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店乡官塘村地处宋店乡西部,全村耕地面积4000亩,639户,总人口2569人,11个党小组,74名党员,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团结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发挥领头雁作用,较好地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官塘村经济成长、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加强土地流转。为确保土地种植规范化、合法化,我将本村土地开展调整,并重新与种植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加大了对土地承包问题的监管力度。
2、修建基础设施。长期的农村工作使我意识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村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带领村两委采取向上争取、自身挤压、群众集资的办法,开展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完善,修建水库、滚水桥以保证农田用水,修建生产路以保证农村生产交通的畅通。
3、清理道路,对村容村貌开展卫生整治。在上级的组织领导下,我带领班子一班人以落实科学成长观为“引擎”,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规定,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深受领导和村民的好评。
4、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推动党建工作。按照上级的规定,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当中来。在现实操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规定、依党章、按程序的方针,积极慎重的做好成长党员工作。
5、紧抓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积极宣传党的计生政策,协助配合村计生主任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制度,本年夏天同计生主任和两委成员到外地对流动人口开展说服教育,做好计生重点户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稳固成长。
6、看病难问题明显改善。自建立医保制度以来,通过村委会和村民组长的努力工作,连续两年医保参合率达100%。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的生活得到妥善的部署和保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22205 | 237000 | -- | 查看 官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北四村 |
宋店乡南北四村位于宋店乡南部,2010年村级区划调整,由原南四村和北四村合并而成,全村4910人,耕地8390亩,现有党员121人。现有村干10人。 整修好村部,装修好吊顶,配齐村部办公设施,达到“六有”,即有标牌、有桌椅、室内有党旗、室外有国旗、有公开栏、有宣传栏等配套设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设备齐全,作用发挥正常。 党支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研究党内事务。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议事会和党员大会,通过党内重大事务,必要时随时召开;每半年至少集中上一次党课。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每年年底前,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并党组织生活记录簿上认真做好记录。 党支部制订详细的党员学习教育年度计划,党员全年集中学习不得少于12次(6天)。党支部学习计划做到:内容安排到篇,时间安排到天,辅导安排到人,每次学习都要在专门的记录簿上认真做好记录,有能力的党员要做好个人学习笔记。 流动党员花名册每季度更新一次。摸清党员流入地(单位)、是否参加流入地(单位)党组织活动、联系方式,确定支部联系人,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保证流动党员持证率100%。支部联系人要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流动党员在外地不能持证参加组织生活的,要将他们纳入本村党组织管理。 村党支部研究制定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和党员“双向承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五大平台建设意见和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各种信息台帐等资料,加强督查,取得实效。今年至少扶持5名发展能手、把3名以上发展能手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1名发展能手入党。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村干部、发展能手,至少帮带1户贫困户。进一步完善村级为民服务代理室服务功能,做到有标牌,有值班人员及日志,有承办事项登记簿。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与推行党员承诺制结合,据实、因人、因事设岗,通过党务公开等形式公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情况和岗位职责要求,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支部组织分季度进行评岗。扎实开展“两帮两促”和“双向带动”活动,村党组织分别建立外出党员“双向带动”台帐,内容包括外出党员带出去务工人员、为家乡投资、提供信息和技术、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情况。 |
田塘村 |
田塘村是2010年村级区划调整后,由田塘村和潘台村合并而成,全村935户,3752人,党员88人,土地面积6774亩,有12个村民小组田塘村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担负起直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建立一支强硬的党员队伍是巩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保障。 (一)抓好教育不放松。自村党支部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明确了支部的活动主题,多次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创先争优的活动实质,对-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 (二)奉献爱心不落后。按照乡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村积极开展奉献爱心捐款活动,在活动中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深刻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于七一组织开展党员“爱心一日捐”活动,为困难党员送上爱心,送去温暖。共捐得爱心金额近400元。 (三)发展党员重质量。在党员发展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勿滥”的原则,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团组织推荐的优秀青年、对新农村建设有较高积极性以及文化水平高的青年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为党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我村共有1名预备党员转正,吸收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 (四)组织活动规范化。一是组织党员按时上党课;二是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整改措施;三是按照“两承诺,四公开”要求,组织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工作,并将承诺内容张贴在公开栏上,接受群众的监督。 围绕“立足本职岗位,争当发展先锋”这条主线,我村广大党员在活动中相互进行比、学、赶、帮、超,努力做到“五带头”,在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了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民解忧愁,为民谋利益的决心。 |
官塘村 |
宋店乡官塘村地处宋店乡西部,全村耕地面积4000亩,639户,总人口2569人,11个党小组,74名党员,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团结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发挥领头雁作用,较好地完成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官塘村经济成长、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加强土地流转。为确保土地种植规范化、合法化,我将本村土地开展调整,并重新与种植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加大了对土地承包问题的监管力度。 2、修建基础设施。长期的农村工作使我意识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村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带领村两委采取向上争取、自身挤压、群众集资的办法,开展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完善,修建水库、滚水桥以保证农田用水,修建生产路以保证农村生产交通的畅通。 3、清理道路,对村容村貌开展卫生整治。在上级的组织领导下,我带领班子一班人以落实科学成长观为“引擎”,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规定,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深受领导和村民的好评。 4、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推动党建工作。按照上级的规定,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当中来。在现实操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规定、依党章、按程序的方针,积极慎重的做好成长党员工作。 5、紧抓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积极宣传党的计生政策,协助配合村计生主任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制度,本年夏天同计生主任和两委成员到外地对流动人口开展说服教育,做好计生重点户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稳固成长。 6、看病难问题明显改善。自建立医保制度以来,通过村委会和村民组长的努力工作,连续两年医保参合率达100%。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的生活得到妥善的部署和保障。 |
六里村 |
六里村是原六里村和庙庄村合并而成,地处宋店街道西部,总面积6472亩,辖10个村民组,877户,3780人。 经济来源以农牧业为主,交通便利,有宋田路路横穿全村全村在乡党委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调整产业结构,谋发展促发展。 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员干部素质的提升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推动村经济更快发展的关键。 一是村两委、村组干部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领悟科学发展的实质内涵,对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等积极按要求完成。 二是把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本着“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探索远教工作新思路,使得香店村远程教育工作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把此工作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村务工作及时公开,民主制度得到充分发挥,让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党群干群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四是推动本村科学发展、促进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农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为了让村民过上富裕的新生活,村“两委”会经过考虑,制定了发展集约化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到目前为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业,多方协商促使土地流转发挥种粮大户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大棚蔬菜基地。这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使大量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或发展其他产业,从而大幅度增加村民收入。 随着村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长远角度出发,创先争优不仅仅停留在发展经济上,更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上。 |
圈行村 |
圈行村是原赵楼村、圈行村和宋店街道合并而成,现有家庭919户,人口5762人,全村11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533亩,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8人。现有党员活动室、村两委办公室、会议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人口学校、图书阅览室等。 村级领导班子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成上有交给的任务。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战斗力强,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村党支部书记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有较高的权威性,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村两委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春训与冬训,开好民主生活会,落实民主评议制度,培训学习有记录,做到每人都有发言,村支部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搞好村两委工作,做到发展党员、流动党员有记录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流动党员要有地址、联系电话。 村两委坚决贯彻落实《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加强村级各项工作运转的机制。使村两委工作关系协调。使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0员的职责。 村基础设施逐年改善。2010年我村硬化了连心南北两组两条路,改善了苇塘至官塘村的公路,清理了村内的主引水渠。 村两委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尊重群众,关心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关心群众的疾苦,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认可,与群众关系密切,村组织受到群众拥护,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
砖店桥村 |
砖店桥村是2010年村级区划调整,有台岗村与砖桥店合并而成,两村毗邻面积大,宋-张路修通后,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039户,4059人,党员74名,土地面积7706亩,19个村民小组,现有村干10名。 砖店桥村成立后,能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村支两委能出色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一是多方争取资金,新建村室9间,改善办公条件;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2座提水站和2条提水渠加固,解决了10个村民组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三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养殖中,引进神州牧业,皖西白鹅,麻鸭的养殖。 并村后,砖店桥村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村两委班子带头执行各项制度,集体研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
张集村 |
宋店乡张集村位于宋店街道西部,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人口2594人,面积3388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1名。村两委成员5人。全村以种植为主导产业,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00元。 村两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积极推进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张集村在乡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的,也是全体两委干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支持的结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张集人进一步团结全村人民努力实践“-”重要思想,树立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决贯彻落实科学成长观,坚持党性原则,增强致富本领,起到带动作用,树好自身形象,发扬勤劳俭朴勇于拼搏的光荣传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进一步增强组织观念,遵循党的章程和党纪党规,事事处处严格规定自己,模范地努力工作,为实现富民强村做出应有贡献。 |
留城寺村 |
留城寺村是由村级区划调整前留城寺村和李油坊村合并而成,现有870户,3459人,土地面积5907亩。近年来,该村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地较为出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显现。主要做法: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兴修水利,2009年开挖两口当家塘,有效缓解了300余户近千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养猪、养羊等养殖业的同时,利用自身交通优势,发展建材等工业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大幅增加。充分运用“以奖代补”资金,在村里三个村民组安装17盏路灯,方便群众出入。借助扶贫连片开发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新建3公里长连接5个生产组的道路,基本实现“组组通”。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针对村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大多年老体弱,每年只种植春季水稻作物、秋季农田大量闲置抛荒等实际,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扶持种田大户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并成立土地流转种植合作社,减轻群众风险。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基本上实现了连片、规模种植,大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 三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去年10月,该村在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中,决定发展规模养鸡业。但留守农户绝大部分家庭较为贫困,又怕承担养殖风险,经过多次培训、动员,迟迟没人愿意。为此,五名村干部主动为桃园和建新等5个村民组、91个农户担保,为他们赊购鸡苗23700多只,人均为养鸡农户担保鸡苗款8058元。同时,积极与县、乡和村防疫人员联系,搞好养殖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并最终获得成功,共为农户创收29万元,户均增收3200多元。 目前,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正在实施,敬老院改建工程开始动工,低压线路改造也正在进行。随着这些工程的实施,群众关心的一些难点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看湖墩村 |
看湖墩村位于宋店乡的东北部,2010年村级区划调整后由古城村和看湖墩村合并而成,东临城东湖,北与城关镇搭界,西接霍六路,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林地面积3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5%。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1120户,3982人。2010年看湖墩村环境整治全面提升,随着村庄环境的变化,看湖墩村的经济建设、干群关系以及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看湖墩群众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 看湖墩村东临美丽的城东湖,全村水资源丰富,共有塘口20多个,小型水库4个,全村以生产粮油为主,养殖和畜牧业为辅的农业生产方式,耕地面积427公顷,水产养殖面积33公顷。 养殖大户主要有史河组的刘宗成,主要利用史河水库,塘埂养鸡养鸭,水面养鱼,发展生态养殖;邹红文主要是发展特色养殖,利用大坝水库进行锦鲤和沣虾养殖;另外还有上集组的养羊专业户。 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人均年纯收入4000多元,没有工业企业,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看湖墩村坚持引导村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狠抓计划生育,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推行计生优质服务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100%。 近年来,看湖墩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社会保障参保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健全,村班子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锻炼提高,干群关系改善,社会风尚优良,治安环境稳定。 |
胜利塘村 |
胜利塘村由胜利、楼元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95户,总人口5007人。现有规模企业2家,是我乡工业规划区。党员人数106人,针对合并村人口多,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马首先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高度统一,分工,分线负责,积极工作,订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为确保合并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序的进行、促进各项工作与指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村两委会成员首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三农”建设的政策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首先确立经济发展优先,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2011年发展私营企业2家,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为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村两委会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原建好的村主干道的同时,2010年又对原敬老院进行重建。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得到大幅度提高,得到广大党员,村民的好评。 全村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认真抓好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治安秩序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加强,生产、生活风气良好。 |
俞林村 |
俞林村位宋店乡俞林街道,距县城6公里,耕地面积6081亩,辖11个村民组1354户5110人,有党员121人,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全村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班子的文化和年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村支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5 岁,女干部占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5%。为提高党员群众整体素质,支部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村党员活动室和远教设备定期开展了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技致富能力。推行党务公开,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对村支两委成员“为民服务承诺事项”实行年终评议。 着力优化队伍结构,抓党员发展。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2人,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2人,将带头致富的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1人。着力提升素质,加强教育培训。党支部制定了党员经常性教育规划,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远教教育等资源,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 着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业; 实施小集镇规划,发展特色经济; 实施素质工程,培育新型农民。 |
贾圩村 |
宋店乡贾圩村位于霍邱县城南8公里处,省道霍姚路从村东部经过,长约2.5公里,城西湖东岸,全村现有耕地6854亩,8个村民组,1252户,人口4113人,103名党员。 贾圩村已初步形成了三大经济板块。 1、村东部沿省道霍姚路,通过招商引资大办企业,混泥土搅拌厂、汽车废品回收厂、雨虹制衣厂已投入经营并初见成效。贾圩轮窑厂利用荒坡取土、即整平了土地又创造了收入。企业的发展远景较好,严格控制污染排放,解决了本村百余劳动力的就业,取得了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村中部李树春饲养有千头以上的香猪厂,利用猪粪搞大棚蔬菜已发展到50多亩,形成了规模,调整了产业结构,集中利用了土地,带动了周边群众李恒国、曾庆龙、李万海等农户也种植了小规模的大棚蔬菜。 3、村西部,沿城西湖岸边有王志明等建造了综合养殖场,饲养蛋鸡5000只、生猪200头,利用粪便养鱼150亩。全村养殖水面约1200亩,其中从舒城县引进河蚌养殖面积达到200亩。 全村主干道水泥路6公里,砂石路纵横贯通,交通便捷,主要生产水稻、小麦、油菜、水利基础设施较好,引灌渠水及沿西湖提水,自流灌溉,由于紧邻县城村民的综合素质较高,对于我们贾圩村优越的条件和地理位置,为此,村支两委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为打造生态示范村做出一定成绩。 |
八里村 |
宋店乡八里村位于霍邱县城关镇南郊,紧邻城关镇,地理位置优越,该村有650户,2562人,土地面积3963亩,党员49人,村民小组数5个,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城关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草莓、葡萄种植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实现了有线电视、公路的村村通工程。 2010年八里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 “创先争优”工程的实施,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要求,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之,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在乡委、乡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的,也是全体两委干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支持的结果。但这些成绩与党和人民群众希望相比,与任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进一步团结全村人民努力实践“-”重要思想,树立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决贯彻落实科学成长观,坚持党性原则,增强致富本领,起到带动作用,树好自身形象,发扬勤劳俭朴勇于拼搏的光荣传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进一步增强组织观念,遵循党的章程和党纪党规,事事处处严格规定自己,模范地努力工作,为实现富民强村做出应有贡献。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