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 霍邱县 >> 临水镇 >> 陈村村

陈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陈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村简介

  陈村村位于临水镇最北端,两省三市交界地,与河南固始,安徽阜阳相接,土地1314亩,人口2269人。
   陈村村是淮河边上的一个重要的村,淮河渡口省建排灌站所在地。陈村,传说是宋代名将狄青的幕府,人们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元代以后,淮河南岸开始崩塌,从前狄青府里面的高楼大厦,堂庙建筑,都被洪水吞没,存留下来的半座庞大寺庙——大佛寺看得出来,已经年久失修。
   陈村村内辖陈村小学一所,陈村排灌站造福一方,排灌效力显著,可供周边几个乡镇农业用水。陈村村养殖业发达,有部分农民从事柳编行业。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创新优势政策、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措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为农村奔小康铺设了一条大路。目前,该村党支部已建设成为一个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明显、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五位一体”的农村党建先锋站。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522103 237000 -- 查看 陈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陈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司口村

  司口村由原司口、洪圩两村合并,位于临水镇最东部,东与与周集镇接壤,北与阜阳市相邻,现有土地5236亩,人口4420人。司口村临着付周公路,有小学一所。    村交通相对较为便利,近年来,司口村结合群众意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改变人居环境。建设水渠水渠,铺设“村村通”水泥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努力奋发,获得了多项荣誉。    司口村与临水村、张楼村、司圩村、何庙村、三郢村、李楼村、老郢村、赵台村、王岗村、魏岗村、陈村村、李集村、张庙村、付台村、吴台村相邻。  

临水村

  临水村(临水社区)并村后有土地2369亩,人口6279人,有小学一所(济丰小学),有着悠久历史的安徽临水酒业有限公司也位于境内。    临水村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临水村山水环绕,风景优美。西与河南固始县隔河相望,东与李楼村相邻。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也造就了独特的临水美酒。    临水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众所周知的酒文化外,临水老街古朴风雅,至今还有"露水集"的风俗;朱元璋曾今出家的西大寺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寺内的千年银杏树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倾听着来至遥远年代的风声。    2010临水村工业集中区已规划建成,位于临周路北,占地面积5000亩。2010年底,已建好9米宽,1.6米公里长的工业大道,共投资50万元,与冯临公路、临周公路交叉连接,做到路通、水通、电通,为工业园的企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洽谈。   

张楼村

  张楼村由原张楼、潘庄两村合并,位于临水镇东北,东边与周集镇相邻,土地6058亩,人口4665人,有小学两所(张楼小学、潘庄小学)。张楼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东靠冯井,北靠洪圩村,西连李集、魏岗。全村共有耕地及山水面积约6058亩。目前,张楼村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美,欢迎广大有志之士投资这片热土。    抢抓机遇,奋力而上,我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建设富裕、秀美的张楼村而奋斗!   

司圩村

  司圩村位于霍邱县临水镇东南部,由原司圩、关庙两村合并,与冯井镇接壤,司圩,关庙小学各一,村内以农业人口为主。全村共有978户,现有人口3520人,全村占地面积4265亩。    我村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以创建村“五个好”党支部为奋斗目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不断的学习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利用学习我们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大力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实行民主决策,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搞好班子团结,实行民主理财,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同时也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并注重发展和培养后备干部。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实行了村支部班子团结有力民主气氛浓厚,为带领导村民发展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组织保证。    我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引资“凤还巢工程”,加大“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力度,壮大村级经济,解决了我村部分剩余劳动力。   

何庙村

  何庙村位于临水镇东部,有土地3780亩,人口4056人。何庙村位于临水镇东端,西与魏岗村交界,东临冯井,南与司圩村接壤,全村土地3780亩,农户1061户,人口4405人。    近年来,何庙村“两委”带领村民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不断唱响新篇章,党支部按照毛泽东思想、-理论及“-”重要思想指导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和谐相处,相互监督,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商讨村中事务,群策群力,懂政策,树信心,知责任,做好群众表率作用,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工作。党的威信在群众中得到提高,深得群众信赖,党支部战斗力强,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何庙村连年获得镇政府的表彰。  

三郢村

  三郢村人口845人,土地2030亩,境内有三郢逸夫小学一所。位于临水镇西南,南部为史河水域,紧邻临王段大堤,是历史文化古村落。辖区土地2030亩,共845户,总人口845人。全村农排、照明线路及动力设施齐全,农网正在改造,电话普及率达70%、移动手机普及率达30%、彩电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及宽带网正在逐步推广中,无邮政设施。    村中有美丽的马家鼓堆传说,临水镇北面平沙烟雾中隆起一座形状似鼓的大土堆,(现址在杜母庄前三郢村后),它经数百年风雨雷电,大自然的袭击,仍巍然屹立,醒目如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家鼓堆,明朝第一代皇后马娘娘的陵墓。    通过改革开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有一定发展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当前我们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巩固发展,我们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生态资源引进相关企业来村投资办厂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郢村人利用有限的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使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村两委干部分组包片,推动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李楼村

  临水镇李楼村地处临水镇南麓,以种植香葱而闻名,成立了临水镇香葱合作社,注册了“临水香”香葱品牌。    并村后的李楼村(李楼社区),有土地7201亩,人口7459人。位于古璧山下的李楼村,地理环境优势明显,临水镇人民政府位于该村境内,城镇体系规划日渐成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后劲十分充足。   

老郢村

  老郢村由原老郢、张郢两村合并,人口5244人,土地5722亩,位于临水镇中北部。临着付周公路,村里还有原李王岗公路,张郢小学一所。    近几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抓住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强村、文明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统揽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农网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村容村貌出现较大变化。   

赵台村

  赵台村位于临水镇西北,是临水沿河村之一,紧邻临王段大堤,西与河南固始县隔河相望,全村土地1212亩,人口2286人。村组织建设健全,治安状况良好。内辖赵台小学。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村两委成员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发展经济、服务百姓”为宗旨,廉洁勤政,奋发有为,内引外联,锐意进取。抓班子,强队伍,抓制度,求实效;抓经济,求发展;抓平安,求稳定。力求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的路子。   

王岗村

  王岗村位于临水以西,西邻史河,与河南固始县隔河相望,全村共有土地1761亩,人口1781人。    王岗村内有王岗小学一所,原李王岗公路也通向这里,王岗湖是临水蓄水的重要水利设施。    王岗村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走科学种植、生态养殖、多元发展之路。王岗村农民有柳编的技术,王岗柳编厂破产后,农民不忘编织工艺,还继续从事这项工作。王岗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抗虫性强的粮棉油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突出发展特色。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近年来,王岗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各项事业同步推进,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王岗村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完成。   

魏岗村

  魏岗村位于临水镇正中部,土地2835亩,人口2955人。紧邻付周公路和临水至何庙公路,村内有魏岗湖一个,魏岗小学一所。    全村农业生产以传统粮油种植和水产、家禽养殖为主。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    如今,魏岗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作风,多方争取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工作思路,紧紧依靠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全面建设文明、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陈村村

  陈村村位于临水镇最北端,两省三市交界地,与河南固始,安徽阜阳相接,土地1314亩,人口2269人。    陈村村是淮河边上的一个重要的村,淮河渡口省建排灌站所在地。陈村,传说是宋代名将狄青的幕府,人们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元代以后,淮河南岸开始崩塌,从前狄青府里面的高楼大厦,堂庙建筑,都被洪水吞没,存留下来的半座庞大寺庙——大佛寺看得出来,已经年久失修。    陈村村内辖陈村小学一所,陈村排灌站造福一方,排灌效力显著,可供周边几个乡镇农业用水。陈村村养殖业发达,有部分农民从事柳编行业。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创新优势政策、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措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为农村奔小康铺设了一条大路。目前,该村党支部已建设成为一个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明显、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五位一体”的农村党建先锋站。   

李集村

  李集村位于临水镇中部,92年撤区并乡,把李集划为临水,并为临水镇。原李集、李圩两村合并成为现李集村(李集社区),辖人口3966人,土地3441亩。    村内有李集中学一所,李集村商业较发达,李集街道街面18米,水泥街面。付周公路穿过境内,村内发展环境良好。    目前,李集村党支部立足科学发展,按照城市乡村共生、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模式,力争高起点、高档次、高品位,全力以赴地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化、田园生态景观化、村镇建筑景点化、生产技术园艺化、产品销售超市化,逐步打造李集新农村建设极具特色和独特魅力。   

张庙村

  张庙村位于临水镇东北,人口3368人,土地4334亩。境内通付周公路,有张庙小学一所。    近年来, 张庙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突出特色建基地,引导加工增效益,创优环境促发展,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村按照“典型带路、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结合实际,立足村情,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手工业,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张庙村两委始终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开展民生工程。积极努力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优化村级医疗功能,建造村卫生室,切实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解决易旱易涝问题。   

付台村

  付台村位于临水镇西,西邻史河,与河南三河尖乡隔河相望,土地3350亩,人口3023人。临王段大堤、付周公路穿境而过。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付台村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中心,科学规划,积极引导群众奔小康的思路和加大奔小康的步伐。社会各项事业都得了快速发展,村党组织不断开拓进取,党员整体素质高,责任强,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质农业品种,确实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积极发展科技示范户,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吴台村

  吴台村位于临水镇西南,土地2380亩,人口3124人。吴台村隶属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临水镇,地处霍邱县西南部,史河西岸。东接魏岗、三郢村、南至小店村、西临史河、北靠付台村,行政区划面积2380亩。全村总人口3124人。    吴台村地理、地貌区位优势明显。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耕作,加上外江滩湖地给全村农户带来可喜可见的收成。因为靠近史河,为农作灌溉提供了有的保证。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公共设施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吴台村委会、吴台小学在村中央,为全村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活和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日前,全村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全村人民生活水平稳中有升,吴台村正逐步迈向和谐、稳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陈村村特产大全




陈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