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涂庄村:位于鲖城镇东部,是鲖城镇三桥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拥有居民1247户,共计4664人;下辖大涂庄、梨树庄、郭庄、前湖、小王庄、万马庄等6个自然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221102 | 236000 | -- | 查看 大涂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鲖城社区 |
鲖城居委会是回汉两族共同聚居的村,全村总农户1200户,现有人口4800人(其中回族200户,共1050人)、党员80人、耕地面积2649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皮业与养殖业。居委会位于鲖城集的西段,S102线穿村而过,居委会占地240平方米,东邻鲖阳居委会,西接关庙镇,南至双龙沟,北邻大顾庄行政村,东距镇政府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工作情况: 鲖城居委会是我镇回民较集中的村,回汉两族居民在支部书记姚玉海带领下,精诚团结,共同致富,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各项中心工作连年先进,姚玉海同志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经济特色: 该社区建有临泉县二喜黄牛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黄牛1000多头。公司建有大型氨化池9个,可青贮秸秆2000多吨。依托黄牛养殖公司成立了黄牛养殖协会,现有会员286名,每年养牛6000多头。山羊饲养遍布全村,养殖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公司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积极推广“牧一沼一渔一菌一肥”模式”,以养牛为基础,以秸秆氨化青贮、饲粮种植为重点,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四大目标。鲖城居委会的皮革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鲖城第一制革厂厂长李金宝曾以在制革业的突出成绩,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村现仍有100多户从事制革行业。该村还建有2000多平方米大型超市一个,宾馆一家,有从事餐饮服务业的30多户。该村还建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和鲖城中心卫生院。鲖城居委会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镇的前列。 村庄经济状况: 该社区大部分青年在家经商,部分群众以种植业、养殖业(牛、猪、鸡等)为主,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养殖业发展迅速,黄牛、生猪、蛋鸡养殖基地初具规模,黄牛年出栏6000多头,存栏生猪存栏量2135头,蛋鸡存栏20000多只。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鲖城居委会是集办公、医疗、科教、治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村委,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齐全,配置符合要求,达到“五防一配套”标准。整体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仍有距离。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
鲖阳社区 |
鲖阳社区:位居鲖城东部,西至鲖城社区,北到大顾庄社区,东接符庄村,南邻城潘寨村,社区总户1205户,人口4719人、耕地面积2678亩,辖区内有鲖城镇中心学校,临泉县希望小学等。 |
七里庙村 |
七里庙隶属于临泉县庞营乡,距乡政府3.5公里,交通便利,所辖辛庄、韩庄、何庄、盛庄、油坊庄、小顾庄,梁庄、前耿庄、后耿庄、李庄、姚庄、韩竹园12个自然村,农户1969户,全村总人口8141人,劳动力5384人。全村耕地7119亩,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 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00余万元。 以继鹏养牛场为中心,迅速推动发展养牛专业户36户;已富强养鸡场、子林养猪场为示范,带动发展养殖业50户;以韩竹园自然村建立1000亩高产优质小麦示范区,发展种植业。 |
潘寨村 |
潘寨行政村是鲖城镇十一个村(居)委会之一,该村交通便利,人杰地灵,于2007年4月5日和尖楼村(原行政村),平安庄(原行政村)、潘寨村(原行政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总户数1882户,总人口7466人,耕地面积5610亩,该村2007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名,先后被镇党委授予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等工作先进单位。 该村交通便利,两条东西道(柏油路)西和鲖姜路贯通,东至八里槐和S102贯通,两条南北主干道(柏油路)贯穿6个自然村,水路便利,北靠省道路,南靠双龙沟。 商贸繁荣,从事皮革产业100多户,运输户13户,种植大户10余家。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我村基本实现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路(柏油路)12.8公里,硬基路(水泥路)5.6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导产业,以芝麻、花生为辅导产业,现村已办养殖场6家。 |
符庄村 |
符庄村位于鲖城镇正东方向2公里,2006年由符庄和王土楼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282亩,全村现共有1146户,总人口4565人、党员42人,村两委班子7人。 工作情况: 符庄村书记王子书同志带领群众集资修了两条水泥路, ,改造村室,节约了资金。通过考察培养产生了年富力强的村两委组织. 经济特色: 符庄 主要是以种植为主,兼有打井业,从事打井工作30来户,主要为家打饮用小口井,很受欢迎.村书记符新礼建有3000多只鸡的养鸡厂,年创收2万多元.2008年人均纯收入2810元. |
大顾庄村 |
大顾庄村位于鲖城镇北方向1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577亩,全村现共有1353户,总人口5369人、党员79人,村两委班子7人。 工作情况: 2007年以来,大顾庄行政村党支部在村党支部书记马丰收同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较好地发挥模范作用,村两委干部团结协作书记发挥表率作用,班子成员密切协调发挥了整体作用,是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班子,各项中心工作连年居镇前列,2008年综合评比,评为一类村,该村党支部被评为"五好村党组织". 经济特色: 该村经济特色主 主要是养殖业和建筑业,同源无公害养猪协会就在该村,这个协会是近年来农村实践循环经济理论的一颗新星.协会会员658名,养殖基础母猪5000多头,其中原种母猪200多头,每年可批量提供二元母猪和优质杂交三元猪.协会创建了"猪一沼一粮""猪一沼一菜""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菌"四大循环经济模式,该村养猪大户顾洪顺,顾东宇,年纯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顾庄村广大村民的收入不断增 |
骆马庄村 |
骆马庄行政村紧邻S102线,交通便利,所辖马寨、骆庄、骆马庄、大马庄东、大马庄西五个自然村。目前,全村3243人,810户,耕地面积2284亩。全村共有党员58人,设村党支部1个,先后被阜阳市委授予农村先进党组织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 本村与河南省沈丘县李老庄乡接壤,商贸物流方便,村内有3家大型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去年对村内100座户厕进行卫生改造,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目前,全村都通了柏油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发展“两高一优”高产示范田工程,重点种植优良小麦、玉米优良品种。 |
姚老庄村 |
姚老庄村位于鲖城镇最北部,距离镇政府8公里处,该村现有人口4549人,耕地面积4732亩,党员47人,村班子成员9名。 工作情况: 姚老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在支部书记牛公田同志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全面落实"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定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为群众脱贫致富起模范带头作用.各项中心工作连年先进,位居全镇前几名.2008年综合评比,评为一类村,支部书记牛公田同志连续二届当选为县-表。 经济特色: 该村经济特色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以种植果树为特色,近年来,种植果树60多亩.养殖方面主要发展规模养猪,养鸡.2004年全村出栏生猪1200多头,出售鲜蛋2万多斤,肉鸡5000多只,加工业主要是水泥预制品加工,每年纯利润10万元,提供岗位30多人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该村广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2810元. |
流鞍村 |
该村隶属临泉县庞营乡,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道路通畅,交通便利。辖张大庄、小张庄、唐王庄、谷庄4个自然村,现有812户,人口3227人,劳动力2392人,耕地1963亩,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该村唐王庄300亩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 |
大夏村 |
大夏村隶属于临泉县庞营乡,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该村西与韩老家村相邻,东与流鞍村相连,辖大夏庄、姚庄、宋庄、前韩庄、后韩、李庄、大韩庄、陈寺张庄、后许、前许、孙庄、大张庄12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329户,总人口5698人,劳动力2624人。全村耕地面积467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0多万元。该村有大型养殖场2个,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 |
八里槐村 |
八里槐村位于鲖城镇正东方向4公里,2006年由八里槐和冷庄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8个自然村(高庄、冷庄、小马庄、王庄、刘庄、杜庄、马火庙、八里槐),耕地面积4770亩,全村现共有1410户,总人口5606人、党员89人,村两委班子7人。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他特色农业较少不上规模,村集体收入基本空白。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3000余元,村民收入主要靠种田、打工,我村主要劳动力与有技术的人员约有半数分布在广东和上海及江浙等地务工。全村共有党员89人,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计生专干2人,属于纯农业村。村内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里各项事业发展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制约。我村09年被确定为后进难点村。 |
梨园村 |
梨园村隶属于临泉县庞营乡,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现辖梨园、郑庄、张庄、辛楼4个自然村,共有农户773户,人口3409人,劳动力2356人。 全村可耕地面积2856亩,年均气温16.00℃,雨量充沛,适合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2010年全村外出劳务收入1000万元,劳务经济有效地改善了全村群众生活。 该村养殖业在辛磊养猪场的带东西,迅速发展,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 |
大涂庄村 |
大涂庄村:位于鲖城镇东部,是鲖城镇三桥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拥有居民1247户,共计4664人;下辖大涂庄、梨树庄、郭庄、前湖、小王庄、万马庄等6个自然村。 |
连庄村 |
该村位于临泉县庞营乡,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交通便利,于鲖城镇相邻,辖连王庄、大顾庄、小顾庄、连庄、张庄、王老庄、山庄、季庄8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332户,人口5884人,劳动力39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20人,全村耕地4448亩,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芝麻等。农民以种粮为主,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00余万元。 以王老庄养牛为中心,迅速掀起发展养殖专业34户,为该村群众生活富裕,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
辛老家村 |
辛老家村隶属于临泉县庞营乡,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交通便利。所辖马寨、辛老家、孙庄3个自然村,总人口3226人,劳动力2234人,耕地面积2432亩,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捞出务工收入近1000余万元。 该村青年王天华、潘昌明、辛连芳三人出资100万元修建水泥路三千米,为该村群众出行提供方便,该村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群众安居乐业。 |
耿庄村 |
耿庄村隶属临泉县庞营乡,紧邻乡政府,是庞营北大门,庞三柏油路从村中南北穿过,交通便利,距县城25共里。辖25个村民小组,现有耿庄、前耿庄、韩杨寨、李庄、闫庄、王庄、王大庄、姚庄8个自然村。农户1280户,人口5366人,劳动力3497人。 全村耕地4265亩,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芝麻等。农民以种粮为主。村内有村主任刘影创办的田丰千亩粮食高产种植合作社。该村文化艺术以杂技、魔术为主,被临泉县命名为“杂技魔术之乡”,享誉省内外,农民以此为收入增长点,走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富足,新农村建设如新月异。 |
谷营村 |
谷营村隶属于临泉县庞营乡,紧邻乡政府所在地,到乡政府主要道路为水泥路,交通便利。所辖东谷营、西谷营、韩庄、崔庄、苏庄、罗庄、小槐张庄,东刘火庙、西刘火庙、孙庄、小张庄、11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466户,人口6316人,劳动力4103人。全村耕地5533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农作物。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 |
韩老家村 |
韩老家村属于临泉县庞营乡,是庞营乡第二大集市贸易市场,距乡政府所在地4.2公里,到乡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要道路为鮦姜路、田韩路、庞韩路,交通便利。所辖韩老家、前寨、韩中门、猛庄、小夏庄5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539户,总人口6336人,劳动力4258人,全村耕地4564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以该村书记创办的振华面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富民面粉厂、红星挂面厂等面粉加工业快速崛起,星光福利电子厂的创办等一批工业的发展。2011年10月,庞营乡农民工创业园在韩老家开工建设,现已建成并入驻5家企业。 |
杨营村 |
杨营村地处同城镇东部,s102线从村通过,总人口5000多人,交通便利,下辖杨营村、陈赵庄、李营村、小陈营村、代老家村,村委会在杨营行政村中部,占地1500平方米,有新建办公室7间,村干部8人,全村总户数1375户,人口5430人,耕地面积4540亩,党员65人。欢呼广大客商到我村前来投资。 工作情况: 近两年来,杨营行政村支部在村党支部书记赵启敏同志的带领下,切实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能较好地发挥模范作用,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班子成员协调配合,发挥了整体作用,成为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2008年以来的各项工作位居全镇第一名,2008年综合评比评为一类村.该村党支部在2006年,2007年均被县委评为"五好村党组织"。 经济特色: 该村经济特色主要是种植业和粮食贸易.为确保农民增收,该村首先从种植业抓起,加大了春、夏两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精选适销对路的品种.使瓜果,蔬菜,芝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全村经济作物830亩,其中间作套种270亩,廷秋瓜类作物面积140亩,部分农户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粮食购销,其中有1户发展为粮食购销大户,种植业的调整和富民政策的落实,使杨营行政村广大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全村2004年的人均收入为2810 元。 |
李王楼村 |
李王楼村位于鲖城镇北部,距离鲖城镇三公里处,是省示范新农村建设村,现有人口5068人,耕地面积4869亩,党员65人,村两委干部7名,工作情况: 李王楼村"两委"班子健全,是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在支 部书记孙建同志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精诚团结,相互协调,全面落实"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定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党务政务公开,各项中心工作均正常开展.2008年综合评比评为三类村. 经济特色: 该村经济特色主要是集体务工做建筑行业工作.具不完全统计,该村务工人员1280多人,80%以上人员从事建筑行业工作,他们组成工程队仅此一项收入达400万元.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李王楼村广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2810元,无集体经济收入. |
庞营村 |
庞营村:位于鮦城镇东南13公里处,6个自然村,3600口人,土地面积2990亩。 |
姚张庄村 |
该村隶属于临泉县庞营乡,道路通畅,交通便利,所辖西寨、前小庄、姚张庄、姚庄、辛寨、前任庄、后任庄、桥口8个自然村。该村人口5750人,劳动力2866人,耕地4990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芝麻、玉米等农作物。 近几年来,该村为发展经济,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引下,以阜阳市人大代表张回忆为总经理建设粮全其美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辛寨自然村养殖能人孙建立蛋鸡养殖场为龙头的养殖万只以上蛋鸡场2家,5000只以上的3家,养猪场4个,极大的带动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同时新建自来水厂的落成,进一步改善了全村农民的生活状况。为该村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