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 舒城县 >> 百神庙镇 >> 舒平村

舒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舒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舒平村简介

  舒平村位于百神庙镇东部,2005年3月由原舒平、太平桥两村合并而来,与庐江县隔街相望,该村地形属平原圩畈区,东邻清水河,西邻北坝河,境内有省道丰军路和县道南周路穿过,村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本村于2005年6月建成长3.3公里的全县首条“村村通”水泥路,通往各村民组道路基本实现砂石硬化,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交通条件。全村现辖25个村民组,876户,人口3016人,耕地面积3182亩(其中水田2902亩、旱地280亩),林地30亩,水面20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油菜为主,盛产优质稻米。
   本村党组织设1个党总支,辖2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7名,其中女党员13名。村两委成员5人,平均年龄47岁,均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党总支由1名书记、1名副书记和1名委员组成,村委会有主任、文书、营长、计生专干各1人。村两委成员实行交叉任职,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由于本村人多地少,剩余劳力较多,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的80%以上,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2013年全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超过1800万元,二、三产业产值也达1600万元。
   近年来,村两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开展“五五”普法、群防群治和夜间巡逻,治安形势大好。在充分发挥“百古经济带”地域优势的前提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和“双培双带”活动,依靠“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了一千多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辐射推广,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步伐,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村流转土地2460亩。通过开展流动党员“双向互动”,招商引资大有起色,先后有投资350万元的舒城县神力米业有限公司、投资20万元的百神庙香泽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落户我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523105 237000 -- 查看 舒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舒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舒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百神庙社区

  百神庙居委会于1985年3月经县政府批准建立,位于舒城县东部与庐江县交界处繁华地段,百神庙镇主要商业网点大多集中于此,跨二街、五路、二河、即:老街道、新街道、百兴路、舒庐路、建设路、百盛路、薛周路、舒庐干渠,清水河。百神庙居委会健全了计生协会、治安巡逻、调解、帮教、文明学校等组织,百神庙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现有居民561户,人口2460人,面积约4988平方米,集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为一体,下设6个小区,即施庄村民组小区、百兴路小区、百盛康居点、百神庙老街道小区、建设路小区、舒庐路小区,居于中央有个享有盛名的百神庙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人员密集,商贸发达。    居委会两委成员共4人,现有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文书、营长、计生专干各一名,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42岁,目前,居委会有25名居民代表,56名0党员(其中女党员7名,预备党员1名),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固定资产比较雄厚(拥有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大型超市、一个停车场),百神庙街道百盛康居点、农贸市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近年来,居委会一班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以商贸业为发展为重,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交通运输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居委会两委团结协作,凝心聚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努力打造最宜群众生活、最宜投资经营贸易的现代化精品集镇。  

官塘村

  官塘村位于百神庙镇西部,东西长南北窄,新南公路沿村而过,村址与东王庙小学相邻,距206国道约5公里,距百神镇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辖13个民组,610户、2200人。全村总面积10多平方公里,耕地2500亩,山场2000多亩,为山岗丘陵地带。2011年10月进行了官塘村第八届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目前,村两委会成员共5人,其中支委会成员4人(-1人,书记1人,委员2人),村委会3人(主任兼营长、文书、计生专干各1人)。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大唐、翰鲲、金桥等四家农业龙头公司在我村进行油茶、苗木、花卉综合开发,成功流转了近2000亩山场及田地,借此集中整合山场等资源,发展官塘村油茶特色产业,打造官塘村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给官塘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给官塘村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同时,村两委正在积极引导长岗村民组养猪大户,邵庄、大庄村民组养鸡、养鱼、养黄鳝大户发展壮大,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规模养殖,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方圩村

  方圩村位于百神庙镇北部,东邻团结、舒楼两村,西邻舒合村,南与双塘村交界,并与中心村接壤,百中路横穿本村,观光大道直穿村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本村现辖13个村民组,488户,人口1689人,耕地面积1510亩,水面300亩,林地11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为主,盛产优质大米;水面养殖以白鲢、杂鱼为主。除农业收入,以劳务输出为主,村民人均收入2860元。    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党员56名,村两委4人,平均年龄48岁,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各项工作名列前茅,财务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在全镇首屈一指。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业收入,抓住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着力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及生活条件,努力打造“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支持发展个私经济,抓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培养致富能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监督组的职能作用,村民自治健康运行,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和谐健康发展。    本村劳务输出人数较多,有大约75%的劳力常年外出务工经商,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达到560万元,通过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4以上。  

中心村

  中心村位于百神庙镇西北部,距镇政府约7公里,东与杨圩、团结村相邻,南与方圩村接壤,西与林波村交界,北临杭埠河与千人桥镇一河之隔,漫水桥将我镇与千人桥镇连接起来。漫水桥座落在我村外湾组,从漫水桥至舒城县城约12公里,交通方便。本村现辖13个村民组,601户,人口2175人,耕地面积1648亩,水面130亩。村党支部下设1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6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12名,流动党员12名,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6人。村两委干部4人,其中书记、主任、文书兼营长、计生专干兼妇干、团干各1 人,均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44岁,村两委工作年限较长,工作经验丰富,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各项工作按部就班,进展顺利。    本村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优质大米。7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经商收入,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采取多种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黄砂开采业和劳务输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培养致富能人,创办个体企业,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双塘村

  百神庙镇双塘村地处百神庙镇中西部,北邻六舒三路,千百路穿境而过,村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即将竣工的白马宕公路桥缩短了到县城的距离约12公里,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该村现辖11个村民组,528户,人口1821人,耕地面积1804.57亩,村级债务55万元,基础薄弱。    双塘村现有1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现有党员59名,其中女党员10名,预备党员4名,支部委员3名,其中书记1名,委员2名(组委、宣委各1名)。该村“两委”成员共3名,平均年龄43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人,初中文化程度1人,两委成员实行交叉任职,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不畏困难,奋力掘起,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抓住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着力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及生活条件,努力打造“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格局,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培养致富能人创办企业,坚持移风易俗,实行民主管理,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和谐健康发展。  

舒平村

  舒平村位于百神庙镇东部,2005年3月由原舒平、太平桥两村合并而来,与庐江县隔街相望,该村地形属平原圩畈区,东邻清水河,西邻北坝河,境内有省道丰军路和县道南周路穿过,村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本村于2005年6月建成长3.3公里的全县首条“村村通”水泥路,通往各村民组道路基本实现砂石硬化,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交通条件。全村现辖25个村民组,876户,人口3016人,耕地面积3182亩(其中水田2902亩、旱地280亩),林地30亩,水面20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油菜为主,盛产优质稻米。    本村党组织设1个党总支,辖2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7名,其中女党员13名。村两委成员5人,平均年龄47岁,均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党总支由1名书记、1名副书记和1名委员组成,村委会有主任、文书、营长、计生专干各1人。村两委成员实行交叉任职,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由于本村人多地少,剩余劳力较多,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的80%以上,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2013年全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超过1800万元,二、三产业产值也达1600万元。    近年来,村两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开展“五五”普法、群防群治和夜间巡逻,治安形势大好。在充分发挥“百古经济带”地域优势的前提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和“双培双带”活动,依靠“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了一千多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辐射推广,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步伐,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村流转土地2460亩。通过开展流动党员“双向互动”,招商引资大有起色,先后有投资350万元的舒城县神力米业有限公司、投资20万元的百神庙香泽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落户我村。  

白衣庵村

  白衣庵村位于舒城县东部、百神庙镇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距镇址4公里,省道丰军路穿境而过,东与百神庙村毗邻,南与舒茶镇火龙岗、一颗印两村相连,西与南港镇益山村和本镇枣木桥村接壤,北与本镇舒平村相邻。国土面积22.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5亩,其中水田2900亩、旱地25亩;林地面积15亩。本村现辖16个村民组,自然村庄31个,724户,人口2471人,人均收入2600元。村内有白衣庵小学一所。林家堰水库一座,供下游舒平、团结、郑圩、元棚等村农田用水。现有通村公路4条,全长5公里,分别是白团路、白中路、白小路、田埠路。拟于09年底前开通长0.4公里老庄通组路。村内现有个体精米加工厂、个体水泥预制厂、个体肉鸡养殖场和花卉种植基地,分别座落在丰军路两旁,交通便利。    该村党支部现设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3名,其中女党员6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9名,初中文化31名,小学及以下23名。村两委成员4人,平均年龄47岁,初中文化1人,高中文化3人。村支部有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3人组成;村委会有主任、文书、营长、计生专干各1人。村两委成员实行交叉任职,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舒合村

  舒合村地处百神庙镇的西端,距镇政府约5公里。东与双塘、方圩二村相邻,南与官塘村接壤,西邻杭埠河与南港河交汇处,白马宕街道座落其中,北与林波村毗邻,已建成的白马宕杭埠河大桥将该村与孔集镇相连,距舒城县城约10公里,潘白路和“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25个村民组,1070户,耕地面积2625亩,是全镇人口和土地较多的一个村。    舒合村现有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5名,女党员16人。村两委干部4人,平均年龄在43岁,高中文化程度1人,初中文化程度2人,中专1人,两委成员工作年限较长,工作经验丰富,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该村以种植水稻为主,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经商,人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业,切实做好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培养致富能人,创办个体企业,推动和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林波村

   林波村位于百神庙镇西北部,杭埠河南岸,该村地形属湾圩区,境内有环镇路直通而过,白马宕中学位于村内,村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5公里,村内环村砂石路全村贯通,从而改善了村级交通条件,全村所辖16个村民组,615户,人口2271人,耕地面积1465.8亩,(其中水田1028.7亩,旱地437.1亩),农业生产中心滩旱地以棉花、地瓜、“五早作物”、中药材种植农业工人经济作物,圩畈区以“一油一稻”生产为主,盛产优质水稻。   该村现有1个党支部, 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0名,其中女党员9名,村两委成员4人,平均年龄46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高中以上三人),村党支部有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3人组成,村委会有主任、文书、营长、计生专干各1人。    近年来,村两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充分发挥“百亩经济带”地域优势的前提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依靠“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500亩的优质棉花、地瓜、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和“双培双带”活动,示范引导,辐射推广,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双向互动”。    由于该村人多地少,剩余劳力多,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的80%以上,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超过920万元,二、三产业产值达1300万。  

舒楼村

  舒楼村位于百神庙镇中部,南周路与百中路贯穿本村,交通便利。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24个村民组,761户,人口2555人,耕地面积3133.17亩,为半岗半圩地区,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村,人均年收入2500元。    舒楼村两委成员共5人,平均年龄46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两委交叉任职。村党总支下设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有8个党小组,正式党员94名(女党员12人),党总支委员5人(总支书记、总支副书记各1人,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5人,主任、文书、营长、计生专干、大学生村官各1 人。    近年来,村两委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引导群众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推动村级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金东村

  百神庙镇金东村是百神庙镇南大门,西南与本县南港镇相邻,村部距离镇政府约七公里,县道南周路穿村而过,交通比较便捷,村辖15个村民组,440户,人口1605人,耕地面积1782亩,村属山场200亩,农科队水田50亩,人均纯收入3000元。    金东村现有两委干部4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书记、组委、宣委各1人,党小组8个,分别是金冲、汤庄、陈庄、马道、子碑、子塘、大岗、罗庄党小组,现有党员55名,流动党员6名。村委会现有主任、营长、文书、计生专干各1人  

舒房村

  百神庙镇舒房村位于舒城县东乡,东隔舒庐干渠与庐江县郭河镇相邻,旅游公路——丰军路穿村而过,距合界高速入口仅10余分钟路程,交通便捷。全村现有25个村民组,760户,人口2580人。十多年来均无刑事案件发生,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生活安定、社会和谐。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旧貌换新颜。本村属岗区地形,耕地面积3624.68亩,水面面积120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油菜、小麦为主,种、养殖业十分发达,外出务工带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如雨后春笋,村民年人均收入2900元。    该村两委成员共6人,其中书记、主任、营长、文书、计生专干、大学生村官各一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大部分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目前全村共有党员55人,其中女党员7人,预备党员2人。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根据地域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村大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尤其是养殖业,我村水产养殖面积约300亩,均为淡水养鱼,家禽养殖方面,村两委干部引导、资助能人大户发展养鸡、养鹅、养猪等,另一方面,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外出致富能人回乡创办个体企业,带动和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团结村

  团结村位于百神庙镇北部,东连省道丰军路,西接县道南周路,清水河、北坝河环绕四周,团结路贯穿全村,以意杨为主的百亩生态林是我村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村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本村现辖15个村民组,人口2362人,耕地面积2312.37亩。农业生产以水稻、油菜为主,盛产优质大米。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党员67名,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团结奋进,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业投入,抓住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着力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及生活条件,努力打造“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田园化迈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培养致富能人创办企业,坚持移风易俗,实行民主管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和谐健康发展。    由于我村剩余劳力多,常年有近千人外出务工经商,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的70%以上,劳务输出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达到750万元。  

杨圩村

  杨圩村位于杭埠河南岸,地处百神庙北部,与千人桥镇相邻,村北有杭埠河,南有北坝河,东有清水河,整个村呈椭圆状,村民大多居住在圩堤上,圩堤内是平坦良田。该村有20个村民组,827户,人口3063人,耕地面积2068亩,村兴修了一条4米宽、长3.4公里的水泥路,贯穿东西,另有一条7米宽的镇级公路贯穿南北,村组可通车,交通相当便利,村有一座小学、两个卫生室、三个抗旱站、一个大型排涝站,以水稻生产为主,其它养殖为否,人均年收入在3200元。    杨圩村现有村两委5人,其中支委3人,高中文化程度4人,初中文化程度1人,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党员80人,党小组9个,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7人,小学文化程度23人。    近年来,村两委充分利用本村“人杰地灵”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兴农,调整产业结构,抓好劳务输出,培养各方面的致富能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目前村一个砂场,两个养鸡场、四个养鱼场,一个服装厂,一个箱包厂,这些厂很好地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郑圩村

  百神庙镇郑圩村位于该镇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庐江县郭河镇接壤,北与千人桥镇隔河相望,东北邻合九铁路和沪蓉高速,省道丰军路穿境而过,距镇政府约8公里,交通比较便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370亩,辖20个村民组,805户,人口2568人,属丘陵地区,水域面积较广。    郑圩村现有两委干部4人,两委交叉任职,村设党总支,下设第一、第二支部,总支委员4人,党员75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民代表44人。    村总债务74万元,债权19万元,村集体经济底子较差。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水域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培养致富能人创办个体企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坚持移风易俗,实行民主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元棚村

  元棚村地处百神庙镇的东北部,西北被杭埠河环绕,东南同郑圩、舒房两岗区相邻,丰军路横穿而过,这里交通便捷,人杰地灵。元棚村辖9个村民组,420户,总人口1524人,总耕地面积1304.9亩,人均纯收入达2350元。    元棚村现有两委干部4人,其中支委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会3人,实行交叉任职,目前全村共有党员62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其中女党员7名,流动党员3名,共分9个党小组。   村两委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新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枣木桥村

  百神庙镇枣木桥村因一座古老的用枣木构筑的桥面而得名。该村地处206国道的东侧,距离206国道大约8公里,座落在百神庙镇的西南处,南周公路贯穿全村,舒城四大名塘之一——女占塘就与本村毗邻。    全村现辖20个村民组,712户,人口2794人,耕地面积2150亩。辖区内有一所完全小学,全村拥有机械开挖大塘12口,面积约200亩,完全确保本村农田灌溉用水,村民人均年收入为3200元。    该村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书记、主任、文书、营长、计生专干各一名,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8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百神庙村

  百神庙村位于百神庙镇东南部,东邻庐江县,古老的清水河穿村而过,西与白衣庵村隔河相望,村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1公里,一条长约2.5公里的主干路贯穿全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全村现有18个自然村,647户,人口2464人,耕地面积2360亩,水面面积320亩,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大村,人均收入2700元。    百神庙村两委成员共有5人,书记(兼主任)、营长、文书、计生专干各一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43岁,还有一名组织上选聘到我村的大学生村官。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目前,全村党员47人,其中女党员13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领导全村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根据地域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该村水产养殖面积约300亩,均为淡水养鱼,家禽家畜养殖方面,村两委积极引导、帮助村民发展养鸡、养鹅、养猪、养鱼,培养“双带”示范大户;同时,针对本村剩余劳力多之实际,积极有序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创办实体,带领群众发展一方经济。  

金桥村

  百神庙镇金桥村地处该镇西南部,舒城县城东部,西与本县南港镇过湾村相隔一条小河,南与南港镇藕塘村相邻,村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离县城10公里,交通比较便利。村辖31个村民组,950户,人口3364人,劳动力1700个,本村方圆13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耕地面积2581亩,林地面积3250亩,村属小(二)型水库一座(金坡塘养殖场)面积约200亩,民营企业一个(明公大型养殖场)占地面积约100亩。    金桥村两委成员共有5人,现有支部书记、主任、营长、文书、计生专干各一名,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目前村有党员88名,其中女党员9名,预备党员4名,有9个党小组。目前村欠债务95万元,债权28万元,村集体经济底子较差。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培养致富能人,创办个体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坚持移风易俗,实行民主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由于该村人多地少,剩余劳力多,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的80%以上,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2007年全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超过1000万元,二、三产业产值达1500万。  


舒平村特产大全




舒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