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庙简介
古沟回族乡蔡庙村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位于全乡西部,淮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蔡庙村现有耕地面积4859亩, 3950口人,11个自然庄,分别为东田、灶沟、东圩、南庄、屠郢、新圩、前郢、老圩、大郢、马庄、塘沿,22个村民小组,党员90人,村支两委干部10人。
蔡庙村东圩自然庄位于全村中部,是村部所在地,有耕地面积605亩,540口人,114户,该庄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粉皮加工及养猪,村民利用农闲时间用豌豆磨粉加工成粉皮,用磨粉及加工粉皮的下脚料养猪,现该庄有粉皮加工户36户,年产粉皮40余万斤,远销到合肥、南京等地,户均养猪60头,年增收2万余元。2006年蔡庙村申报了沼气项目并结合改水改厕改圈工作,现有20多户已经建成沼气池开始使用,对于环境有了很好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村民在能源使用上的开支;2009年年初东圩自然庄循环经济园开始着手实施建设,与村民签订了租地协议,建养牛场、粉皮加工厂和污水治理厂。目前,该村已将东圩自然庄做为全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片与乡土地、城建部门进行村庄规划建设之中。
现在该村着力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培养大户能人上下功夫,为全村带去发展生产的新气象、新动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培养致富能手范围,为把蔡庙村建设成和谐、发展、稳定的先进村而不懈努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406202 | 232000 | -- | 查看 蔡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苏杨村 |
苏杨村位于潘集区古沟回族乡西端。目前,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辖后板埂、前板埂、苏胡杨、新河4个自然庄,10个村民组,总人口2100余人,耕地面积2700亩。该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3名。 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庄庄通道路6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场4个,“双培双带”先锋基地1个,大户能人1个。辖区内企业一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235元,外出务工15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120万元。 |
伏龙村 |
伏龙村位于潘集区古沟回族乡东南部,淮潘公路南侧。目前,全村总面积334.71公顷,辖段湖、徐湖、蒋湖、洪郢、前大郢、伏龙6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总人口2446人,耕地面积2669亩。 该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2名。 村支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场2个,“双培双带”先锋基地1个,大户能人5个。 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元,外出务工45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100万元。 |
蔡庙村 |
蔡庙简介 古沟回族乡蔡庙村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位于全乡西部,淮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蔡庙村现有耕地面积4859亩, 3950口人,11个自然庄,分别为东田、灶沟、东圩、南庄、屠郢、新圩、前郢、老圩、大郢、马庄、塘沿,22个村民小组,党员90人,村支两委干部10人。 蔡庙村东圩自然庄位于全村中部,是村部所在地,有耕地面积605亩,540口人,114户,该庄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粉皮加工及养猪,村民利用农闲时间用豌豆磨粉加工成粉皮,用磨粉及加工粉皮的下脚料养猪,现该庄有粉皮加工户36户,年产粉皮40余万斤,远销到合肥、南京等地,户均养猪60头,年增收2万余元。2006年蔡庙村申报了沼气项目并结合改水改厕改圈工作,现有20多户已经建成沼气池开始使用,对于环境有了很好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村民在能源使用上的开支;2009年年初东圩自然庄循环经济园开始着手实施建设,与村民签订了租地协议,建养牛场、粉皮加工厂和污水治理厂。目前,该村已将东圩自然庄做为全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片与乡土地、城建部门进行村庄规划建设之中。 现在该村着力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培养大户能人上下功夫,为全村带去发展生产的新气象、新动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培养致富能手范围,为把蔡庙村建设成和谐、发展、稳定的先进村而不懈努力。 |
高湖村 |
高湖村位于古沟回族乡南侧,南邻祁集乡,北靠古沟村,祁古路穿村而过。辖新圩、高湖、新庄、后庄、陈岗五个自然庄,10个村民组,总人口2216人,耕地面积2100亩。该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1人。 村支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庄庄通道路9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有养殖场1个,大户能人5个。辖区内有企业1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360元左右,外出务工712余人,实现务工收入750万元。 |
新河村 |
新河村概况 新河村位于潘集区古沟回族乡中部,淮潘公路南侧。目前,全村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庄,12个村民组,总人口2251人,耕地面积2270亩。该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1名。 新河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村村通道路7公里。农业产业以水稻、小麦为主导产业,户办养殖场3个。辖区内企业3个,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300元左右,外出务工800人左右。 |
聂圩村 |
聂圩村位于潘集区古沟回族乡东部。目前,全村总面积334.71公顷,辖张庄、聂圩、大沟西、小沟西、马庄5个自然庄,11个村民组,总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2160亩。该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7名。 村支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双培双带”先锋基地2个,大户能人4个。辖区内有企业3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100元,外出务工45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200万元。 |
顾圩村 |
顾圩村位于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北部,淮潘公路北侧。目前,全村共辖顾圩、后岗2个自然庄,6个村民组,总人口2210人,耕地面积1930亩。该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8名。 村支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庄庄通公路2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场2个,“双培双带”先锋基地2个,大户能人2个,辖区内企业2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100元,外出务工76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800万元。 |
陶郢村 |
陶郢村位于潘集区古沟回族乡东部,淮潘公路北侧。目前,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辖孟郢、陶圩、新圩、后大郢6个自然庄,13个村民组,总人口2307人,耕地面积2210亩。该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0名。 村支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庄庄通公路3.8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场2个,“双培双带”先锋基地2个,大户能人5个。辖区内企业6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300元,外出务工20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400万元。 |
沟北村 |
沟北村概况 沟北村位于古沟回族乡东部,南邻淮潘公路,北靠泥河。面积2.2平方公里,辖葛郢、陈郢 、九姓庄、葛巷4个自然村庄,18个村民组,村民2766人,耕地面积3067亩。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名。 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庄庄通道路3.7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有户办养殖场12个,双培双带基地2个,大户能人5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260元左右,外出务工366人,实现务工收入600万元。 |
於湖村 |
於湖村位于古沟回族乡西南部,淮潘公路南侧。目前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辖於湖、大郢、於圩3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20人,耕地1691亩。该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0人。是第二批省检察院选派干部高钧同志的任职村。 近年来,於湖村支两委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班子自身素质,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民办实事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村村通道路7.5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有养殖场8个,“双培双带”基地1个,大户能人18个。注册成立的淮南市潘集区於湖生态种养殖农贸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有大户15户、散户65户,带动村民集体致富。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800年左右,外出务工32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256万元。 |
太平村 |
太平村位古沟回族乡政府北侧,南临淮潘公路,北靠泥河沿岸,西与蔡庙相邻,东与顾圩相接,中有陶古公路穿村而过。 全村有三个自然庄,6个村民小组,750户,人口近3500人(其中80%是回民),耕地面积2707亩,人均耕地不足0.8亩。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回民有着勤劳的习惯,我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从事制糖、粮食加工、屠宰和毛皮营销等生意。 全村共有党员77名,其中男党员68名,女党员9名。 |
古沟村 |
古沟村位于古沟回族乡中部,村部门口是祈古路,直通淮潘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土地面积7048.5亩,其中耕地4324亩。人口3800余人,回汉杂居,辖5个自然庄。村里共有0正式党员88人,设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 近年来,古沟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提高班子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民办实事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全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村委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古田路古沟段水泥路建设、村部改造任务、计生文化大院改造工作;对全村2条主干道进行了修补;完成2000米水渠、涵的清理工作;落实了村内自然庄的土地整理项目;创办了全乡首家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