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田家庵区 >> 舜耕镇 >> 姚北村

姚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姚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姚北村简介

  姚北村南依龙湖公园,北枕淮河大堤,东连田区商贸城,西接淮河新城居民区,是一个风景秀丽、交通便捷、商贸繁华的城市中的农村。
   全村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560户,1820人,耕地1600亩。
   全村有党员36人,设三个党小组。姚北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与时共进,让古老的村庄改变了面貌,村支两委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和“五个好”村党组织。
   姚北村村前是姚湾小街,以小街为界,将姚家湾分为姚南、姚北两个村。村后是沿淮路,可东去上窑、西往淮河大桥。市中心的学院路穿村而过,连接坝顶公路,形成两纬一经的交通格局,交通非常便利。
   站在村后的淮河大堤上,朝看舜耕晨露,晚观淮上渔火,村头高树飞鸟,湾里湿地蛙鸣,风景秀美怡人,2006年被评为“生态示范村”。
   从前,姚家湾的儿童七岁放牛、十岁犁地,世世代代在愚昧中生活,常为一点小事搬亲友、拉门户,形成家派,争斗不断。如今,姚北村的儿童二岁上幼儿园,五岁上学前班,农民们意识到“三年不读书、不如一窝猪”的道理,他们说:“上不了大专,前途不宽”、“上不了大学,对不起祖国”。新一代农民的文学知识提高了,文明程度提升了,昔日“对外一群兽、对内窝里斗”的姚家湾人,现在讲文明、讲礼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而努力。近几年来,姚北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很少见,2008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姚家湾是一个有六百七十年历史的古村落。当年先民们临淮而居,垦荒种地,由于淮河经常泛滥,这里的人们一直过着半农半渔、夏作冬乞的生活。有民谣道“湾里人,苦滴滴,从早累到日落西;麦仁勾子稀饭烂叽叽,半碗腊菜半碗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姚家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民们只要用二十天的时间,就能干完“石磙子打场”那个年代的全年的农务。他们用农余的三百多天时间在民用建筑、机械运输、商业贸易、饮食服务、水产养殖等各个行业中奋斗、拼搏、竞争。由一个只会犁田耕地的农民转化为掌握多种生产技能的新型农民,从而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由贫穷变为富裕。姚家湾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这样说“五位数的是0、六位数的太普遍、七位数的有一连、八位数也不稀罕,九位数是是领头雁”。如姚多胜、姚东宝、姚多考、姚宝海等都是致富路上的排头兵。
   站在高处看一看,姚北村的住房年年变。如今是:草房瓦房不见面,二层以下很少见,五层六层连成片。
   姚北村八个村民组,组组都是水泥路,条条村路有路灯。不用说,冰箱、彩电、电话、手机家家有,宽带网络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晚上,村间小路上停放的奥迪、丰田、帕萨特、桑塔纳等,都是本村农民和私家车。因而,几年前,姚北村就被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403100 232000 -- 查看 姚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姚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姚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惠利社区

  惠利社区:成立于2014年8月,地处淮南市政治文化中心,共划分为中都华府一期、二期、中环首府等八个小区,总建筑面积1259328平方米,总住户9804户。  

奥林社区

  奥林社区:成立于2015年5月,以人民南路与淮舜中路为界, 东临体育场东路,北面紧邻淮南市体育场活动中心,辖区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有奥林花园小区,阳光365小区,幸福密码小区,钻石公馆,舜耕南村4号楼,居民2100户,人口5000余人。  

赵店社区

  赵店社区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中心区域,坐落在国庆西路北侧,社区分九个居民小组,480户,居民居住占地面积约320亩,耕地面积约700亩,常住人口1687人,流动人口460人,党员40人,其中预备党员6人,学校(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卫生院一所,社区办公楼一座(内设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社区月人均收入约2800元,从业人员占社区总人口60%,水电路畅通,专职保洁员6人,社区居民居住环境优雅。  赵店社区与惠利社区、姚北村、奥林社区、上湖社区、江陈社区、洞山社区、曹咀社区、姚南社区、下陶社区、钟郢社区、王郢社区、前锋社区、舜耕社区、青丰社区相邻。  

上湖社区

  上湖社居委原名上湖村,2003年11月改为上湖社居委,隶属田家庵区舜耕镇。上湖社居委地理位置优越,南起舜耕山,北到市内繁华区,占地面积43公顷。全社区共有上湖、上郑、赵店、马岗4个自然村,下辖1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近1600户,总人口近4000人。上湖社居委党组织机构建制为党总支,共有四个党支部组成,党总支委员有7人,党员110人;社居委委员有5人组成,赵志和同志任党总支书记兼社居委主任。社区有淮南市第五建筑安装公司和昌海实业有限公司,近年来,社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位居舜耕镇前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区连续多年获得田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和田区文明单位。  

江陈社区

  江陈社区毗邻淮南市政府,位于淮南市政治文化中心,广场路与舜耕西路交叉处,辖三座窑、陈庄、曹庄、江庄四个自然村,750户,2246人,面积4平方公里。社区内以惠利集团为龙头,逐渐形成了以房地产、建筑装潢及餐饮为一体的产业一条街-惠利商贸街。    社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抓龙头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带动中小型工业、建筑、建材、饮食服务行业的发展,目前,全社区已拥有房地产开发、建筑装潢、饮食餐饮等私营个体企业60多家,吸纳本社区居民600多人就业。2010年社区完成生产总值3.6亿元,同比增长9%,利税518万元,增长6%。连续多年获得全市乡镇发展“十强村”荣誉和省“百强村”行列。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淮南蓝宝、子元家等餐饮企业和厦门银鹭集团等企业来淮南经营,实现了集体收入的稳步增长。    社区两委班子共7人,其中书记身兼主任1人,副书记2人,副主任1人,支部委员3人,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正式党员42名。社区党支部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完善党务居务公开制度,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等工作中争创先进,设立各种岗位20个,培育示范基地1个,示范户4户,有6户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发展能手,3名致富能手被吸收入党。    社区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积极参与区镇文明创建活动,社区治安和治理良好,被评为“无毒社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近年来,社区兴建了4个自然村的村内水泥路。辖区房地产开发、餐饮等多家企业内抓管理,外扩大知名度,开发的惠利花园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淮南蓝宝酒店和子元家酒店已经成为淮南知名度极高的餐饮企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洞山社区

  洞山社区成立于2003年8月,南至朝阳西路,北至国庆西路,东到陈洞路,西临广场北路。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住户1344户,常住人口3989人,党员75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0人。    多年来,社区坚持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社区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洞山社区与惠利社区、姚北村、奥林社区、赵店社区、上湖社区、江陈社区、曹咀社区、姚南社区、下陶社区、钟郢社区、王郢社区、前锋社区、舜耕社区、青丰社区相邻。  

曹咀社区

  舜耕镇曹咀社区位于东苑小区北侧,东临龙湖公园,旅游休闲,北至淮河大堤,生态资源丰富,寓意社区居民生活安定幸福,尽显园林家居绿色风光。    曹咀社区占地一平方公理,有9个居民小组,685户,2412人,社区目前有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人,正式党员34名,预备党员5名。   社居委办公面积1000平方米,内有篮球场、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等活动场所。社区居委会设社保、计生、综治等服务机构。近年来,社区坚持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努力为居民提供更方便,周到和热忱的服务。2002年,曹咀村吸引来外地客商投资,将村集体闲置的大楼创办成集桑拿、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海明月休闲娱乐广场,活跃了市场,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    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民生集团进行广场北路的改造和建设,共征用曹咀社区1200多亩地,新建居民还原房39幢。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为帮助我们的同胞战胜灾害,曹咀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向全社区党员、群众发出倡仪,号召大家关注地震灾情,及时捐助,共计捐助爱心款32042元,特殊党费2400元。    硬件设施专门添置了电脑,开通网络,为远程服务提供方便。    每年举办计算机、厨师面点等不同类型的就业培训班,为失地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2007年被评为“淮南市第三届文明社区”称号,“舜耕镇无毒社区”。    社区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和开发商为居民谋福利,把还原房建好,多创造就业机会,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把曹咀社区建成和谐、文明、富裕的社区。  

姚南社区

  姚南社区位于田家庵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东临龙湖公园,西连曹咀社区,南接206国道国庆中路,北邻淮河,同姚北村接壤。    社区面积1.415平方公里,人口2756人,共分为十个居民小组。    社区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7名,社区办公室设在国庆中路311号,拥有办公场所300平方。  姚南社区与惠利社区、姚北村、奥林社区、赵店社区、上湖社区、江陈社区、洞山社区、曹咀社区、下陶社区、钟郢社区、王郢社区、前锋社区、舜耕社区、青丰社区相邻。  

下陶社区

  舜耕镇下陶社区位于田家庵区最东部,北邻淮河,南处于水厂路与电厂路交叉处,西靠安徽造纸厂,东与大通区比邻,社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1626人,下辖三个自然村,五个居民小组,下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0名。    2009年,我社区经济总收入约1141万余元。居民人均纯收入7020元。社区经济以种植业、务工经商为主,辖区内有企业3家,主要是塑料、铸造、商贸行业;农业以种植、养殖为主;居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商业、服务业、工业,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从商、务工、务农。    多年来,下陶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 “-“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我社区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优势,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民安居乐业。  

钟郢社区

  钟郢社区,原名钟郢村,2004年11月改为社区,隶属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镇。目前全社区总面积80公顷,辖三个自然村、8个居民小组,836户,总人口2282人。2008年8月社区党支部改升为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5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素有“千里淮河第一迁”之称的小岛移民迁建工程就在钟郢社区内,为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社区广大干群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钟郢社区座落在田家庵电厂南面,社区办有钟银工贸中心、钟郢农贸市场、钟郢铸造厂及机械加工厂等企业。同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凡有劳动能力的人,基本都有自己的工作。社区办省花鼓灯艺术学校,成立了社区锣鼓队,在全市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丰富了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社区建立了电教室、图书馆,购置了8000多套各种科技书籍,免费给居民借阅。    钟郢社区两委班子十分团结,大家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社区广大干群的努力拼搏下,钟郢社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王郢社区

  王郢社区地处淮河南岸,位于田家庵区淮舜北路与国庆路相交地段,面积2.1平方公里,206国道穿社区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是典型的都市村庄。全社区10个居民小组、970户、2353人,社区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党员106人,预备党员5人。拥有医药化工、家具制造、建筑材料等15家工业企业和建材、家具、农副产品等三大专业批发市场。 2009年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14.31亿元,集体企业年纯收入达3000多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5亿元,人均收入7800元。    王郢社区是淮南市首批“小康示范村”,连续9年在全市乡镇企业发展考核评比中保持“第一村”荣誉;连续5年在全省乡镇企业考核评比中位居第二位;所属的永安集团被评为“省50强”,成为省“明星企业”;1999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特色经济村”;2000年“人民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定点市场;连续多年荣获市、区“文明村(社区)”称号;社区党委多次被市、区委命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省政府授予“敬老模范”社区和“一级档案室”等荣誉。    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王郢社区在耕地锐减、城市建设加快的情况下,从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起步,用“滚雪球”的办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相继建立了东安家具市场、永安建材大市场、人民路钢材批发市场、南岗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永恒水果批发市场等,把产业发展排序由原来的“一二三”调整为“三二一”,使第三产业的收入在村集体总收入的比例逐步攀升,达到80%以上。如今一个拥有15家企业的永安集团在皖北大地上崛起,并逐步走向现代化。    近年来,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社区投资160万元修建社区内水泥道路1400余米,投资20余万元为居民安装了自来水。为充分利用社区闲置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由社区牵头安排100多人到永安集团公司就业,先后为160多户解决了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    为营造“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和谐氛围,社区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服务活动,如“爱心超市”、“一对一”助残帮困等活动。社区每月从集体资金中拿出近10万元对社区1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20元生活补助,社区的孤寡老人和贫困老人都由结对帮扶人长期关心、定期探望。汶川地震期间,由社区牵头,为灾区捐衣200多件,捐钱1.4万余元,交纳特殊党费8440元。    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妇联、工会、关工组等群团组织,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充分挖掘蕴藏在群众中的潜能,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如宣传橱窗、报纸、电视、VCD等)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精神(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法制建设、综合治理等文件精神和宣传材料)。开展了“文明家庭评选”、“义务植树造林”、“创建环保模范社区、保护蓝天碧水绿地”等专题活动,积极促进青少年和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效果,被评为“关工委工作先进社区”,社区的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如今,花鼓之乡走上了富裕文明的道路,群雁高飞,王郢社区居民用他们祖祖辈辈握锄把子的双手,托起了一个现代化新都市,成为千里长淮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前锋社区

  前锋社区位于舜耕镇东部,东邻洛河经济开发区,南与市供电局接壤,西与淮舜路交界,北至国庆东路。社区总面积约0.86平方公里,无耕地、水面、园地和林地。辖3个自然村、5个居民小组,517户,总人口1684人。2009年社区生产总值8134万元,人均收入6673元。    2006年8月,社区党支部组织设置调整为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现社区两委班子共6人,其中书记兼主任1人,副书记1人,副主任1人,委员3人,正式党员86名,预备党员5名。    社区办公地点位于淮南市长青建筑安装公司综合楼内,办公面积100平方米,设立计生服务、社会保障、维稳综治等服务机构。近年来,社区坚持以服务居民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质量。社区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尤其是在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工程中更是表现突出。    社区依托城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餐饮、商业、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提出“以商业发展加快社区居民快富稳富”的思路。计划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加快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朝阳东路的改造和建设,前锋社区共征地1200余亩,新建居民还原房28幢,400余户居民搬进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小区。    社区始终把“振兴经济,教育先行”作为发展动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站和社会组织,对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为失地农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真正做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舜耕社区

  舜耕社区位于淮舜南路与舜耕东路交叉处,辖王郢、赵圩两个自然村,9个居民小组,648户,2116人,面积1.2平方公里。社区集体企业8个,私营企业65家。    社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抓龙头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带动中小型工业、建筑、建材、饮食服务行业的发展,目前,全社区已拥有汽车维修、玻璃制镜、机械加工、塑料制品等私营个体企业80多家,吸纳本社区居民500多人就业。2009年社区完成生产总值1.4亿元,同比增长9%,利税518万元,增长6%,其中工业完成产值3500万元,占社区总产值的25%,居民人均收入达7092元,同比增长10%。连续五年获得全市乡镇发展“十强村”荣誉,连续三年进入省百强村行列,通过招商引资,引来安徽省济民肿瘤医院等来淮南经营,实现了集体收入的稳步增长。    社区两委班子共6人,其中书记1人,主任1人,副书记1人,副主任1人,支部委员2人,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正式党员28名。社区党支部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完善党务居务公开制度,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等工作中争创先进,设立各种岗位15个,培育示范基地1个,示范户3户,有4户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发展能手,2名致富能手被吸收入党。    社区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积极参与区镇文明创建活动,连续2年被区镇评为“文明单位”,涌现出社区文明家庭132户,区镇五好文明家庭20户。社区治安和治理良好,曾被评为“无毒社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近年来,社区投入11万余元兴建2个自然村水泥路200米,组织力量清淤蔬菜基地1000米。辖区印刷机械、镜业设备等10多家企业内抓管理,外拓销路,产品供不应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青丰社区

  青丰社区于2004年8月由村委会改为社居委,位于洞山东路北,于大通居仁村交界处,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有陈郢、大庙徐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集体企业2个,总人口1710人,党员51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社区两委人员7人,社区党总支2007年被田家庵区委评为2005—2007年度“五个好”党组织。    近年来,社居委坚持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周到和热忱的为居民服务,努力为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提供方便,切实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方便居民生活、工作出行,社区将自然村的主要道路修成水泥路,解决了困绕居民多年的饮水难问题,使居民24小时能用上自来水。为使居民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社居委在各村民组修建了垃圾池、公厕,并派专人清理。为解决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社区积极为42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887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积极支持个私企业发展,为在本社区个私企业-、用水电等提供方便。    社区两委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制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巩固集体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利用朝阳东路预留地兴建综合楼和沿路门面房发展第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构建和谐社区发展。  

姚北村

  姚北村南依龙湖公园,北枕淮河大堤,东连田区商贸城,西接淮河新城居民区,是一个风景秀丽、交通便捷、商贸繁华的城市中的农村。    全村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560户,1820人,耕地1600亩。    全村有党员36人,设三个党小组。姚北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与时共进,让古老的村庄改变了面貌,村支两委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和“五个好”村党组织。    姚北村村前是姚湾小街,以小街为界,将姚家湾分为姚南、姚北两个村。村后是沿淮路,可东去上窑、西往淮河大桥。市中心的学院路穿村而过,连接坝顶公路,形成两纬一经的交通格局,交通非常便利。    站在村后的淮河大堤上,朝看舜耕晨露,晚观淮上渔火,村头高树飞鸟,湾里湿地蛙鸣,风景秀美怡人,2006年被评为“生态示范村”。    从前,姚家湾的儿童七岁放牛、十岁犁地,世世代代在愚昧中生活,常为一点小事搬亲友、拉门户,形成家派,争斗不断。如今,姚北村的儿童二岁上幼儿园,五岁上学前班,农民们意识到“三年不读书、不如一窝猪”的道理,他们说:“上不了大专,前途不宽”、“上不了大学,对不起祖国”。新一代农民的文学知识提高了,文明程度提升了,昔日“对外一群兽、对内窝里斗”的姚家湾人,现在讲文明、讲礼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而努力。近几年来,姚北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很少见,2008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姚家湾是一个有六百七十年历史的古村落。当年先民们临淮而居,垦荒种地,由于淮河经常泛滥,这里的人们一直过着半农半渔、夏作冬乞的生活。有民谣道“湾里人,苦滴滴,从早累到日落西;麦仁勾子稀饭烂叽叽,半碗腊菜半碗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姚家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民们只要用二十天的时间,就能干完“石磙子打场”那个年代的全年的农务。他们用农余的三百多天时间在民用建筑、机械运输、商业贸易、饮食服务、水产养殖等各个行业中奋斗、拼搏、竞争。由一个只会犁田耕地的农民转化为掌握多种生产技能的新型农民,从而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由贫穷变为富裕。姚家湾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这样说“五位数的是0、六位数的太普遍、七位数的有一连、八位数也不稀罕,九位数是是领头雁”。如姚多胜、姚东宝、姚多考、姚宝海等都是致富路上的排头兵。    站在高处看一看,姚北村的住房年年变。如今是:草房瓦房不见面,二层以下很少见,五层六层连成片。    姚北村八个村民组,组组都是水泥路,条条村路有路灯。不用说,冰箱、彩电、电话、手机家家有,宽带网络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晚上,村间小路上停放的奥迪、丰田、帕萨特、桑塔纳等,都是本村农民和私家车。因而,几年前,姚北村就被评  


姚北村特产大全




姚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