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村位于古城镇西南,是由原来的天湾村和李九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2个自然村庄,30个村民组,总人口4193人。是古城镇的水稻产业示范基地,水系发达,水产养殖已经初具规模,开始逐渐形成并具有初步规模的李九集贸市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22106 | 231600 | 0551 | 查看 黎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塘庄社区 |
塘庄社区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北部约1.5公里处,南靠美丽的岱山湖风景区,北朝梁古公路,交通便利,更是连接外来游客和岱山湖风景区的枢纽,是对外宣传古城美景的活字宣传画。塘庄社区是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全年降水多集中在早春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气候适宜,四季如歌。 2008年,原塘庄村与孙湾村,以及尧湾村合并为现在的塘庄社区,合并后的塘庄社区一共有17个自然村庄,总人口为3311人,820农户,0党员88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11个党小组,两委干部5名,村聘干部2名。 塘庄社区是个传统的农业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达,全村可耕地面积5898.15亩耕地,面积约8.4平方公里。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着本村农民积极探索新的致富道路,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大棚种植经济模式,并积极依托良好的交通优势,源源不断地将本村蔬菜销往镇中心和县城菜市集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其他农民努力发展壮大成长中的大棚经济。 近年来,在书记王宏德的带领下,塘庄社区先后获得县委组织部、古城镇党委的好评,并多次获得肥东县先进党组织、平安社区称号,为我镇的党建发展抹上了绚烂的一笔。 |
广兴社区 |
广兴社区位于肥东县东北边缘、古城镇北部约6公里处,距肥东县城57公里,与定远、滁县、全椒接壤,久有“鸡鸣闻四县”著称。总人口327人,辖13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办公室座落在广五组,耕地面积5050.7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并突出发展养殖业,以养殖业的发展带动种植业的调整,从而富民强乡。 广兴社区与范店村、新立村、牛胡村、大袁村、郑元村、刘兴社区、江淮村、松王村、黄山村、陈兴社区、郭阳村、西庄村、刘庄村、湾陈村、鸡鸣村、岗李村、杨塘社区、友谊村、左路村、古城社区、张斗村、岱山村、塘庄社区、东庄村、黎明村相邻。 |
古城社区 |
古城社区位于古城镇镇政府所在地,该社区由原山头村、枣树村合并而成。目前,辖区下设17个自然庄,28个村民组,社区总人口3880人,共有党员99人,其中发展对象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社区办公室设在古四组,总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54亩,林地面积908.5亩,水面面积1200亩。社区党支部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2008年被安徽省村务公开模范小组授予“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肥东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荣获合肥市委组织部“双先村”荣誉称号。社区“两委”班子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区建设基层政治民主化、社会管理多元化、邻里关系和谐化、居住环境生态化,并具有浓郁人文精神地方特色方面,切实解决广大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古城社区建设成一流的“文明社区、”“文化社区”、“和谐社区”。 古城社区是个传统农业村落,种植业和养殖业较发达,水稻、玉米、棉花是给社区主导产业,更有规模养猪场,杨树苗育苗基地,大棚西瓜、蔬菜等特色产业。2010年至今先后引进年出栏3.5万只白鹅的洁茜生态养殖公司、年产值达500万元的古典建材有限公司及年产值达500万元的强强建材有限公司。三个企业每年上缴税收10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2千多万元。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利、陶土资源丰富。岱山湖国际旅游汽车站坐落在该社区,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是一个集商贸、文化、卫生、政务等融为一体的新农村。 |
杨塘社区 |
杨塘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2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2。邮政编码为2316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范店村、新立村、牛胡村、广兴社区、大袁村、郑元村、刘兴社区、江淮村、松王村、黄山村、陈兴社区、郭阳村、西庄村、刘庄村、湾陈村、鸡鸣村、岗李村、友谊村、左路村、古城社区、张斗村、岱山村、塘庄社区、东庄村、黎明村相邻。 |
刘兴社区 |
刘兴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西部,5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257人,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刘兴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殖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殖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并且积极开拓,培育了规模庞大的林场,林业收入逐年增加。 |
陈兴社区 |
陈兴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2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2。邮政编码为2316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范店村、新立村、牛胡村、广兴社区、大袁村、郑元村、刘兴社区、江淮村、松王村、黄山村、郭阳村、西庄村、刘庄村、湾陈村、鸡鸣村、岗李村、杨塘社区、友谊村、左路村、古城社区、张斗村、岱山村、塘庄社区、东庄村、黎明村相邻。 |
范店村 |
范店村位于古城镇西部,全村2942人,10个自然村,24个村民组,村办公室所在位置在小吴组,耕地面积4089亩,党员数63人。主产业为种植业。 |
新立村 |
新立村位于古城镇北部,总人口2896人,辖自然村17个,办公室座落在小胡组,耕地面积为5698.3亩。主要产业为循环养殖,有中小型鱼塘和养猪场,更有种田大户和售粮大户。 |
牛胡村 |
牛胡村位于古城镇北部,全村3125人,辖10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办公室设在蒋集组,耕地面积为3857.4亩。主要产业为养殖业,其中以水产养殖为主导,更有设施栽培400亩。 |
大袁村 |
大袁村位于古城镇的西部,全村辖14个自然村,34个村民组,人口5178人,耕地面积为7178亩。是古城镇最大的村,2008年由大袁村、王庄村、花周村合并而来,水利发达,水稻种植面积大,水产发展迅速,林业是该村的特色经,号称千把瓦刀“打”天下,该村有好几个工程队在外包工程。 大袁村与范店村、新立村、牛胡村、广兴社区、郑元村、刘兴社区、江淮村、松王村、黄山村、陈兴社区、郭阳村、西庄村、刘庄村、湾陈村、鸡鸣村、岗李村、杨塘社区、友谊村、左路村、古城社区、张斗村、岱山村、塘庄社区、东庄村、黎明村相邻。 |
郑元村 |
郑元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西部,有6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219人,耕地面积为2603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郑元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西瓜种植。在村两委的大力争取下,发展了建筑加工产业,并且摸索出了一条走矿泉水生产加工的新型商业道路。 |
江淮村 |
江淮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西部,有17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867人,耕地面积为6069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江淮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殖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殖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并且积极开拓,培育了规模庞大的林场,林业收入逐年增加。 |
松王村 |
松王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西部,有12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874人,耕地面积为6627.3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松王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殖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殖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并且积极开拓,培育了规模庞大的林场,林业收入逐年增加。 |
黄山村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菊花》,透过诗句,我们看到了那片繁花簇拥的花海,令人向往。这美丽的花景也是我镇黄山村的真实写照。 黄山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西部,南面依托灿烂绚丽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北朝梁古公路,交通便利,其利用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加强与外部的沟通有无。黄山村位于我镇最西边沿,与张集乡一衣带水,是我镇与张集乡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 黄山村有9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427人,耕地面积为5470.3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黄山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300亩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猪基地。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猪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猪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
郭阳村 |
郭阳村位于古城镇东部,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北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岱山湖风景区,肥东县岱山水库管理处设在本村,全村2649人,辖13个自然村,21个村民组,办公室设在大郭组,耕地面积为2384亩。 2010年在古城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通过郭阳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拆迁、整地、分田、补种工作井然有序,土地规划配套设施建设进展迅速,镇政府还选派土地复耕工作组进驻郭阳村进行现场指挥,实际解决群众在设施建设、拆迁到位、分田到户等环节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今,走在整齐划一的机耕路上,看着两旁长势喜人的绿油油的庄稼,让人不惊感慨:还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好啊! |
西庄村 |
西庄村位于古城镇西部,与西庄水库毗邻,南靠人流往来频繁的梁古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西庄村有7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总人口为1704人,耕地面积为1471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西庄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其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产水稻、小麦,每年秋收时节,一派盛世之景。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养殖业,借助于西庄水库这个良好的天然鱼塘,又积极开发、兴建了垂钓中心,每逢节假日期间,往来垂钓的游人络绎不绝,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带动了村民投资养殖业的积极性。 |
刘庄村 |
刘庄村:位于古城镇北部,东与牛胡村为邻,南与塘庄社区交界,西与陈集镇交接,北与广兴社区相连,总面积5.2平方千米。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总人口1670人。村委会设在刘庄组。 刘庄村与范店村、新立村、牛胡村、广兴社区、大袁村、郑元村、刘兴社区、江淮村、松王村、黄山村、陈兴社区、郭阳村、西庄村、湾陈村、鸡鸣村、岗李村、杨塘社区、友谊村、左路村、古城社区、张斗村、岱山村、塘庄社区、东庄村、黎明村相邻。 |
湾陈村 |
湾陈村位于古城镇西部,总人口2427人,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347亩,办公室设在湾一自然村。以种植业为主。该村水资源极为丰富,北河穿境而过,水产养殖业发达,交通便利,梁界路联通该村与外界。 |
鸡鸣村 |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平旦慵将百雏语,蓬松锦绣当阳处。 愧君饮食长相呼,为君昼鸣下高树。 这是全唐诗《鸡鸣曲》中的一篇,春晓、鸡鸣、唤梦、相呼,一派祥和之景,全因这鸡鸣之声而生趣盎然,这也是地处高处的东方之村鸡鸣村的由来,现今访问起村中的老人,问起鸡鸣村的由来,老人们不禁的都吟诵起这首古诗来。 鸡鸣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南部,有8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231人,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鸡鸣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子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殖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殖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
岗李村 |
岗李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南部,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417人,可耕地面积为3462.7亩。其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岗李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达,可耕种地和林地面积都相当可观,近年来,在村两委的牵头带动下,以及致富能手的积极探索下,借鉴先进示范村的经验,办起了养鱼产业,年收入大幅增加,并且发展立体养殖,办起了养猪产业,变废为宝,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村庄环境,并且带动了一大批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受到镇、县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
友谊村 |
友谊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南部,有7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329人,耕地面积为5347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友谊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殖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殖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并且积极招商引资,建立了铝厂,每年创下了不少的经济收益。 |
左路村 |
左路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西部,有10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465人,耕地面积为2491.6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左路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殖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殖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并且积极开拓,培育了规模庞大的林场,林业收入逐年增加。 |
张斗村 |
张斗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左邻,右侧依山傍水。张斗村有12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347人,耕地面积为2813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张斗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和山鸡养殖,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羊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羊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羊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
岱山村 |
岱山村依傍风景秀丽的岱山湖景区,2005年由原北郑村与大甘村合并而成,位于古城镇北边,南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岱山湖,全村1927人,辖 4个自然庄,10个村民组,办公室设在北郑组,耕地面积为2127亩。岱山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主要产业为家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更有特色产业苗木花卉的栽培。 岱山村书记王宗霞——全镇26个行政村唯一一位女书记,自担任岱山村支部书记几年来,她带领全村群众利用荒山土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已植树造林546亩。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一方面鼓励群众多种早西瓜、早玉米,早花生等经济作物,增加了农作物的经济收入;一方面大力扶持特色养殖,以肖瑞根大型养猪场为代表的黑猪养殖基地已形成规模,存栏母猪50头以上,年获利达30余万元。同时,在群众的生活改善的基础上,王宗霞更不忘发挥旅游这个优势,努力在群众中树立服务意识,广迎四方宾客,围绕旅游做文章,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
东庄村 |
东庄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东部,距镇政府约3公里。经2006年镇上土地规划整合后,现东庄村由汪郑、三户冯、东庄、城阳、刘小、河沿等8个自然村共14个村民组组成,全村共351户,总人口1737人,全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4.4亩。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务输出和种植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大棚蔬菜(西瓜)。 |
黎明村 |
黎明村位于古城镇西南,是由原来的天湾村和李九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2个自然村庄,30个村民组,总人口4193人。是古城镇的水稻产业示范基地,水系发达,水产养殖已经初具规模,开始逐渐形成并具有初步规模的李九集贸市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