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潘集区 >> 高皇镇 >> 胜利村

胜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胜利村谷歌卫星地图)


胜利村简介

  胜利村,位于高皇镇东北部偏东,东与段岗村毗邻,西与后集村接壤,南与朱岗村相临,距镇政府大约2公里。村内多数为程与段姓,至2010年底,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48户,总人口1369人,其中党员39人。据统计我村耕地面积为182公倾。有村民以在外承包工程为主,共有挖掘机130台,年总收入大约2600万余元。兼顾种养殖业,如养鱼,粮食以小麦为主,小麦每年大约收获1000万斤以上,黄豆大约300-400斤。村集体有砖瓦厂, 名称为淮南市高皇昌云砖瓦厂,每年给村里带来直接收益20万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20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土地管理,年创40万元。全村大部分人在外承包工程,不但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406100 232000 -- 查看 胜利村谷歌卫星地图

胜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胜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前圩社区

  前圩社区位于高皇镇政府北部,共有7居民小组,居民264户,1164人,其中党员26人,因平圩电厂建设征地,现该社区仅有耕地143亩。  

顺河村

  顺河村位于高皇镇中心部位,全村9个村民小组,农户425户,总人口1758人,党员35人,耕地面积2033亩。   

朱岗村

  朱岗村位于高皇镇中部,全村总户数596户,总人口2362人,有14个村民小组,党员35人,2008年人均总收入3800多元,耕地总面积2776亩。  

后集村

  后集村位于高皇镇中部,全村总户数392户,总人口1831人,有10个村民小组,2006年人均总收入2800多元,耕地总面积1956多亩。党小组3个,党员34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该村党支部坚持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个好”村支部的创建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和农村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班子建设是“五个好”村支部创建活动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强有力的班子是各项工作上台阶的重要保证,该村党支部首先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为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村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理清经济的发展思路,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技术指导和科学引导上,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办法。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保证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按照创建目标,切实作到了:一是推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农村发展形势、市场规律和本村客观条件,从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大集村

  目前,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024人,耕地面积1100亩。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1名。    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庄庄通道路6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场4个,“双培双带”先锋基地1个,大户能人1个。辖区内企业一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235元,外出务工15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120万元。   

民主村

  民主村位于高皇镇西南部,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286户,总人口1131人,耕地面积1878亩,人均耕地1.66亩。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是特色产业,建有小型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厂。蔬菜种植品种多样,有葱、红椒、大白菜、芦笋、芜菁、芹菜、黄瓜、苦瓜、大蒜等十多个品种,种植户每亩年均收入达10000元。生猪养殖厂初具规模,效益较好,年收入100万元以上。  

龙窝村

  龙窝村位于高皇镇中部,全村880户,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28人,党员48人,耕地面积4343亩。该村以前是有名的“花炮”村,自从“烟花炮竹生产”被取缔后,该村群众目前以种植金针菇和蔬菜为主。   

孙岗村

  孙岗村简介    一、基本村况    孙岗村为于高皇镇西南,全村共有人口2118人,耕地总面积2568亩,其中2000亩以种植蔬菜为主。年产各类蔬菜可达4000吨,已成为高皇镇乃至潘集区蔬菜种植龙头。    二、蔬菜大棚情况    孙岗村共有蔬菜大棚1500余亩,其中钢架大棚1300亩、竹木制大棚200亩。2011年新增钢架大棚6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芹菜、黄瓜、西兰花、大蒜、萝卜、番茄等数十个,其中萝卜、大蒜等品种申报了无公害蔬菜产品。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孙岗村就已经有农民使用地膜技术种植蔬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孙岗村的蔬菜大棚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1995年,孙岗就请来了山东寿光的农业专家,向他们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蔬菜大棚技术。多年来,孙岗多次聘请多为农业专家指导农户种植,并结合自身特点,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二十余年来逐步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无论从产量还是种植品种上,都形成了自身优势,农民收入也有了普遍较大提高。于是孙岗人下决心走大棚蔬菜这条路。从上世纪末散户种植、露天种植,一步步走向规模种植、科技种植。从个人投资几百元、千余元,到形成合作社投资数十万元。截止2011年,全村在蔬菜大棚建设上的投资已达九百万元。   

巷东村

  巷东村位于高皇镇东部,8个村民小组,320户农户,总人口1469人,耕地面积1372亩,全村党员44人。近年来该村利用低洼地治理,开挖鱼塘面积26亩,其中水面面积18亩,耕地面积8亩。  

段岗村

  段岗村位于高皇镇中部偏东,北邻淮北大堤,全村8个村民小组,366户农户,总人口1484人,1437亩耕地。村两委班子7人,党员34人,该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另外,挖掘机施工已成为今年该村的主导产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胜利村

  胜利村,位于高皇镇东北部偏东,东与段岗村毗邻,西与后集村接壤,南与朱岗村相临,距镇政府大约2公里。村内多数为程与段姓,至2010年底,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48户,总人口1369人,其中党员39人。据统计我村耕地面积为182公倾。有村民以在外承包工程为主,共有挖掘机130台,年总收入大约2600万余元。兼顾种养殖业,如养鱼,粮食以小麦为主,小麦每年大约收获1000万斤以上,黄豆大约300-400斤。村集体有砖瓦厂, 名称为淮南市高皇昌云砖瓦厂,每年给村里带来直接收益20万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20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土地管理,年创40万元。全村大部分人在外承包工程,不但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高皇村

  高皇村位于高皇镇中部,全村总人口1813人,8个村民小组,420户,耕地面积2008亩。村支两委成员6人,全村党员47人。近年来,高皇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村群众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依靠水面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高。高皇村热诚欢迎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莅临我村指导工作。   

洼西村

  洼西村位于高皇镇西北部,与平圩镇接壤。全村总人口1136人,总户数315户,党员总数35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预备党员2名。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勤政为民,按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转变观念,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连续被区委授予“先进党支部”、“五好村党支部”、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一举甩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后进村”帽子。   在党建工作方面,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五项农组工作载体为抓手,强化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一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两委”工作机制,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村。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两委”班子自身工作水平。   在为民办实事方面,以为民排忧解难,造福一方为目标,突出了五项工程。实施便民工程,修建了全长5000多米的环村道路;实施利民工程,组织该水该厕,修建了主干道两侧的下水道,新建了30所卫生厕所;实施民心工程,切实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实施爱民工程,努力为五保户、特困户和特殊家庭户解燃眉之难;实施水利配套工程,修建了防渗渠300多米,桥涵20多个,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洼西村群众多年放水难的问题。   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以创建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为目标,着力实施五化工程。即净化心灵,开展经常性的正面教育;绿化环境,开展植树造林;美化家园,倡导讲究卫生;简化婚伤,开展移风易俗,动化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新建了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并配备了相关体育活动设施。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洼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以达小康、奔富裕,全面建设小康村为目标,调整思路,面向实际,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洼西村砖窑场多年失修,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党支部与村委会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将其承包给个人经营,签订合同,村集体得到承包费,使闲置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开垦低洼地,建立精养鱼塘;发展家庭经济,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果树;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实施订单农业,创办科技示范园;发展传统经济,扩大了以水产业为龙头的养殖业,建立精养鱼塘近百亩;发展食用菌经济,开展传、帮、带大力引进和推广金针菇的栽培技术扩大面积;发展特色经济,成立洼西村机械施工业服务联络站,做好中介服务,使得洼西村挖掘机和推土机等中型机械大幅增加,群众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发展劳务经济,不断培育洼西村的经济增长点,每年400多人外出务工,农民从中获得了实惠。   目前,洼西村村支两委一班人正以新的姿态,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全面展开,整体推进,为了洼西村明天更加美好而努力工作。   

胡集村

  胡集村:位于高皇镇西南,全村总户数685户,总人口2674人。  

曹尹村

  曹尹村位于潘集区高皇镇东北部,面积3.5平方公里,本村现有村民510户,人口1908人,党员30名。纵横交错的四道干渠贯穿本村境内,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农民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2855亩,人均土地1.5亩,亩均产粮2000斤,人均收入5000远左右,此村生产鸭蛋,闻名于本市。  

老圩村

老圩村  老圩村位于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东北部,东面与本镇曹尹村相邻,北与蚌埠市怀远县接壤,西与本镇苏咀村毗邻,与夹沟乡隔泥河相望。全村辖老圩、丁郢、后湖三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565户村民,人口共2383人。其中党员48名,-表17名,村民代表40名,土地面积2904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   老圩村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名曰“十大家陈”,道光三年陈家筑圩建村,帮助附近村民躲避水灾、匪患,“陈家老圩子”美名更是传遍方圆数十里。村内现有古金皇寺遗址及相关遗迹,依稀可想当年之盛景。解放后设立金皇乡,1959年拆乡并社,归怀远县红旗人民公社管理,称“金皇管理区”,1964年划归凤台县,由青年人民公社管辖,称老圩大队,改革开放后改称老圩村,并沿用至今,然昔日风光已不在。   2012年底,老圩村中心村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团结一致,带领全体村民正在为实现 “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而奋斗着。一曲美好乡村建设的动人乐章正在这淮上明珠铮然奏响。   

苏咀村

  全村总户数670户,总人口2669人,党员59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为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村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理清经济的发展思路,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技术指导和科学引导上,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办法。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保证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按照创建目标,切实作到了:一是推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农村发展形势、市场规律和本村客观条件,从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淮上村

  淮上村位于高皇镇东南部,淮河岸边。目前,全村总面积334.71公顷,辖总人口2827人,耕地面积2669亩。 共有党员50名。    为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村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理清经济的发展思路,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技术指导和科学引导上,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办法。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保证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按照创建目标,切实作到了:一是推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农村发展形势、市场规律和本村客观条件,从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张岗村

  张岗村位于高皇镇西部,全村总人口2675人,农户674户,全村耕地面积2733亩,其中水田2000亩,旱地733亩。全村绿郁葱葱,环境优美,全村16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庄。全村有党员57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平均年收入5500元。村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农田设施完善。泥淮路穿境而过。金针菇生产是张岗村的特色产业,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大棚面积600多亩,规模达到每年1800万袋,产值3000万元。素有“食用菌之乡”之称。  

段湾村

  段湾村:位于高皇镇东南,全村总户数539户,总人口1613人。  

光明村

  光明村:位于高皇镇东部,全村总户数895户,总人口2750人。  

闸口村

  闸口村:位于高皇镇东部,全村总户数684户,总人口2135人。  

老胡村

  老胡村:位于高皇镇西南,老胡村共有768户村民,2951人。  

安台村

  安台村:位于高皇镇东南,全村总户数863户,总人口2732人。  

赵岗村

  全村总户数421户,总人口1617人,2006年人均总收入2800多元,耕地总面积1956多亩。党员4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该村党支部坚持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个好”村支部的创建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和农村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胜利村特产大全




胜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