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大庄村位于官亭镇中西部,南与铭传乡接壤,312国道贯穿南部3公里,县道半王公路途径村中1.5公里;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3779亩,辖30个村民组, 520户,人口2360人,党员49人。
青峰加油站、半店粮站、液化气站、蚕茧收烘站、纯净水厂、银龙新型建材厂、交通客运汽车站、板皮厂等位于村内,投资500多万元的移动信号塔正在新建,村办公室、广播室、计生服务室座落路边,1997年投资80多万元兴建的小学占地21亩,现有教职工12人,在校生300多人;占地两亩的卫生室即将建成。村内一级电灌站一座,50亩以上的小Ⅱ型水库四座,其中塘坝60多口,15亩以上近40口,蓄水丰富。村属配电台区3处,村内变压器7台,砂石路4条近5公里。
种植经济作物1000多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优质粮油示范基地2000多亩,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林、苗木花卉等近百亩。现代化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可达千头,大棚养殖近50棚,专业养鸽4户,水面养殖200多亩。村民从事稻谷加工、粮油贸易6家,豆制品、油脂加工4户,木材加工、皮包生产各1家。新农村规划集中居住200多户,即将新增近百户。经营百货、餐饮、建材、摩托车、电瓶车、农机修配等30多家,货车12辆,小型客车15辆;大客车6辆,直达合肥、上海、苏州、杭州等。拥有私家小轿车16辆,其中兴庄组高档轿车4辆。
三十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县先进党组织、安全文明村,镇五个好党支部、平安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23103 | 231200 | 0551 | 查看 缪大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店社区 |
马店社区位于官亭镇西北部,原是马店村,2008年建立社区,辖21个居民组,人口3500余人,党员数78人。 近年来,社区两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对社庙、高岗寺、店铺庄、马店等自然郢进行退宅还耕整理,新增耕地200余亩;同时,2006年实施的“马店、郭桥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即将竣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田、林、路、渠配套,可新增耕地400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以“肥西0鸡江夏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养鸡户达到80户,养殖大棚100多处,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近百万只,户均增收约1.3万元。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社区两委以王集街道为基础,努力增强集镇经济发展的后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自建设“王集西街”之后,利用王集供销社的闲置土地建设了“欧式步行街”、“西园新村”等。现有安徽肥西0鸡农牧集团鸡场、合肥市江夏合作社、合肥高老庄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富源养猪协会、信义羊毛衫厂、凤为服装厂、客的连锁、华联超市、红四方农资连锁、中国邮政农资连锁、乡村建材装饰等企业。 在交通建设方面,目前,王集客车队已拥有大中型客车6辆,每天11班次王集至合肥循环,极大地方便了官亭镇北部地区农民的需求,缓解了乘车难;在通讯建设方面,以中国电信为主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建立了通讯基站,加速了通讯事业的发展。 |
新民社区 |
新民社区位于官亭镇西部,南邻312国道,土地面积8.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余亩,辖26个村民组,620户,总人口2780人。 我村党组织设立总支1个,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86人,7个党小组,村两委成员共4人,平均年龄44岁,夏登云任党总支书记,梁修和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宋俊、梁永翠为村两委成员。 村内沟渠成网、道路纵横、楼房林立,基础设施完善,结构调整领先,群众生活宽裕。拥有沟渠20多条,其中硬化渠道6公里多;砂石路8条7公里多,水泥路2条5公里多;300KW二级电灌站一座,小二型水库2个,当家塘40多口,其中15亩以上7口;变压器5台,总功率600多KW。村办公室、广播室、卫生室、农民科技书屋、电信、邮政、计生服务室和小学等公益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种植桑树300多亩,经济林400多亩,棉花、芝麻等水旱经济作物近700亩;养蚕100多户,大棚养殖13户,水面养殖300多亩;精米加工厂2家。人均年收入5500元左右,砻房新村集中新建住房100多户,居住优雅、商贸繁荣,全村有货车32辆、客车9辆。我村先后被评为官亭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宣传文广工作先进集体等。 新民村基层组织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按时按量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半店社区 |
半店社区位于官亭镇中西部,南与铭传乡接壤,312国道贯穿南部3公里,县道半王公路途径村中1.5公里;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3779亩,辖30个村民组,520户,人口2360人,党员49人。 青峰加油站、半店粮站、液化气站、蚕茧收烘站、纯净水厂、银龙新型建材厂、交通客运汽车站、板皮厂等位于村内,投资500多万元的移动信号塔正在新建,村办公室、广播室、计生服务室座落路边,1997年投资80多万元兴建的小学占地21亩,现有教职工12人,在校生300多人;占地两亩的卫生室即将建成。村内一级电灌站一座,50亩以上的小Ⅱ型水库四座,其中塘坝60多口,15亩以上近40口,蓄水丰富。村属配电台区3处,村内变压器7台,砂石路4条近5公里。 种植经济作物1000多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优质粮油示范基地2000多亩,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林、苗木花卉等近百亩。现代化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可达千头,大棚养殖近50棚,专业养鸽4户,水面养殖200多亩。村民从事稻谷加工、粮油贸易6家,豆制品、油脂加工4户,木材加工、皮包生产各1家。新农村规划集中居住200多户,即将新增近百户。经营百货、餐饮、建材、摩托车、电瓶车、农机修配等30多家,货车12辆,小型客车15辆;大客车6辆,直达合肥、上海、苏州、杭州等。拥有私家小轿车16辆,其中兴庄组高档轿车4辆。 三十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县先进党组织、安全文明村,镇五个好党支部、平安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金桥社区 |
金桥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马店社区、新民社区、金华村、金星村、楼郢村、朱桥村、缪大庄村、半店社区、姚岗村、兴桥村、五里村、八十墩村、芦塘村、黄店村、高庄村、官亭社区、回民社区、焦婆社区、张祠村、团结村、江夏店社区、夏祠村、王集村、官亭村、余店村、老庙村、金郢社区、郭桥村、王祠社区、河北村相邻。 |
江夏店社区 |
江夏店社区位于官亭镇西北,是原江夏店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400人,党员108名。 江夏店原名江贾店,以姓江和姓贾居多而得名,后来由于夏姓迁徙至此地繁衍生息逐渐居贾姓之上。于是,人们便称为江夏店。 江夏店距312国道约7公里,贯通于1998年的县道——半王公路呈南北状将街道一分为二贯穿,独特的区位使江夏店成为官亭镇西北的重要商贸集散地。 说起江夏店,五十岁以上的人翻开“黄历”,能说上两句:狭窄的街道、低矮破旧的铺面,再就是货郎担那悠远的吆喝声…… 时光随着时代流泻至今日,往日的“黄历”早已作为“古董”收藏,人们只需用相机摄下眼前瞬间变化。 东岗居民新村、街西居民新村和正在兴建的东苑居民新村呈西、东、北三角式将整个街道托起,街容有绿柳陪衬的西大街,商贸中大街和县道——半王路西边集餐饮、文化、电器等琳琅满目的商业一条街,呈“十”字状贯通,上海联都超市连锁店和乡村华联超市使几条街道,用“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来说明很恰如其分。 商贸的繁盛牵带着种养殖业滚雪球式的发展。江大圩村民组联户在近150亩的水面上搞立体养殖所凸现出的是新型农民的产业理念的更新。 而成立于2007年元月的江夏店社区所彰显出的是“城市生活、农村特色”的新集镇气势。 和谐的人居环境,旺盛的商贸文化氛围,引来的是以——凤为制衣厂为“先头部队”的投资商青睐地。 是党的惠农政策润泽了今日的江夏店,但是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明日的江夏店将更上层楼。 |
王祠社区 |
王祠社区:位于官亭镇西南部,“三一二”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0亩。29个村民组,820户,人口2887人。 王祠社区与马店社区、新民社区、金华村、金星村、楼郢村、朱桥村、缪大庄村、半店社区、姚岗村、兴桥村、五里村、八十墩村、芦塘村、黄店村、金桥社区、高庄村、官亭社区、回民社区、焦婆社区、张祠村、团结村、江夏店社区、夏祠村、王集村、官亭村、余店村、老庙村、金郢社区、郭桥村、河北村相邻。 |
金郢社区 |
金郢社区位于官亭镇西北,处于六安、寿县结合部,有肥西的“西北利亚”之称,“鸡叫闻三县”便源于此地。耕地面积约4500亩,该村现有29个村民组,人口约4000人。 昔日,之所以把金郢村称为肥西的“西北利亚 ”,一是说明该村偏远,二是说明交通闭塞。 针对其现状,村两委一班人把着眼点放在道路的建设上,他们在“村民自愿集资修路、政府给予补助”政策的引导下,正在兴修的长5.56公里的砼路面——老金路将该村同六安市东桥镇贯通,如网状的砂石路将该村组组贯通。 便捷的交通加之地处淠史杭总干渠下游的充足的水资源的优势,使得人们对今日的金郢村刮目相看。 以村民李兆德户为代表的近400亩优质水稻种植正成片向周边推广,以村民陈秀亭为联户的家禽养殖和村民赵祥胜自办的养殖厂以及村民花发彬的水田立体网养龙虾,正在朝着一点带一片、一片带全面的种养殖产业链已在补密结牢。 “往日盼小货郎提下乡,如今超市就在身边。”村民赵立学把超市开在村庄,其他村民在自由购买的同时最想说的就是这句话。 |
官亭社区 |
官亭社区:位于官亭镇集镇中心,社区面积2.6平方公里,有9个居民小组,共有户数1985户,户籍人口5961人。 官亭社区与马店社区、新民社区、金华村、金星村、楼郢村、朱桥村、缪大庄村、半店社区、姚岗村、兴桥村、五里村、八十墩村、芦塘村、黄店村、金桥社区、高庄村、回民社区、焦婆社区、张祠村、团结村、江夏店社区、夏祠村、王集村、官亭村、余店村、老庙村、金郢社区、郭桥村、王祠社区、河北村相邻。 |
回民社区 |
回民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马店社区、新民社区、金华村、金星村、楼郢村、朱桥村、缪大庄村、半店社区、姚岗村、兴桥村、五里村、八十墩村、芦塘村、黄店村、金桥社区、高庄村、官亭社区、焦婆社区、张祠村、团结村、江夏店社区、夏祠村、王集村、官亭村、余店村、老庙村、金郢社区、郭桥村、王祠社区、河北村相邻。 |
焦婆社区 |
焦婆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231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23。邮政编码为231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马店社区、新民社区、金华村、金星村、楼郢村、朱桥村、缪大庄村、半店社区、姚岗村、兴桥村、五里村、八十墩村、芦塘村、黄店村、金桥社区、高庄村、官亭社区、回民社区、张祠村、团结村、江夏店社区、夏祠村、王集村、官亭村、余店村、老庙村、金郢社区、郭桥村、王祠社区、河北村相邻。 |
芦塘村 |
芦塘村位于官亭镇东北,处于八十墩和黄店两村的结合部,区域面积4.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375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950亩,现有村民小组22个,人口1680人。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两次撤并村区域调整都将该村保留下来。因此,该村两委成员深入地认识到只有疑心聚力抓发展才有出路。 目前,一条长1.8公里的砼路面已正式使用,横穿各自然村庄的砂石路正在兴建,便捷的交通、和谐的人文环境,为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年产5万只长毛兔的养殖公司落户在该村的五坊村民组,眼下,该村两委瞄准已搬迁的小学旧址,准备修缮后与浙江一外商合资办服装加工厂。 芦塘村两委所信奉的是: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 |
金华村 |
官亭镇金华村位于肥西县西北部,东与本镇的缪大庄村交界,南与本镇的金星村交界,历史悠久的人工河淠史杭环绕本村西部,北与六安市金安区马集村接壤。常住人口3018人,728户,辖32个村民组,地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0亩(其中旱地3200亩),自流灌溉面积720亩,二级提水面积3200亩,全村塘坝面积达千余亩,养殖大户20户,主要养殖黄鳝、鸭、鹅、鱼,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猪户3户,养鸡大户4户。农民人均纯年收入6800元以上,收入主要来源50%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40%劳动力从事农业,主要以水稻、油菜、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为主。 村设1个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78名正式党员,村两委活动工作中心位于桑场中心村规划点南方,党总支部活动室使用面积达288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位于活动室后方,使用面积达6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已开通先锋在线网,计划生育服务室已开通计划生育管理专网。村级财务已实行网络管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正常、高效开展。全村广播覆盖面达100%。 金华村现已修建水泥路一条,长1.7公里;修建砂石路10条,总长度达20公里。实现了全村组组通砂石路目标。 新农村规划点一处,现有居住户达400户,住房建筑高质量、高标准,农户用水、用电、交通方便;合肥至金华桑场往返班车2008年底开通。新农村电网改造面达70%以上。 金华中心小学位于中心村东面,学校使用面积达6200平方米,校长:吴传民,联系电话 13955158794。2009年—2010年金华小学被县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肥西县家教名校”,荣获金桥学区小学质量评价一等奖、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 村级卫生站位于中心村南,现有工作人员4人,负责周边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 金华村两委班子现有成员5人:村党总支-:方明 村党总支书记:付振国;村委会主任:王世军 村文书:周厚旭 计生专干:孙永平 金华村资源丰富,人杰地灵,交通便捷,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正已饱满的精神风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赶超人先的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以强镇富村发家为奋斗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
金星村 |
金星村位于肥西县西北,与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接壤,全村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9亩,人口1500人,14个村民组,共有党员41名,设支部1个,村民委员会1个,在职村干部5名,村建小学1座,卫生站1个,农家书屋1处。 在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精神鼓舞下,和中央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倡导下,全村群众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和种粮极积性大大提高,2009年人均纯收达6000元,2009年参加新农合达98%,五保老人做到应保尽保,使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乐有所去。 近年来,我村利用一事一议群众筹资筹劳结合的方式,修通了2.7公里的水泥路,和2.6公里砂石路。今年我村又修建1.5公里的西站出水渠硬化工程和2.3公里的砂石路,彻底改善了我村道路交通和水利设施难问题。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级事务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村民代表参与,使广大群众对村两委高度信认,今年有6名同志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有两名补发展为积极分子、两名为培养对象,2009年村被文化站评为先进单位,人武部授予先进单位。在成绩面前村两委不骄不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早日带领全村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 |
楼郢村 |
楼郢村位于官亭镇西边,与六安市金安区交界,耕地面积2727亩,辖24个村民组,人口2500多人,党员53名。 淠河总干渠纵贯该村,水资源较丰富,两委班子抓住有利条件,围绕“水”字做文章。一是引导农民发展优质稻生产,年产优质稻在150万公斤以上;二是发展养殖业:主要以养鱼、养禽为主,现在全村有180亩水面养鱼,年产鲜鱼4.5万公斤;养禽主要以肉鸭、肉鹅和种鹅为主,现有饲养大棚7个,年产肉鸭2.8万只,肉鹅700只,种鹅290只,年产鹅苗3000多只。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的道路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修建了2.3公里长的砂石路,10个村民组1100多人受益;2006年修建了1.25公里的水泥路,打通了该村与外界的交通动脉;2007年11月沟通该村境内淠河干渠东西的渡改桥工程开工,现已建成通车,圆了干渠两岸村民多年的夙愿。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该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该村已拥有各种运输车辆十余台。 道路的畅通,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也就有了新的起色,规划建设的中心村,现已入住75户,经营百货、农资等6家。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广播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等也建成投入使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该村几届班子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接力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计生工作方面真抓实干,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受到镇党委、政府表彰。 |
朱桥村 |
朱桥村位于官亭镇中西部,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3146亩,辖25个村民组,479户,总人口2056人,村两委3人,微机员1人。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面貌大变化,责任田包产到户,群众生产积极性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长。30年前,该村小学仅有几间草房,初中升学率仅30%左右,现在已有教学楼一幢,平房10间,初中升学率100%;改革前该村仅有一名赤脚医生,如今的卫生站拥有7间卫生室、专业医护人员3人。1997年,实现了组组通广播,配备了广播员,及时传播党的政策和科技信息;电视普及率达100%;通过两次农网改造,供电运行安全高效;电话、手机普及率达90%。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退耕还林700多亩,苗木花卉种植增加;夏伦高养猪现存栏300多头,年出栏近千头,规模养殖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全长11.8公里的砂石路贯穿全村,村内水泥路3.5公里,群众生产、生活出行较为方便。兴修当家塘70余口,其中20亩以上21口,市级小二型水库一座,改善了水利条件,实现了旱涝保收。中心村集中整齐住房40多户,水泥路直通村内,小学和卫生站近在咫尺;全村平房、楼房随处可见,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大型运输车8辆,出租车5辆,农用车7辆,大型拖拉机3辆,联合收割机7辆,开通了至合肥客运班车,群众外出办事较为方便。 该村“两委”决心,带领全村群众,同谱美好明天。 |
缪大庄村 |
缪大庄村位于官亭镇中西部,南与铭传乡接壤,312国道贯穿南部3公里,县道半王公路途径村中1.5公里;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3779亩,辖30个村民组, 520户,人口2360人,党员49人。 青峰加油站、半店粮站、液化气站、蚕茧收烘站、纯净水厂、银龙新型建材厂、交通客运汽车站、板皮厂等位于村内,投资500多万元的移动信号塔正在新建,村办公室、广播室、计生服务室座落路边,1997年投资80多万元兴建的小学占地21亩,现有教职工12人,在校生300多人;占地两亩的卫生室即将建成。村内一级电灌站一座,50亩以上的小Ⅱ型水库四座,其中塘坝60多口,15亩以上近40口,蓄水丰富。村属配电台区3处,村内变压器7台,砂石路4条近5公里。 种植经济作物1000多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优质粮油示范基地2000多亩,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林、苗木花卉等近百亩。现代化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可达千头,大棚养殖近50棚,专业养鸽4户,水面养殖200多亩。村民从事稻谷加工、粮油贸易6家,豆制品、油脂加工4户,木材加工、皮包生产各1家。新农村规划集中居住200多户,即将新增近百户。经营百货、餐饮、建材、摩托车、电瓶车、农机修配等30多家,货车12辆,小型客车15辆;大客车6辆,直达合肥、上海、苏州、杭州等。拥有私家小轿车16辆,其中兴庄组高档轿车4辆。 三十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县先进党组织、安全文明村,镇五个好党支部、平安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姚岗村 |
姚岗村位于官亭镇西北,由原龙泉和姚岗两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36.16亩,辖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51人。 姚岗:顾名思义,高岗占到该村的60%,昔日的姚岗,如你身临其境,便有杂草藏身之实感。改革开放以来,几届村两委一直把着眼点放在“水”字上做文章,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利用村民自筹资金,以政府“484”惠农政策为基石先后开挖和整修大、中型当家塘近10口,彻底改善全村农业生产用水,使得全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今日,倘若你有兴致再步入该村,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随风微动的树叶,这便是近500亩的意杨树使荒岗披上了绿装。 更值得一提的是,村民史寿福自行创办的——合肥欧式装饰有限公司在该村的落户,在解决部分闲散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更多的是带动了周边村民对康居工程上台阶的追求。 |
兴桥村 |
兴桥村位于官亭镇西北,处于县道半王公路的东边。区域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辖1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562人。 该村东北两面均被流经312国道的潜山排水堰包围着,西临县道——半王公路,独特的区位形状,使得该村在村级区划调整中得以保留。 过去,去过该村的人可能都有一种切身的感验,那就是无路可行。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昔日来讲,可以说是句空话,然而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帮扶下,一条长约5公里的砂石路将全村分东西贯穿,并将该村和官亭集镇附近的高庄村贯通,为居住在原江夏区域范围的人们来官亭办事提供了交通便捷。 同时,该村在过去被人们称为水利死角,村民在种植方面极大地受限,水产养殖是一张白纸,而今,遍布全村各处的大、中型当家塘近8口,使该村村民在种养殖方面发生了质的变换,其中位于韩塘村民组的一口近70亩水面的当家塘,对其周边田地的农业生产用水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道路通畅了,水资源充裕了,所带来的是广大村民走出的更多的发家致富的门路——该村大庄组家庭妇女周厚萍从家庭作坊式养猪的框框里走出来,如今有近50间的崭新的猪舍座落在村庄边,年出栏350头商品猪的背后引来的是村民的啧啧称赞,但是更多的是引发村民对昔日与今天的掰着指头的盘算。 |
王集村 |
王集村位于官亭镇西北,东北靠淠史杭总干渠、东临八十墩村、西效马店村、北接余店村、义城村、南与黄店村、芦塘村接界,区域面积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50亩,辖25个村民组,总户数599户,人口2510人,总支下设2个支部,党员数58人。 该村属较典型的丘陵地貌,处于淠史杭总干渠的上游,农业生产大部分依赖抽水提灌。大锅饭年代是十年九旱,土地贫瘠,人民温饱都难以解决。 是改革的步伐走进了这个角落,在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在“水”字上做文章,先后对开挖于1957年的小Ⅱ型水库进行整修,并对各电力抽灌站全面维修,沟渠集中清淤。如今星罗棋布的排灌沟渠和电力抽灌站给该村的农业生产上台阶起到了质的助推作用,十年九旱变成了连年丰收。两条长6.7公里的砂石路呈“丫”状把整个村的自然村庄串联。在县道半王公路与该村砂石路的入口处有一片颇具规模的养殖大棚,这便是该村村民依托于肥西0鸡有限公司而发展的养鸡小区。2011年4月极被安徽省肥西县国土资源局确定为全县先进开展2012年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综合项目,其目标为:一是增加耕地面积,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攺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效率和生产能力,为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规楧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村两委正在精心地安排布署、宣传发动……2012年元月正式开始实施整体推进项目,对基本农田实施统一规划管理,对全村居民点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一个月完成迁坟仼务,20天内完成房屋拆迁工诈,4个月完成土地平整复垦仼务,道路两旁、塘口坝埂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新居民点房屋建设正高速有序地开展,真正实现了“田平整,树成行,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居民安居乐业,过上品质生活。”的目标! |
八十墩村 |
八十墩村位于官亭镇北部,与高店乡接壤,与本镇王集、芦塘、五里村毗邻,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4亩,43个村民组,人口2798人,主产水稻和油菜两大粮食品种。 村两委班子成员五人,均交叉任职,0正式党员68名,村设立党总支,下设前郢和老家两个支部,村两委成员在杨兴友书记、王世高主任的积极带领下,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绩显著,被上级党委授予“官亭镇党风廉政先进单位”、“五个好村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切实为民办实事。 为彻底改善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通过群众自筹资金,上级财政补贴的方式,已修通了村村通水泥路8.5公里,组组通砂石路近10公里。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村址落成,并完善了计生服务室,全程代理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设施齐备,为强化服务搭建了平台,两委成员实行值班制度,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事务。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民主管理。 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制定了组织生活、党员管理、全程代理、财务管理、“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廉勤委、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党务、村务及时公开,群众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加强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改善全村环境。在主干道上设立垃圾池,配备专职保洁员,确保垃圾的及时清运。全村已修通了三条水泥路,七条砂石路,道路硬化率80%以上,自来水管道已通至规划中的中心村和基层村。 四、大力发展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在优化传统的种植模式基础上,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强化规模养殖,全村涌现了一批养猪、养鸡、养鱼大户,并且发展势头强劲,为大力发展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
夏祠村 |
夏祠村地处官亭集镇西北,淠河总干、潜南干渠穿村而过。村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43亩,由18个村民小组组成,距官亭镇约3公里。现有450户1780人,共有劳动力1077人,其中外出430人,约占40%。2010年全年人均收入约5400元。村内共有30户低保户,21户散居五保户。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40户,约占98%。 一、村两委情况 我村现有党员45名,其中贫困党员1名,35岁以下的8名,大专文化以上5名。村两委干部4名,其中村党委1名,村委会3名。平均年龄40岁,大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3人。 二、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情况 村办公阵地位于原夏祠小学操场处,是村级核心位置,阵地面积有300平方米,阵地设施设备齐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系统,各办公室配有电脑等基础办公设备,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各种制度,召开组织生活会、播放电教片,每年开展2次以上实践活动。 三、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我村两委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充分结合村情民意,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1.加强种植业:进一步加大对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着力推广规模种植法。对蔬菜种植户实现增收750元/户。 2.养殖业:鼓励养殖大户加大投入,同时加强对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全村大棚养鸡13户,年出栏土鸡约18万只,同时加强对养蚕户的扶持力度和加强对水产精养面积的扩大。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撑产业。 3. 招商引资方面,去年在镇招商办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引进了肥西盛源供水有限公司,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用水,做了充分的保证。 四、为民办实事情况 1.我村建立健全了扶贫助困的动态机制。全面掌握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今年我村有21人享受五保待遇,69人享受低保,25人得到残疾救助,计生奖扶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以上。80岁以上老人申领了津贴。留守孩子有人托管,空巢老人有人照顾。 2.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环境一新。在村村通水泥路边设立垃圾池,配备运输车,四名专职保洁员,公共设施齐全。近年来我村共修通了6.8公里砂石路,2.9公里水泥路,道路硬化率99%,自来水管道已通过我村。 3.综治成绩突出,彰显平安特色。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经过几年摸索,建立了治安巡逻防范体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了一张高效的群防群治网络。开展村民上法制课,办法制宣传栏,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人民调解成效显著,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我村秩序井然,状况良好,从未出现重大民事、刑事案件,无赴省、进京、去市及县、镇等-事件。 五、做好我村的平安创建工作。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村两委及时召开两委会议,确保每天白天有人值班,夜间有人巡逻的治安巡逻小组,为我村的安定、团结作了充分的保障;同时对于我村的清洁家园工作,我们及时成立了“清洁家园”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有两人作为全天侯的保洁员,及时做好水泥路两边及村组等的清洁工作。 |
黄店村 |
黄店村位于官亭镇西北方,南邻江夏居委会,东毗芦塘村,北交马店、王集村,西接缪大庄村,一条半王水泥路贯穿全村东部,与本村近年兴建的黄九水泥路(1.3公里)、黄中沙石路(1.3公里)和徐赵沙石路(4.5公里)三条连环路呈垂直状态,形成了全村交通枢纽格局,交通相当畅通。 该村辖24个村民组,717户,总人口3128人,党员76人,有耕地4726.53亩,其中林地1200亩,桑园500余亩,规模养殖40多户,水面养殖100多亩,豆制加工场3户,卫生站1处,配电台区6处,变压器6个,当家塘32口。招商引来:联农公司、养鸽场、皮革厂和玩具厂各1个,解决许多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正在适中位置兴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座落在徐赵路旁,这里是全村为民办事和文化传播中心,广播网遍及全村各个角落,给全村人民送去大量的政策和文化的精神食粮。全县有名并多次受奖励、美丽动人的黄店小学座落在该村中心,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难问题。 黄九水泥路和黄中沙石路自东向西平行穿入黄店北片,4.5公里的徐赵沙石路全程经过本村南片,基本上实现了全村组组道路通畅。走在这三条主干道和乡村小道上,路旁的树林枝繁叶茂,鸟语花香,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场景,让您有神回自然的感受。以上诸多事宜,数不胜数,均是改革春风带来的成果。村两委成员决心再接再厉,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改革中的黄店村再创新成绩。 |
张祠村 |
张祠村位于官亭镇东部,占地面积9.72平方公里,辖38个村民组、56个自然郢,人口4266,耕地面积6564亩。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聘用计生专干1人;高中文化程度5人;初中文化程度2人。平均年龄43周岁。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全村党员86名。 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根据市级退宅还耕项目,以桃源新村为中心村拆迁4个村民组,6个自然郢,安置农户120户。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以昌云牌甜油桃为主导,近几年发展油桃1200多亩,农户达250户,占总户数的1∕4,预计到2011年油桃产量可达150万斤,总收入近300万元,户均收入12000元左右。 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全村现有水泥路5公里,组组通沙石路10.5公里全村组组通工程达85℅。村两委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各项工作齐抓共管。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2007年被评为县计生先进村、申报为省生态村;2008年被市评为双先村、连续两年被合肥市评为民主法制示范村。2005年至2008年均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示范村和和谐村居达到县政府验收达标。 |
团结村 |
我村地处官亭镇东北,全村农业人口3200人,耕地面积4200亩,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 我村下辖34个村民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团结电灌站位于全村的中心地带,灌溉良田1200余亩。合叶公路、官高路穿村而过,另有10公里村级循环水泥路,足以保证村民日常出行。 本村党组织设立党总支1个,下设2个党支部,有党员104人,8个党小组,村两委成员共6人,平均年龄45岁,孙义堂任党总支书记,刘万春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徐永广、刘万平、童笑、夏守能为两委成员。 本村村址位于全村中心地带,坐落于官高路西边,交通便利,是全村政治文化中心,拥有房屋16间,占地2亩,设有党员活动室、计生办公室、村两委办公室、食堂、车库等,全民代理办公室,全天候为村民办事。 我村基层组织结构严密、团结向上,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能够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群众基础较好,社会安定和谐。 |
郭桥村 |
郭桥村位于官亭镇的西北部,东与马店社区接壤,南和金桥相邻,西面是六安市马集村, 北靠淠史杭大潜山总干渠。全村总人口1780人耕地面积2440亩,20个村民组,区域面积 5.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400亩,大电管站5座,自流灌溉渠道5.3公里,两委成员4人, 实行交叉任职,郭桥村下设两个党支部,余墩支部、仓房支部,正式党员37名,其中女性 党员2名,预备党员2名。 郭桥村计划生育工作分三大片,南郢、徐圩、沈井、杨老庄、路东、路西、小庄、分片干部 是任兵。徐大郢、冲西、陶岗、小郢、仓房分片干部是夏伦凤。老庄、杨圩、余墩、刘 圩、竹东、竹西、井塘、民主分片干部是杨开俊. 郭桥村村部下设为民服务办公室、卫生室、广播室、计生服务室、农民科技书屋等功能 设施完善,方便周边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 近年来,郭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富民政策,新修水泥路3.7公里,砂石路11.5 公里,并开展了“郭桥马店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平整土地2400余亩。先后获得肥西县 “文明单位”、安徽省“纳税先进单位” 和“五个好村级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
河北村 |
河北村位于官亭镇北部,北与高店乡接壤,南以淠河为界,土地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多亩,辖26个村民组,490户,人口1900多人,党员42人,办公室、卫生室、广播室、学校、计生服务室等公益设施应有皆有。 村内有一级电灌站一座,绝大多数村民组以淠河水源为依托,自流灌溉至各处田块。全村共有退耕还林75亩,种植苗木花卉20多亩;规模养殖3户,精米加工2家;2005年,该村完成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千亩良田连年丰收。近年来,全村进行农网改造,更换用电线路、设备;修建砂石路一条2公里,水泥路三条5公里;投资4万多元,修建人行便桥3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县先进党组织、双拥工作先进单位,镇先进党组织、年度综合考评先进村、“两基”达标及民兵营工作先进单位等。 |
老庙村 |
老庙村位于肥西西北部,与寿县、六安比邻。2.73平方公里,辖区耕地4200亩、人口2720人,二十一个村民组,党员54。有小学、卫生站等。交通便捷,水利条件良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旱涝保收。 1999年被肥西县委评为“文明村”,2000年县委授予“五好”党支部,2003年连续几年被江夏乡评为先进党支部,2006年被官亭镇授予先进党支部。现我们正围绕新农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置换整理,打造老庙一条街。 |
余店村 |
余店村位于肥西县的西北部,官亭镇的最北端。东与高店乡相邻,北与寿县三觉镇接壤,西接老庙村,南靠淠史杭大潜山总灌渠。合六叶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全村耕地3486亩,21个村民组,人口2480人。下设东岗、西岗两个党支部,党员60余人。 近年来,余店村党总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大力发展村域,全村新修水泥路4.3公路,砂石路18.6公里。先后受到官亭镇和肥西县委的表彰。 |
官亭村 |
官亭村位于官亭镇中部,官亭街道两侧,公路、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土地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0多亩,辖37个村民组, 1150多户,居住人口4687人,党员105人,村两委成员共6人(其中:党总支委员会成员5人,村民委会成员6人)。 官亭镇供电所、电灌站、加油站、自来水厂、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电脑职业培训学校等位于村内,村拥有办公室、农民科技书屋、计生服务室、广播室等公益设施。潜南干渠穿越村内6公里,三级提水电灌站一座,沟渠通达各村民组;当家塘60口,其中15亩以上13口。变压器7台,总功率600kw;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实现了全村电气化。砂石路6条9公里,水泥路3条6公里多。退耕还林275亩,经果林、苗木花卉近80亩。大型养猪场一个,大型养鸡场年创收20多万元,规模养殖100多棚,张大冲水库水面养殖200多亩。大型精米加工厂两处,年产值4000万元。沿官山路、官北路集中居住400多户,全村经营百货、餐饮、建材商户近百户,货车36辆,客车30辆,招商引资兴建官亭商贸城、建材装饰城、同乐花园等。 多年以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百户调查先进村、县小康示范村、先进党组织等。 我村组织发展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支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年至少要发展1至2名新党员,支部对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安排1至2名正式党员做其培养联系人,注意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有关活动,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图》要求及有关规定履行发展党员手续,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公示和预备党员教育、管理考察工作。 我村村委会能依法发展各种式形的合作经济和其它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经营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研究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民间纠纷、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讨论提出需提交村党总支委员会或“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事项,以及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事项的意见、方案,组织实施村党总支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我村两委成员为民办事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全村广大群众非常满意,得到官亭镇党委、政府在各项工作中的好评。 |
高庄村 |
高庄村位于官亭镇南部,312国道、宁西铁路贯穿东西,土地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24亩,辖33个村民组,856户,人口4130人,党员74人。 该村海拔较高,水利条件较差,近年来,村两委注重完善水利设施,急农民之所急,修建沟渠20多公里,基本解决了近万亩农田的灌溉,-委员长于1958年亲临现场指导修建的交通水库现有水面200多亩,发挥了巨大的养殖和灌溉功能。现该村当家塘60多口,其中15亩以上35口,25亩以上9口,村级电灌站10座。另外,村还修水泥路约10公里,砂石路已延伸各村民组。村拥有学校、广播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等公益设施。配电台区7个,功率740KV。种植棉花、芝麻、豆类等经济作物1000多亩,退耕还林面积300多亩;大型养鸡场2个,大棚65个,规模养殖28户,其中最大的一户养鹅专业户养鹅200多只,水面养殖500亩;精米加工厂、豆制品加工、蚕茧收烘站、大理石加工、电瓶车厂、精塑料构件加工厂、预制厂等企业厂房林立,解决100多人就业问题,近一百户入住了集中聚集区, 70%以上的群众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居住条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该村先后多次获得合肥市甲级广播室、县先进党组织、官亭镇民主法治村和宣传文广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五里村 |
五里村地处安徽肥西县官亭镇西北部,312国道(合肥至六安方向)北五公里,境内五邵路穿境而过,离合肥市新桥国际机场约10公里,面积约7.76平方公里,淠史杭总干渠贯穿南北,原计税种植面积约3900亩,水面河滩约500亩,荒地400亩,其余由村庄道路等构成,人口约2700人,辖34个村民组。现有淠史杭淹没区成片优良水产养殖水面300亩,可拓展至400亩。以县道——五邵公路为主体的一条向东,即通往该村最偏远的看墙等10个村民组的砂石路和一条向南,即通往该村天河等7个村民组正在兴建,从而,把整个村呈“十”字型状分割。便捷的交通,使得村两委把着眼点放在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江夏电力排灌为基点以及3个小型电灌站的水利配套工程遍布各村民组。村组组通沙石路约修通全村三分之二,修通村村通水泥路4.8公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资源突出。主导产业以农业种植为主,是传统的“鱼米之乡”。五里村的两委班子队伍过硬,工作上团结协作,在“双培双带”上也做的很好。干部党员工作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理位置在淠史杭总干渠通道中,境内田亩均是适宜种植的良田。但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停留在单户层次,没有形成明显规模的主导产业,再加上年轻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常住人口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经济作物种植经验,因此效益较差,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后进村。2012年,为了改变该村发展面貌,县委组织部选派县招商局一名同志赴该村任党总支-,并且由县招商局与该村结对共建。县招商局高度重视选派与“结对共建”工作,局领导班子已多次到村指导工作,主要是帮助谋划发展思路,针对农业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发展集体经济的问题、村级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有力促进了该村良好的发展局面。在党的富农惠民政策的感召下,村两委成员积极带领村民走立足种植优质水稻牵动水产养殖之路,培育的以黄永贵为代表的120亩的立体水产养殖已初具规模,同时以村民夏本祥为联户的近350亩的优质水稻联片种植已在该村形成主导种养殖链。 新时期,五里村在巩固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美好新农村目标下,以加快村集体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为抓手,主攻肥西六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粮油业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招商引资进入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通过土地流转或公司加农户等形式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合肥近郊优势发展休闲农业等,营造环境以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致富带头人,带领农民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肥西五里人立足“朴厚、趋新、开放、包容”的肥西精神,热诚欢迎有识之士来五里考察、观光、投资、兴业。如果你是一支点石成金的画笔,那五里村就是一幅包含热情、富含资源的美好画面。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