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临泉县 >> 滑集镇 >> 马营村

马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营村简介

  马营村位于滑集镇西南部,距镇有7.5公里,与谢集乡接壤,耕地面积3856亩,人口4097人。该村辖9个自然村,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党员41名,支部书记王怀国负责全面工作。
   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马营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21105 236000 -- 查看 马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高集村

  高集村位于谢集乡的东南部,西与东陈村相邻,东与吕寨镇相邻,北与大王村相连,化高路从中穿过,交通便利。辖区面积4.8平方千米。该村现有人口4728人,1015户,耕地面积4603亩,所辖自然村19个,党员数70,村室建筑面积116平方米。   高集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近1000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全村有1个养牛专业户,1个养鸡专业。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谢集乡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高集村.   

张庄村

  张庄村共有8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905户,3656人,3124亩地,共有党员42名,张庄村两委共有5人。    张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富民政策,坚持改革为先,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强化农村经济发展观念,积极实施兴村富民具体做法:    一、抓党建带党员促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家园,该村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在1998年宅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村布局和村庄规划,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理村容村貌。目前我村正本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努力地工作着。    二、积极实行科学种田。多年来我村始终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业增收这个中心,村两委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实行科学种田,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引导科技入户,让农民学知识,懂技术,我们通过示范种植,从而在全村逐步推广。目前该村小麦、玉米实现一村一品,亩产连年超千斤,农业不断增效,粮食不断增产,农民连年增收。    三、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养殖、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外出务工等渠道发展经济。目前,我村有麻油加工厂一个,年收入15万元左右;养鸡厂一个,年收入3万元,养牛、养猪户达15户,户均收入2—3万元,小型建筑队10个,约150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外出务工人员达1200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运输车辆25辆,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崔寨村

  崔寨村位于滑集镇北部,距镇政府5公里。辖13个自然村,1238户,人口5326人,耕地4852亩。设一个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现有村“两委”干部8名。该村交通便利,省道S328线纵穿全村.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性,绝大部分村干部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不仅如此,还带动本村群众发家致富.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3公里,户户通硬质路4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黄瓜、西瓜等果蔬种植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2个。全村劳动力2995人,富余劳动力126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本村特色:以小麦高产攻关种植基地带动优质小麦种植,以大棚果蔬种植带动农户增收,带动广大群众种植农副产品积极性。   

史庄村

  史庄村位于滑集镇北7.5公里处,2006年7月由原北翟村、史庄村合并而成。行政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32个村民组、1065户,总人口4496人,其中党员63名。耕地面积3760亩,沃土肥壤,地平如砥。    2102年3月,史庄村投入80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占地2600㎡,建筑面积850㎡,建有综合会议室、文化娱乐室、图书室阅览室、书记办公室、谈心说事室、档案资料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和为民服务室。其中为民服务室50㎡,设有党群服务、计划生育、民生工程、农业科技、代办服务等5个窗口,极大方便了村民办理日常事务。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已在全村实现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1.5公里,户户通硬化路面2公里。村里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黄瓜、西瓜等果蔬种植为辅助产业,有户办养殖场2个。全村劳动力2925人,富余劳动力10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本村特色:以小麦高产攻关种植基地带动优质小麦种植,以大棚果蔬种植带动农户增收,带动广大群众种植农副产品积极性。   

杨金村

  杨金村靠滑集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7月由原杨金村、刘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庄,19个村民组,1354户,总人口4433人,耕地面积439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有党员58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3公里。   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大豆、芝麻为主导产业,以油菜、瓜果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2个。全村劳动力2365人,富余劳动力1578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梁王村

  梁王村位于滑集镇西面距镇政府约1.5公里处,2006年7月换届,由原来梁王、小集两村合并而成,人口 3930人,耕地面积3019亩,党员38人,该村下辖11个自然村,925户。    梁王村北靠本镇崔寨村,东邻本镇杨小村,南于滑集村接壤,西靠S328线,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非常重视新村建设,在村道路规划上,实现了80%村村通的柏油硬化路面,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本村经济特色:   1、 农作物种植。   2、 油料加工、板材贩运、养殖业。   

滑集村

  滑集村情况简介    滑集村紧靠滑集镇政府,总人口4867人,耕地面积3969亩,辖13个自然村,21个村民组。滑集村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滑集逢双开集,有二月十九和四月十二两个古庙会,商流物流繁忙,交通便利,滑集至阜阳,滑集至临泉两个公交专线开通,三十余辆公交车每三十分钟往返于三地之间。滑集村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滑集油圈馍以其酥香扬名于外,滑集人民热情好客,时刻欢迎外地客商来滑集投资兴业。   

王香卜村

  王香卜村辖18个自然村,5169人,1208户,5292亩土地,有村干部7人。   王香卜位于滑集镇的东北边缘,由原刘老、高老、王香铺三个村合并而成,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2003年之前经济较为滞后。2007年和2008年通过选举组建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是在全村人殷切希望中建起来的班子。新班子建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干部党员学习讨论,提高党员尤其是广大无职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远大了,为群众服务的热情高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足了。其次,是广泛收集信息,为发展经济找准路子。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甜叶菊甜度大,是蔗糖的300倍,不参与人体代谢,是多种食品的添加剂,市场前景很好,又适宜本地种植。根据这种情况,支部决定发展甜叶菊生产,开展甜叶菊栽植技术培训,请专家上课,使每一位党员都掌握甜叶菊种植管理技术。在合并村选举中,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了总支班子,五名支委中“双强型”干部3名,是一个有朝气和干劲的班子。在班子的带领下,村干部积极负责,无职党员积极竞聘上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一个有能力、能战斗的集体。   

孙庄村

  孙庄位于s328线西侧,北邻老集镇,西与邻宋集镇。辖9个自然村,党员35人,总户数985户,总人口3920人,耕地面积3429亩。    孙庄村党支部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培训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使孙庄村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孙庄村在完成日常工作外,还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做到党建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政风清明,经济发展的和谐村庄。孙庄村水资源丰富,养鸭、养猪是该村的典型养殖业,近年来村委采用有效措施扶持养殖业户,养殖业 迅猛发展,目前,养鸭大户3家,鸭年出栏6万只,远销上海、浙江等地。    传统手工编织是孙庄村的另一大亮点。全30%以上的农户利用农闲编织竹篓、竹筐、苇席等,远近闻名,产品远销浙江、江苏等地区。手工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本村的乡土文化,彰显了本村的人气风貌,和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大大提高了本村的经济收入水平。    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通过筹资筹劳聚集力量,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降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成本,改善居住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东陈村

  东陈村地处谢集乡中部,东与大王村,高集村相连,南与陈老村,相邻,西与谢集村相邻,北与岳庄村相邻,交通便利。该村现有人口6129人,1287户,耕地面积6077亩,所辖自然村17个,党员数68,村室建筑面积104.4平方米。盛产大豆、棉花、芝麻等优质农作物。   近几年来,谢集乡党委,经过科学规划,运用“421”管理工作法,深入实施“沃土工程”共完成土地复垦项目区25个。拆迁房屋23214平方米,涉及239户,复垦耕地1086亩,推进了田、水、林沟、村综合整治,东陈村,为此做了很大的贡献,为建设和谐的谢集贡献了一点力量。   

陈老村

  陈老村位于谢集乡的东南部,西与谢集村相邻,东与胡小村相邻,北与东陈村相连,南靠谷河,谢高路从中穿过。辖区面积4.7平方千米。该村现有人口5714人,1194户,耕地面积5613亩,所辖自然村17个,党员数85,村室建筑面积187.4平方米。一个养老院   。   陈老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近1000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全村有2个养牛专业户,1个养鸡专业。1个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谢集乡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富裕的陈老村.   

裴集村

  滑集镇裴集村简介:    滑集镇裴集村总人口3670人,耕地面积3122亩,下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有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0人。    近年来,裴集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转变职能,扩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程序,努力探求为民服务新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低洼地治理,兴修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民增产、增收、增效。搞好农业开发,主攻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田建设。裴集村人将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稳定求发展,努力打造裴集村的新形象,以促进滑集镇的发展。   

李寨村

  李寨村位于谢集乡的东南部,西与胡小村相邻,东与吕寨镇相邻,北与高集村相连,南靠谷河,化高路从中穿过。辖区面积4.3平方千米。该村现有人口5044人,964户,耕地面积4833亩,所辖自然村15个,党员数67,村室建筑面积104平方米。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盛产大豆、芝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   李寨村连锋养鸡厂是一个集蛋鸡养殖、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厂,位于谢集乡东南部,该养殖场通风向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十分适合养鸡厂的环境要求。连锋养鸡厂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现蛋鸡存栏3万多只,年利润达60多万元,并带动当地10人就业。二期投资预计可扩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金额预计350万,二期投资完成后蛋鸡存栏量可达到8万多只,年利润150万元,可带动当地就业20多人   

靳桥村

  靳桥村:位于S328线西侧,南与梁王村、北与陈庄村接壤,人口4206人,耕地面积3465亩。  

前周村

  前周村位于谢集乡的东部,西与东陈村相邻,东与吕寨镇相邻,北与大王村相连,化高路从中穿过,交通便利。辖区面积3.4平方千米。该村现有人口3702人,901户,耕地面积3674亩,所辖自然村11个,党员数51,村室建筑面积97平方米。土地复垦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   前周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近900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全村有1个养牛专业户,1个养鸡专业。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谢集乡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前周村.   

大王村

  大王村位于谢集乡的东部,西与东陈村相邻,东与吕寨镇相邻,北与化集镇相连,化高路、谢祖璐从中穿过,交通便利。辖区面积4.2平方千米。该村现有人口5381人,1301户,耕地面积5406亩,所辖自然村17个,党员数58,村室建筑面积115.5平方.   临泉县喜鼎豆粕厂位于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谢集乡,喜鼎豆粕厂由谢集乡大王村村民-彪等人投资兴建。是一家集加工生产豆油,豆粕的生产企业。也是谢集乡大力扶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喜鼎豆粕厂于2010年六月份开始筹建,该豆粕厂规划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越230万元、能实现年加工大豆4000吨,预计创造产值16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可以带动当地5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该厂立足于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为我乡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临泉县谢集乡“誉满天”手工芥菜厂,法人代表李涛,他总结多年来谢集人腌制菜肴经验,余2000年11月创办了誉满天集采丝厂。誉满天芥菜丝厂生产的手切芥菜丝,祖传秘方配制而成,制作精细,香脆可口,味道鲜美、独特。于2009年10月注册商标,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认证。十年来,此厂先后为当地群众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带动300户芥菜种植户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厂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   

六里村

  六里村位于谢集乡的西北部,西与岳庄村相邻,东与化集镇相邻,北与化集镇相连,化张路从中穿过,交通便利。辖区面积4.6平方千米。该村现有人口4569人,1131户,耕地面积5188亩,所辖自然村16个,党员数62,村室建筑面积115平方米。   六里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一个农业合作社,全村有近1000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全村有2个养牛专业户,1个养鸡专业。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谢集乡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六里村.   

岳庄村

  岳庄村位于谢集乡的西北部,西与张新镇相邻,东与六里村相邻,北与化集镇相连,化张路从中穿过,交通便利。辖区面积4.5平方千米。该村现有人口5357人,1309户,耕地面积6093亩,所辖自然村22个,党员数50,村室建筑面积104平方米。   岳庄村“保明”牌大闸蟹水产养殖基地,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和熟练的养殖技术。该基地水产品于2009年10月份注册商标,是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此基地现有水产养殖规模户18户,水产面积达2000亩,通过乡农科人员和专业户吴宝明等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已成功实现特色水产品养殖业,通过引古河自然水源,养殖的大闸蟹,鳜鱼等多种名贵鱼种,技术领先,水产品体大,质优、味鲜,已远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亩产150公斤左右,年创收300余万元,是此地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腰庄村

  腰庄村情况简介:    腰庄村位于滑集镇西南2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距S328线1.5公里。该村于2006年7月由原何楼村、腰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庄,1256户,总人口5622人,耕地面积4987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7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4公里,户户通硬质路3公里。辖区内养牛大户2个,粮食、农作物收购大户十几家。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户办养殖场8个。全村劳动力3289人,富余劳动力153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产业特色:优质小麦示范种植基地;优质玉米种植基地和优质西瓜种植基地;养殖业主要有规模养鸡、养牛。  

谢集村

  谢集村位于谢集乡的最西部,南于张新镇的马楼,西与刘寨接壤,东与陈老、东陈村相邻,北于岳庄村相连,辖区面积约4平方千米。现有人口4044人,824户,耕地面积3204亩,所辖自然村12个,党员数51,村室建筑面积101平方米。靠近谷河沿岸,有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本村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建立了占地20多亩的养殖螃蟹基地。为一方致富打下了基础   。   谢集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1000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家庭经营的小生意,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总体效益非常一般。全村有2个养牛专业户,1个养鸡专业。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谢集乡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小学素质教育,发展本村特色教育;利用教育资源,创办农民职业教育,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谢集村而努力.   

朱刘村

  朱刘村位于滑集镇西北角,现有人口4091人,8个自然村,耕地3958亩。党员47人。    该村注重抓好班子建设,让那些公道、正派、有能力、事业心强的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他们精诚团结,工作实干,认真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该村无论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工作等都处于全镇先进行列。    经济特色: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该村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在村两委干部扶植下,村里出现一大批养牛、养猪专业户,其主要代表有村支部书记-,他家菜牛年出栏100头以上,每年可获得经济效益10万元左右,并得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一大批养殖户。二是进行有序的劳务输出。该村每年都组织100多人去北京搞建筑业,年收入人均都在2万元以上,极大地带动了全村人致富的步伐。   

杨小村

  杨小村位于滑集镇集北7公里处,总人口6041人,1431户,5693亩耕地,辖15个自然村,党员93人。该村下设徐老、杨小两个党支部。    杨小村在杨传彬书记的带领下,首先抓好党建工作,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双培双带”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能够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增产。    杨小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效产业。种植业方面,设立了两个试验基地。养殖业方面,养猪户25户,户存栏130只左右,养鸡户5户,年收入户均2万元。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办油料加工厂2个,年收入6万元左右,开办木材贩运厂3个,年收入20万元左右,还安置了剩余劳动力203人。    杨小村农产品资源丰富,以小麦、玉米、芝麻、畜产品为主。小麦年播量3630余亩,总产180万公斤,,芝麻面积1000余亩,产量55吨。棉花面积1000余亩,产量150吨左右,生猪存栏1500余头,家禽存栏1.2万只,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   

高寨村

  高寨村位于滑集镇的东南方、328线南岸,东于吕寨接壤,交通便利,人口5321人,高寨村积极发展果木林种植,种植果木有:葡萄、桃子、苹果、梅子、苹果等。   

马营村

  马营村位于滑集镇西南部,距镇有7.5公里,与谢集乡接壤,耕地面积3856亩,人口4097人。该村辖9个自然村,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党员41名,支部书记王怀国负责全面工作。    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马营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集村

  朱集村位于滑集镇西南。全村有9自然村,16村民小组,人囗3892人,耕地3041亩。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2人。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本村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治安良好,村民安居乐业。    本村在经济上以农业生产和集市商贸并重,在产业结构上扩大了甜叶菊、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党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引导规范的小集镇建设,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小集市建设,使之成为区域性商品经济中心。    朱集已有一定的历史,但由于经济落后发展缓慢,村党组织、村委会2009年在集市建设上,一是组织群众硬化了路面;二是集资修建了下水道;三是统一制定了朱集集市建设方案,规范了街面房建设标准。目前集市贸易活跃,已成为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地。   

胡小村

  胡小村地处谷河沿岸,现有人口4455人,964户,耕地面积4302亩,所辖自然村12个,村室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原地处谷河边上的低洼地得到了有效改善,谢高路穿村而过;每年的3月28日庙会促进了当地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胡小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近1000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全村有2个养牛专业户,1个养鸡专业。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谢集乡的粮食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胡小村.   


马营村特产大全




马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