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合肥市 >> 肥西县 >> 上派镇 >> 新华社区

新华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社区简介

  新华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中派社区、青年社区、四十埠社区、绿锦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爱和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北张社区、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123100 231200 0551 查看 新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华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张社区

  北张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中派社区、青年社区、四十埠社区、绿锦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新华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爱和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青年社区

  青年社区概况    青年社区成立于2005年7月16日,辖区面积约0.26平方公里。现有16个居民小组。居民住宅楼128栋、住户4161户、常住人口11825人、流动人口1441人。辖区机关单位16个、学校2所、医院(医疗站)2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260个、个体商业网点761个,有志愿者队伍5支共51人。   

四十埠社区

  四十埠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中派社区、青年社区、绿锦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新华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爱和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北张社区、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紫蓬社区

  紫蓬社区位于上派镇上小路凉亭安置点,属于城市或城乡结合型社区,社区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有住户3560户,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8750人),辖区内有湾东、湾西、小湾、小苏、卞楼、夏郢、田埠、紫蓬路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等11个居民组。驻社区单位主要有粮食局、邮电局、工商局、商务局、房产局、法院、广电局、等十多家单位。   紫蓬社区办公室建筑面积约300平米,社区现有工作人员计13名(其中“两委”成员六名,自聘人员七名)。社区下设计生办、社保办、综治办、办公室、警务室、妇女之家及服务大厅,社区现有党员201名,设有党总支委员会,下设紫蓬路党支部、上小路党支部、经贸党支部、农林党支部、粮食党支部等五个党支部。   紫蓬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服务为宗旨,对服务对象实行一句问候,一杯茶,一个凳子,一个服务卡,热情服务,热情接待.社区为了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本着以人为本,将创新工作理念,更好地加大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努力打造平安社区,和谐社区。   

卫星社区

  肥西县上派镇卫星社区成立于二○○五年六月,由上派镇原卫星村和包公路居委会合并而成。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1.6万多人,辖14个居民组,五个物业管理住宅小区,一个农贸大市场。社区现有党员128人,设一个党总支,五个党支部。   卫星社区西临派河,东、北与桃花镇接壤,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辖区内有横穿东西的金寨南路、包公路和翡翠路,向东约十分钟可达市政府。市公交公司30路、31路和快速公交高峰车从社区境内通过。水路通过派河可直达巢湖。   辖区内有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等二十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集教学、商贸、服务的多种行业,促进和推动了社区的发展及全面工作。   目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8位,聘用人员5名,平均年龄34岁,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其中专科以上文化程度2名,社区两委成员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和朝气。   

古埂社区

  古埂社区简介    古埂社区因具有四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埂岗而得名,1983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发掘出土了鼎、孔石刀、石斧、红陶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珍贵文物。    社区位于人民东路以南,三河南路以东,派河、潭冲河二水环绕,方圆约1.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组9个,人口12000人,党总支下辖朝南、城南、古埂三个支部,党员170名,社区工作人员15名,拥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办公楼一座。县国税局、财政局、土地局、供电局、体育局、园林局、文化馆等十几个单位座落于此。古埂公园,风景如画,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场所。社区道路宽敞,交通便捷,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社区自成立以来,在上派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驻地单位、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经过共同不懈的努力,成绩斐然,先后荣获了:    2006年,“平安示范社区”、“肥西县首届文明社区”;    2007年,肥西县“中国体彩杯”城关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男子拔河比赛第一名,拳、剑、操、舞表演赛三等奖、首届和谐社区读书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和个人二等奖;    2008年,“合肥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社区”;    2009年,“肥西县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合肥市“2009年度社区民防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合肥市“文明社区”、肥西县“五个好”村级党组织;    2011年,“合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上派镇“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以及肥西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先进集体”,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市人防和民防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度,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合肥市首批市级应急管理示范点”、“合肥市四星级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第三届“文明社区”等。    不断开拓进取的古埂社区,将以“建一流社区,创一流服务”为工作目标,竭诚为社区居民提供热情、周到、高效、便捷的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新华社区

  新华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中派社区、青年社区、四十埠社区、绿锦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爱和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北张社区、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爱和社区

  爱和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中派社区、青年社区、四十埠社区、绿锦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新华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北张社区、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南郢社区

  南郢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中派社区、青年社区、四十埠社区、绿锦社区、派河社区、新华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爱和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北张社区、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中派社区

  中派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青年社区、四十埠社区、绿锦社区、南郢社区、派河社区、新华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爱和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北张社区、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灯塔社区

  上派镇灯塔社区位于肥西县城东南0.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845户,3012人,村设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党员64名。王老堰湿地公园坐落我村。根据村居新农村建设规划,配合新建安置点5万平方米,廉租房6000平方米。潭冲路穿越我村 ,规划中的派河大道与青龙大道即将动工。   近年来,面对新时期下党总支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新任务,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县、镇党委“三级联创”工作要求,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在新时期的模范作用,“五个好”村党组织各项创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9年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示范村”,县关工委授予“关工先进村”,上派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0年度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级党支部”、县委县政府授予“和谐村居”、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镇关工委授予双创建“先进集体”;2011年度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县、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芮祠社区

     芮祠社区位于肥西县城西南部,总面积9平方公里,交通便捷,横跨合九铁路、合铜公路、上三路,北与馆驿社区、绿锦社区、四十埠社区、古埂社区相连,西与五十埠村、彭圩村、鲍冲村相连,南与北张社区,东与灯塔社区相连。芮祠社区现有住户1350户,其中,非农户150户,农户1200户,人口6300人,有32个居民小组,两个居民安置点。为了方便管理,全区共划分6个社会化管理网格;社区设党总支,下辖农业,苗木花卉和养殖业协会三个支部,现有0党员78名。社区现有集体资产150万元,居民年人均收入达8800元,肥西县福利院、上派中心校、上派镇工业聚集区、潭冲水库分别坐落在我社区各发展点,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芮祠社区“两委”班子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以党总支引领一切,把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贯彻社区工作的始终,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制定社区管理创新方案,明确任务,将社区管理创新工作作为新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时社区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开展提供互动性的便民服务,成立了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工作制度。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居民群众的支持下,在芮祠社区领导干部的努力下,芮祠社区的发展虽经历风雨,但仍顺利通畅的进行着。市政道路人民西路、站前路、潭冲路的贯通,新四中的落成,工业聚集区安置点和潭冲河拆迁芮祠安置点的建成,使我社区居民得到了良好安置,给拆迁户的生活、工作和子女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几年来,社区投资80余万元新建了组组通道路4200多米,完成了王小冲的电网改造,解决了居民用电难的问题。   在肥西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中,社区也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文明创建,分别组建了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民兵志愿者队伍和妇女志愿者队伍,共计500余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内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多次慰问,并结成了帮助对子。此外,还对社区环境卫生和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经常性上街维护,对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保障大建设,服务广大群众,社区两委的职能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失地农民保障和就业、社会矛盾的化解、人民内部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都转向了社区管理服务方向。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芮祠由村到社区的转变已基本完成并且在稳定中逐渐发展起来。和谐美好的芮祠社区正在上派镇美丽的夜空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   

谢塘社区

  谢塘社区位于肥西县上派镇西南紧邻全国闻名的花卉苗木之乡三岗村,距县城仅6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全社区17个居民组,500多户,1600多人口。驻社区单位有育成广告公司。社区“两委”共有干部5人,社区下设计生服务站、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成立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苗木支部和农业支部,共有党员52名。农民主要从事苗木花卉种植与销售,农民自发成立各类苗木花卉专业公司30多家,农民经纪人30多人,去年本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90元,超出全镇平均水平1130元。    谢塘社区农民富了,社区党组织如何把富裕了的农民幸福指数更加提高,社区党组织以“加强社会管理,树立文明村风”为题,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多措并举,让广大社区居民树立崇尚廉洁的优良品质。   

肥光社区

  肥光社区简介    肥光社区位于合肥金寨南路与肥西县城入城口处,东与合肥新港工业园庭湖社区相邻,南与肥西县上派镇卫星社区相连,西与桃花镇悲翠社区相接,北与桃花镇桃花居委会接壤。辖区面积1.25平方公里,交通便捷,天海路、金寨南路、方兴大道等都从我辖区范围内穿过。    肥光社区成立于2008年6月,现有6个居民组,3个住宅小区,多家企事业单位(其中肥西县最高学府肥西师范就座落在我辖区内)。社区现有住户1026户,总人口4400多人,其中流动人口1600多人,常住人口2800多人。办公室位于天海路边(幸福园小区7号楼103室和104室)。现办公场所面积为260平方米,工作人员7名,2名为社区聘用人员。社区下设计生办、社保办、综治办等办公室,现有党员111人,总支下设社区支部、老龄委支部、包公酒厂支部、及新型建材厂支部共4个支部。    一、社区“两委”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班子团结,一直把服务居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视为已任,完善了环境管理,使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二、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党建、计生、社保及综治等都取得较好的成绩,2011年被上级单位评为“和谐社区”。    三、几年来社区投入大量资金为幸福园小区新建居民活动场所及停车场。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确实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社区“两委”干部带头,发动社区居民全民参与文明创建并成立志愿者队伍,特别是对三无小区的环境整治,社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给小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近年,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社区建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社区本着“情系居民,为民服务”为宗旨,本着着眼发展,便于管理的原则,将辖区科学划分为七个网格。也为今后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让居民实效,得实惠。    我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将社区工作全面推向新的局面。   

绿锦社区

  绿锦社区成立于2009年12月,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959.38亩,现有13个居民组,3个居民小区,住宅楼3栋,住户566户,常住人口2176人,流动人口103人,辖区机关单位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22个,个体商业网点16个,志愿者队伍2支共30人。    绿锦社区位于肥西县城近郊,西从中国中部花木城开始,北和本镇的三岗村接壤,东和馆驿社区结界,合九铁路从该社区北面自南而过,206国道自东向南横穿本社区。    肥西县花木城、肥西县石化加油站,绿锦家园、庙庄安置小区、肥西县谭冲水库、上派镇童洼水库都在该社区境内。全社区以南北四条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其中,三岗大道、二窑水泥路长2.4公里,宽3.5米,直至本镇三岗村。    绿锦社区两委现有干部6人,组干13人,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3名,预备党员3名,下设4个党小组。  

馆驿社区

     馆驿社区位于肥西县上派镇城关西郊,社区于二OO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挂牌成立,社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区9个居民组四个住宅小区,人口5726人。馆驿社区党总支、党员总数61名。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别是花木协会党支部、农业党支部、企业党支部。县直和镇直有二十多家的企事业单位座落在我社区。社区有学校一所、卫生站一家、合肥市石油库、肥西县-等宏伟建造,已建成投入运营。    馆驿社区交通便捷、合肥客运公司客运站坐落其中、资源丰富,206国道、合九铁路、合铜公路穿境而过。县城的人民西路、馆驿路、景观大道横竖交错,展现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全社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走勤劳致富、奋发进取的道路,二0一一年社区总产值达8900万元。人均纯收入8680元。社区规划布局合理,合九铁路以内是城区规划,合九铁路以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社区居民的乡规民约,居民自治的制度健全。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团结和谐的新型馆驿社区展示在世人面前。  

五十埠社区

  五十埠社区位于上派镇西南位置,属农村型村,村面积4.2平方公里,有住户720户,人口2166人,辖有塘拐、埠南、黄葛郢等20个村组。驻村单位主要有天福食用菌有限公司、三凯木业等15家。村“两委”共有干部5人,村下设计生办、民兵营、团支部、妇代会等办公室,现有党员61名,设党支部,下设农业、企业支部。特色产业苗木花卉、养殖。   村“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苗木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在民主管理方面,实施“村务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的三化管理模式,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了干群关系,保持了社会稳定。在乡风文明方面,每年定期举办“好公婆、好媳妇”、“五好家庭”、“十佳文明户”等评比活动,   两委干部坚信,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五十埠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派河社区

  派河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中派社区、青年社区、四十埠社区、绿锦社区、南郢社区、新华社区、古埂社区、卫星社区、紫蓬社区、爱和社区、前进村、鲍冲村、三岗村、大墙村、佛寺村、金岗村、北张社区、灯塔社区、芮祠社区、谢塘社区、肥光社区、方岗村、馆驿社区、五十埠社区、彭圩村相邻。  

前进村

  上派镇前进村是由2004年前的原西流.侯牌二村合并而成,全村地域面积3.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00余亩,14个村民组,786户人口2600人,全村的地貌特征为岗圩结合,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区位环境独特。前进村东于合肥经济开发区,南于严店乡,西于上派镇工业集中区,北于新港工业园相邻,村内有一国营中派电灌站,两座村建排涝站,素有旱涝保收之称。村内空气新鲜,是天然的氧吧和理想的休闲胜地。    本村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随着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目前,村内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加大改善,已修了村村通水泥路6.8公里,村村通延伸砂石路8公里,新修当家塘6口,已完成渠道硬化3公里,渠道清淤6公里,涵闸桥梁配套齐全,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村内建有村级卫生站一所,群众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看病都很方便。村内按地理位置划分,共有农家超市四个,群众购物基本不要外出。村图书室配备齐全,有图书近万册,群众业余生活丰富。村两委班子精干团结,两委班子成员共四人,新一届班子成员年龄结构较低,文化程度较高,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精神。    支部书记简介    张乃平,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大专文凭,前进村书记,1991年4月加入本村两委班子工作,现任前进村支部书记,主持全村党务工作。2006年在市委党校函授大专班毕业,曾是合肥市十一届人大代表,现任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鲍冲村

  鲍冲村位于上派镇西南,与花岗镇、丰乐镇交界,本村占地约5平方公里,9个自然郢,17个村民组,农业人口1500人。耕地面积1800亩,全村地貌特征为丘陵地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基础条件较好:今年来,随着经济的跨越发展,国家政策奖补加大,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目前,鲍金路横冲彭圩、马圩、卫田、童岗4个自然郢3.2公里,组与组相通,村组相连,交通便宜,出行方便。潜南干渠主渠道驻地我村卫田组,分别三条岔渠,丰乐之渠、金岗之渠、彭圩之渠。在政府的支持下,硬化工程全部完工,水路畅通便捷。2010年至今,我村清挖当家塘8口,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群众迫切要求,盼望已久的电网工程2011年也得到了改造。两委干部都有了一个好的办公环境,村级广播网覆盖全村,成为村两委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我村踊跃出许多有知识的青年,在村里兴办了养殖业(如养鸡、养猪、养鱼等)。种植业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户现已种植花生、大棚蔬菜、苗木花卉等。我村的经济,繁荣富强都在向前大踏步的发展。    我村两委班子精干团结,两委成员5人,平均年龄40岁,都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都能正确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务。我村党员46人,设两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2010年曾被评为“优秀党组织”的称号。   

三岗村

  三岗村:是由原来的阮岗、松岗和孔岗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土地面积10.67平方公里,48个村民组,1386户,人口5306人,全村地貌特征为岗冲相间,紧邻上派城关,与中国中部花木城毗邻,全村林地面积1.6万多亩(主要为苗木花卉),村内有面积各为300余亩的宣湾和谢塘两座小型水库。  

大墙村

  大墙村位于肥西县上派镇西部,是上派镇最边远村,人们称它大西南。   全村地貌特征为丘陵地形,是三乡一交。南与丰乐镇,西与花岗镇相连。本村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现有住户560户,总人口1820人,耕地面积2271亩,18个村民组。现种植苗木花卉500多亩,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基本条件较好。   今年来,随着经济的跨越发展,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组组通砂石路组相通,村组相连,交通方便。2012年以来深挖当家塘8口,村设有图书室,广播网络覆盖全村,已达到甲级标准。村设计生办公室2间、办公大楼6间。村有党员38人,村两委干部5人。其干有选派干部担任村-,村无-、无群众-,村群安居乐业。选派选   我村两委班子精干团结,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村两委干部坚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佛寺村

  一 、基本概况    我村位于上派镇的东南部,距县城5公里,上三路、合铜路两条公路穿越全村,交通十分方便,与北张、彭圩、金岗、前进等村毗邻。紧连新港工业园,全村18个村民组,农业自然户759户,农业人口2457人,区域面积4.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159亩,,人均收入7500元。佛寺村因境内的一座寺庙而得名,佛寺村村民勤劳淳朴,和谐友善,村民安居乐业。    二、组织建设情况    1、村党总支建设情况。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67名。目前入党积极分子4人,写申请入党12人。总支委员会由3人组成(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1名)。   2、村委建设情况。村委会由3人组成,其中主任1名,委员2名。    三、有关制度建设情况    我村共有村民代表50名,设有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组成,同时建立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议事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委会报告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我村合铜路、上三路、张祥路垃圾袋装化,集中清运,配备专职保洁员4人,全村兴修水泥路1.95公里,组组通沙石路8.15公里。加固小型水库1个,清淤当家塘9口,改造危旧电灌1个,沟渠硬化1.95公里,我村共有专用180kv变压器1台,综合变压器6台,农业设施有了改善,农民、农村的生活、生产有了保障。    五、农民、农村增收情况    近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的努力,流转土地1300亩,从事专业的种植花卉、苗木生产,经营户发展到10家,使原先单一的稻、麦生产发展到以种植苗木、花卉、养殖、蔬菜为一体的高效农业,使农民、农村在增收、增产方面有了保障。  

金岗村

  金岗村地处上派镇的东南部,东和相邻的严店乡交界,南和丰乐镇接壤,土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9个自然郢,617户人口2015人、劳动力1228人,耕地1796亩,设一个总支、两个支部、共有村干部4名和58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驻村单位主要有合肥华林新开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合肥金大地、合肥明珠园林、合肥益民等16家公司和私人在我村承包2千亩土地搞起苗木、绿色蔬菜。特色产业有合肥明珠园林的苗木和肥西永树绿色无公害蔬菜。   我村的水利和交通条件优越,潜南干渠自西向东流经我村,光明大堰(427亩)和各村民组的当家塘使得本村水利灌溉相当良好,村民较为富裕,人民安居乐业。合铜公路和上三路穿越全村南北,鲍金路自东向西穿过我村,特别是近几年组组通将我村的十二个村民组90%农户都通砂石路,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交通便捷。我村在二OO七年度被县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合肥市评为“改水改厕”先进单位。全村年人均纯收入7830多元。    我村于2010年新建一座计生办公楼,投资8万元(包括电脑3台、笔记本电脑1台、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一整套办公设备和一个乒乓球活动室、一个农家书屋。)极大地便利了村两委工作也丰富他们业余生活,办公楼坐落在全村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2.3亩,建筑面积280平方米,位于合铜路的西边,优越的办公环境,给村民办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现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教师11名,教学质量要求的非常高,全村的在校学生150人左右。现有一所卫生站,解决了群众就近就诊问题。我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全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同时建成了两个电灌站,使全村的1700多亩农田用水得到了充分保证,我村的电力配电设施非常充足,一台80KVA变压器专用于抗旱,两台100KVA变压器用于全村的居民用电,从而使全村居民用电得到了满足,一台100KVA变压器用于加工企业,为了方便群众的生活需要,现有大米加工厂两个,新型环保砖厂一个,5个日用品零售店分布在全村范围内,大大解决了日常生活需求。    2005年,我村被合肥市列为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村,现已土地复垦1400亩,整理后的土地完善了路、沟、渠、桥等配套设施,方便了耕作,现转租给“金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我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有三处养鸡大棚和七处养猪大棚,经济收入非常可观,大大解决了我村剩余劳动力,使多余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我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江浙一带,从事服装批发、粮油批发,200多人从事城市建筑,为美化城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出国在外的各种建设者有12人,从事运输业有25多户,其它行业有187多人,给我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年底我村成立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自从土地流转合作社成立以后,我村的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我的村的经济发展迅速。自2008年到2011年底,我村共流转了2200多亩土地(包括水面面积427亩),租金收入100多万元,农民间接收30多万元。肥西永树绿色有限公司和百润公司、束老板在我村投资合计1000多万,各种树苗和花卉给周边的村庄带来了美好的环境和新鲜的空气,给我村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加快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方岗村

  一、地理位置    方岗村位于肥西县县城的近郊,南从上磷路桥开始,北和本镇的谢塘村接界,西和本镇的三岗村接壤,东和本县的新型工业园隔河相望。 合九铁路、翡翠大道从该村的南面自东向西而过。肥西县交警大队、县经侦大队、桦樟苑小区、肥西县复合肥厂、县民政局住宅区、县公安住宅区、肥西城西中学、肥西县上派镇老年服务中心、肥西县火车站、合肥市最大的居民点、肥西县上派镇李湾安置点都在该村境内。全村以南北两条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其中,南路长2.4公里,宽3.5米,直至本镇的三岗村。北路长2.2公里,宽3.5米,直至本镇的谢塘村。 全村共有十六个自然村庄十八个村民小组,农户841户,人口2527人,现有承包耕地面积1708亩。    二、组织建设    方岗村两委现有干部五人,组干27人,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7人,预备党员4人,积极分子3人,编为6个党小组,分布于全村的十七个村民小组之中。    三、特色经济    全村产业以两条村村通路明显区化,南路有方郢组吴岗组塘坎组王郢组以种植花卉为主体,区内有县级农业经纪人王前柱创办的“合肥市女贞生态有限责任公司”,有王前海等五户种植大户创办的精品苗木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高世荣创办的“大官塘”种猪和水面无公害养殖基地,有回乡创业的刘秀平“新艺服装厂”产品远销加拿大等六国。北路有气坎、塘湾、气灯、四房、许郢、三房大郢、元祥、夹衡、八个组以种植蔬菜为主体,并有周建贵等五户种植大户创办了“肥西县方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棚室生产为主,盛有早毛豆早瓠子等反季节蔬菜产品,有三百多亩的天然香樟基地,有远近有名的蔬菜小苗出售基地的美称,区内有汪传华塘堰农家乐及垂钓中心。全村人际和谐、百业兴旺,真是一年四季绿郁郁,处处可见花满园,日日可闻菜肴香,产品对外有出口,对内供销两盛旺,观赏游乐有去处,休闲垂钓有玩头。   

彭圩村

  彭圩村位于肥西县上派镇西南郊,南与丰乐镇大圩村相邻,东与本镇北张、佛寺村接镶,北与芮祠村相邻,全村共17个自然郢,33个村民组,全村人口3800人。彭圩村党总支党员总数81名,下设农业支部、苗木花卉支部,老龄支部共三个支部,大赵岗、神树、南塘分别办起个体窑厂三座,部分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陆续在我村投资立户。全村农村经济以苗木花卉及返季节蔬菜种植为主。    彭圩村交通便捷,合九铁路横穿我村,北大路、鲍金路将我村大部门村庄贯穿,其余砂石路通往每个自然郢,使我村群众出行及农产品、种子、农药等物资进出运输方便快捷。    彭圩支渠90公分渠道及童岗105支渠横穿我村,使我村水利灌溉方便、灵活、旱涝保收。大平塘及老谢塘大面积水产养殖成功发展,年产各种鱼类2万多斤。合肥金卉园林生态有限公司在我村落户,集生态园林、休闲娱乐、农家土菜等系列产品推向市场是旅游、垂钓、休闲、美食的好去处。    全村人民认真贯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勤劳致富,近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0功等封建迷信活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百姓安居乐、团、繁荣、和谐的彭圩村正在逐步稳定发展。  


新华社区特产大全




新华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