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区:位于新集镇所在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226106 | 236000 | -- | 查看 商业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商业社区 |
商业社区:位于新集镇所在地。 |
李许村 |
李许村位于新集镇西北部,属新集镇内陆村,北与沙河相望,西与新口路相连。辖6个自然庄,人口2221人,其中回民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50%以上,因此是全县8个民族村之一,耕地2301亩。该村共有党员46名。 几年来,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带领广大群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村级基础设施,还是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级党支部,2008年被阜阳市委评委“创建村级五个好村级党组织”. |
姜郢村 |
姜郢村位于新集镇西南,毗邻三十铺镇、六十铺镇,全村1416户,土地7054亩,人口4826人,共22个自然庄,村支两委现有7人组成,全村共设1个党支部,87名党员,下设6个党小组,支部班子三人,两委班子共5人组成。 支部书记马家平同志负责村全面工作。 村委会主任吴振华同志负责村委会工作 支部委员刘从文负责民事调解、殡改工作; 支部委员刘友千负责综治工作,分包两个自然庄各项工作; 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刘远辉负责文书、统计及其他工作。 |
六联村 |
六联村简介 六联村位于新集镇东部,与建颍乡、西三十铺镇相邻,16个自然庄,全村1056户,4008人,耕地4264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找准路子,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生活,是该村的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充分发挥全村广大群众利用农村的优势,提倡科学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的路子。 结合本村具体发展规划如下: 一、 本年末在全村修建水泥路2条,长2.12公里; 二、 本年修建灌溉站1座,水渠配套; 三、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600亩,农作物套种。 四、 全村养猪1000头。 六、 全村饲养山羊2000只,养鹅4000只; 七、 全村整修鱼塘400亩,现已建成300亩; 八、 实行小麦水稻良种良法推广95%以上,加大科学种养含量的总体设想,增加农民的收入。 |
腰楼村 |
近年来,腰楼村作为新集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点之一,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五解五进”示范村以来,通过市、镇、村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新集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榜样。 一、真抓实干,村组织建设成绩显著 近年来,腰楼村党支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委们真抓实干,团结协作,朝气蓬勃,干净干事,为*村的各项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连续多年被评为春湾镇优秀党支部,被评为阳江市“五好”党支部。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农村党支部工作规程》、《安徽省村务管理办法》,坚持党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制度,提高了村支部的公信力,全面实行“一事一议”工作制度,成为春湾镇党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示范点。 二是重视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每年均发展年轻有为的党员2至3名,使村党员队伍结构逐年优化。 三是坚持按政府机关的工作时间来办公,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肯定,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党组织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爱戴。 二、开拓进取,集体、农民经济全面提高 腰楼村党支部能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开拓进取,充分利用村现有优势,通过种植大葱,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在腰楼村党支部的带动下,该村党员干部队伍均成为致富能手。为了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村富裕,腰楼村党支部选准适合本村情况的经济发展路子,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领农民发展,出现了范平桂、何西新等一批致富带头人。 三、创新思维,新农村建设面貌一新 为了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腰楼村党支部创新思维,充分利用“五解五进”示范村的优势,多方面多渠道筹集活动资金,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下湾村 |
下湾村简介 下湾村人口4031口,党员102人,位于新集镇北部、近于于沙河相邻,地形为南高北低,地势平坦、开阔、高差较小,土壤程沙土,地面标高一般在海拔2.5m左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2℃,历年最高气温41.5℃(1953年6月20日),历年最低气温-20.2℃(1969年2月5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89mm(1954年——2006年),平均蒸发量1605mm,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静风频率为11.6%,年平均风速2.8米/千米。 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
蒋庄村 |
新集镇蒋庄村位于新集镇西北部,南于六十铺镇相邻,人口40120人,耕地4212亩。近年来,蒋庄村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战略,狠抓班子建设,积极开展“双建设”、“双创”和“五好村党支部”活动,充分发挥0员光学模范作用,推动渔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该村连年被市县评为“双建设”示范村党组织,“文明村”、“安全文明村”、“五好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管永刘同志被评为如东县“十佳”人民满意好干部。 |
祁庄村 |
祁庄村位于新集镇西北部,北靠沙河,全村共1428户,3933人,7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11个,村民代表61人,党员78人,耕地合计2981亩,农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间种大豆、玉米;同时拥有宁大庄码头、沙场;该村重点发展养殖业,全镇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年产生猪上万头。 |
黄郢村 |
黄郢村概况 黄郢村位于新集镇北1公里处,辖11个自然庄,人口4118人,948户,耕地5660亩,党员79人,下设9个党小组,“村支两委”干部7人,农民纯收入达3150元。 黄郢村虽是一个老村庄,但其自身发展具有独特优势,新口路贯穿其中心部位。因此黄郢村党支部充分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开好党员大会、群众大会、“村支两委”会议“三个会”,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开垦荒废地、迁移老村庄、建设新农村的共识,努力实现“居住城镇化,收入产业化、待遇市民化、乡风文明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新农村建设与2006年下半年着手规划,2007年底着手实施,经过2008年一年快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 (一)生产发展。 1、依托振丰综合养殖场循环经济模式抓养殖业。2、抓招商引资,目前已引进资金30万元,其中胡圩大桥已建成通车。 (二)生活宽裕。 当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150元。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招商引资的建筑材料和养殖场两个项目将使农民无需转移可就地增收。中心村农网改建工程基本完成,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即将实施。 (三)乡风文明。 1、抓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 3、抓好教育,每年投入近万元用于教学办公和以奖代补。办好黄郢小学。 4、抓好社会治安,组织治安联防队,参与村民大更放哨和站岗巡逻工作。 5、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利用农民文化书屋和远程教育,大力普及村民增收致富的农村实用技术。 6、抓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固定一名同志在村上班,专门代理和承办群众托办事项,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不收群众任何费用,一律由村承担。 (四)村容整洁。 目前,村村通基本形成,群众住房整齐美观。农村饮用水工程即将实施。依托村卫生所做好卫生防疫,群众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并且在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将由村统一垫付,群众不在出资参合。 (五)管理民主。 1、 坚持干部坐班值班制度,一天两次签到; 2、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解决干部后顾之忧。县委县政府及镇委关于村干部报酬“三位一体”方案出台后,村级为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为联防队员办理了人身保险; 3、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根据群众意愿实行组合式竞选。对重大问题,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会议,集体研究、集体决定。特别是村级财务问题,村成立了财务管理小组,聘用2名监督员(老党员1名,离退休老干部1名),每月5日为财会例会日,届时村支两委成员、财务管理小组成员以及监督员全部到场,逐张票据审核,无异议并由经办人和监督员签核后方履行支出手续。对其他社会捐款等款项一律交由村民代表保管,所有收支项目逐月核清,并张榜公示,接受监督。 黄郢村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离不开黄郢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我们不骄傲、不浮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借鉴各地的成功之道和先进经验,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稳步实施、扎实推进,不遗余力的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中。 |
韩庄村 |
韩庄村是村级区划调整后的新建制村,由韩庄和蔡吴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处在新集镇西北,西与六十铺镇和五十铺镇相邻,耕地面积6800亩,人口4064人,村民组17个,2006年人均收入达到2464元。 近年来,韩庄村以“深化文明村创建,构建和谐新农村”为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扎实推进群众思想道德和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县“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
赵王村 |
赵王村位于新集镇街道,总人口3859人,耕地面积2839亩,共有党员101人,其中女党员14人。近年来,赵王村党支部以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发展村级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县、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组织。2007年被0阜阳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光荣称号。 一、加强班子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依法换届选举,组建良好的领导班子,赵王村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严格按照农村基层组织法有关条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严格依法选举。2007年1月,选举产生了以胡凤岭为书记的新一届支部领导班子,2008年3月选举产生了以王金友为主任的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班子。现支部有5人,村委会有5人,其中支委人员有耿士华、王国强以两同志交叉任职。为了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建设,积极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带领群众奔康致富,按规定完善健全了村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并配备了专职人民调解员2名。 二、实施“党员素质教育工程”发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党员的正常发展,开展民主监督,确保队伍的纯洁性。赵王村党支部在党员发展和村干部方面,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措施,年终有总结、有发展,计划每年发展党员3-5名。几年来,在全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8名,培养积极分子30人,常年保持培养积极分子6名以上,培养后备干部4人,对党员纳新对象和后备干部结合党员电教工作进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严格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原则,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实施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组织管理,有效防止违法、违纪、违背国家政策、方针的事件出现,同时村党支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支部和民主评议村委会工作活动,对不合格的党员、不称职的干部严肃处理,确保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 三、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务、村务公开 赵王村党支部根据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实行了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做到任务分清,责任分明,明确任期的目标任务的实现。与此同时,坚持落实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多项制度,确保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