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谢家集区 >> 孤堆回族乡 >> 大洼村

大洼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洼村简介

  大洼村位于合阜路两侧,孤堆乡东大门,于杨公镇接壤,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589亩,人口1296人,人均耕地面积2亩。其中回族占70%以上,属典型的民族村。本村所辖8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404201 232000 -- 查看 大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洼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洼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许桥村

  许桥村:位于孤堆回族乡北部,东至大洼村,西邻淮南园艺场,南依合阜公路,北接李郢孜镇隗店村,中部辖1600余亩的许桥水库,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村现有19个村民组,村民2595人,713户,耕地4475亩。  

孤堆村

  孤堆村地处淮南市谢家集区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寿县12公里,八公山风景区10公里,是全省九个民族乡之一的孤堆回族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中心村。Sl02省道合阜从东穿境而过,北边紧依在建的合淮阜高速,南依全省最大的淡水湖——瓦埠湖,蜿蜒流经全村达2公里,依湖建村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瓦埠湖水面面积1500余亩,可耕面积中,水田4329余亩,旱地480亩,村地240亩,其面积占全乡的四分之一。孤堆村是全省“千村百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全村辖14个自然村庄,21个村民组,4700亩耕地,总人口3170人,79名党员,人均纯收入5600元,是全乡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    日常工作中,村党组织以为民办事为抓手,进一步加深了党群之间的关系。新村部的落成为村民办事提供了方便,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上,村党组织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已为群众办理计划生育证件、入户口、改户口、办身份证、新办理五保等300多件,获得群众的好评。新村部开辟了村务、党务公开栏。村务、党务公开规范及时,公开内容真实详细,通俗易懂。通过建立全体村干部考勤等绩效管理机制,规范工作时间和程序,解决了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    孤堆村近年来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2007年该村启动了集镇新村建设一、二期工程,工程占地30亩,新建了70户280间房屋,户均126平方米。2009年又建设了集镇新村三期工程计102户,每户面积131平方米,并建造了孤堆村“五位一体”综合服务楼( 便民超市、幼儿园、医疗室、图书网络室、老年活动中心)1200平方米。    我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一直紧抓 “清洁乡村 美化家园”工作。在玉兰大道旁围墙、集镇新村居民楼山墙上张贴“清洁乡村 美化家园”示范工程宣传画(标语)共计6幅(条);从村民中安排6人固定清扫玉兰新村、一、二期规划小区、玉兰大道等地;为村民每户购置垃圾桶一个,共购置450个;村自筹资金兴建水冲式沼气公厕两座,在玉兰大道路口处铺设美化彩砖260平方米、兴建亮化工程;铺设彩砖路2000余平方米,水泥路2600平方米;绿化种植树木150株;兴建130平方米绿化池、1600米下水道,埋设涵管350米,并对鲁庙路臭水沟进行了治理,兴建特色产业大棚20余亩。建立了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和垃圾池,并有垃圾收集车辆进行垃圾处理转运工作;对合阜高速旁的部分房屋进行了刷白,使得脏、乱的旧面貌得到消除。    孤堆村通过外出参观、仔细研究,利用本村玉兰面粉、好顺精米两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扩大了订单农业面积及优良麦、稻品种的推广。同时开展“双培双带”工作,在巩固了传统的畜禽、水产品养殖基础上,使其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在区民政部门和工商部门相继成立注册登记了孤堆水产品养殖协会和孤堆畜禽养殖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孤堆村目前一个布局合理、规划有序、和谐安定的新农村已初具雏形,今后必定会更进一步,成为一个环境幽雅、民风淳朴的新农村。  

蔡圩村

  蔡圩村位于孤堆乡东南部,毗邻瓦埠湖,东与杨公镇接壤,南靠瓦埠湖,西与黄老圩村搭界,北与杨岗村搭界,回民路穿村而过。全村耕地面积4032亩,沿湖湾地600多亩,湖面400多亩。有9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总人口2088口,其中回民人口占三分之一。外出务工人口达800多人。该村农业生产以一麦一稻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2005年成立党总支,设两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7人。2008年度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村内有清真寺一座,回民希望小学一所。  

大洼村

  大洼村位于合阜路两侧,孤堆乡东大门,于杨公镇接壤,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589亩,人口1296人,人均耕地面积2亩。其中回族占70%以上,属典型的民族村。本村所辖8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庄。  

杨岗村

  杨岗村位于孤堆回族乡东侧,现有人口1149人,耕地面积2129亩。共有汤郢、杨岗、夏小郢、裴岗、南老荒、小洼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我村少数民族人口占30%,0党员41名,预备党员两名。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村干部指数4人。我村是一个高岗村,以自然经济为主。水利条件较差,二级提水,每年播种插秧都要迟半月有余。由于缺水,每亩水稻减产200斤。但是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干群共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建大棚西瓜、小香瓜等经济作物,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内有林场两处,面积近300亩;养殖场一个,占地面积近百亩,年出售商品鸡80多万只;建材厂一个,年产值近百万元。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本村干群的努力下,杨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孙老郢村

  孤堆回族乡孙老郢村成立于1984年,因境内有孙家老郢而得名,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西部风景秀丽的瓦埠湖畔,东接孤堆村,南依瓦埠湖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接界,西连李郢孜镇新河村,北靠淮南市园艺厂,是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860”示范村之一。    全村辖大树、刘郢、申咀、陶咀四个自然村庄,6个村民小组,1322人,耕地面积2148亩,(其中低洼地810亩),瓦埠湖水面3180亩,党员28名,下设5个党小组,村两委成员3人,境内有初级小学一所,村级卫生室一所,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近年来,孙老郢村两委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湖面开发,结构调整,对外辐射的经济发展思路,努力构建三大经济发展板块(沿湖经济发展板块,认真做好湖面开发文章,利用低洼地改造建成了精养塘口200多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板块,中心村建设板块。目前,该村利用瓦埠湖行蓄洪区移民建房机遇,建成中心村260户,与树东、树西两个村民连为一体,总户数达420户。制定了《孙老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一绿二清五改”的工作任务,率领全村一千三百多名干群早日奔向康庄大道!   

黄老圩村

  黄老圩村位于孤堆回族乡的东南部,土地面积4154亩,总人口2109人,其中回民群众1100人,2009年人均收入4300元,是孤堆回族乡的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共有村民组,党员52人,设党总支,2个党支部。近年来,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的各族群众勤劳致富,共同创造着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把黄老圩村这个多民族大家庭建设成了团结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老圩村党总支部始终坚持强化村党组织建设,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党组织把加强理论学习放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制定了《村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村委会向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多项制度,并在党建工作中认真严格执行。先后被评为2003—2005年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2007乡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找准科学发展路子   近年来,黄老圩村两委班子借助各方对少数民族村的政策扶持,带领全体村民团结进取,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公共事业,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以草莓种植、水产养殖和畜牧业养殖的为主的经济发展路子。调整种植业调整,积极引导农民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同时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确保提高单产,扩大总产,增加收入。大力发展草莓等特色经济。同时依靠瓦埠湖水面资源鼓励群众从事水产养殖,变有害为有利,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少数民族群众素有养羊的习惯,积极引导群众改良本地山羊,大力推广良种体系建设,实施扩繁示范,仅此一项年收入达50余万元。   三、建设和谐文明农村   黄老圩村两委班子坚持围绕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要求,认真谋划全村发展思路,制定了《黄老圩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确定了建设目标,明确了努力方向。在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班子通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好“七项工程”,干好“八件大事”来推进黄老圩村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积极争取到国家政策扶持,修通了贯穿全村的回民路。借助土地整理项目对全村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时候条件。利用移民对沿湖的无房户、危房户进行了搬迁。    “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现在,黄老圩村两委班子正带领着渴望发展的黄老圩村村民,以扎实、稳健的步子,迈向发展的新里程!   

杨镇村

  杨镇村位于孤堆回族乡中部,沿瓦埠湖,耕地面积3610亩,总人口1680人,九个村民组,回族人口675人。杨镇村地处瓦埠湖畔,易旱易涝,地理环境较差,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民群众以外出务工为主,辅之以传统的麦稻两季种植业,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距离小康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杨镇村因为紧邻瓦埠湖,村内拥有大片湿地,所以比较适合发展养殖产业。新近成立了农民养殖合作社,建立了白鹅养殖基地,壮大了少数民族经济,为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村两委和广大党员干部正群策群力,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走向致富道路。   


大洼村特产大全




大洼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