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庙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东2公里处,西邻苏圩村,北邻淝河村,东与淝南乡相接,南抵涡河,怀蒙公路经过村内。
韩庙村拥有耕地面积4865亩,辖16个村民小组,907户,总人口3945人。其中:0党员64人,农业劳动力为2271人,水稻种植面积3550亩,旱地300余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劳力剩余,,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形成组织剩余劳力外出打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忙过后的剩余时间,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使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
韩庙村在2004年度,由过去的韩庙村和河沟村合并而成,经过现在的村级两委的艰苦努力,使村里实现了户户门前通柏油路,家电入户率98%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农户的35%,电话装机90%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115户,大型农机械50余台。
韩庙村在如今的村级两委的带领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稳定,邻里和睦,稳步前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21102 | 233000 | -- | 查看 韩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教村 |
三教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国有龙亢农场潘褚村比邻,南与龙亢镇新街村接壤,西与王大郢村相邻;境内拥有完小一所。 全村共有耕地3375亩、林地89亩,总人口2142人,561户,6个村民小组。33位村民代表,46名党员。农业劳动力1270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农闲的时候,村民多数以货运、建筑、农产品加工以及外出务工等生意为主,年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 经过全村人多年的共同努力,村组之间实现了柏油道路组组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0多户,电话装机95%以上,私家车35部,摩托车、三轮车全村覆盖,互联网宽带用户20户。 三教村近几年工作蒸蒸日上,多次获镇“五个好村党组织”、“文明村”、“计划生育先进村”等光荣称号。现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精神旺盛、斗志昂扬,为构建和谐、繁荣家乡,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第一线 |
韩庙村 |
韩庙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东2公里处,西邻苏圩村,北邻淝河村,东与淝南乡相接,南抵涡河,怀蒙公路经过村内。 韩庙村拥有耕地面积4865亩,辖16个村民小组,907户,总人口3945人。其中:0党员64人,农业劳动力为2271人,水稻种植面积3550亩,旱地300余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劳力剩余,,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形成组织剩余劳力外出打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忙过后的剩余时间,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使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 韩庙村在2004年度,由过去的韩庙村和河沟村合并而成,经过现在的村级两委的艰苦努力,使村里实现了户户门前通柏油路,家电入户率98%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农户的35%,电话装机90%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115户,大型农机械50余台。 韩庙村在如今的村级两委的带领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稳定,邻里和睦,稳步前进。 |
淝河村 |
淝河村基本情况 淝河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东2公里处,西邻关庙村,北邻淝河,东与淝南乡相接,南抵韩庙村。 淝河村拥有耕地面积4504亩,辖14个村民小组,809户,总人口3137人。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共有0党员41人,村两委成员7人,农业劳动力2105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劳力剩余,,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形成组织剩余劳力外出打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忙过后的剩余时间,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使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 淝河村在2004年度,由过去的淝河村和西支村合并而成,经过现在的村级两委的艰苦努力,使村里实现了通柏油路,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农户的25%,电话装机70%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11户,大型农机械20余台。 淝河村在如今的村级两委的带领下事业蒸蒸日上。 |
周王村 |
周王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东1.5公里处,西邻关庙村,东与淝河村相接,南抵龙亢村,北邻褚集乡。 周王村拥有耕地面积3016亩,辖9个村民小组,430户,总人口1724人。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共有0党员31人,村两委成员5人,农业劳动力872人。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多以围网捕鱼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 周王村过去是一个不稳定的村,村级社会治安状况差,经过现在的村级两委的艰苦努力,基本实现了村级治安环境稳定,人心齐,干部思想情绪稳定,村两委经过努力,多方筹集资金,争取项目,使村里实现了通柏油路,家电入户率85%以上,农村98%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农户的28%,电话装机65%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12户,大型农机械16余台。 周王村在如今的村级两委的带领下各项事业逐步走入正轨。 |
关庙村 |
关庙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的东北1公里处,南距涡河1公里,北距淝河2公里,北与褚集乡相邻,东与周王村,西与莫湖村相接,怀蒙公路从本村通过,在本村辖区范围内拥有一所完小。距离千年古镇——龙亢镇0.5公里。 关庙村拥有耕地面积2991亩,6个村民组,521户,总人口2092人,其中:0党员45名,农业劳动力11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占一半以上,本村为一麦一稻产区,以优质粳糯为主要品种。 关庙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很大变化,实行承包到户,劳力输出,2008年人均收入增长到4500元。村通柏油路、各村民组通沙石路,固定电话入户率85%,100%电力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户数的30%,私家车20部,摩托车基本普及,运输车20部,大型农业机械25台。 关庙村2004年被市委评为“红旗村党支部”,县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镇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村”。 |
西园村 |
西园村位于龙亢镇西部,紧靠龙亢镇政府办公大楼,与千年古镇龙亢镇街道仅一箭之遥,北部与莫湖村相邻,南抵涡河,西部红庙村相接,村村通柏油路从村中心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村常住人口2062人,482户居民,7个村民小组,耕地2859亩,其中劳动力1100余人,党员41人,村民代表33人,农产品主要是小麦、水稻,是个典型的农业村,由于距离龙亢镇较近,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农产品收购加工、塑料加工制品、水泥制品、建筑等产品链,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年产值500万元,利税近百万元的规模企业有两家,人均纯收入5500余元。 西园村经过近几届村两委的努力,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部村庄都通上了砂石路、柏油路。有线电视覆盖率90%以上,电话装机率98%以上,100%的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百家,手机、摩托车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也有10辆,互联网宽带用户近百户,目前,该村正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2008年被评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廉政文化先进农村示范点。 今日的西园村,邻里和睦,百业兴盛,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妇联、青年团等成为一个坚强而富有战斗力的领导整体,正带领广大群众坚定地大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
红庙村 |
红庙村位于龙亢镇西部,坐落在涡河的北岸,东与西园村相邻,西与黄洼村相接,北与莫湖村相靠,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属于未开荒的处女地,是投资的理想所在。 村常住人口1700人,406户居民,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880亩,其中劳动力800余人,党员64人,村民代表32人,农产品主要是小麦、水稻,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村;近年逐步形成了农产品收购加工市场,水泥建筑制品加工等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红庙村经过近几届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大部分村庄都通上了砂石路、柏油路。有线电视覆盖率和电话装机率均在85%以上,100%的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百家,手机、摩托车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也有10辆,目前,该村正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2008年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村党组织设为一个总支,即:红庙村党总支,两个支部,即:第-支部、第二党支部。党员有64人,村民代表50人。 今日的红庙村,邻里和睦,百业兴盛,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妇联、青年等成为一个坚强而富有战斗力的领导整体,正带领广大群众坚定地大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
黄洼村 |
黄洼村位于龙亢镇西部,坐落在涡河的北岸,东与红庙村相邻,西与支严村相接,北与胡刘村、莫湖村相靠,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属于未开荒的处女地,投资的理想所在。 村常住人口2037人,473户居民,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53亩,其中劳动力800余人,党员34人,村民代表32人,农产品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村,形成了农产品收购加工、毛竹制品加工、水泥建筑制品加工等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黄洼村经过近几届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大部分村庄都通上了砂石路、柏油路。有线电视覆盖率和电话装机率均在85%以上,100%的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百家,手机、摩托车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也有10辆,目前,该村正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2008年被镇党委评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 今日的黄洼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邻里和睦,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妇联、青年等成为一个坚强而富有战斗力的领导整体,正带领广大群众坚定地大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
支严村 |
支严村位于龙亢镇西部,坐落在涡河的北岸,东与黄洼村相邻,西与蒙城县移村乡相接,北与胡刘村相靠,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花生。。 全村共有耕地5694亩,总人口2640人,596户,10个村民小组。33位村民代表,42名党员。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作为农闲时节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靠近集市的村民多数以货运、屠宰、建筑、农产品加工等生意为主,年人均纯收入达5300元左右。 经过全村人多年的共同努力,村组之间相通了水泥道路、沙石道路,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0多户,电话装机95%以上,私家车50部,摩托车、三轮车全村覆盖,互联网宽带用户18户,一条柏油路直通龙亢镇,交通十分便利。 |
苏圩村 |
苏圩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东部,西邻龙亢村,北邻淝河村,东邻韩庙村,南靠涡河,淝南公路穿村而过。 苏圩村耕地面积2970亩,辖8个村民小组,569户,总人口2855人。其中:0党员49人,农业劳动力1354人,常规种植作物为小麦、水稻;除去种植常规农作物以外,大部分村民从事种植大棚蔬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人均土地面积少劳力剩余,村两委积极鼓励引导帮助村民进行大棚蔬菜种植,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使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 苏圩村在镇党委的带领下,经过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使村里实现了通柏油路,家电入户率98%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近35%的农户安装了空调,电话装机90%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15户,大型农机械20余台。 苏圩村是怀远县龙亢镇综治工作先进村,获县级综治工作先进村、龙亢镇综治工作先进村等光荣称号。今日的苏圩村在村级两委的带领下邻里和睦,健康发展。 |
莫湖村 |
莫湖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西3公里处,西与胡刘村相邻,北与怀远县褚集乡三湖村相靠,东与龙亢村相接,南接西园村,一条柏油路从村内直通龙亢镇,交通方便。 莫湖村拥有耕地面积5152亩,辖12个村民小组,522户,总人口2199人。其中:0党员34人,农业劳动为1100余人,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花生为主。村民在农闲时节,在村两委的组织下,外出打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忙过后的剩余时间,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起来。 莫湖村经过村级两委的艰苦努力,村里实现了通柏油路,家电入户率95%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农户的38%,电话装机80%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13户,大型农机械40余台。 |
龙亢村 |
1、 地理位置 龙亢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南靠涡河,北与关庙村,东与韩庙村,西与西园村相接,距离307省道3公里,在本村所辖范围内有县级完全中学一所,镇中心小学一所。 龙亢村辖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015亩,820户,总人口3119人,其中:0党员58名,农业劳动力13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占一半以上,本村为一麦一稻产区,以优质粳糯为主要品种。 龙亢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除正常参加农业生产以外,余下的时间大部分从事零售业批发销售,部分农民进行水产品养殖;2011年人均收入增长到6600元。柏油路贯通全村,固定电话入户率98%,私家车120部,摩托车基本普及,大型农业机械125台。 龙亢村被市委评为“红旗村党支部”,县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县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村”。 |
王大郢村 |
王大郢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三教村比邻,西与新街村相接,南与国有龙亢农场接壤,境内拥有完小一所。 全村共有耕地3555亩,总人口2094人,553户,9个村民小组。35位村民代表,36名党员。农业劳动力1100余人。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面积达1000亩。由于人多地少,加上与国有龙亢农场较近,靠近集市的村民多数以货运、屠宰、建筑、农产品加工等生意为主,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左右。 经过全村人多年的共同努力,村组之间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0多户,电话装机95%以上,私家车35部,摩托车、三轮车全村覆盖,互联网宽带用户80户,自来水户户通 王大郢村近几年多次荣获“五个好村党组织”、“文明村”、“计划生育先进村”等光荣称号。现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精神旺盛、斗志昂扬,为构建和谐、繁荣家乡,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第一线。 |
新街村 |
新街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政府南面的1公里处,坐落在涡河的南岸,307省道横贯全境,东与王大郢村相邻,西与汪彭村相接,在本村辖区范围内拥有一所完中,一所完小。南面与国有龙亢农场接壤。龙亢镇经济开发区坐落在新街村境内,所以说新街村是一个交通发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商机无限的投资好地方。 新街村在2004年由过去的新街村和禇劭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新街村拥有耕地面积3845亩,615个村民组,1030户,总人口3843人,其中:农业劳动力21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占一半以上,村内0党员106名,党组织设置为党总支,下辖第-支部和第二党支部;本村为一麦一稻和玉米、大豆产区,是典型的农业村。 新街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并村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村两委发挥与国有龙亢农场接壤的区位优势,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带领群众走多种经营的道路,2008年人均收入增长到6500元。全村各组之间通柏油路,有线电视、自来水实现户户通,固定电话入户率95%,100%电力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户数的80%,私家车200部,摩托车基本普及,运输车220部,大型农业机械155台。 新街村2006年度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称赞。 新街村2006、2007年被市委评为“红旗村党支部”,县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镇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村”。 |
汪彭村 |
汪彭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政府南面的1公里处,坐落在涡河的南岸,307省道横贯全境,东与新街村相邻,西与姚湾村相接,在本村辖区范围内拥有一所完中,一所完小。南面与国有龙亢农场接壤。距离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的出口处仅2公里,距离龙亢镇经济开发区只有500米,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投资的理想所在。 汪彭村在2004年由过去的汪彭村和王湾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汪彭村拥有耕地面积5145亩,14个村民组,952户,总人口3579人,其中:农业劳动力20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占一半以上,村内0党员86名,党组织设置为党总支,下辖第-支部和第二党支部;本村为一麦一稻和玉米、大豆产区,是典型额的农业村。 汪彭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并村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村两委发挥与国有龙亢农场接壤的区位优势,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带领群众走多种经营的道路,2008年人均收入增长到6800元。全村各组之间通柏油路,固定电话入户率95%,100%电力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户数的30%,私家车26部,摩托车基本普及,运输车32部,大型农业机械66台。 汪彭村2006、2007、2008连续三年被市委评为“红旗村党支部”,县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
姚湾村 |
姚湾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汪彭村比邻,西与寨头村相接,南靠307省道,境内拥有完小一所,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办厂的理想所在。 全村共有耕地3675亩,总人口3132人,710户,15个村民小组。42位村民代表,59名党员。农业劳动力1500余人。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多以种植蔬菜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加上与国有龙亢农场较近,靠近集市的村民多数以货运、屠宰、建筑、农产品加工等生意为主,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左右。 经过全村人多年的共同努力,村组之间实现了水泥道路村村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0多户,电话装机95%以上,私家车35部,摩托车、三轮车全村覆盖,互联网宽带用户80户。 姚湾村近几年多次荣获“五个好村党组织”、“文明村”、“计划生育先进村”等光荣称号。现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精神旺盛、斗志昂扬,为构建和谐、繁荣家乡,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第一线。 |
寨头村 |
寨头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姚湾村比邻,西与钮湾村相接,南靠307省道,境内拥有完小一所,307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办厂的理想所在。 全村共有耕地3735亩,总人口2810人,719户,10个村民小组。45位村民代表,57名党员。农业劳动力1400余人。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多以种植蔬菜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该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经过精心组织,成立了运输公司,常年在上海进行货物运输,增加收入。 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村组之间实现了柏油路村组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0多户,电话装机95%以上,私家车12部,摩托车、三轮车基本家家都有,互联网宽带用户18户。 村党组织设为一个总支,即寨头村党总支,两个支部,即:第-支部、第二党支部。党员有57人,村民代表50人。本村还设有村民兵营长负责制,主要负责村里的各项安全措施。 寨头村近几年工作进步很快,村两委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现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精神足、斗志旺,为构建和谐、繁荣家乡,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基层第一线。 |
邵圩村 |
邵圩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姚湾村比邻,西与钮湾村相接,南靠307省道,境内拥有完小一所,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办厂的理想所在。 全村共有耕地3390亩,总人口2489人,656户,7个村民小组。52位村民代表,43名党员。农业劳动力1200余人。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多以种植蔬菜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邵圩村境内拥有现代规模的制砖轮窑厂一座,村内劳力在农闲时节均在窑厂内务工,增加收入,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村组之间实现了柏油路道路村组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0多户,电话装机85%以上,私家车15部,摩托车、三轮车全村覆盖. 邵圩村近几年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先进,经济发展思路清晰,群众收入年年增加,2007年度荣获怀远县委命名的“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光荣称号。现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精神旺盛、斗志昂扬,为构建和谐、繁荣家乡,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第一线。 |
钮湾村 |
钮湾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邵圩村比邻,西与界沟村相接,南靠307省道,境内拥有完小一所,村内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办厂,发展经济的理想所在。 全村共有耕地3165亩,总人口2257人,593户,10个村民小组。52位村民代表,37名党员。农业劳动力1100余人。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部分村民利用资源优势,既钮湾村盛产小毛竹,从事竹制品的编制、收购和加工,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左右。 全体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与奋斗,实现了村组之间柏油路道路畅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0多户,电话装机95%以上,私家车5部,摩托车、三轮车基本家家拥有,互联网宽带用户13户。 钮湾村的工作近几年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方面,村两委工作思路清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事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力量。现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精神旺盛、斗志昂扬,为构建和谐、繁荣家乡,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第一线。 |
界沟村 |
界沟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钮湾村比邻,西与邵院村相接, 南面与蒙城县移村乡接壤,307省道穿村而过,境内拥有完中一所、完小一所,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办厂、发展经济的理想所在。 全村共有耕地2625亩,总人口1991人,522户,7个村民小组。53位村民代表,51名党员。农业劳动力900余人。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多以种植蔬菜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左右。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与奋斗,村组之间实现了水泥道路畅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80多户,电话装机91%以上,私家车6部,摩托车、三轮车全村覆盖,互联网宽带用户16户。 界沟村多次荣获“五个好村党组织”、“文明村”、“计划生育先进村”等光荣称号。现在村两委一班人,精神旺盛、斗志昂扬,团结一致,为构建和谐、繁荣家乡,积极工作在基层第一线。 |
邵院村 |
邵院村位于涡河南岸,东与界沟村比邻,西与蒙城县相接,南靠307省道,境内拥有完小一所,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办厂,发展经济的理想所在。 全村共有耕地4065亩,总人口2764人,708户,16个村民小组。51位村民代表,49名党员。农业劳动力1500余人。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村民多以种植蔬菜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节进行劳务输出,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 邵院村过去是一个比较-的村,由于距离镇政府比较远,管理混乱,村民经常-,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在新一届村两委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目前,经济发展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村组之间实现了柏油路道路畅通,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70多户,电话装机88%以上,私家车6部,摩托车、三轮车基本全村覆盖,互联网宽带用户6户,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 邵院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已经走上正轨;现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构建和谐家乡,繁荣家乡经济,他们勤勤恳恳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 |
胡刘村 |
胡刘村位于怀远县龙亢镇西5公里处,西与蒙城县移村乡相邻,北与怀远县褚集乡三湖村相靠,东与莫湖村相接,南接支严村,一条柏油路从村内直通龙亢镇,交通方便。 胡刘村拥有耕地面积5582亩,辖8个村民小组,455户,总人口1772人。其中:0党员29人,农业劳动为800余人,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村民在农闲时节,在村两委的组织下,外出打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忙过后的剩余时间,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起来。 胡刘村经过村级两委的艰苦努力,使村里实现了通柏油路,家电入户率98%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占全村农户的35%,电话装机90%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15户,大型农机械30余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