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庙村位于沫河口镇北部,韩沫路穿境而过,到南洛高速入口处10千米。村北部与浍南镇接壤。全村现有人口2380人,总户数为553户,实有耕地面积为6594亩,人均占有耕地为2.77亩,常年外出打工240人左右,农业总产值940万余元,人均收入3930元。
我村现有农用汽车5辆,大型汽车2辆,小汽车6辆,大型收割机28辆,摩托车200余辆。2008年获蚌埠市“五好支部”称号。村支部成员三人,村委会成员两人,全村党员56名,预备党员3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22102 | 233000 | -- | 查看 洪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洪集村 |
洪集村位于五河县西南部,据蚌埠市8公里,与淮上区交界,五蚌公路穿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人口3100人,流动人口4000人,总户数740户,全村劳动力总数1700人,实有耕地面积5000亩,人均耕地1.6亩,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现有私有企业1个,从业人数20人。农业总产值58.7万,人均收入2008年达3000元。全村有大型货车10辆,小型汽车2辆,摩托车650辆,大型联合收割机20台,旋耕机20台,手扶拖拉机,四轮机共600台。村里现有一个锣鼓班子。 村现有古街一条,位于村中央,日交易额1万元左右。拥有6条水泥路,其中2条主干道水泥路,4条支路,全长5公里,实现户户通。村里现有一所小学,办公设施齐全。2006年蚌宁高速公里从村后建成穿过。 |
三铺村 |
三铺村位于沫河口镇东北约5公里,属于沫河口镇管辖,五蚌公里从东向西横穿全村,交通便利,是2006年开工建设的沫河口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铺村人口3200多人,外出务工人员600人,8个村民小组,72名中国0员,其中包括3名预备党员,流动党员10名,设8个党小组,34名村民代表。村两委班子健全,支部由-(选派),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委员4人组成。 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威2700元,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打到4000多元。全村土地面积13000多亩,耕地面积9000多亩。沫河口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以来已征用村土地2000多亩。 三铺村境内有三铺小学,占地约18亩,在校学生600人,教师20名,三铺中学占地80多亩,教师员工50多人。有三铺大沟擦汗那个约2500米,大沟北端有三铺北排涝灌溉站,属县水利部门管理,大沟南端有三铺男灌溉站,产权归村所用,由村统一使用管理。 |
四铺村 |
四铺村 四铺回民村是明清时代京京驿道,十里一铺,五里一堆,即换马不换人驿站演变而来。位于五河县沫河口镇北部,距蚌埠市15公里,离五河县城49公里,行政区域面积9平方公里,村区面积1.5平方公里。 全村耕地面积3200亩,人均占有耕地2.2亩,盛产小麦,水稻,牛、羊养殖基地,农业总产值555万元,养殖业150万元,现有村办企业1个,股份制企业2个,从业人员120人,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到3180元。 清朝年间,四铺形成集市.1950年设立四铺路东区会所,1956年4月因回汉民族习俗不同,集市和区公所迁移沫河口镇。 四铺村清真寺建于明朝洪武30年,1986年维修改造,现在的清真寺功星期五主麻日穆民150人礼拜,是沫河口镇旅游景点之一。 近几年来,全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为运动指南,以建设新农村战略部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村庄建设规划合理,水电交通方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电话户均一台,包括手机达110%,农户电脑,宽带户均达20%。车辆运输业,货车25辆,小汽车5辆,农用收割机12台,解决了全场抢收任务。自来水入户98%,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1988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05年被安徽省民政厅,司法厅评为“民主法制示范先进集体”2009年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和谐民族村”。1999年、2002年评为五河县“五个好党支部”和“示范标兵党支部”。2007年被蚌埠市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四铺回族村被蚌埠市、五河县人民政府列为“综合改革示范村”。 |
大柏村 |
大柏村位于五蚌公路南侧,由尚湖、大柏、夏湖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耕地13012亩,人均面积3.56亩。人口为3654人,流动人口800。农业总产值班2000万元,人均收入3284元。村内向南夏湖有砂石路一条长1.7公里,向北有一条长3.5公里的砂石路。全村现有货车4辆,小汽车2辆,摩托车700辆,大中型收割机45台,旋耕机器人0台,手扶机小四轮850台。 大柏村现设大柏总支,下设大柏、夏湖、尚湖三个党支部,共计党员88人,流动党员7人。 |
曹刘村 |
曹刘村位于五河县西南,全村总人口4828人,其中流动人口达600人,耕地面积11593亩,人均耕地2.04亩,2008年度全村生产总值800万,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现有村办企业轮窖厂一座,直接带动150人就业,集体经济收20万元。全村现有固定电话800部,移动电话1000部。货车31辆,小汽车18辆,摩托车350辆,大型收割机34台,旋耕机25部,农用拖拉机600台。在村办企业带动下,该村的交通运输专业协会组织蓬勃发展,目前该专业协会实有人口65人,四轮运输机30部。专业协会的发展,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 曹刘村党支部设曹刘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分别中边桥党支部,赵桥党支部,曹刘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101人。 |
信湾村 |
信湾村位于沫河口镇西4公里外,五蚌路贯穿中部,南邻淮河,北隔淝河,区域面积6224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4000多人,流动人口800多人,总户数258户。全村实有耕地5460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村主要产业有小麦、大豆、特色产业四季豆。人均收入达30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23万元。现有村办企业1个,从业人数达30人。村内共有水泥路2条,计1500米,砂石路4条,计6000米,电视机、电话和农用车普及率达到100%,大型农用机械30辆。私家车10辆,摩托车200辆。 村设信湾总支,下设三个支部:蒋庙支部、后陈支部、信湾支部。共有党员64名,流动党员3人。 |
团结村 |
团结村党支部由5人组成,党小组3个,党员40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流动党员1人,女党员1人。 全村共5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居民点较为分散,不便管理。我村位于镇区北部,S306、韩沫公路、宁洛高速穿境而过,全县目前唯一高速公路出入口便设在我村,交通十分便捷。蚌埠精细化工业园区以我村为依托向东拓展。 现有人口2483人,总户数590户,劳动人口1147人,流动人口48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近300人,总面积8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5928亩,人均耕地2.4亩,弄农业主要以小麦、水稻、大豆生产为主。农业总产值816万元,人均纯收入4220元。 大拐弯商业带和高速公路及工业园区为依托的餐饮服务带以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电话基本达每户一部,宽带安装30户以上,大型货运汽车3辆,小型货车,小汽车10辆以上,摩托车400余辆,大型联合收割机10台。 |
洪庙村 |
洪庙村位于沫河口镇北部,韩沫路穿境而过,到南洛高速入口处10千米。村北部与浍南镇接壤。全村现有人口2380人,总户数为553户,实有耕地面积为6594亩,人均占有耕地为2.77亩,常年外出打工240人左右,农业总产值940万余元,人均收入3930元。 我村现有农用汽车5辆,大型汽车2辆,小汽车6辆,大型收割机28辆,摩托车200余辆。2008年获蚌埠市“五好支部”称号。村支部成员三人,村委会成员两人,全村党员56名,预备党员3名。 |
陈桥村 |
陈桥村位于沫河口镇西北与吴小街接壤,全村现有人口3139人,流动人口900人,总户数570户,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00人,实用耕地面积5772亩,人均占有耕地1180亩,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人均年收入3300元。 村委会结合新农村建设打算把淝南3.4集体搬迁,淝南3.4新农村建设房屋结构。新农村建设每户盖上下4间楼房,每户设有小院,在新农村建设地方,设置配套做到三通及上下水通,道路通,电通,道路两侧设有公共绿化。搞好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优化环境,节约耕地,提高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陈桥村有养鱼800亩,主要生产青鱼,草鱼,鲢鱼,年产量10万斤。全村共有电话350部,宽带45户,货车20辆,小汽车15辆,摩托车420辆,拥有农业收割机8台,播种机5台。 陈桥村2007年荣获五个好党支部,并且获得养鱼协会先进单位,本村民风纯朴,村民相处和谐。 |
沫河口村 |
沫河口村距蚌埠市区17公里,位于北淝河入淮河口,境内有306省道和南洛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本村境内,是沫河口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3876人,流动人口约620人,总户数852户,实有劳动力2015人,实有耕地2905亩,人均0.75亩,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党支部成员3人,下设4个党小组,58名党员,其中流动党员2人。农业总产值435.8万,人均收入4250人,村集体经济状况良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特色大棚蔬菜有360亩。有线电视台站1个,电话800多部,户均电视节1-2台,宽带安装约230户。现有大小货车35辆,小汽车27辆,摩托车500多辆,农机具800多部。自来水镇区入户数80%以上。1996年获蚌埠市委带领群众奔小康“红旗村党支部”,民风纯朴。境内有完中一所,小学、幼儿园齐全,是皖北最大的乡镇农贸市场。 今年以来,村务公开正常有序,党务、村务、供求信息每季度公布一次。村两委班子健全,蔬菜党小组到示范户顾丽芳等人。目前新农村建设和镇区、沫河口工业园区蒸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广大村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
大李村 |
本村地处淮河大堤北侧,东邻沫河口村,西邻信湾村,南至淮河,北至石王村。306省道横穿村中间,东西约1.5公里,村内有7条纵向砂石路,交通十分便利。 本村有人口3312人,752户,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490人,实有耕地面积4195.06亩,人均1.27亩,农业总产值504.4万元,大力发展养殖业,有25家养殖专业户,经营建筑业有200人,运输专业230户,外地务工400多人,从事其他行业,短途打临工200多人,上年人均收入4180元。 家家有小型拖拉机,运货汽车80辆,小汽车15辆,摩托车350辆,联合收割机30台。 |
曹吴村 |
曹吴村位于沫河口镇北2公里处,全村现有人口2100人,流动人口275人,总户数475户。实有耕地面积7511亩,人均占耕地3.5亩,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57万元,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全村有私家车8辆,摩托车850辆,大型收割机40台,货车10辆。 全村共有党员369名。流动党员3名。 |
曹顾张村 |
曹顾张村位于沫河口镇北部,北与固镇县接壤,古京驿道穿村而过。村现有人口121465人,总户数350户,流动人口300多人,常年外出打工的有人120人左右。实有耕地面积为2990亩,人均占有耕地2亩,是水稻和小麦主产区之一,农业总产值510万余元,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该村现在仍是一个老农贸市场,街道内有经营户32家,信用社、邮局、手工做坊,粮油贸易等应有尽有,年交易额上千万元。村内现有农用汽车6辆,大型汽车2辆,小汽车5辆,大型联合收割机31台,摩托车180辆。 |
宋岗村 |
五河县沫河口镇宋岗村地处五河县最西南角,南邻淝河,西与蚌埠市区交界,北与固镇县王庄镇隔水相望。该村水资源十分丰富,南、北、西三面环水,拥有林,水,禽,畜,水产品等。养殖水面近千亩可供开发。 该村拥有土地4000多亩,耕地3000多亩,人口2100人,共505户居民,有劳动力1200余人,流动人口300多人,农业总产值达100多万元,人均收入4388元。有200多户装了电话,电信宽带8户,农机310多台。 该村组织健全,村支部,村委会设置有计划生育,治安保卫,普法帮教,宗教事务,人民调解,青团妇联等配套组织。 该村共有党员总数35人,其中3名预备党员,2个党小组,外出流动当眼8名,党员议事代表7名。 2008年度该村获“镇级社会治安治理”先进单位。 |
洼张村 |
洼张村位于北淝河北,沫河口镇西北部,东邻石王村,西邻陈桥村,北与小乔大孙接壤。下辖五个村民组:姚家、前张、东张、西张、淝南1-2队。曹宋柏油公路穿村而过、北有石碴路与小乔接壤,交通便利。该村属北淝河流域,水资源丰富,易涝。现有耕地面积3189.77亩,人均面积2.1亩。全村现有人口1492人,户数356户,劳动力人数560人,流动人口540人。全村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收入。种养殖业年总产值246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村内现有电话600部,宽带5部,车辆:小汽车4部、摩托车210辆,农用手扶拖拉机32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台,履带式收割机1台。该村民风朴实社会风气良好,现有党员35人,流动党员1人,党小组数2个,2008年度被五河县委授予“五好党支部”称号。 |
汤陈村 |
汤陈村隶属沫河口镇,位于淮河与北淝河交汇处,南临淮河,北靠园区,距蚌埠市区17公里,离五河县城43公里。汤陈村原名“陈巷村”,解放后因该村居住的群众中汤姓居多,并经多方查证,为明代开国将领汤和第19代嫡孙,故更名为汤陈村。全村现共有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628亩,总人口2233人。该村现有村两委干部4人,志愿者12人,党员35人,2012年人均收入达8000余元。 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带领广大村民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走“经济强村`科学兴村,文化活村”的强村富民之路。汤陈村已成为沫河口镇的文化,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四季豆远近闻名,远销到上海’南京合肥等地,亩产效益在万元以上,该村先后考取博士研究生3人,(其中2名留美博士)硕士研究生1人,2012年有1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同时拥有1支专业的民间农民文艺演出队伍,节目包括舞狮、锣鼓花车及健身舞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在生产、生活、生育养老,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在省、市、县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按照“群众空间最大化、干部空间最小化、便民服务最优化、娱乐活动经常化”的要求,2013年5月,投资近百万元的沫河口镇汤陈村幸福生活e站正式落成。e站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健康生活指导室、益智空间、娱乐活动中心,园、家庭发展指导室、和睦之家等十余个科室,室外设有公开栏、宣传栏、乡村大舞台、体育及儿童娱乐设施等,环境温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制度健全,各项活动正常开展,成为吸引群众集聚、获取知识、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和权益维护等多功能的公共服务场所。 |
五营村 |
五营村支部班子共三人组成,党员45人,由大孙,五营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八个村民组。总人口数2570人,总户数603户,劳动力数930人,流动人口300人。 五营村交通偏僻,目前只有砂石路,全村水泥路正在规划实施中。 五营村地处沫河口镇北部,两边与固镇县王庄相邻。 五营村占地面积5797亩,主导产业水稻,小麦,肉禽繁殖。 |
石王村 |
石王村位于五河县沫河口镇西北部,曹顾张至姚宋柏油路穿村而过。一条水泥路把石王连到五蚌路上,北淝河横贯石王东西。五河县驰名的石家王水力、电力排灌站座落于石王村东南部。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380亩,主要生产水稻、小麦、大豆、杂粮等。村内有小集贸市场一座,日交易额在8万元左右,市场上有商铺20多家,农资门市部5家,农机维修部2家,有各类加工作坊11家,年经济收入在400万元,村经济收入人均在3000元左右,主要来自于土地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集体经济3000元左右,主要来自于水面承包。石王村现有大型收割机11台,小四轮拖拉机23台,手扶拖拉机298台,小汽车5辆,大汽车2辆,各类摩托车172辆,家家通电话。该村设一个支部,共有党员40人,流动党员2人,党小组5个。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石王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对村务,党务供求信息定期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
汪邢村 |
汪邢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南北长度3.5公里,13个村民组,总人口3520人,总户数820户,实用耕地10617亩,人均耕地3.016亩,人均住房28平方米,大米加工服装加工厂为个体企业,2008年人均收入3280元。 全村水泥路5公里串联3个自然村。农用小型拖拉机790台,大型收割机25台,汽车10辆,2007年建村部四间为砖混钢筋结构占地120平方米,设有广播,电脑,人口与计划,民兵活动室,是一个风景幽雅,出入便捷的好地方。 |
横岭村 |
横岭村位于沫河口镇东南角,与浍南镇西营村,李庄村接壤。全村现有2732人,流动人口684人,总户数612户,全村劳动力总数1412人,实用耕地9003.4亩,人均占有耕地3.3亩,农业总值1440.5万元,人均收入2572元。交通便利,有一条水泥路从我村穿过,有电视,电话户数占95%,有货车6辆,小汽车三辆,摩托车128辆,大型农机35台,小型农机420台。 我村共有党员59名,流动党员15名,有村名代表30人。 |
姚宋村 |
姚宋村位于五河县西南部,306省道穿村而过,西与蚌埠吴小街镇交界,南至淮河,东至洪集村交界,北至宋岗村交界。全村共有人口3010人,其中在外务工经商356人,劳动力总数为1200人,实用耕地面积5100亩,人均耕地1.69亩,人均住房60平方米,农业收入510万元。 全村实现村通电话目标,现有电话702部,手机458部,大货车5辆,公交车3辆,小汽车10辆,摩托车500辆,大型联合收割机10台,小型收割机4台,农用手扶四轮机657台,打地机5台,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村内民主管理,村务按季度公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
宋圩村 |
(一)党组织情况: 宋圩村党组织设宋圩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分别是:宋圩党支部,陆庙党支部,朱王党支部。现有党员76人,党总支书记吕奎,总支委员陆春武、胡长忠。总支部下辖的朱王支部书记:胡长忠。陆庙支部书记:陆春武。宋圩支部书记:吕奎。流动党员两人:陆春然、吕威。 (二)自然状况及地理位置: 宋圩村地处大洪沟南岸,沫河口镇东南部,北邻浍南镇李庄村,东邻本镇横岭村,南邻本镇马放营村,西邻本镇洪庙村。本村辖12个村民组,分别是:朱东组、朱西组、王东组、王西组、宋东组、宋西组、吕圩组、邵杨组、陆东组、陆西组、小杨组、小唐组、 (三)行政区划: 宋圩村下辖五个自然村:朱王自然村、宋圩自然村、陆庙自然村、唐杨自然村、邵杨自然村,共有12个村民组。 (四)交通状况 :圆沫路至横岭砂石路穿村而过,每个自然村均通砂石路。 (五)人口耕地状况:全村共有人口3181人,耕地面积7647亩,745户,劳动人数1680人,流动人口840人。 (六)经济状况:全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收入。种养殖业年产值412万元,人均纯收入3820元,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劳务输出(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七)现代化建设:全村现有固定电话300部,移动电话600部,宽带上网6户。车辆:小客气车6辆、小货车及三轮车12辆、摩托车300辆、农用拖拉机55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0台。 (八)民俗风情:民风朴实,村民道德素质较高,社会风气良好。 (九)获奖情况:获沫河口镇第一届民族文化节篮球赛冠军。 |
马放营村 |
马放营村位于沫河口镇北部7公里,拥有5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全村实有3686人,总户数692户,耕地总面积7283亩,可以水旱轮作,有利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五沫路穿村而过,3条长500米的水泥路,2条主干道分别为1.6和1.8公里的砂石路。全村人均收入小麦700斤,水稻900斤。村里拥有货车4辆,小汽车10辆,摩托车308辆。 |
龙王庙村 |
龙王庙村位于五河县沫河口镇西,沿五蚌路1公里处,东接沫河口村,南接大徐村,北接团结村,西接赵桥村。全村实有人口2243人,总户数526户,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68人,实有耕地面积3020亩,人均占有耕地1.35亩,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约38平方米。现有党员数44人,党小组6个,其中一个为蔬菜协会党小组,32个村民代表,9个村民小组。村现有经济林362亩,鱼塘420亩,2008年收入3980元。村内柏油路1.5公里,砂石路3公里,交通便利。拥有村卫生室一个,学校一所,农用机械396部,摩托车300辆,小汽车12辆,货车8辆。村里现有一个锣鼓班子。 本村以外出务工经商和蔬菜大棚种植为主。外出务工统一由村联系劳务输出,主要分布在江浙沪和广东一带,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蔬菜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西红柿,辣椒,芹菜,莴笋,西葫芦,四季豆,马铃薯,花菜,包心菜,黄瓜,萝卜等和各类蔬菜秧苗,每年每亩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现在规模以达到120多亩,年收入在140万元左右,涌现一批双培双带示范户,先进个人和致富能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