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10228102 | 101500 | 010 | 查看 大辛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田各庄社区 |
西田各庄社区:位于西田各庄镇东北5公里处。 |
大辛庄社区 |
大辛庄社区: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南1公里处。 |
沿村社区 |
沿村社区: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北侧。 |
仓头村 |
仓头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以北3公里处。 |
董各庄村 |
董各庄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以北5公里处。 |
沿村村 |
沿村:位于沿村社区东侧。 |
河北庄村 |
河北庄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东北10公里处。 |
小石尖村 |
小石尖村是密云县西田各庄镇镇域中部的一个小山村,东南距密云县政府驻地11.3公里,西北距京通铁路1.2公里,离三峪风景区和白道峪溶洞奇石风景区都只有几里远,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
小石尖全村共有216户、583口人,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林木覆盖面积达到村域面积的40.2%,并形成了以小石尖林果、旅游业综合开发为龙头,带动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的新格局,2005年,小石尖村人均纯收入实现5400多元。 关于小石尖村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小石尖村三度改名 起初,小石尖村只有十户人家,左右村民都叫他们“小十家儿”。 康熙年间,“小十家儿”这个村名被改成了“穆家庄”。那时候这个村吃水很困难,村民要到三里远的北宫去挑水,北宫看坟的说是怕坏了皇家的风水,硬是不让挑,后来村民们只好去离村较远的“马刨泉”挑水吃(相传马刨泉是穆桂英的马用蹄子刨出来的)。“小十家儿”的人们能够吃上了“马刨泉”的水,打心眼里感谢穆桂英,在加上南边有穆桂英在一棵柏树上挂衣甲歇脚而得名的卸甲山;往北山里有个孟良寨。因此,村里的老人们合计,将村名给改成了“穆家庄”。 后来,这个村的村名又改回了原来的“小十家儿”,这里边又有一个故事。几年后,穆家庄的山民再也忍受不了外出几里地驮水吃的苦楚,后经群众商议,大家捐资打井,不料想,当挖了还不到以一丈深时,就碰上了坚硬的岩石层,只好用钢钎一点点地凿。一天,实在凿不动了,大家就坐在那里生闷气,正当这时,兵部尚书范承勋路过此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于是就下马询问缘由。随后,他倡议,由内阁侍读、陕西布政使、遵化县正堂等官吏捐资相助。小石尖的群众得到了资助,干劲十足,继续凿井,在苦干三个春秋,凿下岩石三丈多深后,终于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挖成,甘泉涌出,全村男女老幼欢聚井台,庆祝山民们结束了二十多年外出几里地挑水吃的历史。村民们觉得 “小十家儿” 更能使后人牢记范公的恩惠,于是又将村名改回了 “小十家儿”,并立碑于井前。 可为什么又叫小石尖了呢?相传大约在清朝末年,不知从哪来了两个官差,说是要绘制什么图,问山民的名字,人们告诉叫“小十家儿”。两个官差听了哈哈一笑,抬头看看周围三面都是山,街面也是石坡石坎的,石头尖儿确实不少,也就随手在大本子上记下了“小石尖村”,从此以后,这个村就被定名为小石尖村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马刨泉 相传早年间穆桂英被派来镇守“三关口”,要在这里安营扎寨,找水饮马。可是这里方圆几里之内根本就没有水,那马渴的受不了,一个响鼻,带着旋风一溜烟儿奔到尖山西边的一个土坎子底下,跨跨跨,几下子就用蹄子刨出一个泉来,打那儿,这个泉就叫“马刨泉”了,泉水清亮甘甜,直到现在也不干。现今,“马刨泉”就在离小石尖村不远的卸甲山村。 尖山的枳根不长倒钩刺 传说穆桂英要在紧挨村西的那个尖山上插旗栽路标。(尖山山顶地势平坦,只有中间凹下一个坑,传说那就是穆桂英插旗留下的窟窿)。在穆桂英骑马上了村西的那个小尖山时,有一个枳根的倒钩把她贴身软衣着住了,她指着枳根说:“往后不准你再长倒钩刺!”说来真灵验,现在尖山的枳根真的没有倒钩刺。 范公井 小石尖村的水井旁竖着一通圆首方趺石碑(碑额、碑身为一石),碑高1.10米,宽0.62米,厚0.11米,碑的正面镌刻着“范公井”三个大字,背面碑文为单背面碑文为单线阴刻,字迹清晰,碑身完整。 |
牛盆峪村 |
牛盆峪村
牛盆峪村位于西田各庄镇北部,东南距密云县政府13.2公里。全村共有180户、500口人,村域总面积19平方公里。明代成村。交通便利,通有镇级公路。近年来,该村依托特有的资源——野外军事培训拓展基地、三峪风景区的综合开发,发展民俗旅游采摘住宿等项目。截至目前,有市级民俗户3家,苹果园300亩,金丝小枣200亩,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6年,牛盆峪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占地136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公园一处;硬化道路9000平方米;栽植了国槐、龙爪槐等树木2000棵,各类花草3200平方米;对全村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已完成171户,改厕率达到95%,完成1个公厕的改造;更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村民安装太阳能洗浴160户,利用率达85%,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牛盆峪与牛栏山 牛盆峪在密云,牛栏山在顺义,这两个地方相隔百里,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却将它们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相传,顺义牛栏山上住着两头金牛。在密云西北部的一条山沟里有一眼泉水,清澈甘甜,每年秋末冬初,牛栏山上的那两头金牛都要来此饮水。 这一年,有个人路过这里,看出这地方是块宝地,并发现了金牛的足迹,就想擒住这两头金牛。于是,他四处打听擒住这两头金牛的方法。有人告诉他得用一条宝瓠子。从此,他又到处寻找那条宝瓠子。一天,他住在一个农民家里,这家只有老俩口,院里种着一畦瓠子。他惊奇地发现,在这畦瓠子中有一条特殊的瓠子,光滑油亮,修长笔直,就是还没长成。于是,他就告诉两位老人说:“这条瓠子我买了,我什么时候来取,您什么时候再摘,千万,千万!”直嘱咐得两位老人连连点头,他才告辞离去。 夏去秋来,天气一天天凉了起来。霜降已过,两位老人还不见那人来,由于怕冻坏了瓠子,就将瓠子摘了下来。三天后,那人来了就问:“二位老人,瓠子可曾完好?”老人才告诉他三天前摘下来了,那人十分惋惜。事已如此,那人只好向老人付了钱,然后带着不十分成熟的瓠子进山了。他来到泉眼旁,选择好地方就隐蔽起来。不一会儿,西南方向出现了两道奇异的金光。接着,金牛来到泉眼旁,头也不抬地饮起水来。那个人见机会已到,飞身上前,举起瓠子对准牛头便砸了下去。由于瓠子不熟,只打掉了一头牛的一只犄角。两头牛化作两道金光远去了。从此,金牛再也不到这里饮水了。这事传开以后,人们便把金牛喝水的那条沟叫牛盆峪了。 三峪自然风景区 三峪自然风景区位于云蒙山南麓,主景区在牛盆峪。景区内山谷曲折蜿蜒,总长15公里,谷底为云蒙山原始森林,景区内崖壁陡峭、山势险峻,潭瀑遍布、溪流湍急、青山绿水、丛林飞瀑、云雾缭绕,完全是一派原始的自然风光。景区内人文和自然景点众多,峪口山脊上耸立着雄伟的古长城与山脚下新建的仙龙庄园相辉映。峪内的自然景点有水龙宫,百丈崖、二潭飞瀑、龙潭、神船、天然空调、长寿泉、金佛浴池、盘龙石等三十余处,人行其中,步移景换,十余公里长的峡谷内处处如画,游人目不暇接,真正是人在画中游。三峪风景区一年四季景色各有特色:春天满目新绿、生机盎然;夏季山花遍布、争奇斗艳;晚秋丛林尽染、五彩缤纷;严冬银装素裹、晶莹洁白。加之流泉飞瀑、险峰怪石,一年四季无疑都是休闲度假和会议旅游的圣地。 此外,景区深处的丰滦密联合县政府遗址和“卫国爱民”纪念碑,作为我县一处传统的革命教育基地,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1942年4月8日,伪满讨伐队1000余人长途奔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十团和丰滦密联合县政府的隐蔽驻地黄花顶臭水坑,血腥制造了这起震惊平北的重大惨案。惨案中,丰滦密联合县县长沈爽等30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45名干部战士被捕。这不仅使抗日根据地遭受到重大损失,而且给以后坚持丰滦密“无人区”斗争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敌人的野蛮暴行暨悼念惨案中的死难烈士,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县长倪蔚庭、0丰滦密县委书记胡毅、冀东第五地区队区队长师军联名在臭水坑惨案发生地建了“卫国爱民”纪念碑。“卫国爱民”纪念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疯狂-中国人民的铁证。 (杨小峰 关胜利 陈海英/文 参考书目《密云民间文学集成》) |
西恒河村 |
西恒河村: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北3公里处。 |
小水峪村 |
小水峪村
小水峪村位于西田各庄镇西部,距县城15公里,因地处山前小山水河谷地,故名小水峪,明代成村。全村共有214户、534口人,村域总面积8.96平方公里。 村内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山谷间的小水峪水库,蓄水量约9万立方米,水深约22米,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水中鱼儿成群,水边绿树成荫。村北侧有明代永乐年间古城堡遗迹一座,堡内有古槐树六棵,大庙一座,据考证为地藏王菩萨庙。古城西门20米处有供奉山神的小庙遗址,同样有几棵古槐守护在山神庙西侧。村西有辽金时代民间瓷窑遗址。该村计划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山水青青度假村为中心,发展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带,带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2006年,小水峪村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硬化街道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方便了村民出行;垒砌主街道两侧花墙1800米,栽植杨树等树木及菊花、茉莉、玉兰等花草共8万余株,美化绿化了环境;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新建健身公园一处;为保证村民的饮用水卫生,新建水塔一座,铺设主管道3200米,对全村进行统一供水;全村进行无害化改厕,推广安装使用太阳能、节能吊炕等清洁能源。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500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皇儿寺的传说 小水峪村北山9公里处,有一座名为“皇儿寺”的寺庙遗址。关于皇儿寺,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据说,在隋朝时,一位皇子体弱多病,很受皇帝的怜爱。一天,皇子脖子上长了一个“大影袋”(甲状腺病,俗称“大脖子病”)。皇帝非常着急,请了很多的名医来为皇子治疗,但医生们对这个病都束手无策。就在大家正要放弃时,一个老和尚出现了,他称能治好皇子的病。老和尚领皇子到了小水峪村北山,每天带他采食这座山上的野果、野山椒、野黑豆及各种中草药,喝山上的泉水。两年后,皇子脖子上的“大影袋”逐渐消失了。为报答老和尚的恩德,皇子在此山上建了一座寺庙,并剃度为僧。“皇儿寺”由此得名。后来,传说十里八乡如果有谁的脖子上长了“大影袋”,都会到这个寺庙来烧香拜佛,取水润肠、采药治病,一时间香火很是旺盛。 古城堡 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方形城堡(“文革”前后城墙被拆)位于小水峪村北,为当时的守口驻兵之处,现存千年古槐树七棵,周边城墙保存完好,城堡内基本上是原有居民。这里原建有大庙一座,据考证为供奉观音菩萨佛像之用,清朝末年,重新翻新修建,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的炮弹炸坏大庙的西耳房,后又毁于“文革”。现古庙遗址上一棵千年国槐仍顽强地守护着古寺佛光和古村遗风。 古城堡西门口20米处有供奉山神的小庙遗址,同样有几棵古槐,虽然它们历经沧桑,树身已老态龙钟,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瓷窑遗址 小水峪瓷窑遗址位于小水峪村西1公里,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因历史原因,现仅有300多平方米保存较好。1981年,经北京市专家实地勘查,发现此古窑分布较密集,均为小型瓷窑。窑口直径1米左右,深不足3米,以木炭、山柴为燃料。经过市文物部门鉴定,这里主要烧制白瓷,也有青釉瓷和褐釉瓷,偶见绿斑釉和开片,烧制工艺为叠烧,仅见刻花仰莲纹一种花纹装饰。烧制器物主要有碗、坛、缸类。其胎质灰白,多含有杂质。从瓷片分析,应为辽金时代民间瓷窑址,且具有北方民窑特点。1983年9月,小水峪瓷窑址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倩 关胜利陈海英/文 参考资料:《密云县地名志》 |
西智村 |
西智村属西田各庄所辖行政村,该村位于镇域中东部,距密云县政府5.7公里,距镇政府约4.8公里,明代成村。西智村古为战场,此地曾摆战阵,据其方位,得名西阵,后演为西智。全村共有602户、1640口人,劳动力590人。村域总面积为6.04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现有耕地1280亩,主要种植的是小麦、玉米、花生等,年人均收入近8000元。村里有林地面积159.5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2.67%,主要包括防护林、经济林。西智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旅游开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卫生条件、修建文体休闲场所等建设。硬化路面20条、10.5万平方米;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20000平方米,栽植花草树木6000棵;建占地4669平方米的健身公园1个;为村内安装路灯450盏,方便了村民的夜间出行;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602户,使改厕率达到100%;垒砌花墙11400米;进行饮水改造,打井1眼,铺设管线15000米;安装太阳能522个;改造人畜混居20处,200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00处、5000平方米。千年古刹昆庐寺西智村西北的山坡上,有一处寺庙名叫昆庐寺。有史料记载,这座寺始建于宋朝,后于明朝崇祯七年曾重修一次,寺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当地人讲,此寺庙内原有山门、大殿、配房、钟楼等建筑二十几间,解放后辟为小学校,文革期间被拆毁。现在,昆庐寺遗址已成为一片废墟,瓦片遍地,地基均无存,只有明朝崇祯七年重修寺庙时建立的一块石碑还尚存,碑身宽90厘米,高187厘米,碑文较为清楚。据当地人考证,碑的匾额为《重修西智庄昆庐寺碑记》,写此碑文的人叫周诗雅,山东人,举人出身。碑文中记载,“檀州城西北十里左右有一个西智庄,被翠绿的山峦环绕。灵气聚集在这里,东连白河水,北靠象山。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忠信朴实,懂诗书懂礼仪,村中有一古寺叫做‘昆庐寺’。”此寺庙是宋朝大将军杨业的叔父所建,建寺目的是为了传承佛教。此外,碑文中还讲述了大量佛经。目前,村里打算把此座寺庙重新修缮,作为历史遗物供游人参观,了解寺庙文化。君山别墅度假胜地君山别墅位于西智村东,是京城唯一一处被18洞72杆国际标准,360度高尔夫球场环绕的独栋别墅群。君山别墅是由北京慧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十亿余元建设的高尔夫别墅项目,占地面积2100亩,北侧与密云水库大坝相连,西临京密引水渠,白河贯穿于别墅群中。每栋别墅建设面积350到1100平方米不等,建筑以东南亚风格为基调,将“景观水”与“度假风情”作为设计主线,以其独有的“欧洲风格”打造更富浪漫气息的景观。更多运用自然地形,保留原有植被风貌,造型设计力求与周边自然风景相协调。别墅区内有君山商务会馆、君山高尔夫球场和君山高尔夫别墅群。建筑与球场内外交融,互为一体。商务会馆内涵盖了餐饮、娱乐、运动、SPA、商务、医疗等多领域,堪称城市精英们休闲、度假、会友、商谈的“伊甸园”。君山别墅的绿意盎然,舒适休闲的人居环境,让人感受尊贵的同时,更体验到大自然与人的完美融合。君山别墅的建成,可解决村里100余名劳动力就业。张珊珊 陈海英/文 参考资料《密云县志》、《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 |
太子务村 |
太子务村
太子务村位于西田各庄镇域中东部,距县城6公里。明代以前,该村位于潮白河南岸,岸边设有船坞,曾有太子过此,故名“太子坞”,后演绎为今名一直延用至今。全村现有村民565户、2000口人,村域总面积3.47平方公里。太子务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现有耕地1962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豆类为主。 从2008年开始,太子务村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拆除违章建筑3000平方米,硬化村内街道50000平方米,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5000平方米,栽植花草树木3000棵,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3处;安装路灯180盏;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600户;垒砌花墙70000米;进行饮水改造打井3眼,铺设管线45000米;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36个;修建沼气池20个。 历史悠久的白河故道古堤遗址 在太子务村西北部,白河岸边有一座白河故道堤坝遗址。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年前,白河在我县从马头山西经龚庄子、卸甲山到疃里村南出境入怀柔地区。嘉靖三十四年后为利漕运,在杨家庄开白河新口及新河道,自马头山西南流经县城西到河槽与潮河相汇。为防水患,明隆庆四年自沙峪沟筑堤至县城西门外,全长600丈余。清康熙五十二年,复修县城西各堤坝,自沙河起至县城西门外止,经四年时间于康熙五十六年竣工。这一古老的防水患设施,为县城防止水患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直到密云水库建成后,才失去它的功能和作用。该堤坝底宽约5.7米,高约3.5米,断面呈梯形,全长2650多米,全部用河卵石白灰灌浆筑成,非常坚固。 仁用杏成村里发展主导产业 2003年,太子务村从山东引进仁用杏苗木在村周围平地上建起了1200亩标准化仁用杏基地。为提高果农收入,村里把400多户种植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仁用杏合作社,实行培训、管理、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如今,仁用杏已经成为太子务村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杏树已发展到6000多棵,年产量达24万公斤,成熟的杏仁出售给承德露露集团、豆瓣厂等商家。现在正值冬季,村里请来林业局果树科的技术人员为杏农进行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兴奋地说:“今年仁用杏产量不错,听完培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果树的管理,争取明年有更好的收成。” 张珊珊 陈海英/文 参考资料《密云县志》、部分材料由县文物所提供 |
西田各庄村 |
西田各庄村
西田各庄村属西田各庄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中南部,距县城7.2公里,村域总面积7.95平方公里,是我县第二大村。全村共有村民1178户,2800口人。村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现有耕地601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2008年,村里人均收入8900余元。 从2008年开始,西田各庄村拆除违章建筑3000平方米,涉及100户村民。硬化村内道路10条。建占地25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一处,安装健身器材40件。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6800平方米,种植花草树木2000棵。安装路灯580盏,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对全村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西田各庄烈士纪念碑 在西田各庄村中部,有一座烈士陵园,这座陵园是为了纪念该村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18名烈士而修建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西田各庄村一带是敌我争夺激烈的地方。西田各庄人民拥护和支持0领导,许多青年参加了抗日武装和人民解放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战斗。全国解放后,又有许多青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据统计,在革命战争中,全村共有18位青年牺牲。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1964年5月4日,0西田各庄支部、共青团西田各庄支部、西田各庄小学少先大队联合建立了这座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的碑文中刻着,自1944年到1952年在战争中光荣地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18位烈士名单,敬立此碑,以作纪念。 养花能手张海红 今年51岁的张海红是西田各庄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2000年,张海红结束了10年的打工生涯,想回家自己干点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哥哥取了几盆花到市场上卖,一下子赚了几百块钱。于是,她自己也从北京花卉市场进了一批花,20多天竟赚了4000多元,张海红想,倒花卖不如养花卖赚钱,于是她决定自己养点花试试。想事容易,办事难,要养花没有技术肯定不行。于是,她参加了北京农学院举办的园林花卉大专班,系统地学习了《植物细胞学》、《土壤肥料学》等14门课程,此后她便成了养花的行家里手。 2002年,张海红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了一万多盆瓜叶菊和月季,同时又在棚外种植了串红、万寿菊等两万盆草花。那些日子,她一门心思扑在了花圃里,防虫、控温……每天从早忙到晚。看着鲜花一天天茁壮起来,张海红打心眼儿里高兴。渐渐地,张海红养花的美名不胫而走,每逢五一、十一节假日,县城里很多商户都来她这里抢购鲜花。 2004年,张海红把国庆草花的种植又增加了一倍,还投资12万元建起高效温室大棚,并从青岛引进了高档花卉日本仙客来。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厚的收获,那一年她收入6万多元。目前,张海红花棚里的花卉有五大类,年产十万余盆。现在,中科院卫星遥感站已经跟她签了订单,每年要出售上千盆,另外,她还和市里花乡批发市场取得了联系,部分盆花批发销售,一盆花的出售价格为25元左右,仅去年一年,张海红的收入就达10万余元。 张海红用她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朵朵鲜花,同时也装点了她美丽的生活。 (图为大棚内工人在管护鲜花) 张珊珊 席铁全/文 参考资料《丰碑永存》、《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 |
坟庄村 |
坟庄村
坟庄村属西田各庄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中部,距县城9.3公里,明代成村。全村共有300户、732口人。村域总面积为3.77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现有耕地958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近两年栽植柏树、核桃树、杏树等树种10000株。2009年人均收入9373元。 坟庄村从2007年开始硬化村内街道40条,近20000平方米,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栽植花草树木2000棵,垒砌花墙2000余米。建占地8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2座,为村内安装路灯300盏,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76台,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300户。 历史上曾改名三次 明朝中期,现坟庄一带强盗、土匪猖獗,经常到附近的一些村庄去抢掠,由于这里地势偏僻且较为隐蔽,强盗们把抢来的东西拿到这里进行分赃,从此这个村就被人们叫做“分赃庄”了。到了清朝时期,村名们觉得这个名字叫起来不好听,为了掩饰强盗们犯下的恶行,便把这里改名为“汾庄”。民国初年又改名为“坟庄”,这村名的来历也是有根据的。据说村西曾经有一座坟墓,是和亲王弘昼的坟,弘昼是清朝雍正皇帝之子、乾隆皇帝之弟,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59岁,他死后便埋葬于现坟庄一带。不幸的是在1937年,路过密云境内的八十三军将王爷坟盗发,为了炸开地宫顶部,扔了很多颗手榴弹。而今,弘昼的坟墓只片未存。据传,当时不少看坟户也居住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久而久之,这里就被叫做坟庄了。 核桃曾为清宫贡品 在密云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西田各庄的小枣、黄土坎的鸭梨、坟庄的核桃好剥皮”,由此看来坟庄的核桃早已是名声在外。这里的核桃树最早生长于明朝中期,历史悠久,清代曾是清宫贡品。为什么这里生长的核桃好吃呢?原因在于坟庄村地处燕山脚下,土层深厚,土壤属石灰岩沙化而成,含氮、磷、钾、铁等元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核桃栽培,这里的核桃个儿大皮薄儿,手拿两个核桃轻轻一挤,就能把皮挤破,并且嚼起来香脆适口,过夏不生虫,不跑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坟庄村有核桃树30000多棵,占地1000亩。其中树龄在300年左右的核桃树有50余棵,150年以上的40棵,百年树龄以上的100多棵,年产核桃40000公斤,近两年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006年,坟庄村成立了坟庄千亩核桃合作社,入社会员达200余户,为了使核桃树长得好,村合作社经常组织果农们培训,让果农们了解和掌握更多关于核桃幼树修剪、嫁接、老树更新等种植技术,这样一来转变了果农们的种植观念,提高了他们的市场意识,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种植、管理的积极性。现在,亩产核桃550公斤,户均收入4000余元。 张珊珊 席铁全/文 |
西庄户村 |
西庄户村
西庄户村属西田各庄镇所辖行政村,现有村民715户、1880口人。据《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记载,西庄户村又称西庄窠,因村子的四周有土山围绕,很像鸟窝的样子,故得名“庄窠”,唐代成村。明清之际,依其方位,称西庄窠。1953年4月至1956年8月曾设庄窠乡,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后移民现地址建新村,曾沿用旧名,后又更名为西庄户村。村民收入来源以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2009年,人均收入9054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西庄户村村貌焕然一新。古色古香的牌楼,亭台矗立、健身器材齐全的村中心公园,美化一新的引水渠桥,处处体现出新农村的新风貌。该村硬化道路39000平方米,铺设柏油路12000平方米,修建村中心公园一座、村烈士陵园一座。 庄户娘娘庙 据90岁高龄的村民王德众回忆,西庄户曾有一座庙宇,俗称庄户娘娘庙,相传建于宋朝,此处曾香火旺盛,兴盛一时。这片庙宇面朝北,院落呈正方形,共有房间10余间。正房3间供奉3位娘娘,西殿供奉药王爷,院内还建有一座钟鼓楼。每逢农历四月十八,这里都有传统庙会,连唱四天的大戏,上香拜神的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熙熙攘攘,不光密云人,北京周边也有很多人前来逛庙会,场面十分热闹。上世纪三十年代,此庙被烧毁,繁华景象也随之消失。 再现“轿子坊” 解放前,很多地方都有 “轿子坊”。哪家有了红白喜事,都兴邀请“轿子坊”前来吹奏一番。西庄户村的轿子坊在清朝末年就已组建,解放后,轿子坊在民间消失。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坐花轿、着凤冠霞帔成婚成为一种时尚。西庄户村村民王德金从中受到启发。重组西庄户“轿子坊” (又称西庄户花轿队),由此开拓了传统文化的致富路。王德金出身木匠世家,今年75岁。 7岁开始学习笛子、唢呐、笙等传统乐器,会吹弹婚丧嫁娶的曲子30余支。他于1993年筹集人马,自制轿子,组建了花轿队。这支队伍由16人组成,有人演奏乐器、有人抬轿,由于形式新颖且节约费用,吸引了密云及北京各区县的很多年轻人租用 “轿子坊”娶亲。如今,王德金年岁渐高,轿子转卖他人,花轿队于去年年底解散。 方兴未艾的文化游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庄户村西被发现有占地百亩的辽金时代瓷窑遗址。借此文物遗址和优美的自然坏境,西庄户村吸引了投资人来此建造一座由四个展馆组成的集绘画展览、授课、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艺术城,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建成后的艺术城将为西田各庄镇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村级烈士陵园 作为水库移民村,西庄户村虽村史不长,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却涌现出众多勇士。据村里老人讲述,1943年,村民孙兆义、孙进山参加了20余人的 “白河游击队”,沉重地打击了日寇。1947年10月,不足300户的西庄户村组织了近百名热血青年参军入伍,随解放大军南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但村里的那些热血青年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2008年,村党支部筹资7万余元,在村后山建起了村级烈士陵园。陵园占地200多平方米,四周由12棵松树紧紧围绕,中间矗立着一块高3.5米、宽0.8米的纪念碑,碑的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镶金大字,背面是孙兆义等24名烈士名单。这里成为村民怀念故人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吕吉 关胜利 马雅辉/文 |
韩各庄村 |
韩各庄村简介
明代山西韩氏移民至此,繁衍成村,因此而得名。位于镇域东南部,东南距县政府驻地约4公里,东南至朝阳村约1.2公里,东距小唐庄车站约1.9公里。45%村民为汉族,余为满族。村党支部建于1949年;村委会建于1983年。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有腐竹厂、地毯厂、拔丝厂等村办企业。1988年人均收入约786元。村落呈东西向长方形,地处沙质平原,村址地面高程在67—69米之间。 我村现有住户800户,其中农业户为718户,非农业户为82户。农业人口为1980人,非农业人口为310人,总人口数2218人。村域面积为570亩地,村庄占地800亩。我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密云县城两公里,是西田各庄镇的东大门。村内主导产业为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 |
西沙地村 |
西沙地村
西沙地村位于西田各庄镇域西北部,村子西南紧靠怀柔地界,是个鸡鸣两县的小山村。整个村落北高南低,呈不规则形,密(云)西(沙地)公路经过,交通便利。该村清代为牛羊牧场,设有野圈,称西牛圈。民国初迁来蒋、张、侯三姓农民定居,因名三姓庄。后因该村为潮白河冲积沙质平原,民国三十年初以土质特点改称西沙地。 西沙地村共有86户、197口人。2005年,该村共投入资金数百万元,硬化村内街道7200平方米,在村东修建牌楼1座,修建一个占地4亩的全民健身公园,粉刷主街两侧的墙壁和花墙,对全村进行无害化改厕,以村中特有的文物古迹“错长城”开发为依托,建精品采摘园,发展民俗旅游项目,并修建了一条由该村至青龙峡旅游区的公路1公里。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错长城 在西沙地村村西连绵起伏的大山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峡谷名为石塘峪,峡谷两边的山脊上,就是令人匪夷的“错长城”所在地。错长城当地人叫它“半截子边”,峡谷两侧加起来总长只有400米,与别的长城没有连接,孤零零的一段无记载。“错长城”脚下的山谷里随处可见修筑此段工程时,未开凿完的石头,有的上面只开凿了一条缝,有的只凿了一半儿就停工了。密云县文物保护协会秘书长,中国长城协会会员73岁的李大儒先生说,从砖质上看,此段长城属明代无疑。 关于错长城的由来,正史无记载,据西沙地的老人们祖辈流传讲,这段长城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期。当戚继光修完古北口、黑龙潭一带的长城正往前推进时,突然传来消息,有敌寇进犯辽东,朝廷下令急调戚继光前去御敌,军令如山倒,戚继光赶紧将修长城的任务交给了副将谭成,率军直赴辽东。 谭成是戚继光的老上级时任蓟辽总督谭纶的侄子,依靠叔叔的关系,和自己的小聪明及逢迎拍马的本事,深得戚继光的赏识,不几年就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升到了戚继光的副手。戚继光走后,谭成当了家,他灵魂深处的劣根性便表现了出来。他想戚继光抗敌不会很快回来,自己主持工程可以趁机捞一把。于是就派心腹去朝廷打探开工的消息,不久,心腹捎回了口信,下一步开工在神堂峪,近日就要求动工,不知是亲信传达错了,还是谭成利令智昏听错了,把本该在怀柔神堂峪的长城修在了密云的石塘峪,铸成了千古大错。 为了赶在戚继光回来之前修好这段长城,既达到向上级邀功,又能侵吞银两的目的,谭成日夜监工,加紧督造,士兵农夫苦不堪言,不多久一段长城就奇迹般地修建起来了。望着神速进展的工程进度,谭成心理美滋滋的,他想自己主持比老领导在时的速度还快,工程质量又好,朝廷一定会表扬自己,那么自己又会得到提拔,既升了官又发了财,真是太好了。 正在谭成作美梦的时候,没想到戚继光御敌凯旋,他赶到神堂峪一看,哪里有长城的半点影子,仔细一问,才知道谭成把长城错修在了石塘峪,长城属于国家工程,不允许出半点差错,戚继光大怒,飞马赶到石塘峪,一边将谭成看押起来,一边快马飞报朝廷。经调查,谭成犯了长城修建史上最大的一桩渎职案,并伙同手下克扣军士、农夫伙食费用,民愤极大。朝廷决定,对参与犯罪的20名-就地正法,法场就设在石塘峪南面的一条山沟里,至今这条沟还叫“赃官沟”。 历史已过去600多年,“错长城”还在,“赃官沟”还在,它依然昭示着后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近日,西沙地村与北京昌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开发“错长城”,建设以中式民俗文化风格为主的旅游景区。届时,广大旅游爱好者就可以一睹“错长城”的风采了。(杨小峰/文) |
朝阳村 |
朝阳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东北4公里处。 |
黄坨子村 |
黄坨子村:位于署地村南侧。 |
青殿村 |
青殿村:位于新王庄村西侧。 |
新王庄村 |
新王庄村:位于署地村西侧。 |
署地村 |
署地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东北11公里处。 |
白道峪村 |
白道峪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以北16公里处。 |
兴盛村 |
兴盛村: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北12公里处。 |
西康各庄村 |
西康各庄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以北10公里处。 |
渤海寨村 |
渤海寨村: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北2.5公里处。 |
卸甲山村 |
卸甲山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以北8公里处。 |
水洼屯村 |
水洼屯村: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北2公里处。 |
建新村 |
建新村: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北3公里处。 |
西山村 |
西山村:位于于家台村北侧。 |
于家台村 |
于家台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东北3公里处。 |
东户部庄村 |
东户部庄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东北7公里处。 |
大辛庄村 |
大辛庄村:位于大辛庄社区东侧。 |
疃里村 |
疃里村:位于水洼屯村西北侧。 |
龚庄子村 |
龚庄子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东北12公里处。 |
马营村 |
马营村:位于西田各庄镇以北9公里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