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圩社区居委会
李圩社区位于泥河北部,贯穿225省道,西部与潘一矿相邻,东接保温材料厂。全社区共有五个自然村,九个居民组,王圩已搬到二十一中南部的王圩新居。李圩、后元两个自然村即将搬到田集派出所南及敬老院东部的新居。社区现有1691户,5920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406001 | 232000 | -- | 查看 李圩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刘庙社区 |
刘庙社区居委会 刘庙社区位于政务新区境内,长江公路沿线。本社区纳税地亩337亩,总户数429户,总人口1726人。共有党员33名,其中女党员7名。本社区1975年获批为从事种植蔬菜专业村。 |
瓜园社区 |
瓜园社区居委会 瓜园社区位于田集街道以西,潘凤公路贯穿全村,东西2.5公里。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65户,2573人。原有耕地3200亩,现有村干部8人。 |
刘龙社区 |
刘龙社区居委会 刘龙社区位于淮潘公路以南,潘集政务新区以东,交通十分便利。新村占地410亩,配套设施齐全,内有休闲活动中心及绿化草坪,水泥路贯穿社区相互连通。位于新村东北角的刘龙小学,占地20亩,教育设施齐备。社区自建房屋938户,统建楼房288户,均已全部入住。拥有常住人口3448人,承包土地2333.3亩。与社区南部相邻的泥河采煤塌陷区,是一个养鱼,垂钓的好去处。 |
杨田社区 |
杨田社区位于田集街道办事处西南,南邻架河镇,北接潘姬公路,区位优势显著;南北主干道贯穿全境,各居民点相互通联,交通便捷;境内有架河主干渠,东二支、东三支渠等数十条灌溉水源,灌溉条件便利;农业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生产力水平较高;水稻和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大部分供应周边企业进行深加工;辖区内居民总人口3100余人,青壮年多就业于临近的工矿企业或外出打工,中老年居民农闲时多从事建筑行业,农忙时仍坚持农业生产。 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4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有8人,初中以上文化有30人,小学或文盲文化有12人,35周岁以下有8人。按照“领导班子星、党员队伍星、工作机制星、工作业绩星、群众满意星”的五星要求,我社区党支部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平台,提升党支部整体工作水平和活力,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全面贯彻“统一创建、分类考核、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方针,以创建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为载体,努力使我社区党支部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星级党组织”,挖掘一批具有典型带头作用的“星级党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9年9月,在省委组织部的严格选拔下,在市委组织部和区委组织部的精心安排下,选聘大学生村官来到社区(当时是农业村,2011年3月更名为城市“社区”)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两委”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各项工作朝着“无纸化”办公方向发展,干事创业的信心也增强了。由于大学生村官坚持播放远程教育课件,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很高,观看课件的积极性也很高。部分群众将在远程教育课件上学习到的先进种养殖经验应用到实践中,大力发展特种种植、养殖,迅速实现了增收致富,成为发展能手,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和发动下,部分群众迅速转变观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学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产量和规模,也实现了快速增收致富。但是,仍然有些党员、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来“镀金”的,并没有给予其信任和支持,导致其有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基于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的努力,在去年的换届选举中,大学生村官被选举为居委会委员,这让大学生村官全面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中,不仅实现了包片负责,还参与到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等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中,使大学生村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开启了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社区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助力社区经济腾飞,加快社会全面进步的局面。 但是,正因为是“农业村”更名而来的“城市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广大党员干部的观念转变的还不够及时、不够彻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认真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结构老龄化。在当前我街道每年入党人数大幅度压缩,我社区年均不足一个党员发展名额的情况下,我社区党员越来越趋于老龄化。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将广大年纪轻、学历高、干劲足的发展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的渠道越来越窄,党员队伍的急剧缩小势必会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境内道路通畅、沟渠密布,非常适于发展农业生产,但是,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如:道路损毁严重,群众出行受阻;沟塘淤堵,防汛抗旱功能丧失;防渗渠损毁,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另外,供群众休闲、娱乐的设施基本就没有。群众虽然处于“城市社区”之中,但生产、生活方式照旧。难怪有些群众感慨地说“除了农业,什么都没有”。 三、群众的心理落差大。因为紧靠潘集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大群众想要“融入城镇,享受城市居民拥有的便利”的愿望十分强烈。正因为实质上的农村社会,导致有些群众即便是寄人篱下、生活艰难,也不愿意回到近在咫尺的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形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杨田社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距离党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
杨圩社区 |
杨圩社区居委会 杨圩社区1600多户,人口6000多人,辖两个自然村庄,16个村民小组,分杨圩、瓦房、滨河三大片区。耕地1050亩,人均耕地不足2分地,大多数人从事非农业工作。社区共有党员70名,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办公楼一栋,大约400多平方。居民代表38人,居委会选举工作人员7人,聘用3人,下派1人,共有工作人员11人。 |
芦范社区 |
芦范社区居委会 芦范社区位于潘集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袁庄城区,面积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城中村。本社区现有人口2350人,居民多从事建筑、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生活情况较为富裕。随着耕地逐步减少,社区居民自觉自谋出路,形成良好的经商传统。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忘重视教育。从90年代至今,先后培养出大中专生260名,其中有留美、留澳博士、博士后2人,硕士生10人,重点大学生15人。 |
李圩社区 |
李圩社区居委会 李圩社区位于泥河北部,贯穿225省道,西部与潘一矿相邻,东接保温材料厂。全社区共有五个自然村,九个居民组,王圩已搬到二十一中南部的王圩新居。李圩、后元两个自然村即将搬到田集派出所南及敬老院东部的新居。社区现有1691户,5920人。 |
杨集社区 |
杨集社区居委会 杨集社区地处田集街道南天柱路东,在册地亩309亩,总人口2984人,总户数1189户,居民住户楼房90栋。下辖8个居民组,设党小组4个,党员38名。社区内加工类个体企业2个,个体养殖企业3个。 |
转塘社区 |
转塘社区居委会 转塘社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现有可耕地600余亩,采煤沉陷地2900多亩,常年积水面积约1600余亩。共有居民1350户,自建房370栋,人均居住面积57平方米。2008年居民经济总收入3140万元,人均纯收入4350元。煤泥池20个,煤炭经营公司5家,拉煤车20辆,建筑承包队15家,服务、餐饮、小商品个体户220余家。普养鱼塘600亩,水面1000亩,畜禽养殖户6家。 |
田集社区 |
田集社区居委会 田集社区位于田集街道南部,是一个集农贸、粮油交易于一体的历史农贸集市。天柱山路贯穿社区南北,南与架河乡政府、田集电厂、潘集机械厂相邻,北与城区相接,西接田集货运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社区有6个自然庄,10个居民小组,居民243户,总人口3106人,党员40人,土地1163亩,人均收1900元。社区内企业较多,有4个大型预制厂,4家米糠油加工厂,6家精米加工厂。居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 |
刘圩社区 |
刘圩社区居委会 刘圩社区是田集街道所辖的一个村级组织,位于潘集政务新区和区直机关所在地北侧,紧邻潘集区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规划发展区。全社区下辖1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380余人,耕地面积2300余亩。 2000年以来由于政务新区建设,带动了社区的整体经济,有很多开发商看重了刘圩社区好的地理环境,纷纷来考察,来投资建设。例如:新建了田集发电厂,道路及排水管道经过社区辖区。 刘圩社区北边靠近泥河的部分,是潘一矿煤矿勘探煤质最好最厚的一块肥地;西边接近城市生活区,是潘集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东边是几个塌陷搬迁村,迁入刘圩社区辖区内,人口超过万人。 总体上来看,刘圩社区是潘集区周边环境最好的一个社区。居民的土地虽然被征用了,失地居民自觉地将劳动力转向个体商户和外出务工人员队伍,居民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
桃苑社区 |
桃苑社区:成立于2002年,位于九华山路以西,西至供电局,长江西路以北,北抵北方医院,南达市五院,辖区面积0.46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居民1347户,4041人。辖区单位有中北公交公司八队、区供电局、区人武部、区老干局、潘集区四小、汽运长途站等,另有聚鑫大酒店等。 |
矿北社区 |
矿北社区居委会 矿北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3个居民小组,居民住宅楼44栋,住户1592户,常住5230人口 ,流动人口113人,辖区单位2个,个体商业网点17个,有志愿者队伍7支112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人员10名,党员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王远清,女,1969年生,大学本科。2006年任区-会代表,所在党总支2008年被评为潘集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评为淮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总支书记于2010年9月参加了淮南市组织部组织的先进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共有党员90名,其中妇女党员7名,占百分之八,流动党员5名,占百分之六,离退休党员80名,占百分之八十九,生活困难党员10名,占百分之十一。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32人,初中36人,高中13人,大专6人,大学2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4人,36岁至45岁的3人,46岁至60岁的26人,60岁以上的57人。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大约80平米,由东华物业提供,产权隶属东华物业。 几年来,社区坚持以为人本,以党建为龙头,以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为重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始终把服务居民作为已任,加大了平安创建、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文明社区,2009年初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07——2009年度先进基层组织。 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加强社区文体活动,社区组建了老年健身队、棋牌队和太极剑拳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在2008年度市级老年文艺汇演中荣获了一等奖。 |
菊苑社区 |
菊苑社区居委会 菊苑社区位于财富时代对面工商局院内,纵跨长江、黄河路,横跨九华山、黄山、天柱山路,面积一平方公里,辖区有市二十一中、实验小学、国、地税局、粮食、邮电、银行、鑫马集团、市五院等72家企事业单位,是潘集区政治、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中心,辖区内有菊苑、春苑、现代花园、金荷、邮电、商场、粮食、密泉等十二处大型住宅小区,现有居民2530户7998人。 社区建有一个党支部,有0员55人,支委会有6人组成,徐克森同志任党支部书记。社居委2008年12月进行第二届换届选举,委员有6人组成,段学荣同志任居委会主任,杨娟同志任居委会副主任。 居委会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档案规范健全。社区经常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五好文明庭”、文明楼院、文明市民创建评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咨询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职业介绍服务等。社区居委会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动员和组织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逐步形成了以服务工作为中心。开通了社区热线及求助电话:4985541 |
碧海社区 |
碧海社区居委会 碧海社区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位于袁庄中心地带,所辖区6个单位,共有居民2615户,总人口8456人,多为潘一矿职工及其家属。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并于2009年1月换届选举成立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1名。 社区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目前在册党员316名(其中退休党员301名,在职党员6名,其他党员9名)。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1500余人,残疾人员31人,三无对象3人,低保户45户。 碧海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4个居民小组,居民住宅楼85栋,住户2120户,常住8563人口 ,流动人口316人,辖区单位6个,个体商业网点315个,有志愿者队伍7支116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人员11名,党员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何金兰,女,1969年出生,大专,2006年任区-会代表。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共有党员321名,其中妇女党员47名,占百分之十五,流动党员7名,占百分之二,离退休党员310名,占百分之九十六,生活困难党员50名,占百分之十五。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90人,初中140人,高中76人,大专12人,大学3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5人,36岁至45岁的6人,46岁至60岁的62人,60岁以上的248人。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大约100平米,有潘一物业提供,产权隶属潘一物业。 |
荷苑社区 |
荷苑社区居委会 荷苑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潘集区十字路段,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5939人。下辖12个居民小区,有辖区单位8个,设党支部1个,社区内共有党员57人。目前拥有120平方米的办公活动场所,拥有图书近百种,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强化了社区教育。社区一直以来以党建带动社区建设,不断努力,使社区文明创建不断深入,迈身新的台阶。 |
吴湖社区 |
吴湖社区居委会 吴湖村位于田集街道东南角,西面与架河乡接壤,南接祁集乡,东面与古沟乡相邻。全村有耕地3097.5亩,534户,2318人。辖两个自然庄,14个村民组。村两委班子健全,6名村干部,51名党员,38名村民代表。吴湖村系农业大村,耕种模式以一麦一稻为主,食用菌、大棚酥瓜、蔬菜为辅。全村二三产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一半有余。 2010年申请获批后,于2011年3月正式由行政村划为城市社区。 |
朱圩社区 |
朱圩社区居委会 朱圩社区位于区政务新区南岸,田集电厂北郊,东邻齐云山路,西面是天柱山路和矿业集团田集机械厂,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全村12个村民组,拥有人口3175人,耕地面积2608.51亩。随着城市发展进程步伐的加大,目前我村已有1671.4亩地被政府征用,1549人转移到三产就业。 |
白云社区 |
白云社区居委会 白云社区位于长江路以北,黄山路以东,九华山路以西(老九-院),成立于2002年,现有常住户2681户7156人,空挂户2557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接收矿业集团退休人员448人,党员198人,其中95%以上居民是矿业集团职工及其家属。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4名,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平均年龄36岁。现有办公用房100平方米。白云社区党总支成立于2005年12月,下辖四个支部。社区总面积0.25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市级“文明小区”2个(白云小区、蓝天小区)。有大型商场2家(袁庄商场、金格四海)、集贸市场1个(北城市场)以及执法局、环卫处、建设银行通信站等企事业单位10家。社区警务室一所,包片民警1名,社区有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队(锣鼓唢呐)12人、民事纠纷调解组3人、“五老”(老教师、老专家、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志愿者服务队10人、计划生育宣传组10人、助残志愿者2人、殡葬管理组2人、4支党员义务巡逻队及60名兼职治安巡逻员。 |
南圩社区 |
南圩社区地处泥河南岸,淮潘公路北侧,与古沟回族乡毗邻,是田集街道辖区6个行政村之一,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1502亩,辖2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全村297户,1249人,27名党员,其中回民占总人口的70%左右,是个少数民族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2008年人均GDP3460元,是潘集区的贫困村之一。 2005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村共利用上级扶持资金79万元修建村级道路1820米,实现了庄庄通水泥路的目标;修建防渗渠300米,桥、涵15座,疏浚2200米支渠,更新了电灌站的管道、电机等设备,极大改善了我村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种植酥瓜是我村村民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为了做强做大酥瓜这一特色产业,2005年申请注册了“南农”牌酥瓜的品牌,利用上级的扶贫资金建立了日光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集中育苗,保证了优质的瓜苗品质。为切实提升酥瓜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反季节种植技术,鼓励广大瓜农建大棚种植,并给予瓜农发放塑料薄膜等多种补贴,2008年酥瓜种植面积已由2005年的70亩扩大至400亩,2006年还成功进入超市进行销售,仅此一项人均增收650元。为发展好集体经济,2007年通过整合资源,将原小学旧址以每年10000元的价格租赁给安徽恒广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生产铝合金门窗加工厂,同时又将选派干部的4万元集体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到该厂进行技术设备改造,签订了资金使用合同,由厂方向村里每年支付2000元办公经费,并解决22名本村劳动力就业,三年后收回投入资金用于扶持本村酥瓜产业。 |
潘庄社区 |
潘庄社区居委会 潘庄社区位于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办事处南500米,天柱山路以东,珠江路以南,北接秦庄社区,南与杨集社区为邻。社区总面积约0.12平方公里,常住户1320户,总人口3180人,现有工作人员8名。社区党总支下设潘庄社区支部和毛巾厂支部2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6个居民组,党员50名,居民代表39名。社区内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和近百家商业网点。 自2007年以来,社区连续开展了四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举办了三届社区居-动会。在社区建设和各方面竭尽全力地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省委组织部部长段敦厚、市委书记杨振超分别莅临社区检查指导工作,同时省、市、区电视台、淮南日报、淮南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来社区采访报道。 近年来,潘庄社区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荣获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省第三届文明社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度和2010年度连续荣获市双拥优秀单位,市第三届文明社区、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市民政系统文明窗口单位、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被授予市青年文明号等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潘庄社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今后潘庄社区广大干群将继续前行,艰苦奋斗,认真做好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以更高的标准迈向更新的目标,努力把潘庄社区打造成为居民心目中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
秦庄社区 |
秦庄社区居委会 秦庄社区位于田集街道办事处以南200米田集新一村,现有楼房42栋,下辖田集新一村幼儿园、清真寺、基督教堂。新村占地83亩,现有办公场所200平方米,社区卫生室50平方米。 全区社共有1734人,下辖3个居民组。 社区有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有党员35人。 老家养鸡场内建有联合木业公司,生产建筑模版。院内西部建有利强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塌陷区有拦网养鱼1200亩左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