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阜南县 >> 洪河桥镇 >> 洪集村

洪集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洪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洪集村简介

  洪集村地处洪洼尾部,全村辖28个自然庄,38个村民组1676户,总人口7322人,是目前洪河桥镇第一大村,全村是由原洪集、张湖、王湾三个村合并而成的,与河南省仅一河之隔。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25116 236000 -- 查看 洪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洪集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洪集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集村

  洪河桥镇白集村座落在地城大桥向西泗许路始端,全村共7个自然庄 15个居民组,有人口4332人,可耕土地面积4226亩,全村有党员29人,3个党小组。种植水稻是该村的经济特色,居民比较富裕,人均收入超全镇平均水平。   

唐湾村

  阜南县洪河桥镇唐湾村位处洪洼尾部洪堤内侧,全村辖5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858户,人口3988人,土地4.61平方公里.我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以“-”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奥运安保为重点,以综治工作为重点,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许寨村

  阜南县洪河桥镇许寨村位处洪洼尾部洪堤内侧,西与方集镇相连,北与地城镇、段郢乡隔洪河分洪大沟接壤,京九线穿境而过。全村辖11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人口3977人,土地2925亩.  

曾沃村

  曾沃村位于洪河桥镇上游处,洪河沿岸全村辖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205万亩,人口4479人.  

石台村

  洪河桥镇石台村位于洪洼尾部,人口2856人。该村现有35名0党员,村两委班子5职,北距经济重镇地城镇仅1.5公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先进,提高中间,鞭策后进,激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精神,在党员中掀起比、学、赶、帮的竞赛热潮,使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党员带动、影响周围群众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尤其是在“领头雁”支部书记李家平立足该村情、认真分析制约经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首先从新村规划和改变交通基础设施入手,努力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条件。村集体经济逐年上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一、加强组织固基础、争先创优显活力   按照“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和“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要求,支部一班人坚持以“争先创优”活动统揽工作全局,把“争先创优”活动与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相结合,与提高素质,推动创新相结合,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自身建设和业务工作,加强了村班子的自身建设。通过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优秀0员”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以“访民情、解民忧、增感情、树新风” 为活动主题,以“三比三提”为载体。即:比党性,提高理论素养;比实干,提高工作业绩;比奉献,提高惠民实效。使我村全体党员干部的素质有新的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新的增强,工作作风有新的改进,服务质量有新的变化,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使每一个班子成员牢固树立了要苦干,不能苦熬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村思想。在争先创优工作中,他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实现了有人管事。在班子建设中,我注重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优势,让他们都能够尽其才,负其责,给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同时,加强对每一个班子成员的教育学习和组织协调,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在班子内部实行了严格的工作分工,使每一个班子成员都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过硬的作风,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有所作为,以此推动了整个两委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率先垂范,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慎权、慎独、慎欲,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村务工作中,做到了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勤交流,多沟通,共商量,同决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保证了村内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村务公开严格按照“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落实到位,还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清除了群众对干部的误解。在财务管理方面,坚持三笔会签,月审和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脱贫党员6户,培养发展对象4人。   二、发展经济促增收,富裕群众奔小康   党支部一班人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他们深知,只有经济上去了,群众收入增加了,其他的问题才好办。他们首先把目光瞄向了3公里的濛堤堤脚200亩低洼地,村支部书记李家平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亲自带领群众开挖了十二口渔塘,搞起了综合养殖, 建起恩治休闲垂钓中心让忙碌的城里人在周末到农村观光休闲。仅此一项,一年可净收入100多万元他们还利用荒废地搞起特殊种植,支部委员李国敏种植60亩甘蔗、老党员刘克明种植中药材---“猫爪子”50亩,此举不仅增加了本人收入,还带动了其他农民的调整产业结构。全村现有经营,养殖,种植等个体户10多户,出现像陈伟杰100头肥猪育肥养殖,吴春学的6亩苗木花卉种植,王德杰300只山羊养殖,刘克平50头黄牛养殖等,有力地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同时大兴农田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村新增灌溉面积580亩,使全村的优质稻面积扩大到1900亩。为了彻底解决村内养殖畜禽污染问题,村里先后在远离村居的村北和村东荒滩地规划了两处养殖小区,使全村良户在村内搞蛋鸡养殖的户全部迁到了养殖小区,村内畜禽粪便和污水横流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养殖户也有了扩大生产规模和集中进行防疫的发展空间。为了彻底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问题,村两委一班人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在里让农民吃上安全饮用水,也是洪河桥镇第一个让农民吃上放心水的村。同时还加强道路建设,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党员群众搬运土石5000余方,重新修通道路近二公里水泥路,又硬化了村内两公里的环村路,使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彻底解决了村民的行路难问题。如今进入石台村境内,到处可看到绿树成荫的场景,田间地头,沟渠路边树木成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三、创建平安构和谐,培育文明树新风   石台村处于洪洼尾部,五镇结合处,人员来往密集,治安状况复杂,治安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石台村群众财产的安全,更关系到石台村的声誉,关系到石台村的发展环境,石台村支部高度重视治安工作,他们在地王路入口处设置了治安卡点,由专人日夜值班,采取十户联防的形式,加强村内治安。在育文明树新风工作中,我们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我们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我村“农家书屋”作用,让村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文化水平和科技种田能力。四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我们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我们村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保持了全村稳定,全村多年无-户,无打架斗殴现象,该村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支部”。   如今,石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群众都为是石台村民而感到自豪,石台村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实的步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通过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广大村民的肯定。但也有许多不足,工作不够规范、科学,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从社会的细胞着手,给村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努力。  

盛郢村

  盛郢村位于洪河入淮处,东接濛洼防汛交通大桥,全村共有11个自然在,28个村民组,人口6776人,土地2854亩,典型的人多地少,党员99名,村两委班子5人。以小麦、水稻种植为主,养殖业也比较发达,其中水面养殖260亩,养猪大户4户,养牛大户16户,全村人均收入在全镇前列。正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截流村

   截流村位于泗许路西南约十八公里处,人口3360口人,现有耕地3100亩,下辖7个村民组。基础设施薄弱,科学利用率低,加之地势低洼,十年九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自王静任书记以来,结合本村实际,为本村确定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要求村两委干部切实履职尽责,在谋发展、促致富、聚民心、保稳定上下功夫,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构建和谐新农村贯穿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使党的基层组织切实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   主要事迹如下:    1、以例会学习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深入。按照镇党委的要求,截流村把周二、周五例会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不懈的坚持下来,利用例会学习组织村两委干部认真系统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努力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培养干部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民主管理、执行政策的能力。周一至周五安排专人值班,把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开展所有工作必须进行村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职能,切实通过村务公开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搭建一座连心桥,还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截流村埂东、埂西、腰庄三个村民组路况极差,适龄小学生上学都是从废置老庄台通行,一到雨季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还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自县土地局李平到村任党支部-后,在开展走访贫困老党员的活动中,看到这一情况,立即到县土地局积极协调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局领导高度重视,对此大力支持,派专人到现场实地进行勘察、绘制图纸、继而立项,如果该项目实施之后,可以复垦土地近200亩,去掉集中规划的路以及按照1:1比例还原的宅基地、耕地,预计可以给村新增130亩耕地、15亩鱼塘,届时可以给村带来集体收入带来可观的效益。另外正在积极协调县水利局修一条长1000米、宽5米的防汛水泥路。现在该工作前期的与涉及土地复垦区内的236户群众已经初步签订征地协议,等镇国土、规划所规划后,近期就可以实施。    3、认真开展“一事一议”,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截流村辖内六个村民组的五座生产桥涵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失去排涝功能,一到主汛期,农作物就要受灾。四月份,截流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开展“一事一议”对这五座桥涵进行维修,随后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1.2万元,预计资金缺口1万元,准备通过向镇党委政府争取转移支付资金予以解决。现在已经维修了三座桥涵,在主汛期来临之前,五座生产桥涵可以全部发挥排涝功能,可以切实解该村决农作物旱能灌、涝能排的问题。    4、打造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准备利用挂职书记带来的项目资金,与本村的一个养鸡的养殖大户进行强强联合,搞规模养殖。另外整合村里闲置的鱼塘以及利用土地复垦整理出的鱼塘进行集体发包,一方面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方面可以发展农家乐经济。  

洪集村

  洪集村地处洪洼尾部,全村辖28个自然庄,38个村民组1676户,总人口7322人,是目前洪河桥镇第一大村,全村是由原洪集、张湖、王湾三个村合并而成的,与河南省仅一河之隔。   

于沃村

  于沃村位处洪河桥镇南部,与与河南省王岗相接,全村辖11个自然庄,1341户,4875口人,4706亩耕地。   

新庄村

  洪河桥镇新庄村位于洪河桥镇北部,与地城镇相邻,S202穿境而过,交交通便利。该村共有10个自然庄,20个村民小组,人口4142人,耕地3242亩,共有党员53名。该村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死洪河位于该村的北部,给群众提供500多亩的水产养殖,是我镇鱼米之乡。   

孟郢村

  我村地处洪河桥镇中部死洪河东岸,全村辖三个自然庄,550户村民,人口2836人,耕地2451亩。南临洪河大堤,北距经济重镇地里城仅1.5公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近几年来,在村两委一班人带领下,我们村立足村情,艰苦创业,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攀升,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正按照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目标稳步推进。   

洪河桥村

  洪河桥村有25个村民组,952户,5363人口,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我村为创建文明村,着力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文明村、小城镇建设示范村。  洪河桥村与白集村、唐湾村、许寨村、曾沃村、石台村、盛郢村、截流村、洪集村、于沃村、新庄村、孟郢村、高原村、钐岗村相邻。  

高原村

  高原村位于阜南县东南18公里处,西靠S202省关道11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4380亩,1314个户,总人口5768人面积9.64平方公里基中支部5人,村委会8人人均耕地约0.8亩,人多地少,发展受限。村两13人,其中支部5人,村委会8人,党员69人,60%以上党员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全村有特困户80户,五保户11户,约65%劳动力外出务工谋生。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07年人均年收入1530元。种植业的主要品种有小麦、大豆、玉米、花生、芝麻、水稻等。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养殖品种主要是羊、牛、猪等,但规模较小。   

钐岗村

  钐岗村位于阜南县东南22公里处,与“千里淮河第一闸”所在地王家坝镇比邻,全村面积7.0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785亩,总户数1081户,总人口4327人,党员86人,辖9个自然庄,村委会驻地胡台。近年来我村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农业、商业都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位居全镇乃至全县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洪集村特产大全




洪集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