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姚村位于原孝仪乡政府驻地以南 1 公里处,全村辖辖16个村民小组,771户农户,3456人,劳动力总数为2100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600人,占28%。该村有农用地面积合计3422亩,其中耕地3122亩,林地300亩。今年以来,该村依托城镇优势,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文明家园为目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村建设续建工作。止目前,一、完成了新村76户规划设计。二、完成15户新建、5户在建开工启动工作,赶9月底至少可完成20户以上新建任务。三、加强了去年建成新村巩固提高工作,330米水泥路路基、吊炕、改厕、绿化等项工作正在紧张施工。农作物主要品种有水稻、大豆、玉米和油菜籽等。该村是奶牛养殖的发源地和集结地,贡家程是奶牛养殖的发起人。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形成了全村奶牛养殖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村民摆脱了低收入水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04105 | 233000 | -- | 查看 贡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岗李村 |
岗李村属马城镇的24个村之一,是马城镇的贫困村,位于马城镇东南角,北面、西面与南面接马城镇的庙前村、团结村和东周村,东接凤阳县的杨庙村,岗李村分大岗李、小岗李、扎伯店三个自然村,村部位于小岗李,距206国道约2500米。全村农户450户,人口2080人,耕地2960亩。岗李村地势平坦,为皖北平原地貌,常年降水量充足,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遇到雨水多的年景,常发洪水,农作物必受损失,给本村群众财产和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失,人民生活困难。 岗李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种植业以种植小麦黄豆为主,传统种植习惯为一麦一黄豆,经济效益不高;养殖业为家庭零星养殖,以家禽、猪、牛为主,但没有形成规模,品种落后,饲养技术也跟不上,基本限于自给自足。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因素制约,本村基础设施差,尤其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群众呼声很高。交通方面,目前村里一条约2.5公里长的沙石路横贯全村,路状极差,到处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汽车行走非常困难,一旦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群众出门十分困难。水利方面,本村地势低洼,在夏天雨季,本村南部山脉中流下来的水直接汇入岗李村的沟渠中,由于沟渠年久失修,流水不畅,流水漫出堤坝,约1000多亩农田受灾,庄稼基本颗粒无收。在新农村规划方面,岗李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住房设施、出行道路、用电、用水等都比较差,村庄既占有大量土地,村民的生活条件还得不到改善。 在其他基础设施和建设方面的状况是:电力方面,全村已基本保证了生产、生活用电。通讯设施比较完善,各村民组都能通上程控电话,移动信号也能覆盖全村。教育方面,本村有岗李小学一个,适龄学童就读于此小学,基本可满足需要;初中阶段就读于马城中学;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基本达到100%;医疗卫生方面,卫生所,乡村医生齐全。 |
团结村 |
团结村位于马城镇中南部,距镇3公里。现辖6个村小组,总人口2876人,共696户,全村耕地面积5743亩,林地总面积139亩。各村小组已通电,全村通水泥公路。国电蚌埠电厂铁路和206国道高架桥穿村而过。团结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拓进取,勤劳致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计生各项指标均达标。在村支书肖国银的带领下,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全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镇前列。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镇党委的领导和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精神,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
东周村 |
东周村位于马城镇南部,全村共有16个村小组,总人口3033人共723户,耕地面积4175亩,全村以种植小麦,黄豆,油菜籽、生猪养殖为主要产业。东周村两委大力加强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党员队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全村全部达到改水、改厕目标,为加速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周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1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开展“三无”、“两有”为标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不断开拓创新,推动东周村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
禹庙村 |
禹庙村,位于怀远县城南约40公里处,距蚌埠市区40公里。村辖20个村民小组,900户,3500多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10亩,林地面积237亩。道路占1.3%;其它占2.2%。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无霜期125天,农作物一年两熟。境内有国道206一级公路,与淮南上窑镇、凤阳西泉镇接壤,有着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
殳李村 |
殳李村位于马城镇东南边缘,村委会距马城镇20公里。该村辖11个村民小组,600户,3300人,劳动力2100人,全村耕地面积4741亩,林地面积242亩。土壤肥沃,林地资源丰富,适宜养殖业种植业发展。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学生入学、村民就医相对困难,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该村基础设施较差。交通相对不便。通村主干道路面较差,等级低,民居住房不整洁,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农户住房破旧,村级办公产所简陋,无村级卫生室,农民就医难;村规民约、班子建设、村民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有待加强等等因素都制约着该村的发展。 |
洪集村 |
洪集村位于马城镇北面,村辖区有10个村民小组,共587户,2483人。耕地面积3308亩,林地总面积278亩,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籽为主。在全村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指标都能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近年来,洪集村委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服务群众,促进经济发展,保社会稳定为目标,根据实际,选准经济项目,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
姚郢村 |
姚郢村地处青龙镇北部。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户数526户,总人口2184人。其中耕地面积2669亩,园林面积142亩。 近年来,姚郢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重要思想和-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政策和法律,带领全村村民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积极引导村民脱贫致富,调整产业结构,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除在种植业中大力调整结构外,在养殖业中,由单纯养殖家畜、家禽模式变成“果—猪—禽—鱼”立体养殖模式;由业余养殖变成专业养殖,全村共有30多户立体养殖户,年纯收入增加600多元,为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马城镇工业集中区成立起来从姚郢村穿境而过,姚郢村的交通更加便利,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
叶姚村 |
叶姚村位于马城镇政府驻地以西,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600户,2300人,耕地面积2386亩,参合人数2200人,建有小学1所,教师7人,学生200人。今年以来,该村依托马城镇经济开发区优势,抢抓开发区建设东西推进的机遇,以抢占开发区商业中心向叶姚西移和建设精品新村为目标,狠抓新村建设,使新农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每逢夜晚,人潮涌动,文体活动,如火如荼。呈现出了店铺林立,人气旺盛,文明和谐的景象。 |
贡姚村 |
贡姚村位于原孝仪乡政府驻地以南 1 公里处,全村辖辖16个村民小组,771户农户,3456人,劳动力总数为2100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600人,占28%。该村有农用地面积合计3422亩,其中耕地3122亩,林地300亩。今年以来,该村依托城镇优势,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文明家园为目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村建设续建工作。止目前,一、完成了新村76户规划设计。二、完成15户新建、5户在建开工启动工作,赶9月底至少可完成20户以上新建任务。三、加强了去年建成新村巩固提高工作,330米水泥路路基、吊炕、改厕、绿化等项工作正在紧张施工。农作物主要品种有水稻、大豆、玉米和油菜籽等。该村是奶牛养殖的发源地和集结地,贡家程是奶牛养殖的发起人。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形成了全村奶牛养殖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村民摆脱了低收入水平。 |
新城口村 |
马城镇新城口村位于马城镇西南端,东邻206国道,北接贡姚村,南界淮南市,西与常坟镇隔淮河相望,部分村小组较偏远,但通讯畅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7100人,总劳动力4800人,23个村小组,有耕地面积6005亩。 新城口村2009年人均纯收入491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5万元。 新城口村党总支下设新前党支部和新后党支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兆本,副书记方士田、刘秀云,委员刘芳、鄢传伟;村委会委员方同玉。新前党支部书记方士田,新后党支部书记刘秀云。村级组织配套齐全,村民代表共50人。村党总支共有党员102人,新前党支部有党员48人,新后党支部有党员54人。 新城口村党总支非常重视村级班子建设工作,在换届选举时, 创造一种宽松、公开、公正的选举氛围,让党员和村民自已选择当家人,产生出来的干部既得到村民的公认,干部本人也自信,工作起来也有劲。同时,村党总支积极把农村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后备干部,充实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对镇党委布置的中心工作非常负责,能很好带领群众致富,成为党委和群众双满意的班子。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通过成立13人的农村党员议事会,积极探索党内民主建设新举措,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以切实增强农村党员的政治荣誉感,从而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村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活动场所建设做到因村制宜,尊重民意。建筑基础为二层楼房。具备五室功能,即: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宣教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广播室(资料室)和计生服务室。党员活动室约130平方米,能够满足全村102余位党员正常参加活动的要求。室外附属设施如院墙、厕所、大门、公开栏、防盗设施、门前道路等一应俱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