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太和县 >> 马集乡 >> 港南村

港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港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港南村简介

  港南村位于马集乡港马路南侧,南部与五星镇接壤。全村占地面积4.22平方公里,在2006年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后栾、门张、朱庄三个村委会合并而成的。辖冲西、朱庄、李寨、门张、常明、后栾、西付、韩寨、前栾、刘庄等10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1095户,人口4757人,耕地面积4152亩。村党支部于2007年初选举成立,支部成员5人,全村党员85人。村委会班子3人。村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多是传统的“一麦一豆”的耕作模式。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居于全乡中下水平。村内有李寨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村两委班子6人,5人在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22203 236000 -- 查看 港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港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港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集村

  马集村位于马集乡中部。全村总人口3726人,耕地面积3933亩。辖马集、田楼、小李庄、大付、小田庄、小张庄、后新庄、小付庄等8个自然村。有农贸市场一个,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集镇。    近年来,马集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马南村

  马南村位于马集乡东南方向,港马路南面,界洪河北面,村内一条水泥路东西贯穿使整个村连成一体,村庄环境优美,是属于马集乡文明村建范围,被称为马集乡的“南大门”。全村下辖13个自然村,人口4228人,耕地面积5062亩,,与双浮镇、郭庙乡相临,村民收入以经商、务工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近几年来,马南村积极响应0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努力做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以党中央提出的“生活富裕、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为工作目标。结合村实际情况采用先编制规划后建设的宗旨,美化村庄,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努力使得人人安居乐业,力争打造一个以商贸为依托,综合发展体育、文化事业,让村民思想、文化上不断进步的和谐新农村。   

西张村

  西张村位于港马路东端,是一个农村小集镇,下辖15个自然村,总人口5756人,耕地面积7042亩。全村1家私营企业,4家种植大户,10家便民商店,1所医务室,1个党员活动室。  

港南村

  港南村位于马集乡港马路南侧,南部与五星镇接壤。全村占地面积4.22平方公里,在2006年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后栾、门张、朱庄三个村委会合并而成的。辖冲西、朱庄、李寨、门张、常明、后栾、西付、韩寨、前栾、刘庄等10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1095户,人口4757人,耕地面积4152亩。村党支部于2007年初选举成立,支部成员5人,全村党员85人。村委会班子3人。村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多是传统的“一麦一豆”的耕作模式。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居于全乡中下水平。村内有李寨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村两委班子6人,5人在岗。   

永兴集村

  永兴集村委会位于太和县马集乡东北部,东邻黑茨河,北与倪邱镇相接,稻改河穿境而过。在2006年区划调整中,永兴集村由原来的郑庄、河李、张益、范庄四个村组成。有17个自然村,1549户,人口6129人,耕地面积8111亩。永兴集村委会在以李建林主任为首的领导班子领导下开展生产发展,形成人发收购与加工、窑业、养殖、汽车运输四大支柱产业:全村发制品加工户2户,窑厂一座、养殖专业户10户,汽车运输专业户50户,每年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群众生活宽裕,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家家购买了彩电、摩托车,许多农民盖起了新楼房。永兴集村委会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有电教室、广播室、党员活动室。党支部战斗力强,“两委”班子团结,有党员60多名,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健全。  

港北村

  韩桥村    前刘    后刘   凡庄   单庄   刘增   宋庄   冯庄   西刘   小李   史湖  

港集村

  港集村地处105国道沿线,距县城25公里,面积约3.1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033户4217人,该村是省级专业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作为全国著名的“人发之乡”,该村坚持“立足产业发展、落实民主决策、完善土地流转、多方筹措资金、紧抓发展机遇”,统筹五个合力,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确保实现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建设目标。   一、立足产业,以兴业富民为支撑   港集村人发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几乎家家户户从事人发加工,目前,全村注册登记的发制品一般纳税人企业29个,资产千万元以上的农户50多家。2006年,港集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壮大市场优势、营造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要求,开始在港集村积极筹建发制品工业聚集区,引导经营大户领办、创办或合办发制品企业,加速推进产业发展,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专业示范村”。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2家,建成投产8家,累计吸引资金1.8亿元,截止2013年11月,全村总产值突破4亿元,实现税收1500万元,创汇2000万美元。据测算,港集村2013年全年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3000元,真正实现了兴业富民的目标。   二、民主决策,以尊重民意为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满足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港集村“两委”班子审视度势,于2006年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开始谋划新农村建设,制订了科学超前的港集村整体发展规划。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尊重民意为基础,逐步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建设道路,开启新农村建设新篇章,并于2011年被授予“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光荣称号。2012年美好乡村定点以来,全体港集村民积极响应,热烈拥护,积极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代表的广泛参与,克服种种困难,本着科学合理布局,节约土地的原则,制定了符合政策要求,切合港集实际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占地10.6公顷,建设住房301套(保留84户),居住人口1139人,户均住宅建筑面积210㎡。2013年港集村严格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研究讨论美好乡村建设相关事宜,共形成重大决议6项,平均每月召开两次议事会议,促进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做到了民主决策,真正尊重了民意,确保美好乡村建设顺利进行。   三、公平合理,以旧村复垦为依托    港集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成果显著,截止到美好乡村定点之前,港集村已集中兴建新村小区三处,总占地面积约9.3公顷,住房169套,建筑面积12万㎡。港集新农村建设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旧村复垦机制。在港集新农村建设之初,为做到统一样式,整齐美观的建设风格,要求土地集中整合。为确保新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民主决策基础上,确保公平合理、保护耕地总量平衡的原则,制订了全村规划的建设用地根据市场需求,价格浮动的复垦流转机制。以老村庄复垦为依托,其中常孙、郭庄、刘准、西李四个村通过复垦可腾出土地229亩,顺利推进港集的美好乡村建设。   四、多方筹措,以资金落实为保障    港集一直按照打造皖西北名村的定位,按照高规格、高标准的要求建设。美好乡村规划区建设任务全部建成预计需投入10496万元,其中房屋建设需投入4860万元,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总投资为5633万元,近期建设总投资480万元。目前,上级已拨付的美好乡村专项建设资金230万元,资金缺口巨大。为确保建设资金的落实,港集村“两委”代领群众多方筹措,在村里大户能人的牵头下,采取大户垫资联建、农户集资认购的方式,解决房屋建设费用,确保了规划区内217套住房的兴建。同时积极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港集中心文化广场及路网建设、美化亮化工程都在上级拨付的资金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目前,已建成了占地6369㎡,耗资400万元的中心文化广场;投资1935万元,建设总长3807m的道路,安装路灯86盏。为顺利完成美好乡村建设任务,提前在中心广场东侧启动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筑面积达1650㎡,由村支部书记刘建立垫资兴建。同时,为改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港集村通过村民自筹、企业捐赠、政府补贴等方式,每年筹资11万元,组建了环卫队,启动了垃圾中转站。工业聚集区企业筹资近300万元,兴建的污水处理厂也已投入运行。   五、紧抓机遇,以政策扶持为助力   港集村是阜阳市九个“亿元村”之一,又是省级专业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港集的发展离不开上级政策的扶持。2012年县政府在港集村投资570万元建设了自来水厂, 在县城建局牵头下投入100余万元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这些公共设施都已成功运转,为港集村居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港集村整体品位的提升起到了积极效果。美好乡村建设以来,港集村又与阜阳市市容局、太和县水务局建立的结对帮扶关系。2013年8月,为推进马集乡港集村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发展,县水务局对港集美好乡村建设稻改河景观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给予指导和帮扶;11月初,市市容局对港集美好乡村建设捐赠了一批价值近3万元的环卫设备,提升了港集村垃圾收集、处理水平,港集村整体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美好乡村建设加速了港集村建设步伐,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和谐稳定的新港集逐步显现。港集的新村建设因美好乡村而加快,不因美好乡村建设周期而结束,港集村将继续以产业为支撑,向美好集镇的建设目标不懈努力,继续朝着打造皖西北名村的梦想奋勇前进。   

港西村

  港西村位于马集乡的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南连五星镇,北接倪邱镇,西北与赵庙镇接壤。港西村下辖7个自然村(包括:臧庄村、大付村、刘小庄、刁桥村、付油村、颜寨村、何店村),耕地面积3934亩,这块土地上现在养育着3225名村民。    境内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气候宜人。    境内交通、通讯方便,三条乡村公路把七个自然村连接起来,直通105国道,实现了组组通电话,教育文化设施良好,村内共有两所小学,港西村人民勤劳、善良,他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养业、养殖主要是鸡、鸭、鹅、猪、牛、羊,地里种植小麦、大豆,年轻人志在四方,经商打工,人平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的村民新建了新房和安装了卫视,80%以上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  

马北村

  马北村委会位于马集乡中北部——稻改河北岸,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下辖杨庄、刘湖洞、蒿庄、刘集等21个自然村,总人口5970人,耕地面积8138亩。    近年来,马北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港南村特产大全




港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