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临泉县 >> 老集镇 >> 前于村

前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前于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于村简介

  前于庄村位于省道S328线西侧,宋老路以南,紧邻老集镇。宋老河、滑老河穿境而过,水系丰富,交通便捷。全村所辖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人口3722,845户,耕地面积2434亩。
   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工作模式,使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建了五条高标准的水泥路和柏油路,提前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计划。现新农村居民点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灯火通明,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好一个现代化新农村新气象。
  我村主要的经济支柱是前于脱水公司,该公司为了提高抵抗市场风险,又引进了“森茂木业厂”汽车运输队,进一步扩大了经营实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21104 236000 -- 查看 前于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前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顺河村

  顺河村位于老集镇东郊,约6公里,背靠高塘乡,东南靠土坡乡,县级谭吕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水系丰富,人口6304人,耕地面积6094亩,根据规划五个居民点,一个中心村,15个自然村,一所卫生室,信息网站一个。    本村以农业为主,主要品种有小麦、大豆、玉米特别是种植结构调整面积1800多面,早春西瓜由原来的50亩增加到100多亩,大棚蔬菜200多亩,特别是虎头牌生姜,由原来的百十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田管4000亩左右;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鱼为主。养猪由原来的十三户发展到二十多户共养猪1300多头;养鸡二户共养8000多只;养鱼二户发展到四户共有水面50多亩;本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大型联合收割机6台,大中型拖拉机8台,播种机13台,每年为村民节约费用5万多元,本村已有硬化路7公里,桥涵已修建好5座,现还需要修建2座,道路还需要硬化2.3公里。    根据老集镇统一安排,村庄规划到2020年一个居民点可容纳300多户,居住人口1500多人,占地面积100多亩,本村经验收复垦土地200多亩。目前,为充分利用规划优势,改善居民条件,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把该村的特色经济做大做强。  

南于楼村

  我村位于老集镇政府东侧,全村耕地6960亩,人口8762人,2017户。大型收割机械8台,旋耕机械8台,大中型运输车辆53部,三轮56辆,手扶拖拉机127,机井68眼。    本村界址,西临界南河,北临周庄户村委会,赫庄村委会。东临李湖行政村、李大庄行政村,南邻界南河。    交通方面:省道S328线和县道土老路穿境而过,环村路有两大干线。北偏东至赫庄行政村,西至S328省道,途经本村自然村有腰庄、小寨、东于庄、西于庄、赫庄、柳寨、大吴庄、彭尹庄。南偏东至李大行政村,西至县道土老路,途经本村自然村有:吴楼、张大营、前孙庄、西孙庄、田庄、新宅、段庄、王庄。还有南北路六条:吴楼至土老路;张大营至土老路;前孙庄至土老路;王庄至土老路;腰庄至土老路;大吴庄至土老路。    种植方面:我村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芝麻、棉花、每年除留够村民口粮外,还可以卖余粮支援国家储备。    养殖方面,本村有几个养殖大户,每年出栏肥猪解决当地群众吃肉问题,而且增加了经济收入,是我们村得一大亮点。   本村特色经济有大吴庄、吴楼栽桑养殖基地,利用荒地栽桑养蚕。张大营生姜,彭尹庄蔬菜大棚。西于庄杨树苗培育,孙庄花卉苗圃。真可谓是全面发展,收入可观。    水利方面,界南河环绕我村西部、南部半大个村,于楼大沟贯彻东西,旱可浇,涝可排,得天独厚,旱涝可保丰收。    以上是我村基本情况介绍,欢迎各级领导视察指导工作。欢迎远方客户前来投资办厂,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做客。   

崔庄村

  崔庄村位于老集镇南约2公里,界南河南岸,“S328”线穿境而过辖16个自然村,共1066户,总人口4485人,其中党员78人,村干部5人。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3343亩,其中农作物小麦面积约3003亩,林业(杨树)资约60余亩,其中经济作物280亩,无土地流转面积。    村级集体经济:无经营性集体资产,村部占地面积约510平方米,村级无负债,无集体经济收入。村级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各项工作考核奖金。    产业情况:该村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无村办集体企业,有小规模私营个体企业4个,涉及服装加工、粮食加工、水泥预制等从业人数约250人,有个体工商户11户。    农民经济收入: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和种植收入为主。从2010年以来,县级国土资源局下派杨艳书记到我村后,在其的领导下,种植引进了草莓项目,养殖上,常州三德利畜禽有限公司落点我们村,在一年多的时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崔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任务都得到了认可。   

东马寨村

  东马寨共18个自然村,一个党总支辖两个党支部,全村5754口人,耕地5200亩,柏油路、水泥路交叉通往各自然村,以种植和养殖业为发展经济,新引进三德利大棚带动全村村民致富,发展新农村规划改造集镇建设,让农民到本集镇上做生意,以集镇建设带动感经济发展,让农民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准备开发老运河和老寨改造,复耕旧村庄,挖塘填沟,增加土地,以后备用建新农村,发展养殖黄牛,种植大葱发展蔬菜,让农村有发展经济机会。现在三黄鸡已00米,有三个大栅占地5亩,可以养殖5万只,街道已建两条东西长500米,南北街700米,已养黄牛70头,生猪养殖10亩多,养猪300多头,大棚20多亩,产葱20万斤,带动了全村生产。   

前于村

  前于庄村位于省道S328线西侧,宋老路以南,紧邻老集镇。宋老河、滑老河穿境而过,水系丰富,交通便捷。全村所辖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人口3722,845户,耕地面积2434亩。    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工作模式,使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建了五条高标准的水泥路和柏油路,提前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计划。现新农村居民点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灯火通明,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好一个现代化新农村新气象。   我村主要的经济支柱是前于脱水公司,该公司为了提高抵抗市场风险,又引进了“森茂木业厂”汽车运输队,进一步扩大了经营实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李湖村

  李湖村位于老集镇东5公里,全村所辖14个自然村,39个村民小组,1293户,4939人,5482亩土地。    李湖村按照新农村规划发展,利用废沟荒塘开发利用,不占一分耕地的情况下,兴建了李湖集贸市场,并以集贸市场为中心,拉大框架,引进内外投资商四百余家,带动就业八百余人,逐步实施农村集市一体化。    李湖村以集贸市场为依托,拉动以老宅,西北头、硚口为基地,已连片近百余亩的大棚蔬菜,保障了市场供应,增加了农民投入。   李湖村在大力发展农产品上下功夫,已硚口、寨东、寨南、西南头为基地,大面积种植虎头牌生姜达三百亩。仅此一项可使农民增收达一百捌拾万元,并可带动四百余人就业。    李湖村以李小庙、寨东、鑫鑫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线,现已发展洋葱、四季青菜三百亩。春节期间,四季青均已上市,并拉动种植西瓜近五百余亩,大大增收了农民的收入。    李湖村大力发展养殖业,以李济海鑫丰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一百五拾万元建起十三亩地蛋种鸡养殖场,并带动李生田李长彦的养猪。    李湖村引进外资投资兴办宏大玩具加工厂,现已招工一百弎拾人就业,月工资高达1800元,使我村剩余劳动就近就业,减少招工就业环节。   李湖村在新的一年里,在上级的领导下,加大发展力度,使我村的经济再创辉煌,更上一个台阶。   

周庄户村

  周庄户村位于老集的北面,是老集镇的北大门,东与赫庄交界,西面有S328公路贯穿。下辖闫庄、柳庄、周庄户、小李庄、张楼、王营、小柳庄七个自然村。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3公里。全村人口4446人,可耕地面积4139亩,农业主要经营小麦、玉米、各种蔬菜。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12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500人,年创收入45万元。全村产业特色生姜、西瓜、玉米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全村党员共有50人, 50岁以下党员有24人。在村支部书记张允的带领下,这些党员都能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村委班子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村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    周庄户村的党员都能自主创业,分布在外出务工、个体办厂、商业、服务业。其中,支部书记张允带领党员干部成立了周庄户村“四季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大棚,引进了半截楼西瓜,年创收200万元,去年又从山东引进了大黄姜,今年种植面积达到140亩,创收140万。当地的农民看到了种植的前景,纷纷来到村部询问种植技术,预计明年将达到300亩。村委周天付自己承包了一个鱼塘,水里养鱼,水上养鸭,充分利用资源,形成动态循环,效益好,年创收入3.5万元。通过支部一班人自身创业,带动了年青党员自建寻创业门路。在支部班子的带领下实行党员包保带,每人带动贫困党员群众三名,把周庄户村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党员群众都带到了脱贫致富的岗位。使周庄户真正成为老集的北大门。   

于小寨村

  于小寨坐落在老集镇西北部,宋老河穿村而过,全镇17个自然村,1354户,6304人,总耕地面积有4879亩,共有劳动力3241个。    我村以种植业为主,生产小麦,玉米。我村以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做出改进。西赵庄赵洪刚租地200多亩种植西瓜,现种旱藕120余亩,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在两年内达到上千亩。我村东赵庄村民找高利养殖厂,现有大小猪及种猪几千头。其中我村在外打工做生意者上百户,收入可观。全村共有大中型汽车运输五十多辆,带动了一部分人致富。  

老集村

  老集村位于老集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全村辖9年自然村,总人口6700,耕地面积2300亩,该村依托地理优势,积极开发房地产和集贸市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随着镇南街、顺河商贸街的开通,一个集经商、居位、游玩于一体的新老集村已经形成,该村辖区内有中心卫生院,中心小学,自来水厂,通讯,邮电等数十家机关单位,他们对老集村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刘寨村

  南刘寨村位于老集镇南部,南邻滑集,西邻宋集、东靠界南河,北与本镇前于村相邻,全村辖19个自然村,总人口6500,耕地面积6200亩。该村良种猪繁育和育肥猪生产具有特色,仅此一项,该村人均收入可增加三层以上。南刘寨村民风淳朴,上进心强,村民们有极强的超前能力,走出去学习技术,回家来创业致富成为新时代南刘寨青年人的致富特色。    南刘寨人充分利用328省道的交通便利和滑老河的水力资源、物贸交流发展迅速,水产养殖、小型加工企业日渐形成。在不远的将来,南刘寨村的经济将更加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李大村

  李大村基本概况   李大村位于老集镇东部,土老路南、界南河以北,全村18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1380户,总人口5887人,耕地面积4479亩,该村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三条南北水泥路面,东西土老路,李王路穿境而过,道路全部硬化,交通便捷。临界南河水产养殖,是本村的特色,渔业兴旺,麦浪滚滚,堪称鱼米之乡。   一、 本村现有鱼塘水面200余亩,河面300余亩,500亩的水产养殖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经济效益显著,计划2012年在该村建立大型水产养殖加工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创品牌、创名牌,把这一特色产品做大做强。   二、 蔬菜、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福洋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李大村境内,水泥路南北贯穿生产基地,品种有辣椒、番茄、西瓜、生姜等,投资总额100余万元,反季节瓜果、蔬菜四季常青,这些无公害、环保绿色食品运销内外各地。2、民生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李大村境内,土老路南,草莓种植基地80余亩。草莓亩产达到3000公斤,产品销往阜阳、临泉、阜南等大型农贸市场,各大超市。   近几年来,李大村在老集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种植和养殖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后张寨村

  后张寨村位于范兴集乡南部,距乡政府约6公里,由原后张寨村和洼子庄村合并而成,全村设1个总支,2个支部,辖12个自然村,部户数828户,总人数3680人,耕地面积3876亩。  

半截楼村

  半截楼村位于范兴集乡南4公里处,与老集镇相邻.交通便利,由原半截楼村和原庄寨村合并合成。   全村共有人口5148人,1345户,耕地面积6046亩,辖自然村17个。   党员人数87人,现设总支1个,支部2全。党员总体素质较高,发展能力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带动全村群众致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半截楼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民勤劳,村风淳厚,经济发展以“半截楼”西瓜种植经营的主导,在半截楼西瓜协会的精心组织下,产品远销省内外,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名牌农产品之一,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村种植营销运输业蓬勃发展,农村绿洲发展势头强劲,半截楼村在村党组织、村委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结思路,开拓进取,致力发展经济努力构建民安和谐新村。   

南牛村

  南牛村位于范兴集乡南1公里处,紧邻S328线.交通便利,由原南牛村和原六里村合并合成。   全村共有人口3548人,1005户,耕地面积4046亩,。   党员人数62人,党员总体素质较高,发展能力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带动全村群众致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南牛村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民勤劳,村风淳厚,经济发展以生猪养殖配种、“半截楼”西瓜种植经营的主导,在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村种植营销运输业蓬勃发展,农村绿洲发展势头强劲,南牛村村在村党组织、村委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结思路,开拓进取,致力发展经济努力构建民安和谐新村。   

蒲庄村

  蒲庄是范兴集乡的南大门,北邻老集镇、宋集镇、杨小街乡,由原蒲庄村和贾庄村合并而成。全村设总支1个,2个支部,12个自然村,总户数1024户,总人口4616人,耕地5064亩。   全村共有党员51名,其中无职党员46名,设岗定责32名,党员素质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   蒲庄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分析形势,克服区域弱势,制定合理方案,找准突破口,乘势而上,主抓外出务工和本地建筑装潢及农产品加工,积极带动养殖,种植业的发展,形成了周庄建筑装潢专业村,贾庄养殖专业村为亮点的经济特色。   蒲庄村广大干群决心在新建制村两委的领导下,高举-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三个文明”把蒲庄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赫庄村

  赫庄村位于老集镇东中部,南与于楼村相邻,西与周庄户村相邻,东与李湖村相邻,北与高塘乡接壤。全村辖13个自然村,总人口4500,耕地面积3500亩。 现有党员62人,其中女党员8人。本村学校一所,占地面积5亩,公共卫生所一所,占地1.5亩。本村大货车3辆,中型运输车10多辆。    我村耕地收入:该村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半截楼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初具规模,收入可提高30%,种花卉1户,养殖大塘1户,养猪几十头的有6户,养牛十头以上的1户。  


前于村特产大全




前于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