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蚌埠市 >> 怀远县 >> 淝河乡 >> 红星村

红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红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星村简介

  红星村位于淝河乡东北部,东部、南部与古城乡交界,北部与包集镇相邻,京台高速、20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11个自然庄,2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190亩,人口4605人,党员74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共两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5人;流动党员9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53元。
   红星村有种植业、养殖业、个体商业户。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为主,抓好大豆、玉米、西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全村有大型农机具19台套,花生米加工机7台,收购花生米、农产品有11家;养鱼户9家;大型养猪场1个,个体养殖户21家,个体经商户14家。
   目前,在常湖街道两侧,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该村在2011年被县委评为“五好”村党组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321201 233000 -- 查看 红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红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季圩村

  季圩村位于淝河乡西北,距乡政府约10公里,北与陈集乡一沟之隔,西与双桥集镇接壤,东邻胡圩村,南与看町村相邻。刘褚路北侧,距刘褚约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10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耕地7740亩;人口3422人;党员51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共两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7人;流动党员10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28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01元。    近年来,村里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形成了集运输、加工、养殖、建筑的产业链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由于近几年政府资金的投入和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村里新建水泥路两条,电视、摩托车基本普及,电话装机80%以上,私家车5部、各种大、中、小型农用车26部。村里先后荣获“怀远县村务公开先进单位”、“县五个好党支部”等光荣称号。2008年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胡圩村

  泗湖村位于淝河乡最西部,距乡政府约10公里,在刘褚路南侧,东与看町村相邻,南与河嘴村相邻,北与季圩村相邻,西与双桥集镇赵集村接壤。全村有8个自然庄,9个村民小组;耕地4750亩;人口2274人;党员38人;村设党支部,下辖4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4人;流动党员6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2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07元。    泗湖村按照乡政府的统一规划,在刘褚路通往村内的三条水泥路两侧开展新农村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该村2009年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组织,受到表彰。   

邵楼村

  邵楼村位于淝河乡北部,西与滕湖、胡圩两村相邻,东与仁和相邻,南与三关村相邻,看包路从村中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0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803亩,人口2951人,党员65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共两个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20人;流动党员11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2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4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10元。    邵楼村按照乡政府总体规划要求,准备在看包路两侧进行新农村建设。   

钱河村

  钱河村位于淝河北岸,乡政府西南,距乡政府约5公里,东与新集村相邻,西与太平村相邻,南与淝南乡隔河相望。距新岭路约2公里。全村有11个自然庄,1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431亩,退耕还林1200多亩,可养殖水面2000多亩,人口4605人,党员78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7人;流动党员10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5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05元。是个农业、水产养殖和劳务输出的大村。    改革开放30年来,钱河村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铺上砂石路5公里,80%农户有了彩电,全村20多户自购了大型农机具,拥有私人轿车15户,摩托车100多辆,60%的农户有了固定电话和手机,146户住进了二层以上的新式楼房。    目前,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积极筹划新村建设,这样有利于广大村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同时优化环境,节约耕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012年9月,钱河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18个村民小组,1000多户农户的3250亩土地自愿以出租的形式委托村委会流转承包给徽粮公司。2013年11月,钱河村又被列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示范村。   

太平村

  太平村位于乡政府西南,距乡政府大约6公里,淝河北岸,北与滕湖村相邻,东与钱河村相邻,西与陈庄村相邻,新岭公路穿境而过,从新岭公路通往村内的公路有三条。其中水泥路1条,砂石路2条,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有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耕地6870亩;人口4220人;党员65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共两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7人;流动党员1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85元。    太平村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修建了6.5公里的小油路贯通了10个村民小组,我村的水利条件不太好,把过去破烂不堪的电灌站已修复;农用电100%到户、电话装机70%、手机用户30%、空调30户、摩托车85%以上、互联网、宽带用户20户,我村逐步向电气化和信息化迈进。    我村的个体民营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的称号。    太平新村的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一期工程已竣工并入住,二期工程即将竣工,三、四期工程正在筹划中。    该村2011年被蚌埠市授予“五好”村党组织标兵光荣称号,受到市委的表彰。   

陈庄村

  陈庄村位于淝河乡西南部,距乡政府7公里,北与滕湖村接壤,东与太平村相邻,西与南海村相邻,南靠淝河,距刘褚路2公里。全村有8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耕地4187亩;人口2718人;党员36人;村设党支部,辖4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3人;流动党员8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2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98元。    正对该村中心有一小岛,当地人称之为“中南海”,岛上有寺庙一座,名为“果园寺”。寺内有观音等神像。文革前许多外地香客前来朝拜,每逢二月十九日为观音祝寿,戏班、花鼓灯热闹非凡。可惜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在许多客商前来投资重新修建寺庙,来带动这里的旅游业。    陈庄村现在以新岭路和通往村内的三条主干道为依托,规划新农村布局,已初具规模。    该村2009年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组织,并受到表彰。   

南海村

  南海村位于淝河乡西南部,淝河北岸,东与陈庄村相邻,西与岭集村相邻,新岭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有6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耕地4433亩;人口2703人;党员91人;村设党总支,下辖第一、第二共两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8人;流动党员17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2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32元。    全村共有大中型农机11部、小型农机456台,联合收割机8台、农用运输汽车4辆。    南海村原来属于水围村庄,后经村“两委”、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研究,申报搬迁至新岭路两侧,建起了楼房。为了满足广大村民搬迁建房用砖,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在修旧利废的基础上,建起了南海砖窑厂。    南海村的搬迁有利于广大村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对于优化环境,节约耕地,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河嘴村

  河嘴村位于淝河乡最西南,淝河北岸,距乡政府大约10公里,西与双桥集镇小街村接壤,北与泗湖村相邻,东与岭集村相邻,姚高路穿境而过通往双桥集镇。全村有10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耕地6100亩;人口4525人;党员63人;村设党总支,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9人;流动党员11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8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05元。    河嘴村按照乡政府的统一规划,结合空心村改造和土地整治项目,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姚高路为依托向两边发展,已初具规模    该村2010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岭集村

  岭集村位于淝河乡西南,距乡政府大约9公里,淝河北岸,西、北、东分别与河嘴村、刘桥村、泗湖村、南海村相邻,新岭路、姚高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15个自然庄,25个村民小组;耕地10190亩;人口5693人;党员125人;村设党总支,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9人;流动党员19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52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85元。    沿淝河的大规模螃蟹、鱼类养殖更使一部分沿淝农民受益匪浅,每年每户净收入约10000元,村干部带领农民科技致富,正朝着和谐的新农村迈进。    岭集村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按照乡政府的总体规划,新街道二期工程已全面结束,三、四期工程即将启动。   

仁和村

  仁和村位于淝河乡北部,距乡政府约4公里,距206国道、京台高速2.5公里,看包路穿境而过。东与包集镇塘沿村相邻,西与邵楼村相邻,南与中淝、三关两村相邻,北与庙东村相邻。全村有15个自然庄,2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791亩,人口4912人,党员101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3人;流动党员18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43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52元。    村内有县级保护文物—清初建造的玉石桥一座和太阳宫遗址。    2005年以前,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主要粮油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2005年并村后,通过招商引资,从外地引进先进的种植经验和优良品种,分别在大庄户自然庄规模种植了黑甘蔗,大棚西瓜,在支部委员邵同权的带动下,迅速发展,通过几年的种植,效益显著,每亩甘蔗增收3000—5000元,西瓜1500—2500元;另外,村里大力发展黄心菜种植,现在已发展每年种植600亩左右,亩均增收1000元。    新农村建设方面,仁和村依托仁和老街道为主,规划发展四条新的街道,现在中间一条宽20米东西长350米的水泥街道已初步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开发的新房已逐步搬迁入住,一期投资约400万元,二、三期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中。    仁和新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协助下,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广大投资商。   

泗湖村

  泗湖村位于淝河乡最西部,距乡政府约10公里,在刘褚路南侧,东与看町村相邻,南与河嘴村相邻,北与季圩村相邻,西与双桥集镇赵集村接壤。全村有8个自然庄,9个村民小组;耕地4750亩;人口2274人;党员38人;村设党支部,下辖4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4人;流动党员6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2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07元。    泗湖村按照乡政府的统一规划,在刘褚路通往村内的三条水泥路两侧开展新农村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该村2009年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组织,受到表彰。   

新集村

  新集村位于淝河北岸,乡政府所在地,刘褚路两侧。东与中淝村相邻,西与钱河村相邻,北与三关村相邻;全村有11个自然庄,20个村民小组;耕地5215亩,人口4338人;党员109人;村设党总支,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3人;流动党员11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25元。    在2005年修建新集新街道,占地72亩,两侧建两层商业楼300套。全村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720户,手机3000多部,宽带已覆盖全村,上网户数达240多户。    新集村2007、2008、2011年度被县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还多次被怀远县委、县政府评为“村务公开先进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下一步村两委还将致力于建设新农村,搞好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广大村民逐步改变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优化环境,欢迎广大投资商来我村投资。   

看疃村

  看疃村位于淝河乡西部,原看疃乡所在地,西与泗湖村相邻,南与刘桥村相邻,北与季圩村相邻,刘褚路穿境而过。全村有6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耕地4880亩;人口3225人;党员59人;村设党总支,下辖第一、第二共两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6人;流动党员11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25元。    本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宋朝赵匡胤,因南唐在此驻兵建有72盘炉,72盘井,太岁庙一座,现存有石碑一座。    我村交通便利,省道刘濉路横贯全村,3公里合徐高速入口位于我村中心,15分钟车程可达南洛高速路口,10分钟可达206国道,全村所有自然庄都铺上水泥路。    在党的富民政策下,我村积极发展经济,多方引资,多项并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效显著,先后建起了养牛场2个,现年存栏育牛360头,生猪养殖协会一个全村年均出栏成品猪2700头,远销到南京、江西、上海等周边城市,于2008年成立八方农业小麦育种合作社1个,总经理李孟华拥有土地800多亩,资产120万,员工126人。2009年初又以我村致富能手张友焕成立注册了友焕有机无公害蔬菜合作社,资产240万,员工150多名,拥有山东、南京、扬州、上海、蚌埠、合肥等周边城市的固定客商,产品供不应求。    看疃村按照乡政府的统一规划,在原看疃乡建设的基础上又开辟了两条新街,已竣工使用,新农村建设已基本完成。    本村热烈欢迎各界人士来投资。   

滕湖村

  泗湖村位于淝河乡最西部,距乡政府约10公里,在刘褚路南侧,东与看町村相邻,南与河嘴村相邻,北与季圩村相邻,西与双桥集镇赵集村接壤。全村有8个自然庄,9个村民小组;耕地4750亩;人口2274人;党员38人;村设党支部,下辖4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4人;流动党员6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2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07元。    泗湖村按照乡政府的统一规划,在刘褚路通往村内的三条水泥路两侧开展新农村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该村2009年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组织,受到表彰。   

中黄村

  中黄村位于淝河乡东南,淝河北岸,刘褚路南,原官庄、崔元、中黄、浦家四村合并的大村。西和中淝村交界,东与古城乡相邻,东西长达5公里。全村有20个自然庄,26个村民小组;耕地7813亩;人口5592人;党员106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9人;流动党员1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47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7元。 全村共有总支7人,村民委员会4人,计生专干和保健员各1人。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村村民充分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进行规模养鱼养蟹,人均年增加收入近2000元。由于离淝河太近,借着在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规划整体向刘褚路靠近。    中黄村热诚欢迎广大投资商来发展观光旅游生态农业。 中黄以土地整治、空心村改造为契机,以刘褚路为中心进行新农村规划,总体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红星村

  红星村位于淝河乡东北部,东部、南部与古城乡交界,北部与包集镇相邻,京台高速、20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11个自然庄,2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190亩,人口4605人,党员74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共两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5人;流动党员9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5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53元。    红星村有种植业、养殖业、个体商业户。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为主,抓好大豆、玉米、西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全村有大型农机具19台套,花生米加工机7台,收购花生米、农产品有11家;养鱼户9家;大型养猪场1个,个体养殖户21家,个体经商户14家。    目前,在常湖街道两侧,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该村在2011年被县委评为“五好”村党组织。   

马路村

      马路村位于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约3公里,刘褚路穿境而过,北与红星村相连,东与古城乡水海村搭界,西与中淝村相邻;全村有8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877亩;人口2719人;党员61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两个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9人;流动党员10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1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6151元。    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养猪大户9户,年出栏700头有余,养牛大户2户,出栏70余头,建房工程队2个,年收入30万元。逐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先进村。    现在的马路村借着新农村建设,利用招商引资在村中心点大寨路上建一条街600米,街两侧开发两层楼房,设施配套齐全。马路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迈向富裕的道路。该村在2011年被县委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三关村

  三关村位于刘褚路北,东与中淝村相邻,西与滕湖村相邻,北与邵楼村相邻,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10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耕地5227亩,人口3158人;党员84人;村设党总支,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支部;党员议事会成员20人;流动党员3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8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8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77元。    现在的三关村是由原来史圩、小沟、三关三个村合并的大村,现在史圩70亩蔬菜大棚示范园,小沟有360亩花生示范基地,养殖户30多户,经济林1000余亩,年人均增收上千元,是典型的农业、林业、养殖、劳务输出的大村。    新农村建设三关片已初具规模,小沟片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农网改造也在申报审批过程中。村“两委”将下大力气搞新农村建设,通过改善环境来改变农民生活方式。    该村2011年被县委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中淝村

  中淝村位于淝河北岸,东与马路村、中黄村相邻,北与仁和村、西与新集村相邻,刘褚路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0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耕地5664亩;人口3962人;党员72人;村设党总支,下辖第一、第二两个支部,8个村民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0人;流动党员12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7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321元。    该村为淝河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幸福村示范点,中淝新村已初具规模。    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为主,省级项目的万亩丰产实验田就在该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蟹味主,草鸡蛋和螃蟹是该村的重要品牌。    该村尚有数家非公企,有规模是胡家轮窑厂,供销社大酒店,世纪龙大酒店,在淝河属高档次大酒店。   

双沟村

  双沟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双沟村位于涡河北岸,淝南乡乡政府所在地,淝南公路贯穿双沟村,东临吕浅村,南邻涡河,西邻姚圩村,北邻蒲林村,属于淝南乡的交通要道。双沟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7390亩耕地。4555人,125名党员,双沟村党总支辖3个支部,(双沟、葛郢、惠岗),党员议事11名。流动党员3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村民代表55名。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400元。    二、人员信息:    乡联系帮扶领导人副乡长尹亮;包村干部尹亮,大学生村官尹慧娟,无选派干部。   村“两委”干部分工及网格责任区如下:书记、村长是葛超,文书:李从国,组织委员尹超,治安主任李焕喜,妇女主任葛素芳,民兵营长尹超,计生专干支荣,治安主任助理杨连会,基础建设李三明。   双沟负责人尹超;葛郢负责人杨连会;惠岗负责人李焕喜。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信息:主任朱义祥,委员李从君,吕家芝。   上岗无职党员信息:尹士礼社会治安维护岗,徐井正政策法规宣传岗,徐井平劳务输出岗,徐井新诚信守法岗,陈青才公益事业维护岗,朱全章诚信守法岗。   党员议事会成员信息:会长葛超,成员李应忠、杨玉法、汤宗国、李维好、李焕军、许德山、李焕文、孙敦连、巨宗学。   流动党员信息:流动党员5人,耿玉江流出地南京,许平流出地上海宝山,董青杰流出地上海宝山。   村民代表信息:巨孝兵、马士红、吕家杰、黄同珍、徐井标、李从友、李焕章、李云、李焕孝、何士银、李焕兆、李同英、李焕乘、李长英、张伏芹、李从权、李青新、李家玲、朱全章、吕玉华、陈青怀、张怀美、李玉坤、葛青华、杨龙、葛素芳、李应忠、许长平、汤宗国、杨芹、耿玉亮、徐井美、吕家先、付文兰、董凯、杨万芹、余广侠、徐井正、李宗平、李明德、李明文、巨孝高、李从侠、李从英、李季、李焕权、李从超、-刚。   村级配套组织人员:书记、村委会主任葛超,组织委员尹超,民兵营长、治安主任李焕喜,治安主任助理杨连会,基础建设李三明,文书李从国,妇女主任葛素芳,计生专干支绒。    三、活动场所:丁寺村室于2012年5月建设;2层楼房,6间;建筑面积是151.7平方米;党员活动室面积75平方米,维护及使用情况正常。   四、村级经济:规模性种、养殖户有3户,其中养鸡2户,养猪1户。   五、大型项目:无。   六、、基础设施:卫生室1个,8间;水泥路条1.9公里,石子路1条2.4公里;水渠12道;重要桥涵6个;农田水利齐全。   七、新农村建设:街道两边房屋建设卓有成效。   八、表彰情况:本年度荣获怀远县委五个好党支部。   

庙东村

  庙东村位于淝河乡最北部,距乡政府约6公里,北邻陈集乡大沟村,东邻包集镇塘沿村,西邻本乡胡圩村,南接仁和村。距206国道和京台高速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9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耕地6603亩;人口3956人;党员63人;村设党总支,辖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20人;流动党员12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32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95元。  

刘桥村

  刘桥村位于淝河乡西部,距乡政府5公里,西与看町村相邻,南与岭集村相邻,东与滕湖村相邻,在刘褚路南侧,距刘褚路约一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耕地4880亩;人口2478人;党员31人;村设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党员议事会成员12人;流动党员8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村民代表23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99元。    刘桥村按照乡政府的统一规划,围绕刘褚路通往村内的两条主干道开展新农村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该村2010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红星村特产大全




红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