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北村,共有人口5482人,其中党员132人,耕地面积7968亩,下辖15个自然村,惠济河横穿全村。
该村有2006年孙湾、竹木厂、孙庄三村合并而成,村部坐落于孙庄。该村有两所小学,大型企业一个。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其中小麦面积5006亩,药材种植2962亩。养殖业主要是养鸡、养猪。其中大型养鸡场6个,养猪场2个,已投资3000万兴建的瑞达利木地板加工厂,产品已远销上海、北京等10多个省市。
该村正以奋发有为的勇气,奋力崛起,欢迎有志之士来我村投资兴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602104 | 236000 | -- | 查看 桥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吴老家村 |
吴老家村概况 吴老家行政村是由原来的吴老家和逯楼两个村子合并而成,下辖吴老家、坟堂、逯楼、国庄、沈庄、王庄、郭楼,共7个自然村,3645人。 村两委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为目标,充分发挥本村的优势,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荐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
桥北村 |
桥北村,共有人口5482人,其中党员132人,耕地面积7968亩,下辖15个自然村,惠济河横穿全村。 该村有2006年孙湾、竹木厂、孙庄三村合并而成,村部坐落于孙庄。该村有两所小学,大型企业一个。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其中小麦面积5006亩,药材种植2962亩。养殖业主要是养鸡、养猪。其中大型养鸡场6个,养猪场2个,已投资3000万兴建的瑞达利木地板加工厂,产品已远销上海、北京等10多个省市。 该村正以奋发有为的勇气,奋力崛起,欢迎有志之士来我村投资兴业。 |
安溜村 |
安溜村概况 安溜行政村位于牛集镇的南部,交通便捷,人杰地灵,是牛集镇的文明集之一。安溜村是由原来的安溜和腰湾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安溜、肖庄、王岗、吴元、闫元、前湾、腰湾、孙元,共8个自然村,4660人。 安溜村近几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已初步形成规模,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大权村 |
大权村概况 大权行政村是由原来的大权和李大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它下辖大权庄、王破楼、姚庄、谢桥、曹庄、张庄、马庄、秦庄、李大庄、田庄、郭北庄、孙小楼、圈乙、郭庄、李楼,共15个自然村,5491人。 近年来,村两委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为目标,充分发挥本村的优势,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
兑井村 |
兑井村概况 兑井行政村是由原来的兑井和王楼合并而成,下辖兑井、管庄、蒿庄、韩庄、赵庄、金小苗、肖庄、耿楼、王楼、王庄、张庄、荣庄、谭庄,共13个自然村,3860人。 兑井村的基层党组织按照镇领导的统一要求部署。近几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总要求,村“两委”一班人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真抓实干,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 |
大王村 |
大王村概况 大王行政村是由原来的大王、黄庄和侯楼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它下辖大王、大刘、刘寨、小王庄、黄庄、明公庙、雅庄、怀六、侯楼、侯庄、纪庄、赵杨庄,共12个自然村,6105人。 |
宋老家村 |
牛集镇宋老家村总人口4500人,土地面积5530亩,村两委班子分健全,有党总支包含一个支部,该村主要产业是烟叶和粮食作物,经济情况一般,农民人均收入4321元,开设农家科技书屋一个,建成户外健身场一个,该村村风纯朴,倡导守法、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新村规划已完成村内道路和下水道的建设,群众建房正在建设中。 |
灵子门村 |
灵子门村概况 灵子门村位于牛集镇西南部,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优越。全村共有16个村民组,1360户,4847人,耕地面积4376亩,物产丰富,环境优雅,人杰地灵。 近年来,灵子门村两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带领群众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种、养、加一体化之路,目前,已有16户养鸡专业户,12户养猪专业户,4户养羊专业户。 同时,村两委积极引导群众创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大伟服装加工厂等个体企业的发展,既提高了村级经济品位,又解决了400多人的就业。 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环境也有了改善,村为民服务基本到位,村组公路得到维修,晴雨通车。今年4月份,村从上级增收资金35万元,修建灵子门街道水泥路约1公里,同时还加固了水利设施工程。 |
蒋楼村 |
蒋楼村概况 蒋楼新村位于牛集镇东南部,全村共16个自然村,1360户,人口5120人,耕地面积6760余亩。是牛集镇少数民族(回族)聚集地。该村是药材、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及畜牧养殖加工产业村。 2010年全镇15个村已全面完成新村布点规划,现有九个新村开工建设,全镇已整体搬迁5个自然村,1000多户,建成2400多户,共置换土地1000多亩,节约耕地500多亩。特别是蒋楼作为高标准精点示范村,现已整体搬迁2个自然村,拆迁500多户,建成500多户,入住400多户,共置换土地500多亩,节约耕地400多亩。2011年已组卷5个自然村,300多户,占地500多亩,现已拆迁100多户,完成复垦后可节约耕地400多亩。蒋楼新村整体规划实施结束后,可入住1500多家,节约耕地1500多亩。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下水道,村室、卫生室、公厕、体育场地、农贸市场、绿化、亮化、电子监控等。 蒋楼村两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带领群众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种、养、加工一体化之路。从2008年建起第一座大棚蔬菜以来,到目前温室大棚已发展到100多个,占地面积1000余亩。黄牛养殖户50多户,储栏量1000头以上。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我村近两年发展迅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干群和谐相处,人民安居乐业。 |
罗庄村 |
罗庄村概况 罗庄行政村西北部,下辖王堂、罗庄、元庄、韩小楼、冉庄,共五个自然村,3010人。 近年来,村两委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为目标,充分发挥本村的优势,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荐农业产业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张沃村 |
张沃村概况 张沃村位于牛集镇中部,交通便捷,是牛集镇的主要集镇之一。下辖的自然村主要有:张沃庄、孙大庄、武关庙、王庄、小马庄、宋庄、史庄、赵庙、徐楼、中贾、西贾、后贾、前贾。共13个,4974人。 |
李集村 |
李集村概况 李集村位于牛集镇的北部,交通便捷,人杰地灵,是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的文明集镇。李集村是由原来的徐庄和李集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来的,下辖的自然村有:徐庄、韩高楼、大蒋庄、韩蒋庄、李集。共5个自然村,4116人。 李集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受到镇领导的好评。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宋庄村 |
宋庄村简介 宋庄村地处牛集镇西南部,邻近河南省,交通便捷。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000多人,耕地面积5000余亩;该村0员64名,村委班子成员6名。 本村的基本情况和重点工作概括如下: 一、村情、村史 宋庄村是牛集镇远近闻名文明村,由原来的宋庄和王庄南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来,下辖宋庄、王油坊、连庄、焦庄、陈庄、李观桥、宁庄、各针庄、王庄、张心庄、孙楼、郑堂等12个自然村,共计3832人。 村支部建设工程基本结束,拥有办公室5间,面积200平方米;村内设有卫生服务站1个,为村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以党的-召开为契机,宋庄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经济,努力增收创值,开创宋庄建设的新局面。 二、夯实农业经济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宋庄是农业大村,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具有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宋庄人民勤劳质朴,热爱生产,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农业经验、生产技术,为宋庄农业发展补给充足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宋庄村在村委带领下,保障小麦、玉米地种植面积,不断实现单产增收,为维护粮食安全尽绵薄之力;协调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关系,发展牛、鸡等规模化养殖,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了村民物质生活水平。 三、常抓党建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党员干部是一个村的排头兵,村委一直重视党员、村干部的培训、学习,先后多次参加区、镇的培训大会,并且注意加强自我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了解、学习全国劳动模范、乡镇优秀干部、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等,做到“认真收看、仔细揣摩、学以致用”。 严肃村委换届纪律,保证换届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选出人民信服的优秀干部。 四、搞好文化生活,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注重文化建设的紧迫性,我村根据实际情况,现有文化资源,一方面组织村民观看《地道战》、《地雷战》的红色经典电影,献礼建党90周年,同时整合村内“文化小名人”搞小演出活动,为群众带来欢笑,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农村书屋”,涉及政治、文化、社会、娱乐各个方面书籍,提高村民文化鉴赏水平。 宋庄村,在村委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村域经济,加强村委建设,搞活文化生活,共建宋庄美好明天! |
郭楼村 |
郭楼村概况 郭楼行政村位于牛集镇的东北部,是由原来的郭楼村和李营村合并而成,包括郭楼、田楼、翟庄、前怀、李营等12个自然村,1159户,共4581人,其中党员78人。郭楼村耕地面积6701亩,物产丰富,环境优雅,人杰地灵。 近年来,郭楼村村两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带领群众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种、养、加一体化之路,效果显著,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同时,村两委积极引导群众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用科技引领农业,走专业化养殖道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牛集村 |
牛集村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西北角,是牛集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仅有18公里,辖15个村,人口7万多人,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农民年平均收入进5000元。牛集村气候干燥,适宜烟草种植。是牛集镇烟叶重地,也是豫皖交界文明集市。 牛集镇有近30年的烟叶生产历史,牛集村是本镇烟叶种植的重点村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以烟蓄财”为主,努力发展其他经济作物为辅的整体发展思路。在烟叶种植上,牛集村在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组织村干部和种烟大户到外考察学习,取经反思,聘请专家会诊,广泛收集意见,进一步理清烟叶工作的思路,努力改变过去烟草的粗放型种植方式,实行烟叶连片建设,由政府出资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种植成本,同时还引进智能炕房若干座,既减少了投劳投资,又提高了烤烟质量。技术项目的引进,彻底改变了烟叶种植方式,降低了烟叶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叶管理水平,并利用有线广播,印发宣传资料,挨家挨户,面对面宣传,通过烟叶市场行情预测分析,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效益算账对比,切实把群众的兴奋点转移到烟叶发展上来,由原来的“要我种”变成现在的“我要种”使烟叶种植成为广大烟农的自觉行动,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订单农业,产业农业的跨越。为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除烟叶种植外,我村也在积极发展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最近几年我村的的辣椒种植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村民的发财致富拓宽了道路,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