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颍泉区 >> 城乡统筹试验区 >> 老家村

老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家村简介

  老家村位于试验区中西部,105国道西侧,距离太和县城两公里,全村16个自然村,7368人,耕地6808亩,有党员103人,是试验区最大的行政村。
   本村于2006年成立新村,有村委干部7人,新成立后村支委处处以群众利益为重,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改革政策,大力发展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种植带动养殖,使各业迅速发展,本村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大棚蔬菜、草莓等,种植促养殖,养殖业村本村以养牛、养猪为主,并面向太和市场供应,有近20 户养鸡大户,其中田静有鸡棚四个,年出栏8万只,从而带动了其他户。
   村委为搞活经济,繁荣市场,利用离太和就近的有利条件,动员本村群众去太和经商,从事建筑业、运输业、饮食业,和其他行业,大大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
   老家村在试验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加大改革力度,为继续发展本村经济而努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04401 236000 -- 查看 老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老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宁村

  大宁村位于颍泉区最西北部,105国道从大宁村东侧穿过,北部和西部与太和县相邻。全村人口6580人,可耕地6150亩,18个自然庄。2006年5月份,由原来的大陶村、大宁村、于双庄村三个小自然村合并现在的新大宁村。新一届党组织于2006年12月29日选举产生。2008年3月28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6人组成。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和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收入。去年我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4200元。    2010年8月,颍泉区城乡统筹试验区成立以来,大宁村作为试验区所辖村之一,以“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工业跨越,强村富民”为目标在颍泉区委、区政府,试验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一直高度重视特色草莓产业,努力配合工业项目落实工作,目前,在大宁村已有一家投资3.2亿项目正在施工。    一、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基地)。一是建立一个草莓大棚种植基地,大宁村的侯小庄、胡庄的村民有多年种植草莓的经验,在村党委副书记的带动引导下,大宁村的草莓大棚种植由少变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目前大宁村的草莓大棚已发展到200户,草莓种植规模500亩,每亩草莓年均收入按2万元计算,大宁村的草莓大棚种植每年就为农民实现增收1000多万元以上。二是建立一个养殖基地,大宁村的西陶庄谢湾、东陶庄小宁一带的村民,在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委员田西宽的带动帮助下生猪养殖、养鸡业正在发展壮大。    二、积极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大宁村在管委会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业建设,积极配合试验区管委会做好土地征收善后工作,使得投资3.2亿的联邦药厂项目顺利施工,项目投产后大宁村广大群众将在家门口就业。   

两河村

  阜阳市颍泉区试验区两河村位于闻集镇北部5公里处,东邻行流镇,西连105国道,北靠沙颍河。水泥路面东至三义集,西至105国道,水陆交通便利。区划调整,三村合并,谓之闻集镇的大村,全村共有16个自然村,40个村民组,人口7326人,耕地4456亩。    试验区两河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由六人组成,计生专干3人,思想素质好,政策性强,刻苦奉献,以人为本,坚持原则,认真学习-理论,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集镇导向,科技双培双带能力,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生产结构调整,并以种养殖为突破口,带动各行各业迅速发展。    两河村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树苗、草莓、西瓜、葡萄等。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养殖面积和只数,向高科技发展,扶助养殖专业户,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    两河村把集镇建设作为繁荣经济市场、发展农村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奋力推进,先后改造两河集二条街道,安装路灯,修建下水道,当前逐步形成群防群治,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生活宽裕的良好局面。2006、2010年度0颍泉区委评为“五个好”党组织。    两河村党总支、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努力调整农业,产业优势化,两委干部积极带头发家致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开展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加大运输业、加工业投入,促进和推动两河村经济发展。    两河村在区委、试验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理论和“-”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建设美好新家园为目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奋斗。  

英桥村

  试验区英桥村位于试验区东南部部,105国道东侧,北邻两河村,南靠白洋湖村,东邻行流镇交界处,全村现有人口4849人,下辖11个自然村,31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892亩。    村党总支共有75个党员,组织配套健全,两娄干部5名,计生专职人员2名。    村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学习制度,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村于2006年被区委评为"五个好"党组织。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村两委团结协作,带领广大群众根据本村的自然特点,区域优势,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以草莓种植,肉鸡养殖为特色产业。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开展五好家庭户,好公婆、好媳妇、致富能手,平安家庭户等评选活动,广大村民思想认识得到明显提高,健康文明向上村风已形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英桥村的经济发展、产业化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   

老家村

  老家村位于试验区中西部,105国道西侧,距离太和县城两公里,全村16个自然村,7368人,耕地6808亩,有党员103人,是试验区最大的行政村。    本村于2006年成立新村,有村委干部7人,新成立后村支委处处以群众利益为重,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改革政策,大力发展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种植带动养殖,使各业迅速发展,本村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大棚蔬菜、草莓等,种植促养殖,养殖业村本村以养牛、养猪为主,并面向太和市场供应,有近20 户养鸡大户,其中田静有鸡棚四个,年出栏8万只,从而带动了其他户。    村委为搞活经济,繁荣市场,利用离太和就近的有利条件,动员本村群众去太和经商,从事建筑业、运输业、饮食业,和其他行业,大大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    老家村在试验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加大改革力度,为继续发展本村经济而努力。   


老家村特产大全




老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