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蚌埠市 >> 怀远县 >> 唐集镇 >> 翟陈村

翟陈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翟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翟陈村简介

  蚌埠市“红旗村党组织”翟陈村位于唐集镇南部,平阿山东南、西部与山前毗邻,南与杨村村接壤,225省道南边,交通便利。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886户、4679人,耕地面积9100多亩。从2000年开始,省道水泥路面修通后,该村农户住房就对沿路迁移,大多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住房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通过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灌溉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蓄禽养殖,养鸡业具有具有一定的规模,金针菇种植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股份制合作建起了轮窑厂一座、纯净水厂一个、液化气供应站一个、小板厂3个,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
   翟陈村2009年4月村里开通了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26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近20辆、大型联合收割机近60台。农机具3000余台(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321109 233000 -- 查看 翟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翟陈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翟陈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李圩村

  李圩村位于唐集镇东部,平阿山东南、西部与翟陈村毗邻,南与石庙村、华光村接壤,22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446户、1854人。其中:0党员24人,劳动力人口1137人、流动人口510人。耕地面积3673亩。从2000年开始,省道水泥路面修通后,该村农户住房就对沿路迁移,2006年被市列为新农村建设首批试点村,2008年经上级国土部门批准,进行了空心村整治,整理出可耕地近200亩,农户新建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住房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9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通过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灌溉条件得到较好的改观;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蓄禽养殖业,养牛业具有具有一定的规模,通过股份制合作建起了轮窑厂一座,转化了40多名剩余劳动力。    李圩2009年年初有120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16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大型联合收割机近50余台。农机具1500余台(套),自来水入户工程正在申报中。   2001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现任县十一次-会代表。

牛圩村

  牛圩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牛圩村位于唐集镇西南部,平阿山以西、黑河以北,南与淮南市潘集镇接壤,蒙唐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751户、3817人;耕地面积5891亩、林网面积200余亩;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8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牛圩村党总支,现有党员64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9人,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有9人组成,监委会主任:徐胜中。   在做好村“两委”、监委换届选举的同时又对计生、民兵、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等配套组织进行了改选组建。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情况:牛圩村室始建于2010年6月,共二层,总建筑面积200平米,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新街开发正在进行中,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40余平方米;全村于2006年完成标准良田项目工程,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的旱涝保收良田。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王建波养猪场的猪存栏达50余头,该村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已探明地下有煤层,企业以建材和粮食加工为主,有沙石场两家,同时该村还把林业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牛圩村的徐家小西侧有个五岔路,路东二华里处的门南庄有一座南北拱形石桥,桥面宽4米有余,涵洞直径2.7米多,人称“敬德桥”,桥头上并有古井一眼,名曰“桥上井”。井虽在桥头高坡上,但久旱不涸,终年不竭,水质甘美而清冽适口,一度成为门南庄几十户人家的饮水井。牛圩村是全镇较早安装有线电视村之一,,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400多户装上了 宽带。有货车、小汽车40多辆,农机具3000余台(套)。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村卫生室1个、水泥路1条0.8km,柏油路1条2.1km,沙石路19条47km,生产路12.78km,水渠34条54km,桥涵137座。   六、近年来(2008年以来)该村受上级表彰情况:   2010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1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汪街村

  一、村情概况:汪街村位于唐集镇西南部,平阿山以南、黑河以北,南与淮南潘二矿接壤,省道225、蒙唐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872户、3501人;耕地面积5657亩。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该村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已探明地下有煤层,企业以建材和粮食加工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3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50万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汪街村党总支,现有党员72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5人,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有9人组成,监委会主任:陈德怀。   在做好村“两委”、监委换届选举的同时又对计生、民兵、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等配套组织进行了改选组建。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情况:汪街村室始建于1992年5月,共二层,总建筑面积260平米,设施配备齐全,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从1995年开始,该村就对村进行了统一规划,村民住房为统一砖混结构标准,对村内道路进行多次的改造与维修,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90年代初期,村里通过集资筹劳建起了18门轮窑厂一座,建材加工厂一座,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离矿区近的特点,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位于汪街的魏家洼组留有古城址:即平阿山侯国“魏阳城”,1984年文物普查时实测,古城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城北遗物较多,瓦砾堆积层颇厚,大阪瓦、筒瓦残片到处可见。曾出土陶罐、陶瓮等器物,并发现古井多口。该村境内还有跑马道、走马岭等古迹,竭诚欢迎有识志士前来开发旅游业。汪街村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1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6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自来水工程已全部入户。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村卫生室1个、水泥路2条2.4km,柏油路1条0.7km,沙石路27条39km,水渠42条57km,桥涵92座。   

山前村

  一、村情概况:山前村位于唐集镇南部,紧靠镇中心街道,西部与汪街毗邻,南与平阿山林场接壤,省道225以南,交通便利;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820户、3967人;耕地面积9498亩;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4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9万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山前村党总支,现有党员57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5人,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有9人组成,监委会主任:彭菊芳。   在做好村“两委”、监委换届选举的同时又对计生、民兵、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等配套组织进行了改选组建。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情况:山前村室始建于2011年8月,共二层,总建筑面积150平米,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养猪场的鸡存栏达400余头,建材加工、农机具、农资销售等个私、工商业发展旺盛,其中:乐鑫米厂投资30余万元,加工、销售优质大米。山前村于2001年4月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5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60多辆,农机具3000余台(套),自来水已入户。 位于山前的官停组北部、平阿山东麓缓坡上,有名胜古迹——皇姑坟。三座古墓鼎足而立,三个墓葬之间均是50米和70米,墓底直径20米有余,高约4米。系汉代平阿候国贵族墓,当地人称皇姑坟。墓葬的用土十分考究,全是经过精心筛选,夯土垒成。据传说皇姑坟的土取之于汴梁城,皇姑死后,平阿候处于对皇姑的过于痛爱,兴师动众,征调成千上万人,不远万里由汴梁城用衣兜土于平阿。1982年8月20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欢迎有识志士前来开发旅游业。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村卫生室1个、水泥路1条1.2km,柏油路1条2.4km,沙石路21条33km,水渠46条54km,桥涵83座。   

耿集村

  一、村情概况:耿集村位于唐集镇南部,平阿山林场东南、西部与汪街毗邻,南与淮南市泥河镇接壤,蒙唐公路接线046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736户、2947人;耕地面积5687亩;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7万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耿集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5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1人,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有7人组成,。   监委会主任:耿祥美。   在做好村“两委”、监委换届选举的同时又对计生、民兵、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等配套组织进行了改选组建。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情况:耿集村室始建于2010年6月,共二层,总建筑面积150平米,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胜大力发展蓄禽养殖,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王生伟、吴艳养鸡场的鸡存栏都达到15000余只,建筑业、建材加工、农机具、农资销售等个私、工商业发展迅速。耿集于2005年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3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60多辆,农机具2500余台(套),耿集有彭学枫指挥部旧址。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30 日,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师部设在耿集中心的耿氏祠堂,也就是现在的的耿集小学。耿集村被誉为文化之村,依托办学较早的耿集中学和耿集小学,村民受教育程度和普及率较高,有数人考取全国重点院校,毕业后有的在国有大企业担任要职或高级工程师,有的留学日、美等国攻读硕、博,现在都进入美国研究机构。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村卫生室1个、水泥路2条1.2km,柏油路2条4.8km,沙石路11条36km,水渠57条64km,桥涵132座。   六、近年来(2008年以来)该村受上级表彰情况:   2008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   

黄圩村

  黄圩村位于唐集镇东南部,黑河以北,西部与杨村村毗邻,南与淮南市夹沟乡接壤,蒙唐公路接线046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557户、2305人。其中:0党员30人,劳动力人口1738人、流动人口470人。耕地面积4986亩。从90 年代初该村就进行了整体规划,把居住在低洼地的农户由国家补贴进行了搬迁,提高了全村抗御涝灾的能力,2005年柏油路面修通后,该村农户住房就对沿路迁移,大多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住房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49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水多等资源优胜大力发展蓄禽和水产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建筑业、粮食购销、农资销售等个私、工商业发展迅速。    黄圩2009年以来有100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2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15辆,农机具1300余台(套)。  

杨村村

  杨村村位于唐集镇东南部,黑河以北、西部与耿集毗邻,南与淮南市夹沟乡的陈集村接壤,蒙唐公路接线046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649户、2874人。其中:0党员34人,劳动力人口1738人、流动人口496人。耕地面积6014亩,从2005柏油路面修通后,该村农户住房就对沿路迁移,大多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住房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35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蓄禽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建筑业、粮食购销等个私、工商业发展迅速。    杨村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2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10多辆,农机具1600余台(套)。    杨村出生的韦玉华同志,1928年3月生,曾任美国芝加哥海外中山学社主席、《芝加哥论坛》报发行人兼社长,现兼任世界华人和平建设总会主席、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国际教育研究会执行秘书、中兴大学和成功大学教授。曾多次回国,到国内著名大学讲学,促成美国教育基金向耿集中学、东韦小学捐资数十万元,改善了两校的办学条件。   

李桥村

  李桥村位于唐集镇最东南部,西与黄圩村接壤,东与常坟镇建华村、北部与朱町村相连、南部与常坟镇徐梅村相接,蒙唐公路046线以南,朱淮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656户、2521人。其中:0党员43人,劳动力人口1553人、流动人口510人。耕地面积6922亩,林地面积60亩。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均住房达30多平方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37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近年来,李桥大力发展养殖业,水产、莲藕养殖面积近千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废纸收购占据多数,年创收近500万元。    李桥村于2007年安装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5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3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    李桥村2003年、2005年先后两次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   

华光村

  华光村位于唐集镇东南部,西与杨村村接壤,东与石庙村、朱町村相连,蒙唐公路046线以北,交通便利。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496户、3709人。其中:0党员73人,劳动力人口2270人、流动人口612人。耕地面积6922亩,林地面积60亩。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均住房达30多平方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20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    华光于2007年安装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1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3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    华光村2003年、2005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赵汉安被县委授予“双带”先锋。   

武杨村

  武杨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武杨村位于唐集镇西南部,蒙唐公路以西、黑河以北,南与淮南市潘集镇接壤,西部与蒙城县和怀远县的万福镇的辖区相接;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324户,1341人;耕地面积2287亩、林网面积100余亩;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全村于2006年完成标准良田项目工程,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的旱涝保收良田。该村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有煤层,同时该村还把林业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2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万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武杨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4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1人,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有6人组成,监委会主任:刘杰兵。   在做好村“两委”、监委换届选举的同时又对计生、民兵、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等配套组织进行了改选组建。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情况:武杨村室始建于1996年4月,共二层,总建筑面积200平米,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40余平方米;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李传鹏养猪场的猪存栏达60余头。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2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4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村卫生室1个、水泥路1条1.8km,沙石路14条34km,水渠39条44km,桥涵97座。   六、近年来(2008年以来)该村受上级表彰情况:   2010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朱疃村

  朱疃村位于唐集镇最东部、朱胡路、蒙唐公路046线在此交汇,西部与华光村隔河相望,北邻石庙村、东部与常坟镇辖区相连,交通便利。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499户、2459人。其中:0党员29人,劳动力人口1348人、流动人口420人。耕地面积1800亩。该村是原朱疃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齐全,是周边村的商业、文化、教育、经济等中心,2005年被批准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近两年来,该村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5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木材和家具加工、粮食购销、农机、摩托车经销等工商业发展迅速。村里通过招商引资还建起了制鞋厂。    朱疃2000年就安装上有线电视,目前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3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60多辆,农机具1600余台(套)。    朱疃村是县首批规范化村活动场所建设村之一。曾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之一。   

路庙村

  路庙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路庙村位于唐集镇西北部,蒙唐公路以西、茨淮新河以南,南与计集村接壤,西部和西北部分别与蒙城县、怀远县万福镇辖区相接;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全村于2006、2009年完成标准粮田项目工程,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的旱涝保收粮田。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654户,2725人,耕地面积359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2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路庙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7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1人,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组成,其中一肩挑、交叉任职1人,监委会主任:路 军。   在做好村“两委”、监委换届选举的同时又对计生、民兵、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等配套组织进行了改选组建。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情况:   路庙村室始建于2007年4月,共二层,总建筑面积200平米,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   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计同贺养猪场的猪存栏达60余头,计同伟养兔场的兔存栏达2000余只,种植大户3户,同时该村还把林业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40余平方米;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15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4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村卫生室1个、水泥路2条2.4km,沙石路9条13km,水渠46条52km,桥涵119座。   

翟陈村

  蚌埠市“红旗村党组织”翟陈村位于唐集镇南部,平阿山东南、西部与山前毗邻,南与杨村村接壤,225省道南边,交通便利。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886户、4679人,耕地面积9100多亩。从2000年开始,省道水泥路面修通后,该村农户住房就对沿路迁移,大多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住房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通过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灌溉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蓄禽养殖,养鸡业具有具有一定的规模,金针菇种植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股份制合作建起了轮窑厂一座、纯净水厂一个、液化气供应站一个、小板厂3个,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    翟陈村2009年4月村里开通了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26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近20辆、大型联合收割机近60台。农机具3000余台(套)。  

赵圩村

  赵圩村位于唐集镇东北部,茨淮新河以南,南与唐集村接壤,西部与山后村相接,东面与找郢乡大朱村相连,北与潘集村接壤。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830户、3742人。其中:0党员65人,劳动力人口2094人、流动人口475人。耕地面积9260亩、水面面积200余亩。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30余平方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6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通过近年不断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灌溉条件有所改善。该村利用丰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池塘养鱼,效益明显,同时该村还把畜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5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2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    赵圩村多次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当选县十一次-会代表,2009被县委授予“优秀0员”。  

潘集村

  潘集村位于唐集镇东北部,茨淮新河以南,南与赵圩村接壤,西部与何巷村相接,东面与找郢乡双庙村相连。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821户、3418人。其中:0党员49人、劳动力人口2094人、流动人口392人。耕地面积4088亩,兰桥湾水面面积200余亩。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30余平方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1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2009年投资400余万元对兰桥湾排涝站进行更新改造,灌溉条件便利。该村利用丰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网箱养鱼,效益明显,同时该村还把养猪业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    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1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2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    潘集村多次被县委、市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市先进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刘现富连续两届当选县人大代表,被县委授予“双带先锋”。   

何巷村

  何巷村位于唐集镇北部,蒙唐公路以东、茨淮新河以南,西与计集村接壤。北部与怀远县兰桥乡隔河相望。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847户、3496人。其中:0党员55人,劳动力人口2142人、流动人口437人。耕地面积7708亩、兰桥湾水面面积200余亩。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28平方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9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    何巷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效益明显,同时该村还把林业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    何巷村于2009年6月,有320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1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20多辆,农机2600余台(套)。   

计集村

  一、计集村基本概况    计集村位于唐集镇西部,茨怀新河以南,南与牛圩村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武杨和路庙村相接,蒙唐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640户共计约3000人口。其中:0党员46人,劳动力人口1791人、流动人口470人。耕地面积5400亩、林网面积200余亩。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30余平方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14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 2006年全村一半以上的耕地完成标准良田项目工程,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的旱涝保收良田。该村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建材业和砂石加工业,效益明显,同时该村还把林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活动场所:    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民兵活动室、治安管理活动室、计划生育活动室、会议室   三、村情经济    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新街开发正在进行中,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40余平方米;全村于2006年完成标准良田项目工程,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的旱涝保收良田。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企业以建材和粮食加工为主,有沙石场两家,同时我村还把林业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计集村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1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2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   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有村卫生室1个、水泥路1条0.8km,柏油路1条2.1km,沙石路19条47km,生产路12.78km,水渠34条54km,桥涵137座。   五、获奖情况    计集村多次被县委、市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和“红旗村”党支部。党组织书记计奎连续五届当选县人大代表。  

山后村

  山后村位于唐集镇政府西北部,西与计集村接壤,东与唐集村相连,环山公路、唐何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682户、2588人。其中:0党员46人,劳动力人口1791人、流动人口482人。耕地面积4836亩,林地面积50亩。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均住房达30多平方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45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该村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企业以建材和粮食加工为主,通过招商引资,整修18门轮窑一座,转移移村剩余劳动力70多人,每年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山后是全镇较早安装有线电视村之一,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2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30多辆,农机具2000余台(套),自来水入户工程待上级审批中。    2003年、2006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当选县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连续两届当选市人大代表。   

唐集村

  唐集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处于平阿山东麓、225省道以北,交通便利。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747户、3488人。0党员69人,劳动力人口1969人、流动人口425人。耕地面积6254亩。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随着新街开发和老街改造,农民住房大为改观,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40余平方米;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6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由于唐集村位于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建筑业、粮食加工业较为发达,个体工商户近百家,同时该村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    唐集村是全镇较早安装有线电视村之一,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3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50多辆,农机具3000余台(套)。    唐集村2003年、2004年和2007年分别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称号。2011年在先行复垦置换建设用地百日竞赛中被授予“先进党支部(总支)”称号  

骑龙村

  一:村情概况:骑龙村位于唐集镇西南部,平阿山以南、黑河以北,南与淮南市潘集镇接壤,蒙唐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该村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已探明地下有煤层,企业以建材和粮食加工为主,私营企业怀远县宏大新型建材有限公司1家,经营建材批发。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855户、3263人;耕地面积5018亩、林地面积5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   二、村级组织概况:骑龙村党总支,现有党员74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5人,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有10人组成,监委会主任:卢庆学。   在做好村“两委”、监委换届选举的同时又对计生、民兵、治保、调解、妇女、共青团等配套组织进行了改选组建。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情况:   骑龙村室始建于2010年6月,共二层,总建筑面积220平米,使用情况良好。   四、村级工作情况:   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钱为广、徐影养猪场的猪存栏都达60余头,个私企业发展迅速,其中:宏大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30余万元,生产、销售各种建材。该村是全镇较早安装有线电视村之一,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2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60多辆,农机具3000余台(套),自来水已全部入户。该村于1916年由卢秉柯创办国民完全小学一所,即现在金轮小学,为地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45年卢公病故,1946年乡人为纪念他的恩泽,而为他立碑纪念,被怀远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   五、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村卫生室1个、柏油路1条2.3km,沙石路31条43km,水渠51条63km,桥涵112座。   六;受表彰情况;2013年获综治,组织,计生综合考核第一名。综治工作单项第一名。组织工作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石庙村

  石庙村位于唐集镇最东部、朱胡路以西、南部与朱疃、华光两村接壤,北邻李圩村、东面就是找郢乡辖区,交通便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774户、3283人。其中:0党员45人,劳动力人口2003人、流动人口580人。耕地面积5169亩。从90年代柏油路面修通后,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住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新农村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35元;农业以优质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条件便利;该村利用地多、粮多、草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蓄禽养殖业,养牛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木材和家具加工、粮食购销、工商业发展迅速。村里通过招商引资还建起了木梳厂。    石庙村于2008年9月安装了有线电视,首批安装80户,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200多户装上了宽带。有货车、小汽车10多辆,农机具1600余台(套)。    石庙村是县首批农组规范化建设村之一。曾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之一。  


翟陈村特产大全




翟陈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