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湖社区:2014年7月正式成立,隶属于淮南高新区,位于舜耕山及泉山水库南麓,东临206国道,北靠淮南市老城区。社区规划总面积150万平方米,近一万户,现装修入住2325户,有多层、高层、退台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多种房型。社区内配套设施齐全,紧邻矿一中、淮南二中,并且社区内建有高标准幼儿园。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403200 | 232000 | -- | 查看 泉山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泉山湖社区 |
泉山湖社区:2014年7月正式成立,隶属于淮南高新区,位于舜耕山及泉山水库南麓,东临206国道,北靠淮南市老城区。社区规划总面积150万平方米,近一万户,现装修入住2325户,有多层、高层、退台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多种房型。社区内配套设施齐全,紧邻矿一中、淮南二中,并且社区内建有高标准幼儿园。 |
绿湾社区 |
绿湾社区:于2017年6月初成立,社区办公地点坐落于恒大绿洲5号商铺3楼,目前管辖三和镇淮河大道以东已建成及在建小区,已建成小区有7个,分别为恒大绿洲、金域蓝湾、中央美域、万茂中心、英伦联邦、半山家园、嶺秀山南。辖区共有住户一万多户。辖区单位有:中煤集团(原新集集团)、淮师附小山南校区、实验中学山南校区等。 |
弘湖社区 |
弘湖社区:于2017年5月正式成立,办公点坐落于西湖春天小区内,辖5个小区,分别是西湖春天、广弘城、滟澜山、山南印象、春雨梧桐。辖区共有住户11000户。辖区单位有:淮南二中、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淮师附小广弘城校区、市直机关幼儿园广弘城分园等。 |
土楼村 |
淮南市谢家集区三和乡土楼村位于舜耕山下,是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启动区,合淮公路、南纬三路至八路、经三路以及陈洞南路等穿境而过。现有901户、3906人,16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区域面积10290亩、耕地面积5400余亩。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6名。 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谋发展,勤劳朴实的土楼村民凝心聚力干事业。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广大干群以服从和服务于新区开发为己任,以构建和谐土楼为宗旨,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我村抓班子,带队伍,夯实发展基础,确定了长远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齐心合力抓工作的良好氛围;建制度,强管理,民主建设有新突破,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对村中大小事务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保障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利,以村务、党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监督权;打基础,建设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宽达70米的淮河大道、南纬三路穿村而过,1500米的村村通公路投入使用,按城市住宅区标准统一规划建设的12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已经建成,在村的各项开发建设投资已近3亿元;抓文明,促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大力开展创安护稳活动,在村民中呈现出一种摒弃不良风气、崇尚科学的氛围,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俗,促进了全村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土楼村先后获得了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区“五个好”党组织、区综合治理先进村、区计划生育先进村、区村庄整治先进村、区优秀团组织、乡先进集体、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余项荣誉。 我们有信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借新区开发的强力东风,取得更大发展。 |
姚皋村 |
姚皋村地处中部,是山南新区建设重点辐射区域。新建成的淮河大道和山南新区正在建设的南纬四、五路和南经十五路等穿境而过,奥体中心坐落于本村,较强区位发展优势。目前主导产业是农业生产,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作物生产和外出务工收入。全村有6个自然村庄,11个村民组。区域面积5780亩,耕地面积2860亩,林地560亩。现有人口1526人,396户,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姚皋村与土楼村、大郢村、徐马村、徐洼村、三和村、四店村、洞山村、横塘村、西瓦村、岭南村、舜耕村、弘湖社区、绿湾社区、泉山湖社区、王圩村相邻。 |
大郢村 |
三和乡大郢村位于淮南市山南新区西南部,206国道西侧,紧邻合淮阜高速公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下辖1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600余人,全村土地面积6600余亩(已被征占1200余亩),境内有淮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气候温和,民风淳朴,土地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大郢村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扎实推进美好大郢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
徐马村 |
至2012年,徐马村由13个自然庄组成,构成了包括徐马、吕岗、刘洼、毛岗、甘郢、戚岗、宋郢、夏郢、吴郢、隗郢以及鲁郢在内的11个村民组。徐马村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的西部,隶属三和乡,于谢家集区杨公镇和小孤堆乡相接壤,是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辐射区,东西第二通道穿境而过,距离瓦埠湖7公里,距206国道4公里。现有359户人家,1730余人,劳动力920余人;区域面积6250亩,耕地面积314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1.87亩。 徐马村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以及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主要是以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养殖业主要是靠养鸡来带动。电话、手机、无线电数字电视、冰箱、摩托车、空调等家电已进入大部分农家;到2012年为止,已实现人均年收入4200元。 徐马村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0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即村两委班子成员配备齐全,现有村支两委干部6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0岁,村党支部下设有3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22名,建党积极分子4人,预备党员5人。近几年来,村党支部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服务山南新区建设为己任,积极主动配合上级组织工作,大力推进本村各项事业建设。 |
徐洼村 |
徐洼村位于三和乡西部,是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辐射区,西部第二通道穿境而过。全村现有601户、3300余人,9个自然庄、13个村民组,区域面积11600亩、耕地面积5363余亩;主导产业是水稻,小麦,油菜,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现有村支两委干部8人,村聘用计生干部1人,村干部平均年龄39岁,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5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53名,建党积极分子3人。近几年来,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服务山南新区建设为己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建设。 |
三和村 |
三和村位于三和乡西部,于谢家区杨公镇和小孤堆乡相接壤,是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辐射区,西部第二通道穿境而过。全村现有425户、1852余人,6个自然庄、10个村民组,区域面积6532亩、耕地面积3400余亩;主导产业是水稻,小麦,油菜,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现有村支两委干部5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0岁,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34名,建党积极分子4人。近几年来,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服务山南新区建设为己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建设。 |
四店村 |
四店村位于三和乡西南部,是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辐射区,西部第二通道穿境而过。全村现有550户、2200余人、12个村民组,区域面积7210亩、耕地面积3670余亩;主导产业是水稻,小麦,油菜,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 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现有村支两委干部5人,村聘用计生干部2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5岁,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39名,预备党员1人,建党积极分子2人。近几年来,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服务山南新区建设为己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建设。 |
洞山村 |
洞山村位于舜耕山南麓,北依舜耕山,南到王圩行政村,西连土楼行政村,是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集政务、文化与商贸为一体的未来新区域,新建成的淮河大道和南纬一、二、三路、经五路等均穿境而过。新市政府办公楼、国投新集集团商务会馆、中国移动公司都为洞山村的重点建设项目。本村现有农户776户、3071余人,6个自然庄、11个村民组,区域面积7120亩、耕地面积3500余亩。近几年来,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服务山南新区建设为己任,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和谐团结的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朴实的洞山村民凝心聚力干事业。作为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和规划的政务、文化、商贸区,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以服从和服务于新区开发为己任,以构建和谐洞山为宗旨,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积极主动投身新区建设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多来,该村先后获得了区“五个好”党组织、区综合治理先进村、区计划生育先进村、区村庄整治先进村、区优秀团组织、乡先进集体、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余项荣誉。 洞山人有信心借助山南新区大发展的东风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 |
横塘村 |
横塘村:位于三和镇南部,南与田家庵区曹庵镇接壤,东与大通区孔店乡比邻。村辖19个自然村庄,813户,3673人,耕地面积5544亩。淮河大道、商合杭高铁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安徽理工大学、淮南煤碳化工质检中心、江淮云、日芯光伏等大型企事业单位驻横塘村境内。 |
西瓦村 |
西瓦村位于三和乡南部,于曹庵镇相接壤,是三和乡南大门和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辐射区,206国道,合阜高速公路,南纬十三路穿境而过。全村现有607户、2200余人,6个自然庄、13个村民组,区域面积5456亩、耕地面积2700余亩;主导产业是水稻,小麦,油菜,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现有村支两委干部7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聘用村计生专干1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3.3岁,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2名,,建党积极分子7人。近几年来,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服务山南新区建设为己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建设。 |
岭南村 |
岭南村地处舜耕山南麓,因位于金家岭南侧而得名,位于山南政务新区西片、三和乡西北部,地势北高南低,缺水易旱。紧邻市区泉山,与龙泉街道隔山相望,距离市政府所在地洞山仅3公里、政务新区中心2公里,206国道穿境而过,具有“金边银角”的区位优势。境内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舜耕山下,泉山湖畔,千亩桃园,花香果甜,引人入胜。绿化苗木、观赏花卉、经济果林、畜禽养殖、劳务输出及“农家乐”项目发展潜力较大。 全村辖益城、祝郢、邹大郢、小庄、万冲、陈郢等6个自然村庄,12个村民组。区域面积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3亩,林地961亩。现有人口3125人,900余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600元。村内进驻企业20余家,小学1所。2006年被列为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1镇10村示范工程实施单位。 特色经济 岭南村坐落于金家岭南山脚下,岗丘地多,平整田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用水极不方便,遇到干旱年景粮食极易欠收。为带领群众走出农民增收难的困境,2001年,村支部书记邹德文到凤台大山、寿县郝圩、肥西上派等地参观学习之后,在其承包的金家岭荒山坡地,组织10多名农民,种下了300多亩大白桃、李子等果树,并在2003年开始有了效益。在邹书记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在泉山水库附近山坡连片栽种桃树。目前全村果树栽植规模达到1200余亩,其中800亩正处于盛果期,年产值300万元,水果的品种也有过去单一的大白桃,发展到现在的大白桃、水蜜桃、雨花露李子、石榴、杏梅等好几个品种,销往合肥、上海、山东等大型水果市场。 在发展壮大果树产业的同时,小庄自然庄200余户蔬菜种植、陈郢自然庄40余户畜禽养殖渐成规模;由村民岭办的康帅饲料厂、建筑工程队,解决了本村近百人的就业;祝郢、邹大郢等向城市建筑业转移劳动力1000多人。三和街道和206国道两边颇具规模的饭店有近10家,均为该村村民兴办,解决就业近百人,年产值300多万元。 文化风貌 岭南村原隶属长丰县金岭工业区,2004年划入淮南市三和乡管辖。春秋时期为吴楚纷争之地,宋元以来多居戌边后裔,民风剽悍,宗族意识强。村内有古迹益城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兴盛于晚清和民国时代,抗战时期被日本侵略者焚烧,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遗址建有益城小学,有教室18间,8名教师,学生百名。村民自发组织锣鼓队一支,每逢年节自娱自乐。村内益城寺的肉丸子、面圆子,为山南群众所津津乐道;地方土鸡及所产草鸡蛋,颇受市民欢迎;村内舜耕山和泉山湖资源可供开发乡村旅游。当前,随着山南新区规划建设,大型高档住宅区联华金水城即将在境内破土动工,将为本村发展带来更加旺盛的人气和现代化气息。 组织建设 岭南村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村党总支现有党员77名,其中,正式党员76名、预备党员1名,男58名、女19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5名、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4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8名。下辖益城、岭南、桃子协会3个党支部,分别有党员17名、48名、12名。村党总支委员会配备书记1名,委员4名;村委会配备村主任1名、委员2名,村另有-1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9.8岁,中专文化程度3人、大专文化程度2人、大学文化程度2人。 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市巾帼示范村、市‘美德在农家’示范基地、市村级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区关工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舜耕村 |
舜耕村位于舜耕山南麓,是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和规划的政务、文化、商贸区,206国道和新建成的淮河大道,在建的南纬一、二、三路、经九路等穿境而过。中国移动公司、淮南二中新校址等重点项目正在轰轰烈烈建设中。本村现有680户、3100余人,6个自然庄、10个村民组,区域面积5800亩、耕地面积2347余亩;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51名,预备党员1人,建党积极分子4名,现有村支两委干部8人,聘用计生干部2人。近几年来,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服务山南新区建设为己任,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和谐团结的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朴实的舜耕村民凝心聚力干事业。作为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和规划的政务、文化、商贸区,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以服从和服务于新区开发为己任,以构建和谐洞山为宗旨,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积极主动投身新区建设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多来,该村先后获得了区“五个好”党组织、区综合治理先进村、区计划生育先进村、区村庄整治先进村、区优秀团组织、乡先进集体、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余项荣誉。 我们有信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借新区开发的强力东风,取得大发展。 |
王圩村 |
王圩村地处舜耕山下,位于三和乡东南部,是新区规划中的政务、文化、商贸区。紧邻山南新区新市政府办公楼,山南新区正在建设的南纬四、五路和南经十五路等穿境而过,新市政府办公楼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中,有“新区核心”的区位优势。目前主导产业是农业生产,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作物生产和外出务工收入。全村有11个自然村庄,11个村民组。区域面积5780亩,耕地面积2860亩,林地560亩。现有人口1526人,396户,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王圩村村级组织设置完善,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村党支现有正式党员40名,其中男36名、女4名,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名、初中文化程度的33名。村党支部设委员3名,配置书记、副书记各1名;村委会配备村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0岁.近年来,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