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楼村简介
吕楼村位于古井镇东南部,105国道穿村而过,下辖13个自然村,总人口4845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106名,其中女党员17人,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
为建好阵地,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该村投资15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村部,村部按照徽派建筑风格,设计为3层办公楼,建筑面积875平方米,于2012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村级场所规范化建设“八有五中心”的标准,坚持“一室多用”,设立有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党员议事中心、村民议事中心,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等,建立了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同时,该村坚持“建、管、用”并重,规范村级值班制度,确保每天都有2名村干部值班,方便群众办事。经常利用党员教育培训中心、阅览室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政策宣讲和文体活动,宣传了惠民政策,增强了干群致富本领,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真正使村部成为教育党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大本营。
村两委团结和带领广大干群,锐意进取,作风务实,村干部进村组、入农户、听意见、解民难,把学习贯彻-精神、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活动成效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以实际业绩赢得群众满意度。该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古井产业园征地拆迁、美好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获得到镇委、区直有关部门的好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602100 | 236000 | -- | 查看 吕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王辛庄村 |
王辛庄行政村位于古井镇的东南部,东邻105国道,交通便利。全村1295户、总人口5160人,党员96名,设党总支,下辖5个党支部。耕地面积3680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其经济来源基本上是靠种植和外出务工所得,另有部分村民搞养殖和运输。王辛庄行政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广大党员和村民对村里的各项活动和政策都有很高的响应性和积极性。 王辛庄行政村干部领导班子能力较强,村风、民风良好。村的两委班子和村组干部团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发展意识和致富能力,村民勤劳善良,村风民风良好。 王辛庄村区位优势明显,建设环境优越。随着古井生态产业园、古井镇生态创业园、亿方建材等相关企业的落户,其地理位置优势和商业经济优势更加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
杨楼村 |
杨楼村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经济开发区,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下辖15个自然村,人口6370人,耕地7980亩,党员134人。根据镇党委统一要求,我们村的基层党组织是按照产业布局和村务需要设置的,在村党总支下,共设有种植、养殖、民营企业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五个党支部。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总要求,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的发展思路,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解决村民就业安置,增强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2年被评为五个好村党总支。 |
北曹村 |
北曹村是亳州市谯城区最边沿地区,具体位置位于古井镇东北部,与河南商丘临界,横跨105国道,是亳州市的北大门,后来三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村。北曹行政村由14个自然村构成,其中村干部19人,0党员112人。全村1200户,总人口6316人,全村共有耕积8315亩。 现在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靠近105国道旁商店林立;我村内医疗设施完善,有村卫生室;村里建有村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里养殖业、种植业也涌现出许多代表,特色经济发展有声有色。 近两年,我村在书记及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的基本思路,村“两委”一班人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村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不辞劳苦,真抓实干,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新建了村室、村卫生室,并修建了多条水泥路,为全体群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相信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群体村民的努力下,一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
柳行村 |
柳行村是亳州市谯城区最边沿地区,与河南商丘临界,横跨105国道,是原乡政府所在地,是亳州市的北大门,后来三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村。柳行行政村由8个自然村构成,其中村干部10人,0党员94人。全村1260户,总人口5380人,全村共有耕积6652亩。 现在村内基础设施完善,商店林立,靠近105国道旁,交通便利。村内有柳行幼儿园、春蕾小学,大塘中学三所学校;有柳行自来水厂,很好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我村内医疗设施完善,有村卫生室;社区内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多种村民活动设施,村内道路两旁安有路灯。村内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春雷楼板厂、勺花情纸巾厂等多家,村里养殖业、种植业也涌现出许多代表,特色经济发展有声有色。 近年来,我村在下派干部熊永恒书记、孙林善书记及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建设美好柳行”的要求,在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的基本思路指引下,村“两委”一班人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村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不辞劳苦,真抓实干,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新建了柳行自来水厂、村卫生室,并修建了多条水泥路,打井60余眼,修各类桥涵100多座,为全体群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相信在柳行村两委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柳行一定会建设的更美好! |
后老家村 |
后老家村位于古井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东邻105国道,全村耕地面积8856亩,其中烟叶种植2000余亩。全村共13个村民组,5623人。其中党员115人,村主职干部刘成军。 后老家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人民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两委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后老家的发展尽心尽力。相信后老家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吕楼村 |
吕楼村简介 吕楼村位于古井镇东南部,105国道穿村而过,下辖13个自然村,总人口4845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106名,其中女党员17人,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 为建好阵地,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该村投资15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村部,村部按照徽派建筑风格,设计为3层办公楼,建筑面积875平方米,于2012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村级场所规范化建设“八有五中心”的标准,坚持“一室多用”,设立有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党员议事中心、村民议事中心,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等,建立了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同时,该村坚持“建、管、用”并重,规范村级值班制度,确保每天都有2名村干部值班,方便群众办事。经常利用党员教育培训中心、阅览室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政策宣讲和文体活动,宣传了惠民政策,增强了干群致富本领,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真正使村部成为教育党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大本营。 村两委团结和带领广大干群,锐意进取,作风务实,村干部进村组、入农户、听意见、解民难,把学习贯彻-精神、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活动成效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以实际业绩赢得群众满意度。该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古井产业园征地拆迁、美好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获得到镇委、区直有关部门的好评。 |
张集村 |
张集村位于中国第一酒镇--古井镇的东大门,紧邻105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张集村占地 约8000多亩,现有人口 5136人,耕地 约5600多亩。 张集村村委会和党总支委员会位于集北庄,紧靠张集中心街,现已有党员81人。目前本村拥有幼儿园和小学各一所,中心卫生医院一所。张集村两委有村干部共12人,两委成员工作能力强,凝聚力高。最近几年,张集村依托古井镇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酿酒产业的同时,不忘发展特色经济。张集村民生活水平逐年递增,尤其是古井集团张集酿造基地的成立,更是带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古井工业园的建立,相信,张集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
董门楼村 |
董门楼村村部于2009年7月落成,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董门楼村由10个自然村构成,其中村干部9人,0党员76人。全村1000多户,总人口4276人,全村共有耕积6890亩。 现在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靠近105国道;我村内医疗设施完善,有村卫生室;村里养殖业、种植业也涌现出许多代表,特色经济发展有声有色。 近两年,我村在书记及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的基本思路,村“两委”一班人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村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不辞劳苦,真抓实干,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新建了村室、村卫生室,并修建了多条水泥路,为全体群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相信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群体村民的努力下,董门楼一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
赵楼村 |
赵楼行政村位于古井镇西北部,共育17个自然村。人口5256人,党员87人。耕地面积6680亩。主要经济作物是小麦。拥有小麦优质种植基地。 赵楼村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相当稳定,广大党员及村民对村里的各项活动和政策都有很高的响应性和积极性。 赵楼村班子能力较强,村风民风良好。赵楼村的两委班子和村组干部团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发展意识和致富能力,村民勤劳善良,村风民风良好。 赵楼村区位优势明显,建设环境优越.,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
三台楼村 |
三台楼村地处古井镇的西北部,交通便利。全村1260户、总人口4146人,党员95名,设党总支,下辖5个党支部。耕地面积5236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其经济来源基本上是靠种植和外出务工所得,另有部分村民搞养殖。 三台楼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相当稳定,广大党员及村民对村里的各项活动和政策都有很高的响应性和积极性。 三台楼村班子能力较强,村风民风良好 。三台楼村的两委班子和村组干部团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发展意识和致富能力,村民勤劳善良,村风民风良好。 三台楼村区位优势明显,建设环境优越。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
门庄村 |
门庄村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西北边陲,与河南省鹿邑县枣集镇接壤,下辖16个自然村,人口6437人,耕地7374亩,党员117人。 近几年来,杨楼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总要求,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的基本思路,村“两委”一班人在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村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不辞劳苦,真抓实干,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 |
王集村 |
王集村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北边,村部于2009年8月落成,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要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其经济来源基本上是靠种植和外出务工所得,另有部分村民搞养殖。王集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相当稳定,广大党员及村民对村里的各项活动和政策都有很高的响应性和积极性。 王集村班子能力较强,村风民风良好 。王集村的两委班子和村组干部团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发展意识和致富能力,村民勤劳善良,村风民风良好。 王集村区位优势明显,建设环境优越. 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
减店村 |
减店村地处古井酒厂所在地,现有13个自然村,6700多口人,139名党员。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根据村务需要和产业布局,设置了民营企业、种植、养殖、计生、综治等五个党支部。通过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现有7家集体企业,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在200万元以上。截止到2012年底,集体经济积累已达1200万元以上。 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减店村共投资26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已基本实现全村户户通上水泥路。投资80多万元,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兴建了3个健身场所,2个图书室,新建幼儿园。自2007年以来,拿出120多万元为全体村民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村里每年对五保户、贫困户实行“五个一”慰问(一袋面、一块肉、一床被、一桶油、一百块钱),对全村80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老党员每人每年补助600元。每年“七一”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对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每人补助2000元,二女户主动节育的村里除一次性补助3000元外,每年还补助500元。每年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十佳文明户”“十佳好少年”“十佳好儿媳”评选活动。 减店村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党群干劲更足,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营造了“家家办企业,人人当老板,搞好传帮带,全民共创业”的浓厚氛围。该村计划2013年底,村每年再拿出100万元对村60岁以上老人进行补助,创办千头养牛场,壮大集体经济。力争到2015年村集体经济达到20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1.2万元,集体经济每年收入300万元以上。努力把减店村建设成皖北第一村、安徽十强村、全国百强村。做到党员教育天天抓,创先争优永不止,经济发展不停步,为党旗添光彩,为组织争荣誉,为村民作贡献!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