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临河镇白马村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的北岸地区。物产丰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也是古村落的聚集地。白马村将以长临河镇“深度融入滨湖新区、打造宜游宜居魅力新市镇”的宏伟目标为契机,紧抓机遇,加大对村容村貌和村庄整治,形成统一的、富有区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丰富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宜居环境。以优化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成山水相融的花园村庄。
白马村总面积800.88公顷。耕地面积440.56公顷、林地面积188.56公顷(包括白马山、白马山果园场、小黄山)、水域、水利设施面积94.22公顷,其中洼地吴水库属于国家二型水库,灌溉面积达到80公顷。辖区内人口2705人,自然村落9个,20个村民组。白马村总支部书记1名,支委2名。总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党员113名(含3名预备党员)其中男性党员95名、女性党员18名、40周岁以下党员12名。村委会制定并落实村民自治制度,村委会成员3名,主任1名、委员2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22104 | 231600 | 0551 | 查看 白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湖滨社区 |
长临河镇湖滨社区位于肥东县南端,地处六家畈镇中心,濒临巢湖北岸,坐落茶壶山下,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湖滨村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农田面积1900亩(其中水田1300亩,旱地300亩、山坡地、林地300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棉花等。全村辖14个村民组。固定人口2086人,644户,房屋约2600间。成立了0湖滨村党支部支部辖8个党小组,有正式党员73人,预备党员3人。 店忠路、环巢湖旅游观光大道横贯湖滨村境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合肥来往巢湖的必经之地,交通作用日益显著。湖滨村有着依山傍水的独特生态环境,决定她是一座环境幽静、人文底蕴厚实的历史村居。村里曾有古民居数百间,但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等多种原因现尚存有合肥市仅有的两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末清初古民居群。修建于建于清光绪十八年的振湖塔是合肥市三郊县保存尚好的唯一的一座古塔,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尽无数风雨至今依然英姿飒爽的矗立在巢湖岸边,似一位和祥的老者注目着勤劳善良的湖滨人在新时代一步步走向幸福生活。自村子建立以来,人们就一直沿袭祖辈们重道兴教的优良传统,创建于1898年的养正小学就坐落本村,不完全统计500多名社会名流由此发迹,冯玉祥将军曾为其捐资,张治中将军曾亲临讲课,北洋军阀海军次长吴佩之担任过校长,美国《妇女心声》杂志总编辑吴世珊博士、台湾大学著名的历史教授吴世纬女士、原兰州军区副总司令刘光甫中将、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崇庚先生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时至今日许许多多的海外侨胞仍然心系故里,为家乡的建设倾心倾力,先后捐资建设校舍3栋,并复建了吴氏宗祠,众多名人赋予了这个小村浓浓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升入和国家综合国力的突飞猛进,湖滨村在湖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加速崛起的浪潮中,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嘉奖:1996年被0肥东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被合肥市委评为合肥市“创先争优奔小康”先进村党支部;1998年被合肥市委评为合肥市“创先争优奔小康”先进村党支部,被肥东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称号;1999年被肥东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2000年被合肥市委评为合肥市“创先争优奔小康”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年被肥东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3年被肥东县县委、县政府授予防汛抗洪先进单位;2005年被六家畈镇党委、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6年在长临河镇党委、政府综合工作考核中获一等奖;2007年被肥东县委评为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年度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合肥市民政局授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被肥东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年度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被长临河镇党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肥东县委评为年度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2010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年度信访工作优秀单位、年度岗位职责综合考核二等奖、“双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肥东县政府评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先进村居,被长临河镇党委政府评为“绿化大会战”先进单位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湖滨村两委始终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创先争优”;“用党旗引领建设新农村,让群众过上幸福美满新生活”;“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凝聚了一支团结向上为人民谋福利的组织队伍。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湖滨村累计投资5万元将通往各个自然村的的土路全部铺上砂石,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资金在玉带河上架设水泥桥3座,疏通了牛背塘避洪沟1500米,改造了包括赵家巷至枣林岗1200米沟渠在内的多处农村基础设施;修通店忠路至养正小学到西湖一、二、三、四、五组村民组的“村村通”水泥路1400米;引进投资项目,流转土地260亩打造苗木花卉基地,给在家群众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渠道;全村共更新变电台区3个,更换线路2000余米保障了群众的生活用电和安全用电;积极争取资金,扩挖深挖了牛背塘、湾塘、牛华背等当家塘为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保障……. |
永胜社区 |
永胜社区:位于长临河镇的东南方向,距乡镇驻地2.93千米。东邻白马村,南接湖滨社区,西至宝塔村,北靠东光村。下辖杨东、杨中、杨西、黎东、黎西、盛东、盛中、盛西、土山罗、上西、上中、上东、下张久、更上、更下共15个村民组。面积5.03平方公里,685户,2150人。 |
星光社区 |
1.1地理位置与范围 星光社区位于肥东县东南、长临河镇中部,处于东经117°27′38″~117°28′21″,北纬31°40′48″~31°41′40″之间,星光社区北面与长临河镇东光村相接,西面紧靠店忠路。 1.2地形、地貌 星光社区位于肥东县东南、长临河镇中部,地貌类型属丘陵岗地,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土地整理后,田块大且平整。 1.3水文 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素的影响,星光社区所在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具有雨量适中,但年际差异大、季节分布不均,春天多阴雨,夏天雨水集中,秋少冬干的特点。据气象站多年的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64mm,降雨量最大年份为1954年,降雨量为1539.2mm,降雨量最少的年份为1978年,降雨量为572.6mm,相差966.6mm。可见,降雨量年际之间变化相当大。且常年降雨量季节分布不均,以1971~2000年降雨量资料分析,春季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51.5mm,夏季为436.6mm,秋季为196.7mm,冬季为110.4mm;其中7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1.8mm,为全年之冠,12月份最少,仅为24.1mm。 星光社区水系属巢湖水系,星光社区西面距离巢湖仅300m。社区内坑塘众多,沟渠纵横,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350mm,汛期(5~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70%。巢湖是社区主要灌溉水源,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03m,年平均最低水位,建巢湖闸前7011m(1948年),建闸后为7.23m(1966年)。年平均最高水位,建闸前为13.02m(1954年),建闸后为12.13m(1983年)。 社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较浅,一般在1~1.5m之间,水质较好,可作为人畜饮用水或灌溉用水。 |
星二社区 |
星二社区是长临河镇的北大门,东与桥头集镇相连,南与罗店村交界,西与全胜村、东红村相望,北与撮镇镇涧南村相邻。全村土地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548亩,总户数820户,总人口2985人,常住人口1595人。辖10个自然村,地处岗区及半岗半圩区,分别是:小牛、庙东、庙中、庙西、黄胡、贺东、贺西、中东、中西、井份。 交通快捷方便、区位优势明显。南北向的店忠路穿境而过,距合肥40公里,距店埠镇21公里,距长临河镇4.6公里,通过新建的环巢湖大道到合肥滨湖中心约20分钟。村内向阳路东西串联各村民组,村组道路畅通,全村约有水泥路1公里,沥青路约2公里。 农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完备。村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土地流转,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面积推广蔬菜及水生蔬菜等,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草莓、藕等经济作物。村当家塘13口,十八联圩流经村约1公里,三合圩区域是水生蔬菜基地。 社会事业稳定,商贸流通繁荣。村内有一所小学星二小学,校内有学生近180人,教职工14人;幼儿园一所约30人;村级卫生室一所,甲级村卫生室,全市民生工程,负责全村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等。全村有商店超市8家,每天早上有集市,是东红、全胜等村的必经之路,人流、物流频繁。村内企业有加油站一家—长临诚信加油站,凤霞保温材料厂等。 筑牢战斗堡垒,全力创先争优。星二村党总支部,现有党员95人,辖2个支部,分别是庙前支部和贺铁支部,党小组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党员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村两委一班人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抓好班子带队伍,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做好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四顶社区 |
四顶社区位于长临河镇南部,毗邻巢湖,和巢湖市居巢区忠庙镇接壤,有山有圩,境内有庐阳八景的四顶朝霞和巢湖风光。辖区内有20个自然村,29个村民组,共有1200户人家,总人口4359人,耕地面积5000亩。全村主要以种植、捕捞业为主,人均收入7900元,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粮食作物中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花生、棉花、芝麻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分散喂养猪、牛、羊、鸡为主。 |
长临社区 |
长临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21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2。邮政编码为2316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湖滨社区、星光社区、东光村、罗店村、星二社区、罗洪村、东红村、青阳村、宝塔村、姚埠村、白马村、四顶社区、虹光村、全胜村、茶山村、迎霞村、洪葛村、永胜社区、施口村相邻。 |
东光村 |
东光村位于长临河镇东北方,青阳山脚下,石长路贯穿其间,新建的合福铁路穿村而过,目前正在建设中。本村辖7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总人口2453名,总田亩3090.54亩;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05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2011年转正党员2名,拟发展2名,培养建党积极分子4名,后备干部3名,村两委班子6名,总支委4人,村委4名。 东光村与湖滨社区、星光社区、罗店村、星二社区、罗洪村、东红村、青阳村、长临社区、宝塔村、姚埠村、白马村、四顶社区、虹光村、全胜村、茶山村、迎霞村、洪葛村、永胜社区、施口村相邻。 |
罗店村 |
罗店村位于长临河镇北端,东与桥集镇小罗村交接,南与全胜村交界,西与全胜村交界,北与星二村交界。全村土地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1600多亩。全村辖10个自然村,总户数480户,总人口1774人。全村有小学一所——罗店小学,村级卫生室一所及和诚养殖公司养殖基地,长临河镇敬老院及十八联圩管理所都位于该村。 罗店村全村位于岗区,是传统农业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 近年在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和诚养殖公司开展养殖,成立田丰农业合作社,开展草莓等大棚作物种植。 罗店村支部有党小组5个,0党员54名。 |
罗洪村 |
一、行政区划:由五个自然村(汪胡村、王村、罗洪村、殷宣村、孙柳村)组成,18个村民组(汪东组、汪西组、八东1组、八东2组、八西组、王东组、王中组、小王西组、大王西组、罗东组、罗西组、洪东组、洪西组、殷宣组、殷东组、殷中组、殷西组、孙柳组)。 二、人口、户数、耕地 1、总面积:5957.55亩,其中:农用地面积:5274.3亩,可耕地面积:3539.85亩,林地面积:6.15亩。其他土地面积:1728.3亩。 2、总人口:2065人。 3、总户数:760户。 |
东红村 |
东红村位于长临河镇北部圩区,全村辖6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983人。全村耕地面积2409亩,种植、养殖及渔业生产是全村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村内农田沟渠路纵横,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村拥有2座抗旱机站和1处排灌两用站,基本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村内交通便利,村庄环境整洁,境内 “村村通水泥路”长度达3千米,基本实现每个村庄通水泥路。全村建有庙王希望小学1所、医疗室1个、农资及日用品零售网点5个。2008年,东红村改建了村级办公场所,新的村部设有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全程代理服务室等,功能齐全。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内现有党员69名,有2个支部4个党小组,村支委成员4人,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近年来,东红村党总支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要求,村两委鼓足干劲,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村内各项工作在全镇均位具前列。 |
青阳村 |
长临河镇青阳村位于青阳山下与桥头集镇接壤,是典型丘陵地貌,全村500户,1836人,人多地少,农业基础条件差,拥有一家从事实验动物繁育的高科技企业和一家酒厂,集体企业1家,吸引闲散劳动力100多人,年增劳务收入100多万元。 80年代,唯一的村办企业是清泉石灰石料厂处于瘫痪状态,村集体也背上沉重的债务。新一届村领导班子开始整顿企业,就象办自己的事业一样,全身心投入,通过加强债权债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努力规避风险,如今该场成为肥东县唯一的一家集体企业。该村针对劳动力的外出,田地大量抛荒的问题,通过试点带动,会将荒山荒地统一发包出去引进一家企业承包107亩荒山、荒地进行经果林生产,既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当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积累,村两委将修建水利设施作为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大事来抓。自2003年至2007年底,投资20万在开挖当家塘、修理涵闸上。如今农作物的灌溉全部可以靠当家塘坝的蓄水来解决,每年为群众节约6万元。 村两委自上任以来,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定期向群众公布集体经济收入和开支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村级集体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管好用好集体资金;重大项目实行民主监督决策制度,保证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每年还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扶持困难户和看望慰问贫困党员,维修道路、整修电排等公益事业集体与村民共同出资,2005年之后,更是全部承担公益事业费用,每年看望慰问老党员20余人次、送去慰问金3000余元,资助贫困学生10余人次,资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补助1500多元,及时解决五保户的生活2000余元,投入1.8万元用于青阳小学整修。总投资近20万元,维修村民组道路近15公里,又将通向各村民组道路全部铺上砂石,方便了群众出行。花费4.3万为为村民支付2008年、2009、2010新农合的参合资金,花费2.2万支付了2008年油菜保险和2009、2010年水稻保险。 |
宝塔村 |
宝塔村位于是长临河镇中部,濒临巢湖,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广聚人气,地处要塞,辖6个自然村,598户,农业人口1984,非农业人口450人,15个村民组承包耕地面积1713亩,人均3.4亩。 共8个党小组,党员人数66名,其中三名预备党员。 辖区内有一塔——振湖塔,系清朝光绪年间,由吴姓人集资兴建。塔七层,高十二丈,在水边平野上高高矗立,撑天柱似的显得雄浑壮丽。塔身为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门楣与塔内均嵌有铁浮雕佛像。塔内有螺旋式阶梯,缘梯而上可登塔顶,俯看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塔的大门两侧镌长联一副,乃吴伯华长子吴兆楣所题,联曰: 一柱挺峥嵘 结构增辉 所期真宰膺灵 古往今来钟正气 八维扶磊呵 廛阚既庶 溯自前人相宅 湖山俯仰动遐思 颇启人思古幽情。 塔上有十二处石刻题词,其中十处系吴姓人所题。塔的最上层的顶端,绘一仙鹤,凌空欲飞,苍劲有姿。 塔的六角均系铜铃,风吹铃动,叮当有声,妙不可言。但因年久失修,塔身及塔顶多处损坏,经市、县两级拨款已维修一新,现被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姚埠村 |
姚埠村:位于长临河镇西北部姚埠圩,南淝河右岸,东临2814渔场,西接大圩镇,南临施口村,北与撮镇相依。距离南淝河大桥4公里。全村辖9个自然村,1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500人,农田面积2660亩。 |
白马村 |
长临河镇白马村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的北岸地区。物产丰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也是古村落的聚集地。白马村将以长临河镇“深度融入滨湖新区、打造宜游宜居魅力新市镇”的宏伟目标为契机,紧抓机遇,加大对村容村貌和村庄整治,形成统一的、富有区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丰富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宜居环境。以优化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成山水相融的花园村庄。 白马村总面积800.88公顷。耕地面积440.56公顷、林地面积188.56公顷(包括白马山、白马山果园场、小黄山)、水域、水利设施面积94.22公顷,其中洼地吴水库属于国家二型水库,灌溉面积达到80公顷。辖区内人口2705人,自然村落9个,20个村民组。白马村总支部书记1名,支委2名。总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党员113名(含3名预备党员)其中男性党员95名、女性党员18名、40周岁以下党员12名。村委会制定并落实村民自治制度,村委会成员3名,主任1名、委员2名。 |
虹光村 |
虹光村位于长临河镇东南,与巢湖市黄麓镇建麓村、合群村毗邻接壤,系岗区丘陵地带,辖12个村民组,总人口3200人左右,外出打工人数近1200人,分布上海、合肥等全国各地。 支部辖12个党小组,党员总数144名(其中含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12名)。 |
全胜村 |
全胜村位于长临河镇西北角,距离镇中心3公里,典型的圩区村。原名秀才大队,1968年更名为全胜村,有四个自然村庄(李家疃、张龙一、牛徐、张王黄夏),合福高铁穿村而过。总人口2040人,户数648户,耕地面积2637.74亩,秀才圩内有国家著名的2814鱼塘(5、6分厂),夏季来全胜可以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全胜村党支部有党员65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另有入党积极分子4人。2013年全胜村新建牛徐至王家义门口水泥路693米,植树造林120余亩。全村正在打造生态优美、绿色环保、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
茶山村 |
茶山村位于风景秀美的茶壶山麓,村名亦由此得来。县道店忠路穿境而过。有7个自然庄,人口1600人,耕地面积3500亩,山林面积4200亩,其间林茂草盛,四季常绿。支部党员47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另有入党积极分子2人。2011年新建堕山至东份组1.5公里的水泥路。2012年植树造林以及后山组村庄整治工作已全面展开。 茶山村与湖滨社区、星光社区、东光村、罗店村、星二社区、罗洪村、东红村、青阳村、长临社区、宝塔村、姚埠村、白马村、四顶社区、虹光村、全胜村、迎霞村、洪葛村、永胜社区、施口村相邻。 |
迎霞村 |
迎霞村位于长临河镇西南端,四顶山北麓。地处江淮丘陵地带,东、南、北部为岗地,地势较高,易旱,西部为圩田,地势较低,易涝。南迎四顶朝霞;西濒八百里巢湖。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地处温带气候,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芝麻、黄豆等。由于濒临巢湖,盛产银鱼、虾米和常规水产品。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全村辖大徐、小徐、荒塘堰、井份、小富、圩埂头、杨湾、王信一、王导三、陶王、小黄等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人口:1994人,耕地:2044.48亩。 |
洪葛村 |
本村现有人口1619人,480户,四个自然村,六个村民组,一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5人(其中含预备党员3人),村干部6人。耕地面积1443.20亩,地处姚埠圩东岸。村内有两个站房,三台水泵,两级站提水。农户种植模式以大宗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为主,部分种植香葱、莲藕。 |
施口村 |
施口村位于长临河镇西部圩区,巢湖口通向合肥南淝河东岸。全村辖8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农业人口3100人,全村耕地面积大约5000亩,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捕鱼等。产业结构调整为种植水生蔬藕2000余亩,蔬菜大棚1000余亩,苗圃花卉200余亩,交通水利设施齐全,在建南淝河大桥—环巢湖大道从本村贯穿。我村新修1500米砂石路直通环湖大道,使我村村民到达长临河镇和义城镇宿短路程2公里多。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全村拥有5座抗旱排涝基站。每村基本都通水泥路,有小学一所,医疗室1个方便村民就医,新建村级办公场所,新的村部有人口学校和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全程代理服务室,综治维稳站,功能齐全,村级组织有党员94名,支委3人,文化程度均为高中以上。近年来,该村党支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带领村两委鼓足干劲,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力,使村内各项工作都取得良好成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