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村地处中垾镇东大门,东与夏阁镇隔河(柘皋河)相望,南瀕巢湖,是镇政府及信用社、电信局、邮政局所在地,系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村下辖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98户,总人口6607人,乡村劳动力3635人,耕地总面积7327.5亩。村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52人。境内淮南铁路、S105省道、华东电网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我村现有各类企业12家及6家上档次饭店,工商业及餐饮服务业发达。我村地处中垾大联圩,圩内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小麦及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业为主,系国家级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及市级水稻产业提升工程及万亩优质油菜示范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83元。我村连续两年进入镇量化考评“一类村”行列,其中后东、后西两个村民组被确定为2009年度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我村于2011年获得先进模范村的称号。2012年村党总支部被评为巢湖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几年来,我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先后引进4家本镇及外地客商入住镇工业集中区,解决了近300名剩余劳力就业问题。目前,村两委一班人以学习贯彻“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我村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81105 | 238000 | 0551 | 查看 建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垾社区 |
中垾居委会地处中垾镇中部,东与建华村接壤,南与滨湖村接壤,西与庙集村接壤,北与三圩村接壤。境内S105省道、淮南铁路、华东电网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是镇工业集中区、农民美食商住区所在地。 我社区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58户,总人口3215人,乡村劳动力1769人,耕地总面积3327亩。村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1人。我村现有各类企业12家及9家上档次饭店,工商业及餐饮服务业发达。我村地处中垾大联圩内,水系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小麦及大棚蔬菜、杂交稻制种等高效农业,系国家级商品粮油生产基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72元。 近几年来,我社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先后引进11家本镇及外地客商入住镇工业集中区,解决了近300名剩余劳力就业问题。目前,村两委一班人以学习贯彻“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我村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
太平村 |
太平村位于中垾镇西北部,东与三圩村接壤,南与庙集村接壤,西与广严村接壤,北与柘皋镇毗邻。境内庙柘路横贯南北,南与S105省道相连,北接柘皋,交通便捷。沿路现有镇敬老院、市滨湖夕阳红养老院各1座和4家企业、十多家标准化规模养鸡厂及两处农业观光园,另有1座220KV无人值守变电所项目目前已建设投入使用。 我村辖22个自然村,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8人,全村总人口3870人,耕地总面积6108亩,属典型丘陵区、境内现有庙集二、三级电灌站各1座。大宗农产品以种植粮、棉、油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瓜果为主,总面积近200多亩,主要生产西红柿、茄子及早甜瓜等产品;畜牧业以生猪、肉鸡、蛋鸡养殖为主,除满足本镇需求外,主要供应巢湖、合肥等周边城市。在非农产业方面,近年来,先后引进市文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住,解决了近百名剩余劳力就业问题。 目前,村两委一班人以学习贯彻“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我村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
广严村 |
广严村委会位于中垾镇西片,北接柘皋镇,西连烔炀镇,东南和小联圩村,东北和太平村、庙集村相毗邻,合马公路、淮南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通讯畅通。全村辖23个自然村,四个党支部,党员122人,现有农户1210户,人口约3960人,耕地面积5300亩。 我村农户长年以优质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种植为主,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所起色,正逐步向蔬菜、瓜果、草莓等经济作物种植方向发展。目前已发展草莓种植面积约400亩,西瓜、花菜等蔬菜约200亩,并呈扩大趋势。我村也是母猪饲养基地,能繁母猪存栏310头,多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建筑、装潢、缝纫等第三产业。近年来先后有三家企业落户广严,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6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村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村村通”工程周杨路已顺利完工交付使用,我村大周自然村是市第二批新农村示范村,已顺利完工,得到市区验收表彰,市第三批新农村示范村中沈村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下一步,村两委将带领广大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群众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
小联圩村 |
小联圩村位于中垾镇西南部,东与滨湖村委会相连,南瀕巢湖,西与烔炀镇毗邻,北与广严、庙集两村接壤。淮南铁路、合马公路、兴建的旅湖滨游快速通道沿村而过,10路、8路公交车通达湖滨大道、合马路沿线各自然村。境内巢湖沿岸湿地资源独特,系国家级生态湿地资源风景区。 我村辖9个自然村,30个村民组,8个党小组,72名党员,人口3184人,耕地3240亩。大宗农产品以种植粮、棉、油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为主,总面积近800多亩,系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产品,反季节长白茄,扁豆在省内也享有一定知名度。产品除满足本镇需求外,主要供应巢湖、合肥等周边城市。水产养殖及水产捕捞业在我村也具有一定规模,水产养殖面积320亩,年产各类水产近1万余吨。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抗旱、排涝机械化,机耕路、水渠纵横交错,适宜各种水产、农作物生产。 小联圩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不断提高。我村重点开展“双培双带”重点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党员承诺制、争先创优和“小学教”活动等工作。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工作业绩好,五是群众反映好。要求每个党员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二是带头争创佳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五是带头弘扬正气。目前完成村委会各自然村水泥路达11公里,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正在我村稳步推进,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村内安装44盏太阳能路灯,村庄得到了量化,建立垃圾池25座,垃圾收集点4处,保洁员9名,添置垃圾桶50只,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村庄得到了整治,环境环境得到了美化,2012年兴建村委会办公室10间,增设了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按时开放。图书齐全,借阅人员是老少皆有。IPV电视、无线宽带设备配套完整。为民全程服务代理每天有人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答复群众反映的问题,室内电脑、电话、传真,便民服务卡、各类制度等挂墙,让群众人人皆知。综治维稳社会治安工作有序开展,夜晚有专人打更巡逻,实行群防群治。值班有巡逻登记,每月进行综治例会,对反-、禁毒进行排查,矛盾排查每周一次,实行零报告。村委会监督委员会有三人组成,重点是“三资”管理、党务、村务监督工作,把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就是向村委会反映,提出合理建议和要求。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开展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近年来,在中垾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小联圩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稳定,为推动我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一定的作用。 近三年来小联圩村取得的荣誉: 1、2009年荣获居巢区新农村建设一等奖; 2、2009年被巢湖市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2009年被巢湖市委命名为“民主管理”示范村; 4、2010年被居巢区命名为“优秀三无村居”; 5、2010年被居巢区命名为全区优秀司法工作室; 6、2010年被巢湖市委命名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7、2010年被安徽省计生委命名基层群众自治“千村(居)示范; 8、2010年被巢湖市委授予“安全文民村“ 9、2011年被居巢区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10、2011年被居巢区计生委命名为“村为主”工作先进集体; 11、2011被巢湖市计生委命名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12、2012年被巢湖市命名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先进村; 13、2012年被巢湖市命名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庙集村 |
庙集村位于中垾镇西北部,东与中垾居委会接壤,南与小联圩村接壤,西与广严村接壤,北与太平村接壤。境内S105省道、淮南复线铁路及庙柘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 我村辖11个自然村,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2人,全村总人口3320人,耕地总面积3248亩,属半丘陵半圩区、境内现有庙集变电所、庙集一级电灌站各1座及1座庙集生猪交易市场和1座中垾食品站。大宗农产品以种植粮、棉、油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瓜果为主,总面积近200多亩,主要生产西红柿、茄子及早甜瓜等产品;畜牧业以生猪、肉鸡、蛋鸡养殖为主,除满足本镇需求外,主要供应巢湖、合肥等周边城市。在非农产业方面,近年来,先后引进安徽兴隆复合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住,解决了近200多名剩余劳力就业问题。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20元。 目前,村两委一班人以学习贯彻“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我村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
三圩村 |
三圩村位于中垾镇北部,东与夏阁镇隔河(柘皋河)相望,南与中垾、建华两村接壤,西与太平、庙集两村接壤,北与柘皋镇毗邻。境内王庙路横贯南北,避洪沟纵穿东西,南与S105省道相连,北接柘皋天齐庵,交通便捷。 全村辖19个自然村,3个党支部,1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01人,全村总人口3764人,耕地总面积6448亩,属丘陵圩区。圩区农业产业结构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以蔬菜种植为主,总面积7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300多亩,主要生产西红柿、茄子、扁豆等蔬菜产品,除满足本镇需求外,主要供应巢湖、合肥等周边城市。非农产业方面,村内现有粮油厂两家,主要满足本村村民兑换需求,并部分外销周边乡镇。群众非农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主要从事建筑行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20元。 目前,村两委一班人以“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我村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
滨湖村 |
滨湖村位于中垾镇南部,东与卧牛山街道隔河(柘皋河)相望,南瀕巢湖,西与烔炀镇毗邻,北与中垾、建华两村接壤。淮南铁路、湖滨大道及正在兴建的旅游快速通道穿村而过,10路公交车通达湖滨大道沿线各自然村。境内巢湖沿岸湿地资源独特,系国家级生态湿地资源风景区。 我村辖19个自然村,48个村民组,19个党小组,147名党员,人口5890人,耕地5707亩,属典型圩区。大宗农产品以种植粮、棉、油为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为主,总面积近1200多亩,系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产品,其中“罗巷西红柿”获省无公害蔬菜农产品认证,另反季节长白茄,扁豆在省内也享有一定知名度。产品除满足本镇需求外,主要供应巢湖、合肥等周边城市。另特种水产养殖及水产捕捞业在我村也具有一定规模,主要养殖长江绒鳌蟹,总面积近800也亩,年产各类水产近10万呈吨,是我村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80元。 目前,村两委带领广大村民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做好滨湖之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使我村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
建华村 |
建华村地处中垾镇东大门,东与夏阁镇隔河(柘皋河)相望,南瀕巢湖,是镇政府及信用社、电信局、邮政局所在地,系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村下辖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98户,总人口6607人,乡村劳动力3635人,耕地总面积7327.5亩。村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52人。境内淮南铁路、S105省道、华东电网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我村现有各类企业12家及6家上档次饭店,工商业及餐饮服务业发达。我村地处中垾大联圩,圩内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小麦及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业为主,系国家级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及市级水稻产业提升工程及万亩优质油菜示范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83元。我村连续两年进入镇量化考评“一类村”行列,其中后东、后西两个村民组被确定为2009年度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我村于2011年获得先进模范村的称号。2012年村党总支部被评为巢湖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几年来,我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先后引进4家本镇及外地客商入住镇工业集中区,解决了近300名剩余劳力就业问题。目前,村两委一班人以学习贯彻“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我村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