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东社区位于撮镇镇中心城区的繁华路段,东起曹营街,西至凤凰街,南靠银河路,北接马桥社区,辖区总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现有六个居民组(新街、小街、梁贾院、东二、东四、郑小郢),常住及流动人口约1.8万人。
2001年4月,成立社区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0人,社区工作人员8人。辖区内有火车站、国税分局、国家粮食储备库、金龙饲料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之SK宝盈公司等60多家单位。是撮镇的商业文化中心。
撮东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牢固树立“情系社区、服务群众” 的服务理念,团结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齐头并进,“三个文明”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22101 | 231600 | 0551 | 查看 撮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振兴社区 |
振兴社区地处撮镇东南,北与店埠镇接壤,东与桥头集镇接壤,是由原电站村、大丁村合并而成,距合肥市区仅十多公里,店忠路、合马路贯穿村内,交通十分便捷。我村党总支委员会共有0正式党员151名,预备党员5名,设有两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以党支部书记袁家和同志为首的村支两委干部8名,辖28个村民组。我村农业人口6512人,农业耕地面积约5400亩,地域面积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合肥循环经济园管委会、上海国丰滤纸厂、肥东电站管理处、肥东长江建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村内招商进驻近30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5家。本村注重民生工程建设,现有小学两座,幼儿园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一座。 我村农业生产以反季节大棚草莓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大丁香”为品牌的草莓生产、销售一体化。大丁草莓基地曾在2005年被认证为全省“第三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本村还有食用菌大棚栽培基地、水生植物养殖基地等,全村人均纯收入约8600元。我村曾多次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支部、先进村委会,肥东县的科普示范村称号、省级文明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
长乐社区 |
长乐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21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2。邮政编码为2316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振兴社区、旭光社区、建华社区、新安社区、大费村、龙塘社区、先锋社区、撮西社区、唐安社区、大郭社区、马桥社区、瑶岗社区、华光社区、河滨村、赵光社区、李六村、撮东社区相邻。 |
旭光社区 |
旭光社区地处合肥市东郊,巢湖之滨,店忠路和太长路贯穿其中。全村耕地面积4400亩,22个村民组,980户,总人口4200人,下设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十一个党小组,党员总数115名,旭光村现任书记为合肥市-表、肥东县、县镇人大代表,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年被肥东县评为20佳支部书记宣恒发同志。村委会主任是撮镇镇人大代表、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为令同志,党总支、村委会配有3名委员,两委职数5人。 旭光村作为撮镇镇一个老村,也是古老而闻名的村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文资料密集,地理位置独特,环境面貌优美,村庄整齐划一。解放初期,分为一个大队、四个片区,成立人民公社后,把旭光大队划分为涧南大队、北岗大队、首南大队、旭光大队。据说旭光村的村名是一位解放初期担任肥东县县长江克给起的名,象征着初生的太阳,霞光万丈,未来大有希望。根据历史的变迁、世态的炎凉,加之旭光村村民勤劳善良,勇敢智慧,旭光村从一穷二白、贫穷落后,逐步走上小康。 解放初期,王宗二东边建有一座尼姑庵,占地面积5亩左右,尼姑庵座中,前后挖有庵前、庵后塘,占地面积约60亩,此塘水质清澈、碧波荡漾,岸柳成行、鲜花怒放。此地并住有很多勤劳、善良的尼姑,积德积善,警示后人。解放后尼姑庵改制为培英小学,后改名为王宗二小学至今,此校为著名历史人物解放初期曾担任过安徽参议院院长王卫根赞助改建的学校。校内人才辈出、精英荟萃。原任撮镇镇党委书记、蜀山镇党委书记、瑶海区党委书记、合肥市经贸委主任、现已卸任离休王正林同志的母校。旭光村也是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牛维麟的家乡。旭光村古建筑有王宗二宗祠一所,宗祠式徽式建筑模式,青砖小瓦、雕龙画凤、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特色怡人。 旭光村特色亮点: 1、旭光村共有大小塘坝45口,水面面积约800亩,河流塘坝分成南、北、中三条主线,横贯东西、紧密相连、灌溉全村。由东向西自然形成流水,水质清澈透明,碧波荡漾。凌空俯视宛如三条绿色彩绸,迎风飘扬。特别是中线大小河流形成“十八涧”,现已纳入合肥市南淝河河流沟渠综合整治项目之中,并与2013年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 2、旭光村现有合肥市元和工贸有限公司、合肥市金龙毛巾厂、肥东县南宝毛巾厂、涧南车木公司、乐在其中水上餐厅、肥东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肥市诚信公司、肥东县友邦农业合作社、青阳塘林场等多家企业落户我村。工农业年生产总值3500万元,年上缴国家利税150多万元,截止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 3、旭光村自从2009年12月份正式开展“清洁撮镇、绿化家园”活动以来,按照市、县、镇实施方案要求,对全村全方位集中整治,村固定10名正式保洁员,义务保洁员74名,安放垃圾桶60多个,垃圾池26座。并制定十户轮流值班表,制度上墙、责任到人。全村清洁卫生整治覆盖率95%以上,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庄美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率普遍提高。 4、2012年10月份,旭光村被肥东县定点为全县40个美好乡村精品试点村之一,首期改建的一个中心村,其中包括路东、路西、小贺、大刘4个村民组共240户。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充分按照六清理、三绿化、四化四改、整治八乱的方案,全面净化、美化村级环境。认真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清理污水沟渠、清理乱涂乱画、清理乱堆乱放、清理垃圾粪便、清理乱搭乱建,中心村美好乡村未来规划方案:①.道路沟渠硬化;②.进排水、下水道硬化、净化;③.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完成四改任务;④.统一房屋标准,按徽派建筑。即青砖瓦、风火墙、马头角、白墙体、印花格的五位一体方式对中心村综合性全面改制;⑤.房前屋后、巷头巷尾、人行道路综合整治;⑥.环境美化其中包括:绿化、草坪、花卉、地面硬化等,从而形成标准式“徽文化、生态村”。 5、旭光村美好乡村本着强农、富农、惠农的原则,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积极拓展以蔬菜、车木为龙头,大力发展蔬菜设施栽培和优化车木公司生产,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蔬菜、车木内部潜力,增加钢架大棚数量和车木质量,扩大种植好销售范围,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提升车木档次,努力使蔬菜和车木融入市场,走向世界。 6、2013年元月1日,美好乡村建设正式启动,截止目前,已建成美好乡村徽式门楼一座,以及徽式建筑的办公室14间上下两层,已建成的大门楼气势雄伟、美观漂亮,4个拔地而起的混凝土立柱,直耸云天,上方横梁飞架南北,直扣主体。塔形屋面,青砖黑瓦,雕龙画凤,宛如蛟龙戏水,飞黄腾达。它利用高规格粉刷、凹凸式线条,匠心式艺术、精品式风采,映入眼帘。它和旭光村村委会徽式建筑遥遥相对,隔路相望,融为一体。当你身临其境,给你一种温馨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旭光村将本着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政府辅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按照制度化、集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理念,真抓实干、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善始善终的把美好乡村搞的更好,从而以实际行动迎接市、县、镇美好乡村考评组的领导核查验收。 旭光村部分获奖内容: 旭光村1997年被合肥市命名为现代化农业试验区、合肥市二线蔬菜基地、合肥市文明村、合肥市能源生态村;1998年3月被合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国农业开发项目示范基地;2004年3月荣获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光荣称号;2004年5月荣获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文明委颁发的文明村光荣称号;2005年6月获合肥市“创先争优奔小康”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2005年7月获中共肥东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村居党组织光荣称号;2006年至2008年获合肥市人民政府、肥东县人民政府、撮镇镇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06年至2007年7月获合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年至2008年3月获肥东县人民政府和撮镇镇人民政府“三五普法、依法治县”和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光荣称号。2008年8月获合肥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2009年2月获合肥市人民政府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先进村光荣称号;2009年3月获撮镇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先进村光荣称号;2010年9月荣获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颁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2009年4月至2012年连续四年被撮镇镇人民政府授予岗位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2012年获合肥市文明村和撮镇镇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
建华社区 |
建华社区位于肥东县撮镇镇西南部,西北与合肥市瑶海区交界南与滨湖新区隔河相望,总面积9.1平方公里,总人口5799人,下瞎38个居民组,属于合肥市“141”东部组团城郊结合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给我居发展指明了一条致富之路,我居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打破“二元化”结构,深入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积极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一、利用城乡优势,引进外部资金,全面建设新农村 由于我居独特的地理位置,我们与安徽合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联合对建华社居的部分居民组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本着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在得到群众和上级的支持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 1、建华新村住宅楼建设 2006年12月开始,投资5000万经过两年的建设,共建19栋6层建筑约7万平方米和5000平方米社居综合服务中心(卫生所、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目前新农村建设一期涉及五个居民组264户,830人。总拆迁面积4.7万平方米,已按拆迁标准全部落实到位,并已搬迁到新村居住。 2、道路交通硬化建设 为了加快本地经济的发展,解决我居出行困难的问题,2006年投资300万元修建长2KM宽9米的清华路混凝土路面,2006年---2011年投入600万元修建完善了建华新村的主干道及各单元支路,利用市农委支持的建设资金投入200万元修建了我居境内龙栖地生态观光园的园区道路,修建了长约3KM宽5米的混凝土结构的龙栖大道以及还在建设中的兴港路,并且所有道路两侧安装了路灯。 3、水、电方面的建设 2006年我居投入200万元从合肥市供水集团引进长约3KM的自来水管道用于我居居民使用自来水,同时于06年开始投入300万元对原交通线路进行拓宽改造并架设6台400千瓦变压器,基本满足了居民的用电、用水需求。 4、人居环境的建设 07年我居投入120万元在新村内建设7座具有生物技术的环保型化粪池,使新村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加大绿化力度,使我居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三、开拓进取,加快土地流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中央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创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合理合法的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是摆在建华人面前的迫切问题,居两委不断与群众探讨研究,先后制定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2008年省委常委赵树丛副省长亲临指导工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截止2008年9月底,我居涉及土地流转的居民组共计20个650农户占总农户的36%。土地流转面积共计约4000亩,占总承包面积的40%。目前流转的主要形式有入股、租赁、转让等,租赁的比例较大,入股的比例较小。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打造“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了建华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建设规划水产种植,打造一村一品,今年我们将整合的3000亩土地种植莲藕。着力打造和成立莲藕制品的加工企业。同时通过藕禽共生,提高藕田的综合效益实现种植生态化。我们利用城郊优势,于7月20日成功举办2008安徽建华生态湿地荷花节,有效带动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加快建设龙栖地生态观光园,大力发展露天蔬菜和大棚蔬菜种植,近两年通过招生从江西、淮北等地找来部分农民种植蔬菜近300亩,从而加快了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3、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兄弟当家作主。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城市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建华是近郊地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方便,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乡投资建设。建立了肥东县建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下属公司净菜公司,采用了现金入股和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会员650人,按照“入社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年终保底分红。目前拥有资金230万元,土地1500亩,所有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将可用劳动力向2、3产业转移,带动了周边8000农民兄弟共同致富。2008年7月,安徽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赵树丛莅临本社,就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调研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今年夏季,越南茶荣省主席及一班人在省农委领导带领下来我社学习指导。通过这些的支持我们合作社带动了本居近1600户村民,使大部分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旅游农业方面转化,使每户农民增收近600元。 2007年9月,成立了建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净菜公司,结合本地的蔬菜基地建设,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加工的新型农业营销模式。2007年先后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建合”和“包公无私”藕两个品牌,并努力打造成著名品牌,从而更好的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养殖和蔬菜的种植。2008年已把整合的近3000亩低洼土地全部种上了水生蔬菜——莲藕,今年我们又积极申报建华莲藕“无公害食品”的产品,结合周边莲藕产区,着手打造莲藕生产基地。连续两年我们在原有大面积莲藕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安徽·建华生态湿地荷花节”,在以节、会为载体围绕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延伸产业链条与拓展农业功能相结合,打造知名品牌。为加快无私藕培育和种植推广力度,扩大莲藕系列产品的开发。加强莲藕种植基地与莲藕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的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无私藕”品牌,由合肥市农委、肥东县人民政府主办,建华农业专业合作社承办的“包公无私藕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7月15日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就有关议题加以研讨和交流,从而使本地的藕的品牌、文化等得以全面的提升。 2007年10月份建立了建华农业合作社网站(网址:WWW.cnjhlh.cn)在网上建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关怀、职工园地、净菜展销等多个栏目,从而宣传和推进我们合作社走向社会。2009年度在省农业科学畜牧所及合肥职工大学大力支持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实现培训、指导、跟踪服务三位一体,对我们农业合作社的200名社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同时为了使整个合作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迎接合肥市环巢湖流域水生蔬菜产业带的建设。2009年3月份我们又成立了安徽省清源水生动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注册专门从事水生蔬菜、花卉生产、科研和经营的公司。基地用于种苗、种子繁育用地100多亩,其中包括无私藕生产用地40余亩。从2009年起,引进试种具有特色的水生蔬菜豆瓣菜、水芹、蒲芽菜、双季茭白、慈姑、菱角等数十多个品种。今年12月份,我们的水生蔬菜基地已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
新安社区 |
撮镇镇新安社区地处撮镇镇西部, 312国道、合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社区由原鹅塘、宋村合并而成,于2003年由行政村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农村社区),现辖23个居民组,总人口近1.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约1.4万人;社区党总支下设南片支部、北片支部和企业支部,现有党员109名,其中预备党员2人,有入党积极分子2人,后备干部2人。2011年社区换届后有“两委”成员5名,大学生村官1名。社区办公场所面积达1900㎡,有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图书阅览室、电影放映室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社区内分布76家企业、2个面积达30万㎡的商业住宅小区、1所学生为1.1万人的安徽水利水电学院;居民收入以到企业务工和经商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12000多元。 新安社区人文荟萃,是文化之邦,状元之乡,人杰地灵。几年来,新安社区深入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头等大事,走工业立镇战略,社区先后引进多家效率高,投资强度大,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广大农民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得到了实惠。目前工业聚集区在建设项目和投入生产的企业有76家,(其中省级规模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400多家。三个大市场:安徽第一农机大市场——裕隆农机已投入运营;钢材大市场——安粮国际大市场也已投入运营;商贸市场——安徽义乌城已进入先期的场地平整,即将开工建设;两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11.7万平米的新安回迁安置小区,环境优美,是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小区;建筑总面积16.2万平米的上海城正·东方明珠,一期已购一空,二期正在建设中。学生规模11000人的安徽水利水电学院落户社区,为社区增添更大的品牌靓点,社区党总支部下设南片支部,北片支部,企业支部。 2003年以来,新安社区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2003年度被合肥市综治办;合肥市文明办授予“安全文明村”;2005年度被安徽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06年度被肥东县委、政法委授予平安社区;2007年度被合肥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组授予合肥市充分就业社区;2009年度被合肥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社区。获得08-09年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度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我社区荣获全省2010-2012年“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称号。 在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 “-”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奉献、争优、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居民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和谐的标准化农村示范社区而努力。 |
龙塘社区 |
撮镇镇龙塘社区位于撮镇镇中西部,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东邻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南与新安、唐安社区交界,西边新修八车道东风大道即将与新安江路贯通,北边和肥东新城区交界,燎原大道南北走向贯穿我村中部。312国道南北4公里贯穿我村,合宁高铁和淮南复线东西3.5公里贯穿我村。我村离撮镇镇区2公里,距瑶海区大兴镇仅一公里之隔,离肥东县城区2公里,交通便捷。龙塘村现有村民组36个,1460户,4560人,村党总支下设18个党小组,党员116名。 近年来,龙塘村委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基层党建为载体,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村各项工作。新修“村村通”道路5.5公里,沙石道路8公里;建成村级办公楼,改善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办事;新增7台变压器,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条件;为308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全村88%农民参加了新农保;90%以上群众参加了新农合。 扎实开展清洁家园,绿化家乡工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积极配合省市,做好312国道拓宽改造、合宁高铁、南环线、绿色长廊、高压走廊等重点工程项目及东风大道的征地拆迁工作。共征地2000余亩,拆迁房屋近200户,40000多平方米;成片绿化造林150多亩。 村党总支坚持走“工业富民”之路,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10多家大型企业落户本村,仅永辉超市广场1家投资额就达10亿多元,创造就业岗位近2000个。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龙塘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创业。 |
先锋社区 |
先锋社区隶属于安徽省肥东县撮镇镇,位于撮镇镇中心区域,东到店忠路接振兴村,南连仙临村,西至店埠 河,北临撮东撮西社区及合肥循环经济园生活区,撮镇镇政府坐落于此。淮南铁路线、合马路公路、店忠路公路横穿本社区,南北水路有店埠河直通巢湖,交通便利发达。辖区所辖村民组17个,省直直属单位1个(石油处),企业百余家。社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农业户籍人口3508人,户数951户,其中男性1684人,女性1824人,常住人口约3000人,780户。现有耕地192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莲藕等,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及经商为主。先锋社区党总支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坚持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的目标。 |
撮西社区 |
撮西社区位于千年古镇肥东县撮镇镇区的中西部,是个交通便捷、商业繁华、经济发达、居住集中的社区。社区占地约1.52平方公里。南邻合马路,此邻淮南铁路复线,西连店埠河横穿整个社区,东接撮镇镇主要大街──南大街。辖区居民住户834户,常住人口3192人。社区设有一个党支部,一个团支部,五个党小组,六个居民小组,共有党员76名。辖区内有撮镇中学初中部(原撮镇二中)、撮镇中心小学、永信超市、合家福超市、合肥时代服装有限公司、农业银行、撮镇办事处、撮镇供销社、中国人寿肥东支公司撮镇营业部商贸和教育网点。 社区内有居民小区4处:中心家园、世纪园、银河新村、兴高采消防厂住宅区。 社区内有三条大街:南大街、富民街西路、撮镇老街。大小街巷7条。有历史七百多年的古桥曹公桥、撮镇老街。撮镇古庙旧址位于撮西社区桥西组。 2002───2009年连续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支部"。 2006───2008年被肥东司法局评选为普法教育模范社区。 2006───2007年被镇政府表彰为小街巷治理先进社区。 2002、2003、2007年评为镇计划生育先进社区。 2010年被镇政府评为先进社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
唐安社区 |
唐安社区:地处合肥市东大门,西邻瑶海区大兴镇、北邻龙岗工业园、南邻南淝河,312国道、合马路及二十埠河贯村而过,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有居民组25个,总户数3512户,总人口8561人,其中常住人口8206人。辖区内华东国际建材城占地1300余亩,撮镇工业园西片区占地2000多亩,现已建成并投产的企业达40多家。幸福家园一二期工程建设面积80万平方米,三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总计安置居民1300户,近4000人。目前幸福家园三期主体楼已建设完成,三清小区二期也已开始动工。辖区内正在开发地产三处,其中宝翠园占地100亩,位于新周谷堆农贸市场对面,离裕溪高架出口处仅500米;东方早城占地80亩,位于东风大道与和平路交叉口;华盛大运城占地116亩,在裕溪高架出口两公里处。 |
大郭社区 |
大郭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21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2。邮政编码为2316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振兴社区、长乐社区、旭光社区、建华社区、新安社区、大费村、龙塘社区、先锋社区、撮西社区、唐安社区、马桥社区、瑶岗社区、华光社区、河滨村、赵光社区、李六村、撮东社区相邻。 |
马桥社区 |
马桥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21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2。邮政编码为2316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振兴社区、长乐社区、旭光社区、建华社区、新安社区、大费村、龙塘社区、先锋社区、撮西社区、唐安社区、大郭社区、瑶岗社区、华光社区、河滨村、赵光社区、李六村、撮东社区相邻。 |
瑶岗社区 |
瑶岗社区位于撮镇镇北部区域,东到店埠河,南连赵光村,西与龙塘村、新安社区交界,北临肥东新区北瑶岗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AAAA级红色旅游景点),坐落在社区瑶岗自然居民点。 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淮南铁路线、合马路公路横穿本社区,合肥28路、肥东5路公交汽车贯穿社区,交通便利发达。 社区所辖8个居民点,16个居民组,社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农业户籍人口2680人,870户,现有耕地242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莲藕等,主要收入以居民外出务工经商为主。 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两家:振和机械、合肥市肥东福利电器。小型、个体企业数十家。另有安徽省旅游教育扶贫基地——安徽省华夏旅游学校坐落在辖区内。 |
华光社区 |
华光社区地处撮镇镇西南,属半岗半圩地区,西临南淝河,与合肥市滨湖区隔河相望,百临裕隆大市场,南环高铁、二十埠河从我村穿越。我村共有人口约4970多人,村民户数1280户,下辖34个村民组,以张昌兵 同志为书记的村支两委共有8人为华光村群众服务。我村党总支有党员总数173名,其中169名正式0党员,4名预备党员。 我社区的生产经营以农业为主,全村耕地面积共有60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经产业调整,我村出现一批新型农业,有老李村民组、大姚四组的出租地以经营农业大棚蔬菜400亩,新塘圩、药刘圩有连片莲藕600多亩,大姚精养鱼塘,实现鱼鸭混养520亩,年养鸭出栏20万只。在新塘、大姚有500多亩苗圃花卉。 |
赵光社区 |
赵光社区地处合马路南侧,是一个典型的圩区村。全村总人口3700人,2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200亩,水面面积800亩。 多年来,由于圩区耕作条件差,多数耕地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多数群众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新一任村两委上任以来,积极寻求上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打造农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赵光“小草屋休闲垂钓”项目已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落后一直以来制约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极为不便。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通过“一事一议”资金配套项目,修通了薛滩村级道路、为团结路竖起了路灯、下张二队新建一座桥等多个基础设施项目,为我村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
撮东社区 |
撮东社区位于撮镇镇中心城区的繁华路段,东起曹营街,西至凤凰街,南靠银河路,北接马桥社区,辖区总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现有六个居民组(新街、小街、梁贾院、东二、东四、郑小郢),常住及流动人口约1.8万人。 2001年4月,成立社区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0人,社区工作人员8人。辖区内有火车站、国税分局、国家粮食储备库、金龙饲料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之SK宝盈公司等60多家单位。是撮镇的商业文化中心。 撮东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牢固树立“情系社区、服务群众” 的服务理念,团结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齐头并进,“三个文明”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大费村 |
撮镇镇大费村位于撮镇镇西北部,距离撮镇镇约10公里,东北及北和瑶海区龙岗镇接壤,西、南面与瑶海区大兴镇相邻。 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3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下辖8个党小组; 全村面积约3.83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共有农户1088户,人口3227人。 大费村与振兴社区、长乐社区、旭光社区、建华社区、新安社区、龙塘社区、先锋社区、撮西社区、唐安社区、大郭社区、马桥社区、瑶岗社区、华光社区、河滨村、赵光社区、李六村、撮东社区相邻。 |
河滨村 |
河滨村位于撮镇镇西南5㎞,肥东县第二大圩—赵竺圩内,南淝河与店埠河交汇处,沿南淝河岸线长1800米,沿店埠河岸线长5200米,与合肥市包河区隔河相望,距合宁高速龙塘入口5㎞,离合肥骆岗机场8㎞,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能较快接受合肥市现代化环湖大城市建设的辐射影响。有耕地3600亩,人口3186人,辖6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传统农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特色农业有渔业养殖、莲藕种植和大棚蔬菜。农民人均收入9500元,其中90%以上来自于非农产业。 近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有合肥东华建材有限公司、安徽基鼎管桩有限公司、台资东隆公司和安徽三联学院等一批企业和单位入驻我村,在提高群众就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 在传统农业上,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培育经济支柱,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科技致富之路,种植、养殖业相结合的特色农业经济之路。全村目前拥有渔业精养水面380亩,优质莲藕种植面积1100亩,水稻制种基地1300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310亩,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
李六村 |
李六村处于撮镇镇偏听偏信远地区,发展经济欠佳,东双山一条内河贯穿我村,把整个行政村分隔南北两片,西与南淝河连接,南与长临镇交界,北与店埠河连接与合肥市经济循环园龙集村交界,东与长乐社区交界,村级教育中心小学离村办公室100米,2814渔厂座落在村西片,村整体分为岗圩两块,村级总人口:2641人;耕地面积2997亩;人均纯收入:6745元,村分为20个村民组。 20个村民组是: 地理王组:120人 三家王组:158人 郑阳三组:196人 章于广组:210人 孙三房组:186人 李小灯组:94人 东前组:168人 小郢组:161人 东后组:157人 中前组:194人 中后组:130人 张灯组:165人 西一、二组283人 张湾一、二组:144人 三叉河一、二、三组:275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