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圩村 位于庄王故里长丰县庄墓镇中南部,东与金桥村为邻,北靠李庄村,西连徐岗村,南接本县义井乡红桥村,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庄,14个村民组,1561人,总面积2395亩,其中耕地2167亩,林地225亩,种植业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大棚草莓、香瓜等特色产业,亩产万元以上。
张圩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6人,包括镇挂职-王川,全村党员32人,预备党员2人。两委班子成员在深入实施和谐村班子建设活动以后,进一步理顺了村“两委”的关系,提高了村班子谋事、理事、促发展的能力,使村干部们真正成为了“想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基层组织带头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以来, 村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方针政策,做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充分发挥着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的作用。村两委针对农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巩固形成团结高效的村级领导集体,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改善生态环境,移风易俗,村民文明守法,经济发展,带动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21101 | 231100 | 0551 | 查看 张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侯集社区 |
庄墓镇侯集社区位于庄墓镇南部3公里处,合淮路穿越而过。东临庄墓镇庄墓村、义井乡杨店村,南于义井乡相连,西于庄墓镇金桥村相接,北接庄墓镇庄墓村。总面积2292.5平方米, ,17个村民组,总人口2312人,现有党员36人。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2006年,在郢西村民组新建村委会,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现村委会基础设施齐全,村委会里有各负责人办公室,人口学校、农家书屋等,为了方便村民看病,在村委会里建有村医疗服务室。 为了方便村名出行,通过一事一议,村里新建了多条村村通公路,现侯集村各村民组已基本通上了公路。 村范围内有海大粮油有限公司、昊明电气有限公司、未知堂食品有限公司,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
庄墓社区 |
庄墓社区由合淮路穿越而过,东临庄墓镇刘浅村,南于庄墓镇庄墓村相连,西于庄墓镇薛桥村相接,北接庄墓河。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5亩, 7个村民组,分别是东北组、西北组、东南组、西南组、东湾组、西湾组和河滩组。总人口4319人,1329户。 街道居委员会位于东南组,2004年新建,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现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齐全,硬件、软件条件齐备 庄墓镇历史悠久,小磨麻油、庄墓圆子闻名遐迩,吴怀乐、倪广德的小磨麻油店,鲍士友、张德水、顾球的庄墓圆子现已形成规模。 2001年,在东湾、西湾新建两个污水处理厂,净化了水源,保证居民的安全用水。 先准备在河滩已有的自来水厂的基础上准备再扩建,从罗塘乡引进更纯净的自来水,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保证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2001年,在西湾村民组新建了垃圾中转站,现即将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站的建成,既美化了环境,又杜绝了二次污染,减少了蚊蝇的滋生,提高了车载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2008年,在河滩组新建了景观工程,现已投入使用,景观工程的建成,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金桥社区 |
一、地理位置:金桥社区地处安徽省长丰县庄墓镇西南,东与候集村相连,北靠枣林村,南与本县义井乡接壤,西邻本镇张圩村,是典型的黄淮平原地区,金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往东距206国道合淮段约3公里,合淮阜高速出入口约5公里,西北距瓦埠湖5公里。 二、地形地貌:全村总面积约3.1平方公里,整个地形呈椭圆方形,地势较平坦,村里绿树成荫、景色秀美,空气清新,是原生态、农家乐为一体的村庄。 三、气候气象:金桥村属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昼夜温差明显,季节变化富有规律,通常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旱少雨。 四、水纹植被:全村水资源丰富,多条水系河流穿境而过,水清如镜,水质好,无污染。村林种繁多,资源丰富,主要以杨树居多。林地覆盖率达70%以上。 五、行政概况:金桥村现有人口1491人,辖12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中,绝大多数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6%以上。近些年来,该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指标控制在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地方平均水平,人均年纯收入约5600元。多次被长丰县以及庄墓镇列入党建工作,交通安全,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行列。 六、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金桥村产业主要以农业林业和多经为主,农业产业构成中多经种植业占半数以上,其次是畜牧业,林业。近些年来,村两委针对村情实际,切实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生态示范村的创建为平台、以农村环保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扎实稳妥地推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庄、道路及电网布局合理,实现了组组户户通电通水,电视、电话普及率96%以上,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五保户、低保户生活基本得到保障,村级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 |
刘浅社区 |
刘浅社区位于庄墓镇206国道东侧,东临义井乡杨店村,南与庄墓镇庄王居委会、义井乡杨店村相连,西与庄墓王居委会相接,北接庄墓河。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90亩, 11个自然村庄,21个村民组,现有农户730多户, 总人口3284人,共有党员55人(含预备党员2人),建党积极分子5人。刘浅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设4个特设党小组,分别是种植党小组 、养殖党小组 、劳务输出党小组 和机械租赁党小组 。刘浅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刘浅村中部,谢永贵是村党总支书记 ,袁恒国村主任,刘志汉村报账员,鲍现芬村计生主任,鲍士六村维稳主任,鲍宪银村第二计生主任,水家朵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岁,有本科一名,大专两名,高中一名,初中两名。刘浅村上年度人均纯收入5100多元,以特色养殖和机械租赁为主,全村共有特色养殖9户,形成规模养殖的有海文养殖和天羽养殖。大中小型机械400多台。 2006年起,刘浅村对蒋户、姚大郢、葛大圩等村民组进行移民建房,建房51户。2007年,对交埂、谢户进行土地复垦,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2005年刘浅村重建村委会,占地面积约2亩。现村委会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有农家书屋、人口学校,现村委会还配备了电脑。村里改建了医疗卫生室,方便了群众的看病问题。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村里在各个村民组设有垃圾池。 |
庄王社区 |
庄墓村 庄王社区位于庄墓镇以南,合淮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总面积5188.82平方米,耕地面积1800亩,辖19个村民组,现有住户575户,居民2800人,其中党员(含预备党员)63人。庄墓村农户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其次为外出务工、机械运输和蔬菜大棚种植。庄墓村村民服务中心位于下坝组,赵钢帅为村-,甄茂兰系村党支部书记。庄墓村下坝组、庄墓新村分别被列为2007年和2008年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示范点。 下坝组位于庄墓村东部,紧靠合淮公路,耕地面积186亩,现有住户42户,居民206人。农户收入以农业生产、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该组自2006年3月份正式启动村庄整治工作,为解决居住区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条件差等问题,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顺应民意,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和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的“四清四改”工作,全组农户实现了改厕、改厨、改圈及自来水入户,有线电视入户38户,安装太阳能27户。拆除违章乱搭乱建108间。完成村民组水泥路面硬化2955平方米,铺设人行地砖988平方米,修建下水道961.8米,改建和修缮房屋2000平方米,粉刷墙面5460平方米,粘贴墙裙瓷砖620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00多株,并修建广场300平方米,成为村民休闲娱乐活动广场和村民之家。下坝组在整治村庄环境的同时,着手在产业上寻求突破,2006年5月,与朝晖公司签订协议,进行双孢蘑菇种植。目前已建好10亩纳米材料的蘑菇大棚,正在培育菌种。 庄墓新村位于庄墓镇街道南端,紧邻合淮路,由圩南、圩中、圩北、瓦东、瓦西等5个村民组统一规划建设。该示范点自2006年3月份正式启动村庄整治后,村两委总结下坝组建设经验,在村组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该示范点因地制宜,制定了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从整治环境入手,积极开展“四清四改”工作,建设美好家园,将村民组内所有道路铺成了水泥路,两旁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农户还主动改造了水冲式厕所,安装了太阳能。该示范点村民100%饮用自来水。目前,该村庄整治点清除垃圾近800吨,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86间(处),拆除破旧厕所40座,转移草堆、柴堆69处。粉刷外墙1500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200米,新修主干道水泥路面和宅前路水泥路面3400平方米,83户农户附属房改造全部结束。 |
薛桥村 |
薛桥村位于庄墓镇西1公里左右,东与街道交界,南临庄顺路,西与枣林村交界,北依瓦埠湖河,地理环境优越。全村辖1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200亩,现有住户373户,居民1594人,其中党员25人。薛桥村村民服务中心位于东二村民组,黄有青系村党支部书记。农户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其次为外出务工和机械运输。 |
徐岗村 |
徐岗村隶属于长丰县庄墓镇,属于平原地貌, 位于庄墓镇西南边,往东距离206国道合淮段7公里,往北距庄顺路2公里,东连张圩村,北靠本镇杨湾村,南与本县义井乡板桥村接壤,西邻六安市寿县大顺镇。 全村共有16个村民组,总人口2030人,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32人,预备党员3人,村内流动人口大,目前多数青壮年人口在外务工经商,是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岗国土面积2830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退耕还林林地520亩。本村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植被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960毫米,年平均日照215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4天。因光热和水分条件良好,又处于瓦埠湖流域,多条水系贯穿村内,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农业种植有水稻、小麦、薯类等农作物,特色经济作物有草莓,大棚蘑菇等。 近几年,徐岗村的发展迅速,村内道路交通方便,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电视电话的普及率达到96%以上,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农民的参保率达到95%以上。 |
杨湾村 |
杨湾村位于庄墓镇西约10公里处,西与寿县大顺镇接壤,南与徐岗村相接,东与李庄村李集组相连,北边是瓦埠湖支流,属于瓦埠湖沿湖湾区。 全村有17个村民组,686户,总人口2700人。耕地面积3704.27亩,全村劳动力1490人,外出务工人员784人,人均年收入4500人,主要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 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大小麦、油菜、棉花及豆类作物为主。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地理资源匮乏、经济优势不明显,村级经济欠发达。 近年来,由于政府各种惠民政策,使村民得到了各种实惠,特别是村村通及保庄圩工程为广大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杨湾村杨湾村现有党员28名,下放一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新的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和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杨湾村。 |
张圩村 |
张圩村 位于庄王故里长丰县庄墓镇中南部,东与金桥村为邻,北靠李庄村,西连徐岗村,南接本县义井乡红桥村,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庄,14个村民组,1561人,总面积2395亩,其中耕地2167亩,林地225亩,种植业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大棚草莓、香瓜等特色产业,亩产万元以上。 张圩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6人,包括镇挂职-王川,全村党员32人,预备党员2人。两委班子成员在深入实施和谐村班子建设活动以后,进一步理顺了村“两委”的关系,提高了村班子谋事、理事、促发展的能力,使村干部们真正成为了“想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基层组织带头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以来, 村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方针政策,做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充分发挥着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的作用。村两委针对农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巩固形成团结高效的村级领导集体,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改善生态环境,移风易俗,村民文明守法,经济发展,带动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李庄村 |
李庄村位于庄墓镇西部,庄顺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辖30个村民组,2820人,耕地面积4239亩,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李庄村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以种粮为主,品种单一,经济效益差,收入有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为切实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探索农村致富门路,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坚信要想求发展,就必须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最终走上草莓种植的路子。 为了使草莓种植在李庄村生根发芽,村两委多次邀请草莓种植技术专家到村为农户讲课,并组织群众到水湖等草莓基地地参观学习。在村两委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自2002年起,李庄村孟宪龙等农户在全村率先发展草莓种植,并获得了初步效益,从此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其成功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周边农户也纷纷加入到草莓生产的队伍 中来。到2006年,李庄村的草莓种植规模已发展到近200个大棚,并成立了李庄村草莓、蔬菜中介服务协会,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在加大草莓生产的同时,李庄村不断强化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生猪养殖,该村孟庆龙、孟庆闯在上海建立的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均在1000头以上,同时也带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该村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口长期在外务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渠道,同时该村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成功引进一家企业发展保庄圩滩涂水产养殖,另外近千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项目正在洽谈落实中。 如今的李庄村,已将草莓生产作为全村调优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来抓,草莓生产在全村得到红红火火的发展。 |
枣林村 |
枣林村位于庄墓镇的中西部,省际公路水大路横贯其中,辖16个村民组,2200人,502户,耕地面积2997亩,是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2007年起,枣林村实施了村庄整治工作,共改造了210户。2008年,该村启动了整村推进工程,完成了老刘巷组的52户的村庄整治。2008年10月,又启动了枣林东区村庄整治工作。全村共清除垃圾3500立方米,清理草堆134座,清理路障318处,乱搭乱建129间,实施改水、改圈、改厨202户,新装太阳能36户,接通有线电视126户,户户开通自来水,新建宅前路4200平方米,新修主干道下水道1200米,新村主干道环村路及宅前路均已贯通。建成公共厕所两座,便民桥一座,花池30个,休闲广场500平方米,并在枣林东区实施附属房、厨房、卫生间统一标准建设和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目前,枣林村“清洁家园、绿化乡村”百日行动正在开展中。进行六清理,已清除垃圾2000吨。垃圾实行定点收集,集中填埋。安装垃圾桶和垃圾屋120个,添置垃圾运输车两辆。建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2处。开展三绿化,植树3万株,种植草坪1500㎡。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变。 为增强配套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枣林村先后新建了卫生室、快乐儿童新天地、残疾人康复中心、红府超市、邮政农资超市,完善了村民服务中心、敬老院、幼儿园、图书阅览室、有线广播电视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