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兵镇大岭行政村座落在巍峨的银屏山脚下,这里四面群山环抱,绿树相映,景色宜人,人口1700人,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户数526户,耕地面积1091亩,水田586亩,旱地505亩;山场7919亩。辖区内有15个自然村分别为:白云庵、冲村、东村、中村、西村、山腰、小岭脚、花园、三上、三下、大门院、旭村、黄塘埂、洞洼上、洞洼下;有两个林场:白云庵林场、花园林场;一所完小:大岭小学,两个寺庙:藏佛寺、龙兴寺;这里的特产为:茶叶、苎麻、风景石;山上的杉木、杂树为主要树种,也有毛竹。劳务输出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有900多人外出务工。
现有村上领导班子5人组成“两委”:书记、主任、会计兼营长、计生专干,分工:书记(周俊平)抓全盘工作,主要是党建、计生,包村:大门院、旭村、黄塘埂;主任(周可玉)抓综治、帐务、村务,包村:中村、西村、山腰;会计兼营长(梁念富)做帐,民事调解、民兵、治安等工作;包村:白云庵、冲村、东村;计生专干(郑文兰)专搞计生,包村:小岭脚、花园、三上、三下、洞洼上、下村。
村上固定电话一部,8790590;固定资产:电脑一台、彩电一台、冰柜一个、楼户上下12间,一个茶厂机械设备齐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181106 | 238000 | 0551 | 查看 大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高林社区 |
高林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散兵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181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181。邮政编码为238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1,车牌号码为皖A。与后洞村、莲塘村、姥山村、项山村、隆泉村、大岭村、佛岭村、散兵社区相邻。 |
散兵社区 |
散兵居委会是散兵镇政府所在地。西临巢湖、东倚楚歌岭,巢庐路南北贯穿,因楚霸王项羽兵散于此而得名。现在的散兵居委会由原来的散兵村、松元村、山棚湾居委会和街道居委会合并而成,下设19个居民组,分别是郭山、尧果、老黄、中凌、上韩、田冲、钱山、松元、下韩、王岗、一至七队、街道和山棚湾,其中街道和山棚湾为非农户口,共1888户,总人口5260人,其中农业人口3426人,劳动力3100人,耕地面积为1667亩。 整个居委会依山傍水,山场面积7000多亩,林木资源和矿山资源丰富;水面辽阔,拥有东、西2个水运港口,交通便利。在居委会带领下,依据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矿山开采、石料加工、水陆运输和商业经营,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居委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村风、村貌建设,配合拆迁安置建成的散兵新村规划科学,设计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了散居的一个新亮点。整个居委会民风淳朴,积极向上,居民文化生活丰富,2006年成立的散兵老年腰鼓队办得红红火火,多次受到了上级表彰。 2007年3月,瀛浦水泥项目入住我居委会,总投资13.5亿人民币,已建成并投产了2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另2条生产线和1座年产300万吨粉磨站正在建设中。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我居经济发展步伐。 |
后洞村 |
后洞村位于散兵镇东部的银屏山区,境内以山地、丘陵等石灰岩地形为主;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9000余亩,其中有林山场面积17000余亩,耕地454.5亩;共372户,1365人,散居于9个自然村庄;“银仙”、“银岗”公路贯通后洞村全境。 后洞村自然资源丰富。著名的巢湖名胜风景----银屏山仙人洞景区就坐落在后洞村;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石灰石资源特别丰富,尤其是石灰石板材矿、风景石资源更居巢湖之首。 后洞村是散兵镇劳务输出重点村之一。传统产业主要以农林业为主,其中茶叶生产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已占农林产业总收入的50%,且成不断上升趋势;林业生产(公益林保护和林改)已成为后洞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点。石灰石板材的开采、加工与营销,作为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200多人,年产值400万元以上,现已成为后洞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占全村村民人均收入的55%。 后洞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以景区山场租赁、林木资源效益分成、财政转移支付为主;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石料开采与加工、劳务输出、茶叶、林木资源效益分成。2008年度,后洞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2万元左右,村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后洞村民风淳朴,百姓勤劳善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七师、巢南抗日游击队抗日根据地之一。当今,在党和政府的热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老区人民通过勤劳与努力,全村已有85%的户通上自来水和通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户户电话或移动通信; 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试点村的推动下,全村广大干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干劲正热情高涨。 |
莲塘村 |
莲塘村委会地处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北部,由原桥湾村委会和莲塘村委会合并而成。湖岸线长3.5公里,巢庐路穿境而过, 过境线长4.5公里。北与天河街道办事处接壤,南与散兵居委会毗邻,东与项山村交界,西偎巢湖;属丘陵间有山地带,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村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0.25亩,山场面积5694亩。 莲塘村下辖28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1263户,农业人口4548人,劳动力达2835人,人均年收入达4100元。 莲塘村个体私营经济发达。支柱产业主要是建材加工、交通运输以及沿湖捕捞、劳务输出等。全村共有大中型破碎机械45台,大型运输车辆一百五十多辆,建材业一直是全村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全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沿湖捕捞从业人员共有三百多人,年捕捞量达数千吨,产值近千万元。捕捞巢湖鱼虾,运销到外省市。本村大赵自然村原就是一个石雕工艺传统之村,该村有石雕工艺手艺人数达一百多人,该村有全市闻名的石雕工艺一条街。石雕产品有几十个品种,如石桌、石凳、石狮、石碑等等。 村办企业莲塘砖瓦厂是村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资二十多万元新建的一座22门轮窑厂,拥有从业人员120人,年生产红砖和环保型空心砖2000万块。年创产值300多万元,是村级创收的一个重要支柱企业。 2008年底,全村拥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为800部、1200部,拥有率达70%、98%;全村实现村村通砂石路,其中水泥路面达5公里之长。村村通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
姥山村 |
姥山村委会隶属村巢区散兵镇,属丘陵地带,位于散兵镇南,北至佛岭行政村、南至高林村委会、西临素有五大淡水湖之水称的巢湖、东有储藏了很大的建材石料的大山。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村住户数1312多户,总人口5348人,耕地面积3326.14亩,有两所小学,姥山总支部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143人,干部5人,工作人员6人,32个村庄。交通便利,省道316穿村而过。 该村依托花炮附属产业来发展经济,合法花炮生产企业17家,村委会85%以上的农户都围绕花炮产业来发展经济。该村资源丰富,白云岩、建材石储存量大,有矿山开采三家。 姥山村委会致力于提高村委会干部的自身素质,定时组织开展学习党建、村委会建设知识,及时传达上级来的文件精神。在提高村委会干部自身素质的同时,我们还注意挖掘他们的潜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把好的经验、思路、作风带到工作中来,使我们村委会的全体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把村委会建设的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村委会开展“有困难找支部”活动以来,村委会工作者以细心、耐心和爱心的服务理念,将服务工作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实现了村委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承诺。 几年来,村委会党总支始终以“关注民生、构件和谐村委会”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紧密围绕“建设村委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勤政为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创新管理,团结协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致力于为村委会村民提供一流的服务。村委会先后开展了社会保障,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社保补贴、扶残助残、法律服务等多项服务。村委会积极参与的民主自治的格局,构件起完备的村委会社会服务网络,低保网络、计生服务网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将村委会提升到新的水平。目前,村委会各项事业正呈现出良蓬勃好发展的态势。 |
项山村 |
项山行政村地处革命老区银屏山区腹地,位于散兵镇东部,东与银屏镇为邻,西与散兵行政村接壤,南与大岭行政村、后洞行政村毗连,北与天河街道相连;汤银公路和银散公路横穿境内,辖区内有20个自然村,总人口3365人,927户,面积16.3平方公里,耕地2512亩,山场17795亩。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99人。主导产业以园林园艺建材、茶、麻、棉作物为主;凌山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花卉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近年来发展较快,其中04年两个招商企业(巢湖市宏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巢湖市银屏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年年为村创收6万元以上,村内有矿山企业、散兵西港码头、兴办的村级茶厂。国家级名茶“巢湖银尖”由我村制作;2005年,我村争取省级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凌山生态示范村的创建项目,围绕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能源节约化的“五化”目标要求,项目于去年11月初开始建设,到06年元月,整治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建设质量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在新农村建设中,目前,有7个自然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建设要求,已建设了主干路、村内道路;厕所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垃圾池,污水处理池,主干路排水沟,山洪导流沟;为了提高村民饮用水的质量,08年至今,村投资14多万元,为5个自然村安装了自来水,深受村民欢迎。目前,项山村道路畅通,村容整洁,治安稳定。 |
隆泉村 |
隆泉村是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九个行政村之一,座落在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风景秀丽的巢湖东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经过几次区域调整,由观泉、郎中、中心、大江、笑泉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解放初,前身是龙泉乡。东同无为严桥镇交界、龙骨山成为居巢、无为的分水岭;西南同槐林镇巢南林场接壤;北与高林居委会、姥山行政村相邻。 该村风景秀丽,泉水星罗密布,大东庙、洪眼宕、笑泉口等三泉水是优质的可饮用的矿泉水,冬暖夏凉,三山环抱,以绿水青山而胜名。 全村辖33个自然村,53个村民小组,户数为1506户,总人口6000人。耕地面积7300亩,山场面积9800亩,外加原农委下设园艺场2000多亩山场,归属隆泉村。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数142名。党总支、村委会两委交叉任职五名村干部。办公条件优越、有新建的办公楼、计生服务、多公能会议室等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精心设计、功能齐全,成为办公、学习、为民服务、培训科技知识、传递致富信息的有利阵地。 村内基础设施完备,高严路、高笑路穿村而过,村村通砂石路,村依高林港,巢庐路临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东山、西山两条渠道环绕全村,象两条巨龙取巢湖之水灌溉7000亩良田,另有小型水库一口,村村有当家塘,大干河是主要的渠道,通往巢湖,旱涝保收。盛产优质大米、小麦、双低油菜、无公害芝麻等。另外,该村贮藏大量优质高品位水泥石和白云石。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隆泉村党总支、村委会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实践“-”,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传统的花炮产业为优势,狠抓安全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科学规化、精心设计。现有31个上规模、上档次的花炮厂落户隆泉村,占全市花炮厂家半数以上,占有全国同行业一定的比例,通过了国家验收,省级发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此外,永乐建材公司落户隆泉,年产几十万吨石子,通过高林港运往各地。 隆泉人在党总支带领人,勤劳致富,把隆泉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富裕、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大岭村 |
散兵镇大岭行政村座落在巍峨的银屏山脚下,这里四面群山环抱,绿树相映,景色宜人,人口1700人,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户数526户,耕地面积1091亩,水田586亩,旱地505亩;山场7919亩。辖区内有15个自然村分别为:白云庵、冲村、东村、中村、西村、山腰、小岭脚、花园、三上、三下、大门院、旭村、黄塘埂、洞洼上、洞洼下;有两个林场:白云庵林场、花园林场;一所完小:大岭小学,两个寺庙:藏佛寺、龙兴寺;这里的特产为:茶叶、苎麻、风景石;山上的杉木、杂树为主要树种,也有毛竹。劳务输出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有900多人外出务工。 现有村上领导班子5人组成“两委”:书记、主任、会计兼营长、计生专干,分工:书记(周俊平)抓全盘工作,主要是党建、计生,包村:大门院、旭村、黄塘埂;主任(周可玉)抓综治、帐务、村务,包村:中村、西村、山腰;会计兼营长(梁念富)做帐,民事调解、民兵、治安等工作;包村:白云庵、冲村、东村;计生专干(郑文兰)专搞计生,包村:小岭脚、花园、三上、三下、洞洼上、下村。 村上固定电话一部,8790590;固定资产:电脑一台、彩电一台、冰柜一个、楼户上下12间,一个茶厂机械设备齐全。 |
佛岭村 |
佛岭村位于巢湖市居巢区以南,属散兵镇佛岭村委会,巢庐路16公里里程碑处,毗邻巢湖,依山傍水,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3个自然村、1748户、6238人,其中劳动力2863人,土地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矿山3860亩,林场面积8526亩,其中耕地面积3537.52亩,种植农作物以油菜、水稻为主,粮食单产500公斤,人均粮食产量399.5公斤,全村人均产值8500元,人均纯收入4650元。, 1、我村是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村,长期以来,我村农民在农业生产上,偏重于追求农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将有力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了示范村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带动经济的振兴,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生态效益。将进一步净化和美化示范村农民生活环境,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得到无害化处理,农村实行物业化管理,村容村貌得以美化,从而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将进一步有效治理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率以用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从而对环境污染的降解和自净能力大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增强,生态环境不断趋向更加协调和平衡。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水平整体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为居巢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协调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和载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了一个典型模式。 佛岭村个体私营经济发达。支柱产业主要是建材加工、交通运输以及沿湖捕捞、劳务输出等。全村共有大中型破碎机械25台,大型运输车辆二百六十多辆,建材业一直是全村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全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沿湖捕捞从业人员共有五百多人,年捕捞量达数千吨,产值近千万元。捕捞巢湖鱼虾,运销到外省市。 村级巷口码头是村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资四十多万元的三座深水码头(10个平台),拥有从业人员10余人,年吞吐量500多万吨。年创产值50多万元,是村级创收的一个重要集体经济来源。 2008年底,全村拥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为1200部、1700部,拥有率达75%、98%;全村实现村村通砂石路,其中水泥路面达4.8公里之长。村村通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5%。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