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坐落在经济开发区,辖五个自然村落:老幸福村自然村位于龙子湖区政府东侧、焦厂自然村坐落在龙子湖畔、小沟北自然村”位于治淮路以南龙河菜场东侧、老牛汪坐落在曹山脚下、龙河集位于蚌长路西端,肉厂大坝和京沪铁路之间。共十个村民小组,有村民约730户、2750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02100 | 233000 | -- | 查看 幸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站社区 |
东站社区是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302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302。邮政编码为23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2 ,车牌号码为皖C。与高郢村、幸福村、淮光村、司马村、仇岗村、曹彭村、余滩村、长淮村、南湾村、东风村、陈郢村、淮上村、汪庙村、卫东村相邻。 |
高郢村 |
高郢村是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40302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302。邮政编码为23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2 ,车牌号码为皖C。与东站社区、幸福村、淮光村、司马村、仇岗村、曹彭村、余滩村、长淮村、南湾村、东风村、陈郢村、淮上村、汪庙村、卫东村相邻。 |
幸福村 |
幸福村:坐落在经济开发区,辖五个自然村落:老幸福村自然村位于龙子湖区政府东侧、焦厂自然村坐落在龙子湖畔、小沟北自然村”位于治淮路以南龙河菜场东侧、老牛汪坐落在曹山脚下、龙河集位于蚌长路西端,肉厂大坝和京沪铁路之间。共十个村民小组,有村民约730户、2750人。 |
淮光村 |
淮光村位于淮河南岸,淮李路北段,属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管辖,全村有2964人,流动人口110人,全村劳动力资源1600人,现有耕地2295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2008年人均收入2800元。 淮光村村两委4人,党支部由3人组成,现有党员67人,下设6个党小组,村民代表33人,淮光村有村务公开栏每月定期村务、党务、财务公开。 淮光村的主导产业是小麦、大豆、特色产业是大蒜,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优化环境节约用地,提高保护和调动村民生产积极性。 在2007年村内、外、村委会总投资90余万元修建水泥路面8000余米,2008年村委会兴修村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50余万,修建沟渠6000余米,桥涵89个。 |
司马村 |
司马村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西部,南临京浦铁路合蚌公路,西有高速铁路,交通便利,全要有3000人,现有耕地2000亩,人均占有耕地0.66亩,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现有村办企业1个,从业人数1856人,农业总产值98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达4150元,全村共有50余户从事养殖鹌鹑达50余万只,从养殖、产蛋、销售一条龙,其中鹌鹑蛋销往江浙等地,现已初具规模。 在2007年村内、外、村委会总投资90余万元修建水泥路面8000余米,2008年村委会兴修村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50余万,修建沟渫6000余米,桥涵89个。 司马村两委一班人,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文明小康村为目标,以养殖业为龙头,带动全村农、林业的全面发展,司马村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生活不断提高。 司马村在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教、卫生保健计生均过标,目前,我村的内部条件已成熟,外部条件正在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也为我村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
仇岗村 |
仇岗村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东侧,属城乡结合部,龙子湖区长淮卫镇管辖,全村实有在户籍人口1876人,总户58户,劳动力人口820人,土地面积523亩,市重点工程用地230亩,京沪高铁线路征用52亩,东靠近司马村,西至环城大坝,南至京浦铁路线,北至曹彭村,蚌长路南侧,由于人多地少,大部份人员外出务工、经商,2008年全村总收入622万元,人均收入3320元。 现全村建房人均达60平方米,户宅基地已达162平方米,二层楼房普及,家用电器基本达到每户不缺,电话、自来水户户通。 为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强环境优化,生产道路两侧植树成林,为提高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应有的作用仇岗在2008自建公厕6座,垃圾池3处, |
曹彭村 |
曹彭村位于蚌埠市东侧,蚌长路以北,属长淮卫镇管属,全村现有人口1300人,流动人口85,总户数420户,全村劳动力资源542人,实有耕地546亩,人均占地0.41亩,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2008年人均收入3500元。 2008年经过全体村民、党员选举成立了新一届曹彭村两委班子,知识化、年轻化在我村这届两委干部身上得到了充份的体现,我村现有党员31名,村民代表31名,所有村务、党务、财务工作都在公开的监督下执行,各项工作按规章制度开展。 我村主要经济是花卉和养殖,现有花卉种植户20余户,年收入均在5万元左右,其中有2户比较突出,成立了花卉有限公司,经营花卉品种30多个,在蚌埠市各大酒店、宾馆租摆、批发,花卉致富带头人田德洪同志2008、2009年连续2年被龙子湖区区委组织部授予优秀0员称号,为我村争得了荣誉。 我村现有养殖户26户,主要养殖肉鸭、肉鸡,镇政府农办定期安排人员技术指导,安排学习养殖技术,发放药品,定期消毒,在长淮卫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村养殖户均具有一定规模,在经济上也带动一方发展。 2003年在淮河退堤切滩时,我村被拆房屋近200户,政府调整土地30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建设了曹彭新村。2009年村两委在4月份多次找自来水公司,协商解决曹彭村村民饮水问题,经多方努力,村委会配套资金3万元,群众自筹一部份,现曹彭村已户户通上了原先只有城里人用的自来水,个个乐开了颜,齐声都说村官还是自选的好。 京沪高铁的建设也经过我们曹彭村,被拆房屋近60户,下一步我们村抓住机遇,在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带领广大农户致富,让曹彭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下一步的打算是优化环境、节约用地、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 |
余滩村 |
余滩村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西部,北临淮河,蚌长路贯穿余滩村。 余滩共有村支部-员42名,下设4个党小组,其中流动党员3名 余滩村两委班子现有成员4名,党支部书记陈永举,村委会主任仇士保,支部委员陈永庭兼职村报账员一职,支部委员时兼任村计生专干一职,聘用村民余如清任治保主任兼职民兵营长。 余滩村现有人口1878人,624户,下设9个村民小组,劳动力人口860人,流动人口56人。 土地状况:耕地面积1695亩,人均耕地0.9亩,现有厂房出租,村年集体经济租金收入41500元,农业农户人均收入4000元。 主要特色:余滩村农作物主要有青萝卜、红心萝卜,基本满足全市各大菜场需要,名气很响,并在江浙一带和周边城市也小有名气,年销量很高。 |
陈郢村 |
陈郢村位于淮河南岸,蚌长路中段,属于龙子湖区管辖,全村现有人口1700人,总户数480户,全村劳动力资源750人,实有耕地2000亩,人均占地1.3亩,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2008年人均收入2800元. 陈郢村党支部由3人组成,现有党员37人,4个党小组,村委会由3人组成,村民代表32人,陈郢村有村务公开栏,每月定期公开村 务、党务、财务。 陈郢村的主导产业是:小麦、大豆,特色产业是鹌鹑养殖,在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了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优化环境节约用地,提高保护和调动村民生产积极性。 |
淮上村 |
淮上村位于淮河南岸,淮李路北,属于龙子湖区管辖,现有人员3256人,流动人员96人,实有耕地2200亩,人均占地约有几分地,人均住房20平方米,2008年人均年收入1500元左右。 淮上村党支部由3人组成,现有党员50人,党小组4个,委员2人,村民代表及组长30人。 淮上村的主要产业是以小麦、大豆,特色产业是四季豆,为搞好新农村建设,我们村两委积极努力,为盖村部、修村庄道路做好准备,为提高广大村民的精神和物质文化水平而努力工作。 |
汪庙村 |
汪庙村位于合蚌路以北,淮河以南,属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全村现有人口2943人,流动人口86人,总户数703户,全村劳动力资源1600人,实有耕地面积4662亩,人均占地1.5亩,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2008年人均收入2750元。 汪庙村党支部有3人组成,现有党员54人,4个党小组,村两委4人,村民代表36人,汪庙村有村务公开栏,每月定期村务公开以及正常的党务、财务公开。 汪庙村主要产业是小麦、水稻、大蒜,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广大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优化环境,节约用地,提高保护和调动村民生产积极性。 |
长淮村 |
长淮村位于蚌埠市东郊,蚌长路以北,属长淮卫镇管属,全村现有人口6850人,总户数1768户,全村劳动力资源2860人,实有耕地3800亩,人均占地0.55亩,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2008年人均收入404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8万元。长淮村两委由4人组成,年轻,文化高,干劲足,热情满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长淮村现有小型个体企业4家,从业人员160人,2006年12月, 经省政府批准,长淮村被列入安徽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长淮村,《朱元璋的传说》、《长淮卫庙会》被列入蚌埠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淮村是农村小集镇的发源地,从明朝初年起至1992年撤区并乡,长淮村一直是长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的中心,是长淮卫镇地区及周边县区乡镇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其主要物色是一大、二古、三多、两全。每逢一、六是农村所谓的农副产品交易的大集,三八是小集,逢大集时客流量多达上万人次,粮食、蔬菜、农副产品、家电应有尽有,日成交金额达10万元以上。 |
卫东村 |
卫东村位于蚌埠市东侧,长淮古镇以东,村庄依蚌长路两边而建,属龙子湖长淮卫镇政府管辖,全村现有总人口2880人,流动人口68人,总户数860户,全村劳动资源920人,实有耕地1560亩,人均占地0.54亩,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均收入2802元. 卫东村党支部由3人组成,现有党员35名,4个党小组,村委会由4人组成,村民代表30人,卫东村村务公开栏两个,村部院内一个,院外设一个,定期向村民公开财务、村务、以及正常的党务公开。 人多地少是卫东村客观情况,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卫东村村民多以外出打工挣钱为主。 |
南湾村 |
南湾村位于蚌埠市东部,淮河岸边,属长淮卫镇管属,全村现有人口2500人,,总户数560户,全村劳动力资源1120人,实有耕地2816亩,人均占地1.2亩,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8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3600元。 2008年经过全体村民、党员选举成立了新一届南湾村两委班子,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修建了水泥路面的村主干道2.2公里,引进了滤清器厂2个和鞋面加工1家,就业人员100余人,改建了党员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为党员学习政策和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技术提供服务。我村现有党员28名,村民代表31名,村务、党务、财务工作都在公开透明的监督下执行,各项工作按规章制度开展。 我村主要经济收入是约有800余亩的大棚西红柿、四季豆,与每年其他种植农作物的农户比较多增收1000元。2008年在长淮卫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解决南湾村村民饮水问题,经多方努力,已户户通上了原先只有城里人用的自来水,个个乐开了颜。下一步我们村要抓住机遇,在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带领广大农户致富,让南湾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
东风村 |
东风村位于蚌埠市东侧,北临淮河,东与凤阳县交界,蚌长路贯穿东风村而过,属长淮卫镇管属,全村现有人口3278人,总户数930户,全村劳动力资源1960人,实有耕地4000亩,人均占地1.2亩,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现有民营企业3家,吸纳了东风230人在其就业,2008年人均收入3200元。 2008年经过全体村民、党员选举成立了新一届东风村两委班子,东风村现有党员43人,6个党小组,流动党员2人,村两委7人组成,村民代表30人,东风村有村务公开栏,每月定期将村务、党务、财务工作在公开的监督下执行,各项工作按规章制度开展。 我村主要经济是种植大棚蔬菜,主要粮食品种有小麦和大豆,2008人均收入4300元、村集体收入7000元, 东风村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蔬菜,现是东风村一家一户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希望引进名、优、鲜蔬菜品种进行种植,也希望有此意向的个人和企业到东风来投资,东风村两委将提供最好的环境和配合。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