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北京市 >>大兴区 >> 瀛海地区 >> 西二村

西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二村简介

  西二村:位于西一村南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10115008 102600 010 查看 西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兴海园社区

  兴海园社区:位于瀛海镇以北1公里处。
  

四海庄三村

  四海庄三村:位于四海庄一村南侧。
  

三槐堂村

  三槐堂
  瀛海镇辖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南苑荒废招佃屯垦,孟姓(广泰)初建庄园,名宝丰庄。后易主福建督军王永泉。因庭院有三株大槐树,取北宋王佑手植三槐于庭,其子成为宰相之典故,更名为三槐堂。树粗一人合围,春日槐花飘香,夏日浓荫蔽日,是村民歇脚的好地方。后拆二村(村南偏东0.5公里处)因此村较大故名”大三槐堂”,前村称“小三槐堂”。
  建村之初为一大院,土墙围村,院东南角有对开的榆木大稍门,宽可进出车马,大院内居住来自河北河间、肃宁、保定、武清枣强、平谷等地逃荒的二十四户佃农,依次为:
  隋永安 任福禄 田老让 李树芳 曾庆和
  李同和 陈宝善 王学礼 李守义 王凤林
  魏西顺 于朝凯 于朝生 王瑞祥 梁跃忠
  于花亭 王春祥 郝万清 李金堂 赵老洪
  张开山 于凤杰 李广顺 郭学凯
  租地为生的佃农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到了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更是借贷无门,苦日难熬。大院内低洼积水,泥泞不堪,破破烂烂的土坯房无序相连。郝万清家穷得用荆巴糊泥当墙,与牲口棚为里外间,外间养骡子,里间住人。遇连阴雨天,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还下。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就是这样也不安生, 日本统治时期,枪一响,村里的年青人都跑到西大沟和苇塘里躲避。民-阀混战,土匪横行,一九四六年,本村李金堂和婶母及三个叔伯兄弟、妹妹一家被土匪绑票,被绑的人用蜡封眼,棉花堵耳,关在潮湿的地窖里十几天,经家人东择西借凑足了钱,通过说票人分两次赎回才得以保命。
  春回大地艳阳天,一九四八年,解放军进驻大三槐堂,挖战壕、架大炮,围困北平-军,那一年冬季特别暖和,挖战壕地都不冻,村民都说毛主席福大,天助0。一九六二年,解放军57341部队驻军小三槐堂村南,营房与村一墙之隔至今。
  一九五二年大三槐堂拆院建村,主街东西走向宽八米,分四排,每排六家。院落南北二十米,东西十六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多,村落逐步扩大,但以主街成排建房的格局始终未变。二〇〇三年,村两委会利用180米村中街制作文化墙,图文并茂,开大兴县村级文化墙之先河,区宣传部曾组织十九乡主管参观并作出开展百村万米文化墙的决定,推广普及。(附照片)
  该村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31.5米,地下水深6.2米,土壤属潮土类黄潮土土种。
  一九四九年属河北省大兴县南苑区四海乡。一九五六年属红星集体农庄,本村0员于潮凯任农庄主席,高德才任瀛海乡乡长。一九五八年属红星人民公社, 一九八四年属瀛海乡, 2000年3月22日至今属瀛海镇。
  一九五 年冬,村里儿童玩火时,棉花柴垛被引着,李守义家院前的大槐树被烧毁, 年另 棵由唐姓村民买下, 至此,因树而得名的大三槐堂只有村名而无其树。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九日,镇政府决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至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初,大三槐堂村(小三槐堂未动)全部拆除建小区,与兴海园、玉璟园联片,村民回迁】
  

姜场村

  姜 场
   瀛海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辖中立堂。
  该村位于镇东1.5公里处,西接三槐堂村(村已拆),南望怡乐庄,北邻南海子麋鹿苑,东以青年河为界,与宝善庄绿德金相接。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村址面积7万平方米,全村301户, 共674口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南苑荒废,官准招佃屯垦,有一武官叫姜贵提,在此置田产建庄园。随之贫苦人家租地落户成村,因在庄边辟一场院,故名“姜家场”。解放初,德茂庄东侧一里处有一小村叫中立堂。建德茂牛场时迁至姜家场南偏西不足一里处,仍叫中立堂。与姜家场联村后合称姜场至今。一九四六年属河北省大兴县南苑区四海乡,一九四八年属北京市23区,一九五二年改北京市南苑区,一九五六年属红星集体农庄,为红星集体农庄庄址办公驻地, 一九五八年属红星人民公社瀛海大队,一九八四年属瀛海乡,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二日属瀛海镇至今。
  该村地处永定河洪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31.5米,地下水埋深6.1米,土壤系潮土类黄潮土土种。
  一九五二年春,在0员刘询的带动下,八户农民【刘询、赵同林、李义田、贺尚友、张贺德、郑永贵、闫文义、张继寿】在中立堂办起了“穷八家”初级农业合作社,与同期瀛海庄王德海、曾召佐成立的“向集”合作社齐名。北京市委根据这里的条件,决定在此试办一个取消土地分红,实行按劳取酬的集体农庄,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北京郊区办高级社创造经验树立样板。当年十月成立了红星集体农庄。全庄63户,其中贫雇农52户,中农9户,城市贫农2户,耕地1815亩,劳动力117个,牲畜20头,大车12辆,庄址就设在姜场村,办公室设在现“聚龙盛会浴池”院南处,为青砖墙苏式瓦顶,中三间前出廊,两边带耳房。到一九五八年成立瀛海乡治所迁至三槐堂村西,现在的镇政府院内。办公室一直为村办公地,直到一九八二年扩宽黄亦路,招商“聚龙盛会”才彻底拆除。
  荣誉及称号:
  2004.12年 民主法制示范村
  2006.6年 “五好”党支部
  2007.6年 “五好”党支部
  2008.1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2008.6 年 “五好”党支部
  2008.10年 大兴区奥运会残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08.5年 “五四”红旗团支部
  2008.7年 北京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工作先进单位
  

南宫村

  南 宫
   大兴区十九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满族人口占42.9%。乾隆年间在南苑大兴土木,重建南海子,拨款三十八万两,由四门(北大红门、南大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增建为九门,各设十甲把守,另辟角门十二个,营造园林二十四处,重建新建四座行宫,八大寺庙时始建南红门行宫。始建之初,胡庭选的祖上为门官,设苑户三十二人,为南宫最早的村民。光绪庚子年间,南宫是义和团的重要活动场所。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被侵略军烧毁。宫毁成村时,共有十八家,附名录如下:
  马进财、 高宪章、 董白氏、 赵子田 、阮庭启

  王- 、丰永利、 赵洪江 、赵红林 、吴铁义
  阿秀才 、董文友 、常克旺 、胡来喜 、王永恒
  张玉荣 、许玉明、 全(姓名不祥)
  满族人为八旗子弟,其中南宫吴姓祖上倭克斯泰氏,属镶黄旗,着长袍马褂,穿靴子,男子吃皇粮(即俸禄),女孩要上报户部封了格格才有俸禄。满人老一辈规矩大,早晨起来,儿媳要向婆婆请安、倒便壶,婆婆抽烟,儿媳要在一边伺候点烟。吃饭老人单设一桌,晚辈要给老人请安后才能吃饭。满族人不吃狗肉,传说先祖努尔哈赤起兵时曾被狗救过驾,所以禁食狗肉以示不忘报恩。
  满族人称谓与汉族人有别:奶奶称太太,父亲称阿爸,母亲称那,叔叔、姑姑称爹。
  清末汉民移居此地,村落渐大,并以南红门行宫简称南宫为村名至今。至1996年,同心庄划归南宫村管辖,全村320户883人,劳动力399人,45%从事农业。有耕地1735亩,粮食总产90万公斤,有现代化菜田165亩,年产量62万公斤。农业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有个体运输户、养殖户56户,户均年收入两万元以上。2000年经济总收入4713万元,实现利税84.6万元,人均纯收入7252元,先后拨款210万元修建街巷道路。主街道全部铺设柏油路面,有医务室一所。建有党团员室、乒乓球室和老年秧歌队。一九九四年起,实行村民退休制度。村民住宅楼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电话普及率90%以上。
  一九九四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民族村。二〇〇〇年被评为大兴区文明村。
  村西建有北普陀影视城,是瀛海镇内最大的人文景观村。西北1.5公里处有明晾鹰台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红门行宫遗址原有铁狮子汉白玉座一对,长1.8米,宽1米,高0.8米,重约2吨。莲花束腰,雕刻精美,“文革”期间曾在村北口当基座,上砌影壁墙,分列两旁,书写毛主席语录。一九九五年建北普陀影视城时被移至梅园门前,属大兴区保护文物。(附照片)
  村委会后院(裕华电子厂内),现存当年南宫(?)庙前种植的柏树、木芽树各一株,树高十米有余,胸径二十公分左右,树龄150年以上,保护完好,生长茂盛。(附照片)
  村民赵子利家存有大庙灭火用大缸一件。村东和西北街有“文革”期间修筑的备战混泥土地下工事七座,保护完好。村南桥北(现加油站处)一九五九年初设“外国人不经允许不得超越”岗亭一座,有解放军、外事班职守。一九七一年撤,一九八四年重设,一九九九年再撤,至今未建。
  同心庄:属南宫村辖村。
  地处瀛海庄南1公里,东接104国道,西隔凉凤灌渠与四义庄相对。村域面积0.7平方公里,村址面积3.4万平方米,聚落呈方形,主街“十”字形。全村?户,?人,汉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南苑荒废,官准招佃屯垦,清宫裁减内侍,太监唐观卿、常瑞峰相约至此垦荒为业,愿同心协力创业,故取同心庄为名。
  一九四六年属大兴县南苑区团河乡,一九四八年属北平区23区,一九五二年属南苑区瀛海乡,一九五六年属红星集体农庄,一九五八年属红星人民公社瀛海大队,一九八四年属瀛海乡,一九九六年并归南宫村管辖,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二日属瀛海镇。
  

怡乐庄村

  怡 乐 庄
   瀛海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辖大兴庄。
   该村位于镇东偏南2公里,东1.5公里为四合庄,南1 公里为新村,北1.5公里与姜场相望,毗邻大兴庄, 西与原万头猪场相接。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村址面积12万平方米,聚落呈方形,格状街道, 瀛太路东西穿村而过。该村地处凉水河以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系潮土黄潮土种,海拔30米,地下水深5.8米。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南苑荒废,官准招佃屯垦,京师名0(姓名不详)购得此地建庄,名娱乐庄。后为广善木厂所有,更名为怡乐庄。解放前,由李姓(永新)管地外租,土围子内住着二十几户佃农,租地为生。[附名录如下:
  李永新 左保怀 周刚强 张克庭 姜怀敏
  杨丙仟 范 家 纪瑞祥 姜怀玉 张庆言
  荣书国 赵 普 郝进福 谭玉甫 罗思敏
  郭老九 贾学仁 金克明 孙占元 孙 四 王宝新]
  怡乐村数里周边散落着多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
  何家搂、 六合庄、 东坛、 白房子、 大兴庄、 刘锅伙、 太平庄 、钱庄子和只有一户的富林庄及孤丁孙家,到解放初期,随着土改,互助组、合作社,至一九五六年成立农庄,以上小村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保留大兴庄外,其余小村都并入怡乐庄。
  辖村大兴庄在村东偏北1公里处,隔村西四海支流与怡乐庄相望。村址面积3万平方米,聚落呈方形,主街呈南北向。全村44户153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官准招佃屯垦时,由李姓兄弟四人来此落户。取名为大兴庄,意为兴旺发达,沿用至今。获得解放的劳动人民渴望生活温饱,一九五三年由贫农冯天祥带头成立了当时最早一批的合作社之一:冯天祥(小组)合作社。组内社员借畜帮工抢农时,互助合作抗天灾,为怡乐村民走集体化道路起了示范作用。
  一九五八年,全村集体加入到大社——红星集体农庄,并独立成村建立了党支部,真正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有全乡最早的集体猪场和机务组,为农业高产丰产提供了肥料和农机保障。
  一九七〇年九月三十日,时任党支部书记的郭西才同志做为红星村级支部书记的代表与公社主任邢春华出席了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宴会,并在第二天的-庆典上,在东观礼台观礼。一九七七年以后,建立了全乡第一批蔬菜大棚。为以后大规模温室大棚的普及提供了宝贵经验,是北京市菜篮子工程瀛海乡最大的商品菜供应村。改革开放后,村内个体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村民王铁柱贷款筹资,成立了全乡规模最大的民企怡海奶业,当时占地50亩,现在占地200亩, 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现在奶牛存栏600头,平均日产鲜奶500公斤左右,是市级龙头产业。
  怡乐村民勤劳朴实,民风淳朴,礼仪诚信, 街道整齐干净。
  

中兴庄村

  中 兴 庄
   瀛海镇辖区,设村民委员会,辖中兴庄、裕德庄两个自然村。位于镇政府北1.2公里处,东偏北邻南海子麋鹿苑,西靠凉凤灌渠,南1.3公里与大三槐堂(二〇〇八年底已拆除,和玉璟园、兴海园)相望。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村址面积13万平方米。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南苑荒废,官准招佃屯垦,一富商在此建庄,名裕德庄。在三海子南边(裕德庄正东偏南一里处)有周姓土财主置地,后由张姓买下,盖了五间土坯房,取家号中兴。继有蔡姓等六人当兵后到-,复员后来到中兴安家落户,又有河北、山东来此佃种者聚集成村,叫太和庄。后以村北海子内中立桥,村西不足一里处(裕德庄正南)有雍正八年(1730年)建的宁佑庙【村西红星变电站处为清雍正八年(1730年)所建的宁佑庙遗址,存乾隆御制碑,保护完好,为区级文物。】居海子中心地,村民盼家业兴旺发达为愿,沿用“中兴”家号为村名至今。
  该村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系潮土类黄潮土土种,海拔33米,地下水埋深6.8米。
  一九四六年属河北省大兴县南苑区四海乡,一九四八年属河北省大兴县,一九五二年属北京市南苑区,一九五六年属红星集体农庄,一九五八年九月属红星人民公社瀛海大队,一九八四年属瀛海乡,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二日年属瀛海镇至今。
  至二〇〇七年,全村476户, 1109人, 劳动力628人,经济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综合发展。耕地1200亩,年产粮食万公斤,有现代化菜地890亩,安装有灌溉设备,种植特菜新品种,年产量1710万公斤,洼水养鱼36亩,农业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有运输、养殖、加工、餐饮等企业,个体户137户。二〇〇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0万元,人均纯收入12000元。1990~2000年改建街巷道路4166平方米,全部铺设柏油路面,修建村头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建有文化大院和党员之家、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室,有老年秧歌队,青年篮球队,有医务站、小学和农业技术学校。一九九五年起村民实行退休制度,村民楼房建筑面积1550平方米,电话普及率90%以上。
  

东一村

  东一村:位于瀛祥路东侧。
  

东二村

  东二村:位于东一村南侧。
  

西一村

  西一村:位于瀛坤路西侧。
  

西二村

  西二村:位于西一村南侧。
  

四合庄一村

  四合庄一村:位于四合庄二村西侧。
  

四合庄二村

  四合庄二村:位于瀛海镇以东4公里处。
  

笃庆堂村

  笃 庆 堂
  瀛海镇辖村,位于镇政府南偏东2.5公里,东与新村毗邻,西0.5公里为104国道,西南隔104国道与南宫村相望,北偏东1.4公里为怡乐庄。村面积0.8平方公里,村址面积5.4万平方米,聚落呈方形,主街道东西走向,全村 147户,401人,汉族。
  笃庆堂村原名“雍阳庄”,地处南郊海子里,北距永定门三十二里,历为封建帝王的狩猎场。元朝修建四十顷围场,取名“下马飞放泊”【所谓“下马”即今南苑之地,曰下马者,盖言近也。元朝皇帝在冬春之际,天子亲幸近郊,骑马驰骋,弯弓射箭,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为谓之飞放,低洼水汇处称“海子”,禽兽饮水处谓之泊。】, 西距现原址“晾鹰台”不足三里。此地处京畿要地,史称其下邑。明朝加以扩建,称之为南海子。清朝把南海子视为重要苑围,称之南苑,成为清王朝临息,行围大阅的重要处所。公元一九〇二年清朝政府下令出租海子里荒地。当时的太监显贵及旗人纷纷缴纳银两购置荒地领取执照,建立起私人庄园。京城同顺当铺老板李笃庆在此修建私人庄园, 建造结构青砖瓦房四十间,并将庄园起名“雍阳庄”,本人在京城开钱庄当铺,直到故去未归,下落不明。十九世纪初,相继有六户人家逃荒,落户此庄园,俗称老六户,后人为纪念庄主李笃庆,将“雍阳庄”更名为“笃庆堂”。后来此处落户人家逐步增多,至此形成了现在的一个自然村落。新中国成立后,该地区划归河北省通县专区管辖,一九三八年后划入北京市管辖,至今未变。
  解放后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公元一九四九年实行土改工作,至一九五〇年结束,彻底铲除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生产关系。经过了这次根本变革,公元一九五二年秋大兴县诞生第一个集体农庄,即红星集体农庄。公元一九五二年农庄制订了远景规划,毛泽东主席为该规划加了编者按,对这个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面貌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每一个五年都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这个按语指明了新中国发展的方向,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公元一九五八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此后,农业化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发展农业生产,自公元一九八〇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拨轰的劳动方式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公元一九八六年开始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充分结合多种经营的经营模式。我们的前人世世代代得以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繁衍后代儿孙,创造着物质和精神财富。峥嵘岁月,历尽沧桑,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初步完成了二、三产替代一产为主的转变,笃庆堂有了较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落后状况,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抄自2001年5月一日笃庆堂第五届村委会村史稿,略有修改。)
  

四海庄二村

  四海庄二村:位于四海庄一村东南侧。
  

东合盛村

  东合盛村:位于下十号村东南4公里处。
  

四海庄四村

  四海庄四村:位于四海庄三村西侧。
  

烧饼庄村

  烧饼庄村:位于博兴二路兴海路交口。
  

下十号村

  下十号村:位于六环高速瑞合路交口。
  

千顷堂村

  千顷堂村:位于下十号村东侧。
  

同义庄村

  同义庄村:位于千顷堂村以东3公里处。
  

宏农庄村

  宏农庄村:位于瑞合庄二村西侧。
  

瑞合庄一村

  瑞合庄一村:位于瑞合路西侧。
  

瑞合庄二村

  瑞合庄二村:位于瑞合庄一村南侧。
  

太和庄北村

  太和庄北村:位于千顷堂村南侧。
  

太和庄东村

  太和庄东村:位于太和庄北村西侧。
  

太和庄西村

  太和庄西村:位于太和庄东村西侧。
  

石太庄村

  石太庄村:位于千顷堂村东南1公里处。
  

四海庄一村

  四海庄一村:位于四合庄一村南侧。
  


西二村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西二村景点大全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