小庙人民热情好客,真诚善良,小庙欢迎您。 |
硕大塘村 |
小庙镇硕大塘村地处小庙集镇的西南部,312国道和上小路傍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耕地面积2757亩,人口2093人,其中党员44人,全村共有村民组13个,党小组7个。 硕大塘村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创先争优意识,建设富裕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在“村两委”的积极领导下,全村人民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在2006年—2010年的五年期间内,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925万元,人均纯收入6048元,村集体收入20万余元。为了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地基础。 我村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根据这一现状,硕大塘村两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计划在以后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提高农民主收入为农业发展目标,积极鼓励村民向“绿色、环保、高效”的农业方向发展。2010年初,硕大塘村民组38户村民流转耕地面积166亩,由合肥江大草莓有限公司从事大棚草莓生产,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我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村两委希望通过对养鸡专业户的大力扶持,形成一个以点带面、大户带小户的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增强村民对养殖致富的信心,为我村经济发展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
余岗村 |
余岗村位于312国道南边,东临硕大塘村,南到姚家村,座落在小庙镇西南方。三面环河,有可供通行的大桥3座。全村总人口2840人,20个村民组,拥有耕地3812亩,村域6.5平方公里。现有村干部6名,党员76名。目前拥有六公里多的水泥路,已完全实现组组通砂石路。拥有1600多亩的经济花木园林和800多亩的蚕桑树木和100多个蚕桑养殖大棚。拥有一家种子农药化肥于一体的销售门面。拥有一季度可收购蚕茧100多万的蚕茧收购和烘烤站。拥有一家十人上班的橡胶制品厂。今年有两个生产队对外流转了500多亩的土地种植经济花木。成立有花卉苗木协会和蚕桑养殖协会。为确保生产和生活安全,我村组建了由12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聘任了20位中心户户长,为加快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做铺垫。 |
河南村 |
小庙镇河南村位于上小路(上派至小庙)南北两侧,与雷北村、雷麻村毗邻,苦驴河穿村而过,距镇中心约五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355亩,辖16个村民组,居民1700余人,大小塘口25个,其中小二型水库一座,全村农业主产是水稻、棉花、小麦、油菜,林地有367亩,中型油料加工厂和养鸡厂各一个,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全村共12个党小组,72名正式党员,预备党员3名,入党先进分子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四位,大学生村官一位,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村两委的领导下,村里各项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
茅铺村 |
茅铺村位于小庙镇西北部,淠史杭总渠南岸,312国道穿村而过,约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0亩,其中水田4500亩,交通十分方便,与官亭镇,高店乡相邻,现有22个村民组565户,有2500多人口,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7319元。全村设立一个党支部,50名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全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长期外出务工人员340人,在周边乡镇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70多人。境内:有肥西县茅铺完全小学,师资10人,专职保安1名,1-6年级学生100多人;有大柏卫生院茅铺卫生站,医务人员3人,每年定期为全村村民开展健康服务;有村级电灌站一座,2011年将3.5公里渠道利用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全部硬化,保证了全村4500亩水田旱涝包收;有集稻谷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股份制企业--肥西县茅铺村精米厂,使全村每年2250吨稻谷不出家门便能销售或兑换;有保健食用油加工厂,对外销售或加工优质食用菜籽油;有本权大型养猪场,种猪和仔猪混合饲养,每年仔猪出栏800头;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肥森淼集团入驻我村堰湾、周西两村民组,租用土地300亩,发展畜禽养殖业和苗木花卉生产,带动养殖户和种植户共100多户;有畜禽养殖一条龙服务的浙江神龙公司在我村建设养殖基地。 茅铺村党支部作为发展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共谋发展,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为建设文明、富强、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新民村 |
肥西县小庙镇新民村,交通便捷,水资源十分丰富。总人口2527人,辖31个村民组。两委班子思想敏捷,于时俱进,与市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