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旱村:位于造甲乡东北部,分别与朱巷镇、杜集乡相邻。全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2408人,耕地面积9000余亩。 宗旱村与凤楼社区、缪岗村、马塘村、联合村、许圩村、陈刘村、宋岗社区、六方村、双河村、双丰社区、凤群社区、造甲社区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21203 | 231100 | -- | 查看 宗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凤楼社区 |
凤楼社区位于造甲乡南部,东与肥东县白龙镇接壤,南与凤群村交界。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自然村民组13个,土地总面积约5.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60余亩,林地1000余亩。凤楼村现有人口1956人,其中党员65名。低保户36户,102人。凤楼村交通便利,距离合肥市区约35公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左右。造埠公路横穿整个村庄,村庄呈长条形分布在路的两边。水利设施完善,拥有小二型水库一座,自然水域面积达1000余亩。自来水管网铺设沿造埠路延伸贯穿全村。凤楼村东部9个村民组于2010年底开始实施省级土地整治项目,于2011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经过土地整治项目后,田、渠、路、塘、林合理规划,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后,群众已搬进新居,基础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也逐渐完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我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水稻、小麦种植以及各种养殖、特色蔬果种植业。在养殖业方面,目前拥有与合肥市利华畜禽养殖公司签订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的大棚养鸡养殖户15户,年出栏鸡30万羽。在特色蔬果种植方面,我村青年李扬的特色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已达到100余亩,并积极引导和扶持周边群众发展,以李扬为牵头的蔬果大棚种植户日渐增多,规模日趋扩大。依托土地流转,目前全村流转土地面积3000余亩,吸引了一部分投资企业,其中包括合肥艳九天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飞扬保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合肥恰恰瓜子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村经济发展,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近年来,先后成立了“长丰县造甲乡凤楼村特色蔬菜种植专业技术协会”、 “长丰县造甲乡凤楼村扶贫专业合作社”、“长丰县李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长丰县造甲乡凤楼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业务)四个合作组织。 |
宋岗社区 |
造甲乡宋岗社区位于长丰县中东部,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1万亩,辖10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庄,总人口2600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村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按照林业立村、养殖富村、招商活村、科技兴村的思路,坚持以支部为核心、经济为中心、计生为重心、平安为民心,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由以前的贫困村演变成为富裕村、产业发展特色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生态示范村 |
双丰社区 |
双丰社区位于造甲乡西部,与下塘镇小桥村、韩岗村接壤,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人口2004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847人,党员 名,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30余万棵,每年养羊400余只,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水牛近30头,4户养猪户年子猪成栏4000余头,养鸡15000余只,鱼塘养殖达3000余亩。涌现出邹少平、叶吉红、钱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体通过发包鱼塘、外江林地、村扎花厂、村沙站厂等全年创收15万元。 |
凤群社区 |
凤群社区地处造甲乡南部,距造甲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与下塘镇埠里村接壤,造埠路贯穿南北,距省城合肥仅28公里,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人口2615人,其中外出在外务工人员1241人,党员 名,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农田水利设施较完善。 目前,正在实施长丰县造甲乡凤群、凤楼村省级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涉及凤群村27个自然村庄和凤楼村8个自然村庄,项目区总面积1564公顷,项目实施后村庄整理可新增耕地2120亩,农田整理可新增耕地710亩,新增耕地率达12.2%。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合肥市、长丰县的大建设、大跨域提供多达2830亩的新增耕地储备,更是大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农村农业种植结构,改变了项目区内的村容村貌,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30余万棵,每年养羊400余只,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水牛近30头,4户养猪户年子猪成栏4000余头,养鸡15000余只,鱼塘养殖达3000余亩。涌现出邹少平、叶吉红、钱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体通过发包鱼塘、外江林地、村扎花厂、村沙站厂等全年创收15万元。 四、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 我村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组。建立总支-,书记及村主任领导责任制。要求村民代表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村“两委”联席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成立村务公开监督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建立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制度,严格村级财务管理。 |
造甲社区 |
造甲社区概况 一、总体概况 造甲社区位于长丰县东部,是由造甲、甄庄、周仓三个村于2002年合并而成的,是造甲乡乡政府所在地,也是造甲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现有总人口4590人,常住人口3290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300人,有耕地5100多亩,以小麦、油菜、水稻、大豆等农作物为主,年种植水稻4000亩左右,小麦3000亩左右,油菜2000亩左右,豆类1000亩左右,造甲村成片造林100亩,是一个典型生态农业大村。17个自然庄,34个村民组。有一个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杨兴法,三个支部书记分别是:崔凯(甄庄)、卢继梅(造甲)、卢尔祥(周仓),全村共有12个党小组,截止2011年共有党员85人。 二、经济发展方面 在工业方面,造甲村有22个个体工业户,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个体户,以木材加工、油坊、家具制造、修理铺和建筑队为主,其2010年年产值达1273.35万元。全村共有一百二十多个个体商业网点。201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 在养殖方面,全村有两个养猪场、15个养鸡专业户、一个种粮大户。其中,王兵养猪场2010年出栏数达到1875头,产值271.875万元,周圣武养猪场2010年出栏数到达295头,产值42.775万元。 三、基础建设方面 在硬件方面造甲村水利设施较为完善,全村有2个小二型水库,19口当家塘,蓄水量达到200万立方。村中已建成贯穿造甲九个自然庄的长白路、造双路,另外有造甲至双河、卢户至六方两条村村通路线,截止到2011年,已经基本完成每个自然庄都有砂石路甚至水泥路的民生工程建设,并借助“清洁家园”活活动的契机在主干道两旁栽种香樟树,美化。通过2010年“增、减、挂”项目和2011年土地整改项目完成了对周仓、毕小、南圩三片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平整,为以后的新农村整村推进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在软件方面,造甲村早于2005年建成村级农家书屋,并配有放映设施,使科技文化的传播更加形象化、立体化。 四、在获得荣誉方面 首先在党组织建设方面,分别于2004、2008年获得长丰县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又于2009和2010年连续获得造甲乡委员会授予的先进党总支部称号;其次,计生工作方面,造甲村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有孕检对象353个,全村共有128户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有三十多个两女户,计生工作一直作为全村工作的重心长抓不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造甲村分别于2000年获得乡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乡计划生育工作特别奖、2008年获得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村居奖。另外,造甲村在农村治安维稳、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分别于2002年获得合肥市司法局授予的“合肥市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获得长丰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文明示范村”以及2008年获得长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授予的“长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村级名人 在外拼搏的造甲村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与勤奋,其中不乏成功者,如;现任联想集团安徽分公司总经理崔兴柏;出任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信访局局长的卢继山;担任中国海军航空学院政治部主任的崔国等等。 |
宗旱村 |
宗旱村:位于造甲乡东北部,分别与朱巷镇、杜集乡相邻。全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2408人,耕地面积9000余亩。 宗旱村与凤楼社区、缪岗村、马塘村、联合村、许圩村、陈刘村、宋岗社区、六方村、双河村、双丰社区、凤群社区、造甲社区相邻。 |
缪岗村 |
缪岗村位于造甲乡东南部,与肥东交界,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总人口1180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637人,党员32名,辖11个村民小组,村内有大坝2个,东庄大坝、缪岗大坝,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有2个小型养猪场,年出栏达1400头,合肥市红枫木业现坐落在我村东庄组,村对自然村庄的水泥路和砂石路已基本通达。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元。 |
马塘村 |
马塘村位于造甲乡东北部,与定远县白店乡接壤,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总人口1903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817人,党员45名,耕地面积4100亩,辖10个自然村庄,村民组10个。村内有小型水库三座,小型电灌站2座,分别是刘大坝电站(30千瓦时)、河东电站(18千瓦时)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20余万棵,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猪场2个,年出栏分别在700头以上,养鸡厂2个。2010年人均纯收入元。 |
联合村 |
联合村位于造甲乡北部,与杜集乡大李村接壤,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境内与明城水库相接约1公里。人口1842人,其中在外误工人员930人,其中党员 名,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农田水利设施较完善。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30余万棵,每年养羊400余只,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水牛近30头,4户养猪户年子猪成栏4000余头,养鸡15000余只,鱼塘养殖达3000余亩。涌现出邹少平、叶吉红、钱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体通过发包鱼塘、外江林地、村扎花厂、村沙站厂等全年创收15万元。 |
许圩村 |
许圩村位于造甲乡北部,紧邻长白公路,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人口2690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1074人,党员71名,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亩。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30余万棵,每年养羊400余只,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水牛近30头,4户养猪户年子猪成栏4000余头,养鸡15000余只,鱼塘养殖达3000余亩。涌现出邹少平、叶吉红、钱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体通过发包鱼塘、外江林地、村扎花厂、村沙站厂等全年创收15万元。 |
陈刘村 |
陈刘村位于造甲乡中东部,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长白路沿江淮分水岭南北向穿过该村。陈刘村北部、西部与造甲乡宋岗村相连,东部与造甲乡宗旱村接壤,南面和造甲乡许圩村交界。全现有11个自然村庄,村共有人口3055人,其中0员73人,耕地面积5220亩。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30余万棵,每年养羊400余只,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水牛近30头,4户养猪户年子猪成栏4000余头,养鸡15000余只,鱼塘养殖达3000余亩。涌现出邹少平、叶吉红、钱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体通过发包鱼塘、外江林地、村扎花厂、村沙站厂等全年创收15万元。 |
六方村 |
六方村位于造甲乡西北部,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总人口1989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940人,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30余万棵,每年养羊400余只,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水牛近30头,4户养猪户年子猪成栏4000余头,养鸡15000余只,鱼塘养殖达3000余亩。涌现出邹少平、叶吉红、钱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体通过发包鱼塘、外江林地、村扎花厂、村沙站厂等全年创收15万元。 |
双河村 |
双河村位于造甲乡西部,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境内有5公里长的双河水库水岸线。人口2078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863人,党员 名,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村内有一座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河集农民-纪念馆。 我村农民收入以棉花种植、发展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树30余万棵,每年养羊400余只,养鹅4户达5000余只,养水牛近30头,4户养猪户年子猪成栏4000余头,养鸡15000余只,鱼塘养殖达3000余亩。涌现出邹少平、叶吉红、钱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体通过发包鱼塘、外江林地、村扎花厂、村沙站厂等全年创收15万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