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凤台县 >> 毛集镇 >> 张王村

张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张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王村简介

  张王村属毛集镇东四村之一,人口1080人,实有土地1370亩。现有党员33名,两个党小组。村部又7间两层楼房,8间砖瓦房,现有村干部6人,有三个生产小组,没有生产小组干部,有三个村副职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生产小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421106 232000 -- 查看 张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张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毛集社区

  毛集社区成立于2002年10月,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现有4个居民小区,14个居民组,住户928户,常住人口3723人,流动人口228人,学校2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278个,有志愿者队伍2支68人。    毛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8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2名;社区党组织平均年龄42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4次;社区工作人员报酬、社会保障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123名,其中女党员17名,毛集社区活动场所建设都达到标准化要求,社区办公用房都在300平方米以上,活动场所都在90平方米以上。  

中心社区

  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中心社区位于毛集镇中部,是区、镇两级政府在地,是毛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02省道横穿中心社区,交通方便,地理优势,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897亩。    中心社区现有办公场所460平方米,社区党总支成立于2008年,共有8个党小组、党员150名、辖区内有8个居民小区、16个居民小组,1132户、3906口人,流动人口1456人,学校3所,个体商业网点503个,志愿者队伍2支12人,集体企业2个,2011年人均纯收入8600元。  

河西社区

  河西社居委地处西淝河南岸,东临魏庙村,西与国投新集二矿(花家湖矿)和花家湖社区毗邻,南毛张公路横传而过,辖区内7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3182.35亩,常住人口3217,党员98人。    河西社居委负责辖区居民日常事务,成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议事委,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设有社居委办公室,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党员活动室,老年学校,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组织机构,总共办公用房面积约360平方米。  

花家湖社区

  花家湖社区位于毛集镇西部,北临西淝河,西邻夏集镇陈集村,朱岗村,毛张公路贯穿我社区南部,国投新集二矿座落我社区境内,全社区耕地2768.998亩,总人口3548人,党员105人,其中女同志10名,社区居委会成员3人,支部5人。  

何台村

  何台村位于毛集镇东部东临淮河于寿县八公乡隔河相望,南邻河口村,北临凤台县李冲回族乡石湾村,耕地面积2950亩,总人口2360人,党员50人,其中女党员7人,村支部5人,村委会3人,聘请计生专干1人,各种办公室配套齐全。  

张王村

  张王村属毛集镇东四村之一,人口1080人,实有土地1370亩。现有党员33名,两个党小组。村部又7间两层楼房,8间砖瓦房,现有村干部6人,有三个生产小组,没有生产小组干部,有三个村副职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生产小组。  

河口村

  河口村简介    河口村位于毛集镇的最东边,紧靠淮河,历史上旱涝灾害频繁,是个老灾区。现有人口3215人,950户,实有耕地3929亩,人均1.2亩土地,由于土地资源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据统计,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1300人。2010年人均年收入不足5200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的30%。    河口村新一届村“三委”班子,成员11人,交叉任职的2人,村民代表54人,其中女代表有18人。有0党员68人,设总支部委员会1个,下设2个党支部,配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党员电教室,党员的政治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河口村的主导产业是优质粮和蔬菜种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蔬菜和劳务输出,近几年积极引导群众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2010年底村民人均年纯收入5200元左右,群众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近年来,该村在区工委、管委及毛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村党员和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后拐村

  后拐村位于毛集镇东部,保村圩堤内西北角,东临董岗村,南邻山拐村,西邻禹山水泥厂,北临圩堤,总面积2554亩,共有10个村民小组,人口2070人,460户,党员72人。  

山拐村

  山拐位于沿淮行洪区保村圩内,人口1800人,拥土地2126亩,下设九个村民组,有党总支一个,支部两个,党小组五个,党员总数75个(女8个)。  

董岗村

  董岗村简介    董岗村位于董岗保村圩内,全村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居民536户,人口2286人,耕地2710亩,人均1.18亩。全村共有党员68名,村民代表50人,其中女代表17人,占村民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一。农业生产以小麦、大豆为主,畜牧养殖为辅,2010年人均收入6245元。    近年来,该村在区工委、管委及毛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村党员和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整修了村部办公场所,设立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党员电教设备。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小学教”、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党员,近年来,村支部每年发展1-2个党员,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坚持不懈地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加强了、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了。二是拓展村民增收空间。积极引导群众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土地流转228亩,让一部分种粮大户有了用武之地,每亩增收2100元,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面积达到1070亩左右,建日光温室2.5亩,钢骨架蔬菜大棚7亩。群众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三是全力启动惠民工程。从2010年开始,该村利用“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修村内4800米沙石路,路两旁下水道3000米;通过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在主干道路旁修建垃圾池20个,配备2名保洁人员,收集、运送垃圾。从根本上改变脏乱差的现象,使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胡台村

  胡台村位于沿淮,紧靠淮河岸边,地理位置显要属毛集镇管辖。全村1947亩土地,1346人。其中男劳动力512人,女劳动力474人,全村下设六个村民组,分为三个片。即老台片,新庄台南片和新庄台北片。全村党员31名,下设三个党小组。   长期以来,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由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技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采取套种多种方法,便于在仅有的土地上种植各种蔬菜,发展地方经济,其中胡台村的西瓜、大豆、大蒜、萝卜等蔬菜远销上海、徐州、六安、合肥等地,人均经济收入较高,人的生活水平较好。   

刘岗村

  刘岗村概况    刘岗村位于毛集镇东南,东风湖西沿,辖区约5平方公里,人口2915人,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037为亩,设一个党总支,两个支部,5个党小组,83名党员,有女党员3名。 近年来,该村在区工委、管委及毛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村党员和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整修了村部办公场所,设立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党员电教设备。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小学教”、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党员,近年来,村支部每年发展1-2个党员,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坚持不懈地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加强了、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了。二是拓展村民增收空间。积极引导群众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群众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康庙村

  康庙村:位于毛集镇西端,西与夏集镇刘楼村相邻,全村共有10个自然庄,1个中心村(新农村),分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94亩,总人口2496人。  

魏庙村

  魏庙村位于西淝河南岸,东邻东风湖农场,西与新集二矿毗邻,毛张路横穿而过,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盛产小麦、水稻。全村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50为亩,人口3897人,9个自然庄,7个村民小组,7个党小组,110名党员。  

陆庄村

  陆庄村位于毛集镇北部,与新集二矿相邻,全村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居民586户,人口2426人,耕地3096亩,人均1.27亩。全村共有党员50名,5个党小组,村干部9人,其中下派干部2名,选聘生1名,村民代表53人。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养殖为辅,2011年人均收入7100元。   近年来,该村在区工委、管委及毛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村党员和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村班子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村党组织书记根据本村实际确定了长远目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相关责任人,引导党员带头讲文明,带头办实事,带头讲政策。广泛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切实加大了党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修整了党员活动室,使党员活动室成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培训的场所;宣传政策、普及科技的阵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党总支始终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硬化主要村屯道路环村路;亮化村容村貌,新修建了垃圾池7个,装备保洁车3辆以及聘用保洁人员2名。全面展开水渠清淤工作,增强水利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文明和谐新气象。   针对村民思想封闭、观念落后,科技意识不高的弱点,大力开展创安护稳先进村、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等评比活动,使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较好改善,在村民中呈现出一种摒弃不良风气、崇尚科学,树立新风的良好风尚,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俗,促进了全村的和谐稳定。   

大桥村

  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毛集镇大桥村位于毛集镇东部,东风湖行蓄洪区内,紧贴着毛集镇区,东侧紧靠102省道,村庄坐落在狭长台地上,是毛集镇区的入户门面。    大桥村所辖3个自然庄,桥南、桥北和大桥移民新区(即大桥中心村美好乡村),15个村民组,辖区总人口2751人,680户,两委班子成员8人,0党员62人,村民代表 76人,可耕用地面积3086亩。 全村建设用地十分紧张,村庄建设沿大堤成带状布置。  

梁庵村

  梁庵村位于毛集实验区以西1.5公里,102省道穿道而过。总面积7500亩,人口3685人,898户,劳动力2390名。2011人均纯收入7800元。梁庵村为省“千村百镇”和市“1860工程”示范村,共9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农业以水稻和小麦为主。  

大郢村

  大郢村简介    大郢村位于东风湖行蓄洪区,历史上旱涝频发。全村辖两个自然村,两个村民小组,居民541户,人口2263人,耕地2304亩,人均1.02亩。全村共有党员60名,村民代表40人,2010年人均收入6120元。    近年来,该村在区工委、管委及毛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村党员和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投入七、八万元整修村部办公场所,设立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党员电教设备。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小学教”、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党员,发展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坚持不懈地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加强了、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了。二是以民为本,拓展村民增收空间。积极引导群众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土地流转520亩,种植户利用小麦地里套西瓜、西瓜地里套菜豆或者萝卜的种植模式,每亩增收2300元,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左右,群众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郢村的酥糖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越,村里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这一特色产业,成立徐府食品有限公司,直接带动500户农民致富。三是迎难而上,全力启动惠民工程。从2009年开始,该村利用“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修村内刘郢东至圩堤1500米沙石路,路两旁下水道3000米;修建长1600米、宽2.3米、厚0.18米的巷子水泥路15道。通过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在主干道路旁修建垃圾池20个,配备2名保洁人员,收集、运送垃圾。从根本上改变脏乱差的现象,使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观。2010年,该村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对村集中供水系统进行彻底改造,保障全村2263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实现100%安全饮水。鼓励农民建设沼气式厕所和家庭水冲式厕所、三格式无害化厕所320个,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修建一个1300平方米的体育场所;3间65平方米的农民书屋,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新建6间140平方米全镇一流的卫生室,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当前存在问题:    1、村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普遍存在小富既安、得过且过的思想。    2、村东南片地势低洼,每逢大雨季节,雨水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造成内涝严重,致使30多户房产及50多亩园地受淹,急需进行水利整治。   


张王村特产大全




张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