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10228104 | 101500 | 010 | 查看 河南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北区社区 |
新北区社区:位于河南寨镇北侧。 |
新中区社区 |
新中区社区:位于河南寨镇政府所在地。 |
新西区社区 |
新西区社区:位于河南寨镇西侧。 |
南金沟屯村 |
南金沟屯村:位于荆栗园村西侧。 |
沙坞村 |
新农村建设:从2007年开始,沙坞村投资金,新建48亩的养殖小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混居的局面;村主街道两旁绿化美化栽植银杏100株,黄羊球80余株,硬化街道20000平方米,道路两旁浇铸水泥排水沟并铺上盖板,整体提升了村庄的环境质量;建设了550平方米的数字影院、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为老人提供了休闲场所;新打水井两眼,为村民饮水和粮田灌溉提供了保障;在村口修建仿古式大理石牌楼一座,打造沙坞新形象。 沙坞村沙坞村属河南寨镇所辖行政村,距县城10公里,村域面积2.48平方公里。现有村民304 户,830口人。村里主导产业为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和特色种植,包括片林加栽桑树350亩,芦笋800亩。村名的由来沙坞村原名沙雾村,因村子地处潮白河东岸沙滩地带,历来冬春多风沙,形成沙包,风起时漫天风沙如雾一般,故得名沙雾。沙坞村在建国前曾属顺义县管辖,与唐指山相隔不远。相传唐王(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途经唐指山,见这里山清水秀,不禁问跟随的大臣这里叫什么名字,众大臣不得而知,于是便随口答道:唐指山。意思是唐王指的山。再往北走,一阵风来,忽见沙尘四起,唐王以为是契丹来袭,赶快命士卒去打探,回报不是敌兵,乃是沙雾,唐王这才松了一口气。这里也就留下了“沙雾”的地名。沙坞村在隋唐两代时并无居民,据史料记载,这一带原是隋唐两朝和契丹征战的地区。沙坞村于明代成村,建国前属解放区顺义县第八区,1950年6月划归密云县第三区。七圣庙与“洪洞槐” 沙坞村中曾建有一座庙宇,与别处不同的是,这座庙宇供了七位神圣,分别是观音菩萨、关公、龙王、青苗神、阎王、二郎神和土地神,因此得名七圣庙。据村里老人讲,这座庙建于明代,即该村先民在明代初年从-迁至现址时建造的,但没有记载。89岁的村民石余说,他在小的时候,在庙中见过一座碑,碑文记载清道光三年(1823年),村内的乡绅名士石平捐资铸钟一口,悬挂在寺内。后七圣庙于解放前夕被拆除。在七圣庙遗址处,现有古槐一棵,虽历经无数沧桑岁月,树皮斑驳,但依然茂盛不衰。相传这棵古槐是村里的先民从山西迁居时带来的,七圣庙建成时栽种于庙中,以寄托村民思乡之情,故有“洪洞槐”之称。据河南寨镇林业站的王俊忠介绍,此树品种为国槐,树围1.5米,树冠25平方米,属二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在古槐百米处另有侧柏一棵,亦属二级古树。石姓村民源出于望族在沙坞村,建国前村民均为石姓,改革开放后,才有其他姓氏村民逐渐搬到村里。石姓,源出于望族,据唐《元和姓纂》和宋《路史》记载,石姓始祖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当时卫国的位置是现在的河南和河北一带,《左传》云:石氏世代显达于卫国。秦汉以前,石氏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魏晋南北朝时,石姓昌盛为渤海、平原两大郡望,即显贵的家族。后有北方少数民族迁居中原改为石姓,一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即乌石兰氏,还有冉氏和娄氏均改为石姓,后发展成为河南望族;另一石姓为十六国时羯族人石勒后裔,成为武威、上党郡望。宋元之间,中原的汉族石姓多迁至江南,留在黄河流域的石姓,在明初洪武年间,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等地,由此推断,沙坞村的石姓村民应为古时鲜卑或羯族人后代。在沙坞村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名人,名叫石现伶,16岁参加八路军,后随顺义三区便衣队长王亚东(建国后任福州军分区司令员)南下,建国后担任了东海舰队的舰长。现在,沙坞村的村民以务农和出外打工为生。近年来,随着密云的发展,沙坞村村民也过上了幸福和谐的生活,村里相继成立了业余评剧团、秧歌队、舞蹈队、大鼓队,逢年过节,自娱自乐,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沙坞村也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生态村、体育先进村、卫生村、文明村和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等多项荣誉。张生军 朱雅兰/文 |
两河村 |
两河村
两河村属河南寨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西南部,距县城11.45公里,村域面积3.86平方公里。现有340户,1200口人。因村落位于潮白河及其支流之间,故名两河。 据村里老人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旁的潮河里还长满了芦苇,河鱼和河蟹成群,村民们经常到河边抓河蟹,回家炖着吃,味道特别鲜美。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干旱,潮河水位开始下降,到现在已经干涸。 两河村投入大量资金,硬化道路7500平方米,方便了村民出行;全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00台,改厕300户,垒砌花墙1000米;建起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村内安装20个摄像头,保证了村内的安全稳定;建公厕两处,修建占地200平方米的公共浴池一处。 蘑菇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香菇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不仅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而且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B、D和铁、钾等元素,因此有“植物皇后”的美誉。2008年,两河村开始兴起蘑菇种植产业并成立了两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年前,记者走进两河村一座大棚内,见到里面一排排的菌棒上生长出来的香菇,个个鲜嫩挺拔,种植香菇的村民告诉记者,一个大棚可以种植15000个菌棒,一个菌棒能产两斤香菇,一年的纯收入能达到30000余元。现在,村里种植香菇的户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入社会员已达200户,建有大棚70余栋。香菇成熟后,全部出售给市里各大批发市场。香菇种植已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9年实现人均收入一万余元。 残奥运动员曹秋平 事迹感动乡亲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凭借出色的发挥,获得了本届残奥会的第7名,在她们当中,就有一位来自我县的优秀运动员——曹秋平,她的家就住在两河村。 1997年,因一场车祸曹秋平失去了双腿。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努力,2004年,曹秋平成为了刚刚组建的北京轮椅篮球队的队员。 2005年,曹秋平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全国轮椅篮球锦标赛,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的轮椅女篮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北京队以一分优势险胜云南队,夺得了冠军。她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妈妈,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刻,她的父亲已经躺在医院中,生命垂危。 原来,女儿训练期间,曹秋平的父亲不幸发生车祸住进了医院。而秋平的妈妈为了不耽误女儿的训练,一直隐瞒着这件事,直到她站到了全国冠军的领奖台上。比赛结束后,她火速赶到家中看望父亲。 从小到大,在秋平的心目中,父亲就是她的天,如今这个天突然塌了下来,这对她来说比自己被截肢还要痛苦。她多想留在父亲身边,多想等着父亲醒来,但队里还等着她回去参加比赛,在回家陪伴了父亲两天后,她还是带着对父亲深深的牵挂回到了赛场。两个月后,曹秋平的父亲去世了,她强忍着失去父亲的悲痛,咬紧牙关,坚持训练。2007年12月,她被选拔到了国家队,这对于曹秋平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从那时起,她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拼搏,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曹秋平的事迹感染了每一个两河村村民,大家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折服。如今,她正和队友们一起为进军2012年伦敦残奥会奋斗着。 张珊珊 潘薇薇/文 参考资料《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 |
河南寨村 |
河南寨村
河南寨村属河南寨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中部,距密云县城4公里。全村共有村民710户、1909口人,村域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古代村东山口内曾扎有营寨,且因位于潮河南岸,故名河南寨,辽代成村。该村地处潮河东岸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村落呈方形,密(云)顺(义)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据资料记载,民国期间河南寨村属密云县山南乡辖村,1947年曾划入解放区顺义县第八区,建国后于1950年复归密云。 2007年,河南寨村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内街道6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00盏,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修建健身公园一处,建设绿色走廊30米,安装健身器材28件,为村民健身提供了场所;垒砌花墙3700米,油饰街道墙面30000平方米,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2000平方米,栽植各种花草树木2500株;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610户,在全村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搭建节能吊炕620铺,安装热水器640个;购置垃圾桶18个,地埋式垃圾箱两个,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实现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别姑眼的传说 在河南寨村的南山上,有一泉眼,名唤“别姑眼”。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座尼姑庵耸立在山顶端。因山上无水,尼姑们每天都要到山下去背水。背水时,总是要从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从山下打满水后,一路颠簸,背到山顶上,满桶的水只剩下了半桶。经过商量,她们决心在庵里找到泉水。于是尼姑们开始挖掘,一直挖了九天九夜,手磨烂了,仍滴水皆无。由于过度的劳累,她们昏倒在了坑边。这事儿被山神知道了,便将此情景报知了东海龙王。龙王闻听此事,立即调兵遣将……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股清泉带着泥沙从坑中喷射而来,清泉滋润了尼姑们,不久,他们便慢慢地睁开了双眼,望着清澈的泉水,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人们便把这个泉眼称为“别姑眼”了。 河南寨农校旧貌换新颜 走进河南寨村村委会的大门,几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村书记告诉记者,这是村里为农民培训新装修的教室,经过几番改进,昔日简陋的农校已经更新成了现在设施齐全的成人学校。 河南寨村曾经是蔬菜专业村,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提高种植技术,边生产边学习,1997年,村里建了校舍四间,成立了农校,从县里请来专家为菜农作培训。当时的教室是村里的木匠打的长条桌子和凳子,培训也仅限于农业种植知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村里不断加强成人学校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硬件设施建设,现在的成人学校,拥有了DVD、电视、投影仪、音响以及配套的桌椅等现代化设施,各项规章制度也相应地齐全起来,培训也从最初的农业种植知识,扩充到了各种政策法规、医疗保健常识等农民急需的培训课程,为村里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成人学校造就“充分就业村” 2000年,河南寨镇工业开发区落户河南寨村,为村里解决了100余名劳动力就业,其中大部分都成了服装厂及安全帽厂的技术工人,据村书记介绍,村里的农民除果农、菜农和个体商户外,大部分都在镇工业开发区和县开发区打工,成人学校年培训300人次以上,为村里的农民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撑,2008年,河南寨村获得了“密云县充分就业村”的称号。 郑雪梅 杨晓芹/文 参考资料《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 |
平头村 |
平头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8.5公里处。 |
前金沟村 |
前金沟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9公里处。 |
金沟村 |
金沟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8公里处。 |
赶河厂村 |
赶河厂村:位于下屯村西北2公里处。 |
新兴村 |
新兴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6公里处。 |
钓鱼台村 |
钓鱼台村:位于南单家庄村西南侧。 |
宁村村 |
宁村:位于河南寨镇东北3公里处。 |
莲花瓣村 |
莲花瓣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部,距密云县城13公里,村域总面积0.91平方公里,共有108户,308口人。原村址位于县域西部的云蒙山区,因1969年至1976年连遭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灾害,迁移至现址,仍沿用旧名。
近年来,该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成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占地面积260亩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修建日光大棚80个、春秋大棚40个。全村有近一半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产品主要以订单形式销往小汤山蔬菜基地和北京绿色田野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了较强的生态农业特色。 2006年,莲花瓣村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硬化街道1.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方便了村民出行;栽植月季、国槐、五角枫、紫薇、木槿、玉兰等各种苗木3万余株,建成公共绿地8000多平方米;全村完成无害化改厕,并推广使用太阳能、节能吊炕等清洁能源;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1000米,使村民用上了放心水;为全村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便了村民就医;新建休闲健身公园一处,并配套健身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7600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莲花瓣村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天地间出了个恶魔,神通广0力无边,祸害得天上地下混乱不堪,天上的神仙怨声载道,凡间更是民不聊生。天庭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联手和恶魔大战十天十夜也没能除去恶魔,最后人神联手,大战恶魔,终于将恶魔打得灰飞烟灭。经过了这次大战,王母娘娘元气大伤,需要补充天地之灵气来恢复元气,于是就派各路神仙查探集天地灵气于一处的地方。过了几天,百花仙子带王母娘娘来到了云蒙山巅,那里云雾缭绕、清风微扬、鲜花盛放、百鸟啁啾、小溪潺潺……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王母娘娘当场决定就在这里养精蓄锐。从这天起,在云蒙山巅,王母娘娘就每日坐在莲花宝座上打坐养神。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王母娘娘的元气恢复了,她座下的九转莲花也仿佛吸收了天地间的灵气,愈发得烁烁生辉,王母娘娘实在很喜欢这个灵气十足的地方,就把莲花宝座留在了云蒙山巅以待自己不时地过来“疗养”,久而久之,莲花宝座就幻化成了莲花群峰,日夜伫立在云蒙山间,而群峰下的村子也就得名“莲花瓣”了。 莲花瓣李家 莲花瓣村大部分村民都姓李,关于这个“李”,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莲花瓣村有一对老夫妇,他们无儿无女,孤独地住在半山腰。深秋的一天,老爷爷到山里去捡柴禾,一阵孩子的哭声忽然从草丛里传出来,老人走近前去,发现一米多高的乱草丛里有一个襁褓,里面的小孩正哇哇地哭着,他赶紧抱出孩子,带孩子回了家。 小孩子只有五六个月大,全身通红火一样的烫,因为哭得太久已经抽抽噎噎快上不来气了。夫妇俩赶紧给孩子加衣添被喂水喂粥,一直伺候到孩子渐渐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老夫妇来给孩子喂水时发现,孩子已经没有呼吸浑身冰冷了。两人很伤心,就把孩子埋在了院外的杨树下。从那天起,老妇人病了,整天恹恹地水米不进,坐在院外看着那棵杨树发呆。几天后,老妇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丈夫也陪在一边静静地淌着眼泪,这时一阵孩子的哭声从外面传来,时断时续忽远忽近。老爷爷赶紧出去查看,发现哭声竟然是从杨树下传来的,他慌忙用手刨开树下的泥土,哭声更加近了,刨着刨着一个正蹬着腿哇哇哭的小孩子赫然出现在眼前。老人马上抱了孩子送到老伴儿面前,老妇人看到孩子还活着而且哭得这么有劲,立刻喜笑颜开,有了精神。 老妇人恢复了健康,老两口和小孩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因为孩子是在杨树下才活了命,老夫妇认为是老天借杨树之力,赐给了他们这个孩子,所以就为孩子取姓“李”,寓意“木生之子”。在以后的漫漫日子里,李家繁衍生息,开枝散叶,成了莲花瓣村的大家族。 |
荆栗园村 |
荆栗园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2公里处。 |
提辖庄村 |
提辖庄村:位于河南寨镇东北6公里处。 |
陈各庄村 |
陈各庄村:位于河南寨镇东北5公里处。 |
东鱼家台村 |
东鱼家台村:位于河南寨镇东北2.5公里处。 |
东套里村 |
东套里村:位于圣水头村东侧。 |
圣水头村 |
圣水头村:位于河南寨镇以东2公里处。 |
台上村 |
台上村:位于下屯村东南侧。 |
北单家庄村 |
北单家庄村:位于河南寨镇东北2公里处。 |
下屯村 |
下屯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5.5公里处。 |
芦古庄村 |
芦古庄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1公里处。 |
套里村 |
套里村:位于中庄村东北侧。 |
中庄村 |
中庄村:位于荆栗园村北侧。 |
团结村 |
团结村:位于河南寨镇西南4公里处。 |
北金沟屯村 |
北金沟屯村:位于芦古庄村东北侧。 |
山口庄村 |
山口庄村:位于河南寨镇东北7公里处。 |
南单家庄村 |
南单家庄村:位于下屯村西南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