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蚌埠市 >> 怀远县 >> 鲍集镇 >> 陈圩村

陈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陈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圩村简介

  陈圩村位于包集镇东部,北与固镇县何集乡为邻,东与魏庄镇为邻。全村由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2200人,土地面积5100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34名。全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321101 233000 -- 查看 陈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陈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高庄村

  高庄村位于包高路终端,距离包集镇约15公里处,北与隔河相望,是包集镇东北部一个重要的行政村。高庄村由高东、高西、高中、前进、后徐、河沿、沟湾、南徐、西圩等五个自然村庄组成,共有农户518户,人口2030人,村年人均收入约3200元。村干部5名,党员34名。高庄村土地总面积3420亩,其中耕地约2820亩,人均耕地1.4亩,全村宅基地约600亩。    高庄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高庄村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黄瓜。    怀远县包集镇高庄村高老庄黄瓜协会于2004年7月经怀远县民政局登记成立,取得法人资格,注册资金3万元。会员流动资金900万元。目前会员450人,其中科技人员15人,运销大户27人,中介人员8人,农户400人。拥有基地4个,规模种植面积4000亩。常年种植面积8000亩。协会建筑面积200㎡,交易市场15000㎡。协会成立以来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实行“高老庄”牌黄瓜生产/销售和技术为一体的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2005年“高老庄”牌黄瓜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皮薄/肉色绿/条直/味甜爽口。以品质好,商品性好而享誉省内外,在蚌埠/淮南市场独树一帜。2006年销售黄瓜2.4万吨,产值3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瓜农人均增收860元。在蚌埠市推进农业产业化中起到龙头示范作用。    全村以高老庄黄瓜为契机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路圩村

  路圩村位于206国道与合徐高速公路出入0汇处,距离鲍集镇约1公里,是鲍集镇的南大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路圩村由楼底、郭庄、路前、路后等4个村民小组组成,分布在两个自然村庄,共有农户336户,人口1508人,村年人均收入约3300元。。 路圩村土地总面积约2471亩,其中耕地约2070亩,人均耕地1.37亩,全村宅基地约401亩。路圩地势平坦。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路圩村以生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黄心乌。   黄心乌是路圩村的品牌蔬菜。全村近200户从事黄心乌蔬菜的种植生产,种植规模达500亩。全村黄心乌一项种植纯收入近80万。路圩黄心乌属于无公害蔬菜,品质好,经过几年培育发展,逐步形成了路圩黄心乌品牌驰名在外,远销北京、南京、无锡等地。  

滕元村

  滕元村位于206国道东侧,距离包集镇2公里,交通优势明显,是包王公路必经之路,是包集镇的北大门。滕元村由平庄、宋小圩、沟西、瓦坊、大小滕元、张庄等7个自然庄,共有农户620户,人口2740人,村年人均收入约3200元。村干部5名,党员43名。滕元村土地总面积6404亩,其中耕地约5004亩,人均耕地1.82亩,全村宅基地约1400亩。    滕元村地势平坦。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滕元村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棉花。    滕元村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各方来宾。  

薛场村

  包集镇薛场村位于包集镇北首,与包集村连边,206国道东侧。交通方便。全村总人口1378人,324户,由3个自然庄9个村民组组,有耕地面积3250亩。有村干部5人,党员22名。薛场村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种植为主。并有西瓜种植。薛场村种植的西瓜又大又甜。口感怡人。   

镇东村

  镇东村位于包集镇东部,包集至火庙路南侧,总人口2565人,578户,由8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组成,有耕地面积5164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40名。镇东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其中花生是镇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双河村

  双河村位于包集镇东部,包集至火庙路边。全村由12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2838人,650户,耕地面积5124亩,有村干部7人,党员53名。全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   

火庙村

  火庙村位于包集镇镇东9公里处,包火路穿心而过,与固怀路相依,是包集镇的东方明珠。火庙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是文化中心。火庙村由前沿周、火庙街、沟西、年圩、新化、沟东等6个自然庄17个村民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农户610户,人口2600人,村年人均收入约4000元。村干部7名,党员45名。火庙村土地总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约2852亩,人均耕地1.11亩,全村宅基地约648亩。    火庙村地势平坦。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火庙村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棉花。   火庙村正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壮大。  

大沟村

  大沟村位于包集镇东部,与魏庄镇、古城乡接壤,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3200人,土地面积5286亩,劳动力1700多人,全村由9个自然庄,14个村民组组成,有村干部7人,党员35名。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花,大豆等常规作物;劳务经济也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全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100多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3200元。   目前,该村正在实施土地复垦项目,涉及3个自然庄,受益人口470人,新建住房70套左右逢源,复垦土地230亩。   

南严村

  南严村位于包集镇东部,东与魏庄镇接壤在包集到火庙路两边,东西长近10里。该村由12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2467人,776户,耕地面积6200亩。有党员34人。该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并有红芋种植,红芋粉条是该村的经济产业。   

北严村

  北严村位于包集镇东北部边际,北与固镇县何集乡为邻,东与陈圩村为邻。交通便捷,民风纯朴。全村由14个自然庄,30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3316人,748户,土地面积7684亩,有村干部9人,党员48名。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   

陈圩村

  陈圩村位于包集镇东部,北与固镇县何集乡为邻,东与魏庄镇为邻。全村由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2200人,土地面积5100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34名。全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为主。  

潘圩村

  潘圩村位于包集镇东南部,南与古城乡、淝河乡相邻。总人口1934人,407户。由4个自然庄8个村民组组成,耕地面积3374亩。有村干部4人,党员23名。潘圩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其中花生种植是潘圩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潘圩村内建有花营销市场,提供花生收购与销售,有多人长年从事花生营销生意。  

包集村

  包集村地处包集镇中心位置,交通便捷,206国道越境而过,合徐高速公路在镇南留有出入口,为鲍集发展道口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带动了该镇物流、运输、饮食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领域、多行业的发展。    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包集村抓住自身的区位优势,在合徐高速公路入口处开辟面积达98公顷的工业园区,首家入驻的安徽嘉莱姆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化肥厂已建成投产。目前,全镇已兴办雅迪电器厂、新能源电器厂等民营企业37家,投资总额达4100万元。着力发展劳务经济,2008年输出劳务1.7万人,收入1.5亿元。    在蔬菜大棚上发展。包集村两委班子去固镇、新集等地考察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情况,并刻苦钻研西瓜嫁接育苗技术。随即着手蔬菜大棚,培育嫁接西瓜苗。西瓜嫁接育苗技术突破了西瓜不能重茬的难题,亩产量增加一倍,亩均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几年来包集村蔬菜育苗规模不断扩大,蔬菜大棚已发展到250个,年销售蔬菜苗500万多棵,获利近60万元,再次新建200座,年销售各类蔬菜高达2000吨,带动农民300人,从事蔬菜生产增加农民纯收入2500元不等。   

罗元村

  罗元村位于包集镇东北2公里处,罗元村由前吕、后吕、孙庄、苟元、东罗、前乔、后乔、前罗、后罗、窑东、窑西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农户481户,人口2350人,村年人均收入约3000元。村干部5名,党员38名。罗元村土地总面积5046亩,其中耕地约4646亩,人均耕地1.98亩,全村宅基地约400亩。    罗元村地势平坦。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罗元村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  

大营村

  大营村位于包集至高庄路边上,交通便捷。全村由10个自然庄,26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2574人,549户,有耕地面积4211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47名。该村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种植为主。大营村群众勤劳、善良,有吃苦精神,有奋斗精神。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去年,成功将前营组村庄进行土地复垦,置换良田100多亩,受益群众70多户。   

张姚村

  张姚村位于包集镇的最东北端,西南与高庄村为邻,北与固镇县隔河相望。该村由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3200人,715户,有耕地面积5055亩,有干部6人,党员41名。张姚村以种植花生、玉米、小麦、大豆为主。  

梁王村

  梁王村位于包集镇东北部,北与固镇县邻邦。全村总人口2400人左右,土地面积4800亩左右,全村由9个自然庄组成,共有居民517户,16个村民组。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并建有阳光温室蔬菜大棚,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全村共有温室大棚20个,骨架大棚18个。   

石元村

  石元村位于包集镇东北部,北与高庄村为邻,总人口2732人,611户。由9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组成。耕地面积5226亩,有干部5人,党员46人。石元村土地肥沃,粮食生产丰富。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其中花生是石元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小元村

  小元村位于包集镇的东北部,东北与固镇县何集乡为邻,小元村总人口1925人,434户,由10个自然庄22个村民组组成,有耕地面积4201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44名。,小元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为主,其中花生是小元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王圩村

  王圩村位于包集镇最北面,距离包集镇10公里处,交通优势明显,包王路、君王路、高王路均穿街而过。王圩村由张庄、王圩街、圩里、庙西、湖底等23个村民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农户897户,人口3498人,村年人均收入约3200元。村干部7名,党员70名。王圩村土地总面积8410亩,其中耕地约5100亩,人均耕地1.46亩,全村宅基地约3200亩。    王圩街起源于明朝,其历年古庙会期间有花鼓灯、戏剧、歌舞等,人山人海、商贸云集,素有皖北“小上海”美名。    王圩村地势平坦。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王圩村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棉花。    王圩村现正建招商引资项目区,规划土地近千亩,现已引进木板厂一家,棉麻加工厂一家。  

桥口村

  桥口村位于包集镇北部,王圩街道北边。距包集20公里左右。全村总人口3668人,756户,由6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组成,有耕地面积5530亩,有村干部8人,党员51名。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  

西楼村

  西楼村位于包集镇最北边,与方店隔河相望.全村由9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3111人,688户,土地面积5200亩,有村干部8人,党员44名。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  

牌坊村

  牌坊村位于包集镇的东北部,与固镇县何集乡为邻。全村总人口1600人,370户,土地面积2799亩,由5个自然庄组成。全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  

小集村

  小集村位于包集镇东北角与固镇县杨庙乡淞南村相连,由新街、老街、街后、张庄、南邱、大乔、小乔、肖庄北邱等9个村民小组组成,在村内有小学一个,中学一个,粮站一个,信用社一个。全村共有农户534户,人口2410人,村年人均收入约3200元。村干部8名,党员49名。小集村土地总面积4900亩,其中耕地约4215亩,人均耕地1.75亩,全村宅基地约600亩。    小集村地势平坦。无地表饮用水,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地下水,并利用地下水浇灌农作物。小集村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  

金沟村

  金沟村位于包集镇东北部,包集至高庄路两边。全村由9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2424人左右,533户,面积3901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41名。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等种植为主。并有养殖种植等产业,建有蔬菜温室大棚。近年来,金沟村群众主动外出务工,积极外出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家创业。  

余庙村

  余庙村位于包集镇北部,距包集镇10公里左右,全村总人口3434人,772户,由16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组成,有耕地面积7699亩,有村干部10人,党员51名。余庙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  

高皇村

  高皇村位于包集镇北部,包集至王圩路从境内通过,距包集5公里左右。全村总人口3850人,906户,由11个自然庄22个村民组组成,有耕地面积7706亩,有村干部9人,党员73名。高皇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   高皇村与高庄村、路圩村、滕元村、薛场村、镇东村、双河村、火庙村、大沟村、南严村、北严村、陈圩村、潘圩村、包集村、罗元村、大营村、张姚村、梁王村、石元村、小元村、王圩村、桥口村、西楼村、牌坊村、小集村、金沟村、余庙村、易圩村相邻。  

易圩村

  易圩村位于包集镇东部,包火路边上,交通便捷。全村由10个自然庄,17个椟组组成,。总人口3344人,762户,耕地面积6301亩,有村干部8人,党员51名。主要以小麦、花生、玉米种植为主。同时兼有粮食收购和销售服务。  


陈圩村特产大全




陈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