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 舒城县 >> 张母桥镇 >> 农林村

农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农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农林村简介

  农林村地处舒城县西北,距张母桥镇区8公里,西北与本镇林业村相邻,东邻白果村,南接万佛湖镇、五显镇,北接长冲村。全村国土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0亩,水田1500亩,旱地400亩,林地1218亩。辖22个村民组,自然村庄41个,560户,总人口2300人,该村属丘陵与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桑蚕、茶叶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5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务工工资收入800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48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523110 237000 -- 查看 农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农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农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张母桥社区

  张母桥街道地处张母桥镇中心,占地约2.5平方公里,张母桥镇政府所在地,集教育、卫生、金融、通信于一体,五条商业街,2000多间商业铺面贯穿整个张母桥街道:中大街以经营服装批发零售为主,含两大超市(苏果、惠万家),生意兴隆;老北街以经营传统的手工挂面而闻名全县;新北街、马鞍街号称家俱一条街;南街清静幽雅,古色古香,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传说中的张母桥即位于此地。    张母桥街道经济繁荣,交通便捷。近年来,在招商引资大潮的推动下,数家企业相继落户张母桥,原有的自来水厂投资数万元改善了水质,提高了张母桥街道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仁明粮贸公司、协利服饰、久久服饰发展强劲;新落成的农资超市方便了全镇人民的农业生产。   辖区内驻街人口12000人,其中外来人员1000余人,张母桥街道两委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诚欢迎您的光临。   

长冲村

  长冲村:位于张母桥镇西南3公里处,现有人口2825人,60个自然村庄,33个村民组,725户。耕地2300亩、山场600亩。  

庙冲村

  庙冲村地处张母桥镇西北面,紧临镇政府,北邻丰乐河,与金安区驻一河之隔,东邻张母桥村,南邻合心村,两边与长冲村相邻,全村国土总面积4.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48亩,水田2290亩,旱地248亩,林地2400亩。有毛竹100亩、板栗280亩、意杨160亩、桑园200亩,辖32个村民组,自然村庄67个,762户,总人口2984人,该村属丘陵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蚕桑、茶叶、小麦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95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务工工资收入900多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60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0元。   

合心村

合心村合心村  合心村地处舒城县西南,位于张母桥镇中心地带,距镇区2公里,东邻冒峰村,西南接白果村、长冲村,北界庙冲,全村国土总面积3.1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约1200亩(含油茶开发800亩),耕地面积1117亩(含流转水田180亩)。辖22个村民组,467户,总人口1827人,村民代表44人,贫困户34户,低保户32户,五保24人,村民组长16人。村党总支下设舒怡、合心2个支部,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0名。其中舒怡支部设在昆山,建立党小组1个,以外出务工创业党员为主,现有党员21人;合心支部设在本村,建立党小组3个,以留守在家党员为主,现有党员29人。历年来,村党总支荣获城乡推进先进单位、发展经济先进村、发展现代农业先进集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杭淠干渠贯穿全村,长4.3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是交通主动脉,油茶种植业发展较快,小流域治理基础设施已完善,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村,新建的农家书屋为留守村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该村属丘陵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茶叶和板栗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11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0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务工工资收入2000多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5288元。   

白果村

  白果村地处舒城县西南,距张母桥镇区7公里,东邻合心村,南界万佛湖镇廖部村、友谊村,西邻农林村,北接长冲村。全村国土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2039.4亩,水田1505.1亩,旱地534.3亩,林地4500亩。辖31个村民组,自然村庄91个,902户,总人口3544人,该村属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经济林主要有:毛竹、板栗、樱桃、桑蚕、茶叶等。全村地形、地貌复杂,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5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务工工资收入1500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90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善,全村农网全部进行了整改,电话先后两次扩容,基本做到户户有宅电。  

农林村

  农林村地处舒城县西北,距张母桥镇区8公里,西北与本镇林业村相邻,东邻白果村,南接万佛湖镇、五显镇,北接长冲村。全村国土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0亩,水田1500亩,旱地400亩,林地1218亩。辖22个村民组,自然村庄41个,560户,总人口2300人,该村属丘陵与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桑蚕、茶叶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5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务工工资收入800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48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砂院村

  砂院村地处舒城县西北,距张母桥镇区5公里,西北与邻丰乐河金安区隔河相望,东接东岗村,南界长冲村、林业村。全村国土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2788亩(其中水田1576亩,旱地1212亩),林地1159亩。辖21个村民组,自然村庄34个,481户,总人口1979人,该村属丘陵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桑蚕、茶叶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06年,修建村村通公路5公里贯穿全村,2009年村民用上自来水,2009年建设100口沼气池。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2006年被授予安徽省生态村荣誉称号。   砂院村现有农业主导产业为优质粮油和油茶,土地流转处于初级阶段,截至目前,共流转水田200亩,旱地400亩。2007年成立全镇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多种原因,运营不正常,准备重组。   砂院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安徽金山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与砂院村签订“安徽金山田生态农业观光农庄”项目框架协议,规划面积2000亩,计划五年时间投资15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一是种植业,包括油茶、有机水稻、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二是养殖业,包括皖西大白鹅、土鸡、蜈蚣、蚯蚓、有机鱼(休闲垂钓)等;三是道路、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结合争取国家相关惠农项目支持,打造一个立体式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按照县农委统一部署,张母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每人联系2个行政村、10个科技示范户和1个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砂院村由刘乃怒同志负责联系,农综中心全部技术力量随时调配,常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重点推广水稻、油茶、中药材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家禽、水产科学养殖技术等。   砂院村“两委”将贯彻“-”精神,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快速推进,力争走出一条美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新路来。   

林业村

  林业村地处张母桥镇西北,距镇区8公里,西界六安市大华山相望,南靠天龙奄,东接长冲村、砂院村北界东河口镇小华冲村,全村国土总面积4.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8亩,水田1806亩,旱地382亩,林地3100亩。辖31个村民组,自然村庄106个,790户,总人口3010人,该村属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桑蚕、茶叶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5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务工工资收入1500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75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1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  

东岗村

  东岗村地处舒城县西北,距张母桥镇区3里,西北与邻丰乐河金安区隔河相望,东接庙冲村,南界长冲村、西邻砂院村,全村国土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耕地1910亩,水田1511亩,旱地399亩,林地920亩。辖23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7个,502户,总人口1915人,该村属丘陵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桑蚕、茶叶等。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6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5%,务工工资收入800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45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8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0元。  

张母桥村

  张母桥村地处舒城县西北,围绕集镇周围,东与李堰村,南与冒峰村,西与庙冲村,北邻丰乐河与金安区相望。全村国土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1113亩,水田993亩,旱地120亩。辖16个村民组,自然村庄21个,480户,总人口1629人,其中有50%农户在街道居住,购买的商面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街道经商的有110户,350人,全村外出务工人员410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50%。务工工资收入500万元,经商收入300万元,2009年全村农业总产值30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长堰村

  长堰村地处舒城县西北,东与棠树乡接壤,南接冒峰村,北邻丰乐河与金安区相望,西邻张母桥李堰村。全村国土总面积4.82平方公里,耕地2678亩,水田2510亩,旱地296亩,林地603亩。辖43个村民组,自然村庄62个,869户,总人3250人,该村属丘陵与 畈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7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8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务工工资收入1430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7年,全村农业总产值82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李堰村

  李堰村地处舒城县西北,南接陡河村、冒峰村,北邻丰乐河与金安区相望,西邻张母桥镇街道。全村国土总面积4.69平方公里,耕地2585亩,水田2299亩,旱地286亩,林地573.6亩。辖41个村民组,自然村庄65个,869户,总人口3218人,该村属丘陵与 畈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由于地形、地貌复杂,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较慢。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200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3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务工工资收入1230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200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78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1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陡河村

  陡河村地处舒城县西北,张母桥镇东南,距镇区8公里,东邻棠树乡棉冲及八里村,南邻万佛湖镇板山村,西界本镇白果村,北与本镇冒峰村相邻。全村国土总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55亩,水田1373亩,旱地482亩,林地2907.15亩。辖32个村民组,自然村庄68个,699户,总人口2593人,该村属丘陵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一般,农杂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茶叶、棉花、玉米、蚕桑等。  

冒峰村

  冒峰村地处张母桥镇南,丘岗地貌,距集镇3公里,全村辖22个村民组601户,总计2220人,其中劳动力1450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40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小域面积240亩,山场面积902亩,耕地面积1537亩,人均山场0.41亩,村内有一条通村公路,通组小路崎岖不平,人口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特别是杭淠分干渠,隔断了全村一半以上人口的交通,一些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依赖于肩挑手提,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贫困,属典型的资源贫乏,经济贫困村。  


农林村特产大全




农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